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务员考试内部复习资料,学习技巧,试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56181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2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内部复习资料,学习技巧,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公务员考试内部复习资料,学习技巧,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公务员考试内部复习资料,学习技巧,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公务员考试内部复习资料,学习技巧,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公务员考试内部复习资料,学习技巧,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申论的命题规律、特点和解题技巧第一节 申论概述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首先,给定一组 1500 字左右或 3000-5000 字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按要求做题。其命题形式具体言之,就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出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在实践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给定资料及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论证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第二节 申论的命题内容所谓申论的命题内容,指的是申论命题给定材料的内容。申论命题给定材料每年的内容各不相同,涉及诸多方面,但总体上围绕着社会现实问题,属于各年的现实生活热点。如果仔细加以分析,申论的命题内容,不外两大方面:一、重要社会现实问题近年申论考试的基本内容,就是反映和提出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要求考生做出回答。如 2000 年、2001 年、2002年、2003 年、2004 年试题的内容都是如此。2二、重大社会政治热点在最近两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试题所给材料的内容已不再停留在重要社会问题的表面,而是通过重要社会问题,考查考

3、生对隐藏在重要社会问题背后的重大国策的理解,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 2005 年、2006 年试题的内容就是如此。第三节 申论的命题方式从申论命题的立意和方式来看,它有着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准备就其中的主要之点给予概述。一、通过客观事实命题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命题方式。这种命题方式,通常是通过文字或数字的形式,表述某种社会事实,事实中包含着尖锐的问题。这种以事实命题方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所提出的事实本身直接就是问题,要求人们去解答。二、通过“创设情境”命题这里所谓“情境” ,是指环境、场面、场景。所谓“创设情境” ,是指命题人通过案例的具体情节或图形等形式,创设一个具体的话语情景,然后围绕

4、这个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也可称之为“情境创设” 。三,通过引用“话语”命题近年申论命题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引用“话语”命题。所谓通过引用“话语”命题,就是引用某些典型的观点、看法,创造一个语意环境,通过考生对语意的理解和提炼,考查考生的辨别、评判思想观点的能力和独立做出决定的能力。3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申论试题,有如下三种基本题型:一、概括主题申论考试第一道题,一般是要求概括材料的主题。概括主要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分析过程,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一)概括中心。概括中心的顺序:1、段意;2、层意;3、中心思想。(二)按照字数要求,落笔成文。二、提出对策申论考试的第二道题

5、,一般是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提出切实可行而又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就必须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如何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呢?要找到针对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注意材料中的相关字眼。三、论证表述申论考试的第三道题,多数是要求用 1000 字左右的篇幅,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这是申论考试中最核心的内容,它能全面考核和衡量一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近年申论考试的论证表述考查有两个趋势:一是重视议论文的写作,二是公文式的申论文章,更加贴近公务员的日常工作。第二章 阅读理解的程式和方法申论考试的基本方式,是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向考生提出问题,材料是申论考试

6、的基础。因此,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是解答试题的基础性环节。在申论考试中,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没有固定的方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4来进行,但我们认为,为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分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一、通读所谓通读,是指把试卷给出的几千字或上万字的资料,从头到尾快速阅读一遍。二、精读所谓精读,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根据申论试题的要求,带着问题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资料,找出解答试题的某些线索。一般来说,要按照试题的内容,从阅读的材料中找出重点段、关键句和核心词,并按照自己的习惯圈点画线,加深印象。在挑选重点段、关键句和核心词时,要注意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7、首先,要注意重点段;其次,要注意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再次,要注意核心词。(二)发生问题的原因。在历年申论试卷中,发生问题的原因是比较隐秘的,在材料中不多见,但如果我们仔细研读某些段落,也会发现蛛丝马迹,为答题提供线索。(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措施。虽然这是通过试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但为现场作答方便起见,在试卷的材料中,也有意识地为考生提供了答题的线索。如果考生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句、核心词和重点段,不难从中提炼出对策的相关内容。第三章 概括要点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第一节 “三段式”模型一、概括主要问题(一) 挖掘

8、主要问题的方法5所谓“概括主要问题” ,指的不是从字面上通常所理解的概括材料本身提出的“主要事实”或“主要矛盾和问题” ,而是指的是“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这就是说,它要求揭示给定资料背后的“主要问题” ,即揭示资料提供的主要事实、主要矛盾的本质。而本质即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必须从资料提供的基本事实出发,顺蔓摸瓜,首先找出表面原因,然后追溯深层原因,最后挖掘出根本原因。(二)概括主要问题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我们以 2000 年申论试题为例。该题“要求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

