收藏 分享(赏)

个性化作文.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56448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化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个性化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个性化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个性化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个性化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摘要:当前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不切实际,教师茫然无措。倡导“ 个性化作文”,使学生张扬个性,言来有物不是朝夕工夫。在作文教学中 应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多借鉴历史名家成材之路,也要注重把现实的发展作为依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个性化 作文 借鉴 依据一、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历史借鉴中国是文章大国,作文教学历史悠久,有实物查证的,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诗言志”的概括,已经言简意赅地切中了写作主体与内容的本质,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为我国作文与作文教学理论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中央教科所徐同先生也指出:“作文个性

2、化本不是什么创举。古人早有言为心声 , 言以足志 , 文如其人之说,陆机的文外曲致 ,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 ,刘勰的情在词外等都主张写作时须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提出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读写原则。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等人提出独抒情灵,不拘格套 ,清代诗人袁枚提倡性灵说 ,都强调要抒写个人对外界的独特感受,表现自己真实的感情和个性。 ”历朝历代的好文章更是无不打上深深的个性烙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鲁迅的泼辣与犀利,朱自清的朴质与清婉,都以独特的个性魅力倾倒千万读者。也正是由于视“个性”为教育的宗义,为写作的核心,为创造的灵魂,才有了古今中外卷帙浩繁,彰映青史的教育名著对“个

3、性”所做的不计其数的诠释与论证,这一切无不遵循着包括“写作”在内的教育源于个性的本意来寻觅它完美的社会价值。改革开放后,广大语文教育者和研究者积极思考、著书立说、大胆实验,我国教坛上相继涌现出许多新的语文教育观,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流派,他们在推进我国中小学语文科学改革,推行新的教学方法进程中,特别在弘扬人文教育功能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在个性化作文教学有不少理论。如:以中央教科所编写的“初中作文实验教材为代表的按记叙说明议论为文体线索进行写作的训练的体系” ,以北京的高原等为代表的“观察分析表达”的模式进行写作训练的“作文三级训练体系” ,以湖南杨初春为代表的“快速作文

4、训练体系”等等。于漪“尊重人、关心人、关注生命主题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形式”的人文教育观,有钱梦龙的“教学生会做人,建构自立人格”的教育中心观,有魏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具体指导观。总之,他们的观点的共同点都是想通过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展示自己,培养学生人格的魅力。但是反思当前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到应是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多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如今,翻阅历史,有无数的经验可以汲取,又有痛心的教训激励我们另走一条新的改革之路。我们已经艰难地翻开了新的一页,共性划一的教学模式正在隐退,独立自主的社会心理正在萌发,市场

5、经济的形成,重新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理性思考的求真,使得社会生活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存在,为建构新的教育大环境注入了个性的活力。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出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1999 年 6 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划 ,确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 21 世纪教育框架。素质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教育内容,设计教育课程,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主要质量评估标准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培养自由人格的个性

6、化教育,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为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积极参与生活的、有独立劳动能力的公民,这一目标,需要个性化教育来实现,而个性化教育就是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但是,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了中心位置,而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

7、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作文教学的模式化和程式化,作文评价的单一和僵化,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当然就谈不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相吻合的。三、 语文课程标准对“个性化

8、作文”的指引2001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是我国语文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阐述,代表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关于作文的新理念中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顾振彪在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中,将新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 28 条阶段目标中最重要的一条归结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课标明确指出:“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第四学段)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可以看出,能独立写作,自主写作是达到个性化作文的第一步。

9、在新课程标规定的各学段课程目标任务中,第一学段“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伟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第二学段“乐于写作,自由表达” ,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不拘形式,自由写作,相互交流,分享快乐。第三学段强调“加速写作个性化进程,提高写作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说真心话,抒发真感情,表达真切体验,并强调“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 ,表达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表达,写出个性,有创意。我们不难发现,课标中各学段的作文教学突出了个性化这一特点,所提出的作文教学的任务,对于我们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倡导个性化作文,培养创造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