9、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将不断激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该“参考答案” ,首先揭示了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即由于“城市布局不合理”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但是,作为对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概括,仅仅提出主要问题是什么,还是很不够的,还应对这一主要问题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或涉及主要问题的相关问题。本“参考答案”的第二个要点,提出了主要问题造成的后果:“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第三个要点指

10、出了问题的趋势:“这种影响” “很难加以消除” , “社会矛盾将不断激化” 。我们把上述“参考答案”加以抽象化,便提炼出关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二、概括主要内容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与概括材料中某个方面的内容不同,它要求以整个材料的中心问题为线索,涵盖材料所涉及的这一中心问题的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如基本事实、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一)问题、影响、对策的“三段式”2001 年申论试题第一题要求:“有条理地概述这些资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 200 字。 ”参考答案该材料反映了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监督局接受该局顾问委员会建议,将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 PPA)的药物列为禁药,由6此引发

11、了世界各国不同程度的强烈反应。各国都很重视,但态度不同,有的表现理智,有的表现出一些恐慌。在我国也有不少人产生迷惑。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要暂停使用和销售此类药品,并研究进一步的处理意见。专家对服用此类药品作了慎重考虑。从对“参考答案”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件(问题) ,即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监督局将含PPA 的药物列为禁药;二是影响,即引发世界各国不同程度的强烈反应;三是对策,即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暂停使用和销售此类药品的应对措施。由此,我们提炼出此类试题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二)问题、原因、对策的“三段式”2006 年申论试题(材料见附录)第一题要求:“如果你是新

12、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D 部长的讲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 500 字以内。 ”参考答案D 部长的讲话围绕“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这个中心展开,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方面的缺陷,如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原因:(1)政府是有组织的力量,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2)是为了有效应对海啸、地震、飓风等重大自然灾害;(3)是为了有效应对日趋增多的由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三是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1)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增

13、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提高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3)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常态性预防机制;(4)鼓励非政府的民间机构的积极参与;(5)加强对群众的有关常识的宣传教育;(6)搞好商业保险;(7)必要的物资储备;(8)建立健全预防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等。我们从该“参考答案”中,抽象出此类试题答案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7第二节 “二重式”模型所谓“二重式”模型,即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该内容包含的矛盾的两重性,即事物正面与负面相反相成的“正反结构” 。 一、概括“影响”2002 年试卷第一题:“给定资料反映

14、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 200 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参考答案互联网是 20 世纪后半期新科技革命的产物,对人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它具有两重性。从正面看,网络以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推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从负面看,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犯罪率的上升,影响了个体生活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传统生活方式提出了挑战。我们对上述“参考答案”进行提炼和归纳,便可以得出关于概括“影响”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二、概括现状和趋势200

15、4 年申论试题第一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多于 1000 字。参考例文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8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3 年 1-7 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3723.82 亿元,同比增长 29.44%;产品销售收入 3598.88 亿元,同比增长 31.05%;利润总额 221.90 亿元,同比增长 51.14%。主要经济指数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汽车产业作为国

16、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去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 40 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但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对待。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汽车生产企业为争夺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专业化程度,加快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势必促进汽车工业的进步。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同时

17、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打通国际大市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使我们有机会在与强势的合作 竞争中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逼迫我们把自己做大做强。为了应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家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 ,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

18、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不合理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预计 6 年内我国轿车价格可与国际初步接轨,10 年内可完全接轨。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通过对上述“参考例文”的进一步抽象提炼,可以得出关于概括“现状和趋势”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9三、概括“两种思路”2005 年试卷(资料见附录)第三题的(1)题要求:“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要超过 150 字。 ”参考答案这篇材料反映了我国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第一,以

19、国家扶持为主,帮助农村农民发展生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该试题要求简述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从表面上看,概括“两种思路”的要求,不像概括“影响” 、“现状和趋势”那样具有普遍性,其个性化色彩比较浓厚。如果仔细加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其实, “两种思路” ,即是解决问题的两种办法和对策。该题实质上不要求概括解决问题的对策。再进一步分析, “政府扶持”和“劳务输出” ,是两种相反相成的宏观对策。其中, “劳务输出”

20、是存在问题的主体方面应采取的对策;“政府扶持”是来自政府的客体方面所采取的对策。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好问题。由此可见,在概括两种宏观对策时,应注意把握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关系。从以上的“参考答案”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概括“两种思路” (两种宏观对策)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第四章 提出对策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第一节提出对策的思路和分析方法10一、提出对策的思路我们知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能是抽象的、空洞的、必须具备针对性和可行性。要使对策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就要首先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原因”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 。二、提出对策的分析方法我们已经知道,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21、就必须先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呢?我们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分析原因的方法内外因分析法。第二节 提出对策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一、 “安全生产”型试题2003 年申论试卷第一题:“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 ,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少于 600 字。 ”该题解题步骤如下:第一步 分析原因第二步 提出对策第三步 整理成文参考例文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建议11目前,我国伤亡事故情况严重,仍有上升趋势。其中,工矿企业的责任事故占有相当的比例,生命财

22、产损失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就内因来说,工矿企业单纯追求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生产工作中的过失时有发生;就外因来说,存在安全隐患;出于多种动机制造事端,人为造成伤亡事故的社会敌对分子的活动;老百姓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漠然无知;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等。针对以上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我政策研究室经调查研究,现提出建议如下:第一,国家生产安全部门抽调生产、交通、矿业等领域的技术专家 20 至 30 名,组成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科研小组,制定以上各领域内的安全标准实施细则,并总结出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教训。第二,依据此细则,各地政府在

23、15 至 20 天之内展开各领域,主要是交通和各生产行业的全国性彻底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检查中要实行层层领导责任制,各地要按实际情况实行定期彻底检查制度。第三,建立安全法规和技术细则的实施保障机制。对违反上述法律法规的业主依法采取严厉惩罚措施,如罚款和查封等,重者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隐瞒事故的领导者采取降职、撤职等惩罚措施,重者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建立完备的监督体制。这既包括国家责任生产安全的部门对各地安全状况的定期考察监督制度。又包括群众和媒体对违规生产等状况以及领导者漠视、不作为行为的监督。第五,通过电视、图片展览以及各单位安全教育等方式,对安全保障问题进行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和

24、干部珍视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设立举报热线,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举报有可疑行为的人,及时处理各种安全隐情。第六,要求各地政府做好已发生事故的善后事宜,安排好死者家属的生活。通过对“参考例文”的进一步抽象概括,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安全生产类试题“对策建议”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二、 “公共安全”型试题2006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资料见附录)是关于“公共安全”问题。虽然在试题的三道题中,没有明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是在第一、第三两题中,却包含着对策内容。第一题要求“概括 D 部长的谈话” ,而 D 部12长谈话的主要内容,离不开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这一对策方面问题;第三

25、题更为明显,它直接要求“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 ,这其实更是在考查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提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就必须找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原因。从对资料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能力的原因是:(1) 政府是有组织的力量,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2) 是为了有效应对海啸、地震、飓风等重大自然灾害;(3) 是为了有效应对日趋增多的由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4) 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公共服务机制和预警机制不完善;(5) 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不高;(6) 对社会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不够;(

26、7) 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针对上述原因,应提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第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第二, 提高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第三,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常态性预防机制;第四, 鼓励非政府的民间机构的积极参与;第五,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有关常识的宣传教育;第六, 搞好商业保险;第七, 必要的物资储备;第八, 建立健全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公共安全”型试题对策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13三、 “环境污染”型试题2000 年

27、申论考试材料描述的主要内容是:某印刷公司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更新了设备,但产生的噪音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法律诉讼。从而反映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要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必须首先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运用内外因分析法,我们发现:造成环境污染的内因,是污染环境的主体即企业自身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所致;造成环境污染的外因是企业之外的其他相关方面,主要是:地方官员追求政绩搞地方保护主义,监管处罚力度不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之后,我们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如下对策:第一,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引进先进

28、设备,保证排放的污染物达标。第二,组织监督各类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于违反规定不达标的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停业处分直至给予法律制裁。第三,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要由其所在单位或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第五,对保护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六,对于罚款等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七,完善监督机制。这既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对各地环境的定期考察监督制度,还包括群众和媒体对违

29、规生产的企业及其领导者的监督。通过以上对原因和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环境污染”型试题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四、 “药品安全”型试题2001 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是关于“PPA 风波” 。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 )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PPA 问题”成为一个全球“热点”问题。材料中涉及了政府、百姓、药品生产厂家、新闻媒体等方面对此事的反应。14该试题的第二题:“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 PPA 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一个方面谈。要求:(1)意见合理,具体可行;(2)条

30、理清晰,语言简明;(3)字数不超过 300 字。”参考答案PPA 时间发生的比较突然,我国应冷静、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具体对策如下:第一,药品专家应及时分析 PPA 类药物的有害程度,通过各种媒体,告知群众不要误传,不要造成各种谣言。第二,药物科技人员应立即研制不含 PPA 的新感冒药,以便能投放市场,补充这方面的需求。第三,发现因服用含 PPA 的药品而产生不良反应的,国家医疗部门应给予特殊照顾治疗。第四,建立完善的医药监测机制,成立专门化、专业化的监测机构,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尤其重视对厂商的监测。从以上的“参考答案”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药品风波”型试题关于对策建议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

31、式。五、 “网络安全”型试题2002 年的考试,材料反映的是网络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该试题第二题:“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在 400 字左右。 ”该试题所提出的“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 ,其实就是网络安全问题。我们首先运用因果分析的思路来分析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之所以发生网络安全问题,就内因来说,是由于企业自身及网络的经营者、制作者行为不规范,乱插广告、制作不道德网页。就外因来说,主要是:有人通过网络盗取他人信息、或利用网络进行抢劫等犯罪活动;人们的网络防御能力差;缺少对网络经营者的专效管理机

32、制和可行的管理制度,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监督的状态。参考答案15针对上述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特提出加强我国网络建设的对策建议:第一,进一步理顺通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关系,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建立联合执法队伍,将对网络的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第二,加强对网络经营者和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网络经营者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道德水平。第三,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人民群众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技术加密防范措施、信息获取方式的技术和抵御信息能力等。第四,加强网络法规建设。我国是后起的网络用户大国,近几年已初步建立了我国的网络法规,但还很不完善。一是

33、应加大网络立法速度,以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信息数据实行保护;二是应强调采用法制手段制裁处罚网络犯罪;三是应大力培养网络执法人员,及时发现与打击网络犯罪。从以上的“参考答案”中,我们可以抽象出关于“网络安全”型试题对策建议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六、 “交通拥堵”型试题2004 年的考试材料,介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该试题的第二题:“假定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要求: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条理清楚,语言通畅;

34、字数不多于 1500 字。 ”参考例文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我市是一个拥有 700 万人的大城市,全市车辆拥有量 xx 万辆。城市交通流量每天 xxx 万辆。城市交通流量每天 xxx万辆。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一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二是城市交通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16平低;三是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城市大众的乘车需要;四是市民自觉维护城市交通的法制意识差,违规占道、违规穿行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要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现状,必须动员全市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奏效。为尽快改进我市交通拥堵现状,现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35、把搞好城市交通工作提到重要日程我市是北方的一个大城市,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南方沿海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不仅经济落后,观念也落后。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的观念,还未在全市完全形成。因此,建议市政府通过交通工作会议等形式,向全市党政干部讲清我市的交通状况及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彻底转变一些部门和单位认为交通发展和交通管理与已无关或无足轻重的观念,树立全市人民关心交通、重视交通、支持交通的新局面,为全面加强我市交通建设、改善我市交通管理,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为配合这一活动,市交通管理部门拟举办一次城市交通展览会。展览会的主要内容是:展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方面的巨

36、大成就;揭示我市交通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先进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展览会拟在五月份举办。2、举全城之力,修路架桥,彻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目前,我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遗留下了城市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因此,建议市政府增加城市交通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也可通过引进外资共建共享的办法,进行城市主干道的改建、扩建、新建。建议在三环路的基础上再建一条四环路,减轻城区车辆的压力。同时在 xx 区、xx 区两个城市中心区的 xxx 路、xxx 路等十条主干道建造 5座高架桥。积极筹建高架轻轨,力争在 3-5 年建成,从而彻底缓解我市道路拥

37、堵状况。3、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科学管理城市交通目前,城市交通管理十分落后,建议市政府增加投入,扩建市交通指挥中心,配备现代化的交通监控系统,对全市交通实行微机监控。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城市的交通管理办法,对市内的街路按功能分为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生活区路,进行分级管理,限定不同的时速。为解决市内乱停车问题,建议在年内制定出台“xx 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 。同时,建议市政府对全市新建、扩建的大型广场、商厦停车场的建设规模、功能等作出限制性规定,增加地下停车空间,缓解地面压力。174、强化市民素质教育,动员全市人民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城市交通与全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维护城市交通秩序,

38、不仅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全市人民的事情。为解决目前市民交通意识薄弱、行人和自行车违章穿道等问题、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全市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全市人民关心交通、维护交通的“宣传教育月”活动。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板等媒体,以及专题讲座、交通知识竞赛、 “当一天交通警察” (协勤)的活动,对全市人民进行一次深入的城市交通管理教育。5、强化交通法规的执行力度(略)增加对机动车违规的惩罚力度;完善对非机动车辆及行人的交通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适当给予处罚。6、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我国的国情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城市人口密集、国民收入底,城市交通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鉴于我市公共

39、交通还很落后,企业长期亏损,财政暂时拿不出更多资金的情况,建议采取与外资合作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的办法,解决资本来源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可先选择部分线路试点,成功后再全面铺开。另一个方案是改变目前的乘车管理办法,取消月票,采用 IC 卡计费的方法,缓解公共汽车公司的经营压力,使其扭亏为盈,增加再生能力。预计采取该办法后,每年可增加收入 xxxx 万元,3 年左右可将市内现存的陈旧车辆全部更新。但这个办法,可能要增加部分市民的生活支出,有可能引起社会反响。因此,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实施。从以上“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交通拥堵”型试题中的关于原因和对策

40、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第三节 对策的有效性分析18一、概说对策的有效性分析,是 2005 年申论考试首次出现的新题型。所谓对策的有效性,是指要求分析对策是否有效、是否正确。这种题型的基本样式是:题干提出的问题是材料的中心问题或某个侧面的问题,在题干的后面列出若干项(一般为 4-5 项)解决该问题的对策,要求考生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对策(或正确的对策) ,并说明选择的理由。这实际是考查考生对对策的分析判断能力,是辨析题与选择题结合的命题方式,具有一定难度。二、解题模式(一) 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二) 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三) 解决问题的职能机构是否正确(四) 对策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由以上的分析,

41、我们可以得出对策有效性分析试题的解题模式。在解析对策有效性分析型试题时,要运用上述模式,逐一分析各个备选项目。每个项目要完全符合四项标准,才是正确选项;如果某个备选项目只要不符合四项标准的一项,便是错误的对策。下面,我们以 2005 年的试题为例,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三、写作模式我们以 2005 年的申论试题为例,在利用对策有效性分析的解题模式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职能机构是否正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对给出选项逐一分析之后,便可以得出结构,找出对策不正确的选项,并说明该选项不正确的根据。答案要点对策错误的选项是 A、DA 选项错在:它提出:要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来解决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这

42、是没有认识到“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并不是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原因,而“扶贫资金专项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才是扶贫资金被挤占挪19用的真正原因。A 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所以是错误的。D 选项错在:它提出:“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 ,这是没有认识到纪检部门并不是扶贫资金的监管机构,而审计部门才是对扶贫资金有监管权利的机构。D 项中实施该对策的职能机构不正确,所以 D 是错误的。对上述“答案要点”进行抽象,便可以得出对策有效性分析试题的答题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第五章 论证表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第一节 议论文一、议论文的写作步骤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写作四

43、个重要环节。(一) 审题首先,要审请文章体裁方面的要求。其次,要审清写作议论文内容方面的限制。再次,要审清字数限制。(二) 立意所谓立意,就是指要确立文章的中心或主要意旨。文章的中心或主要意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最为重要的,必须首先予以确立。要确立中心或主要意旨,就要根据试题的要求,从试题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揣摩思索中,选取一个自20己熟悉、感兴趣、感觉方便写作的角度(或全面论证或从某一侧面论证) ,作为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立意,虽然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机而定,但最佳方式应是“大中取小” ,即从较大的社会现象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经过分析、开掘,揭示其普遍的、深刻

44、的涵义,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三)谋篇所谓谋篇,指的是谋划文章的布局和篇章结构。有的人喜欢打腹稿、胸有成竹;有的人不假思索,信马由缰,一挥而就;我以为申论文章最佳的谋篇方式是拟写作提纲。拟一篇议论文的写作提纲(框架) ,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观点,二是结构,三是材料,四是文字。通过拟写作提纲确立文章框架,对于这四个方面都要有一个基本考虑。(四)写作写作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考生全部构思和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议论文的具体形式,可谓千姿百态,但大体不离四大要素,即标题、论点、论据、结论。以下我们依次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分析。(一) 标题标题是

45、文章的名称和标志,代表着文章的精华,是“龙眼” 。确定文章的标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其一,标题必须紧扣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是中心和主题的集中体现。其二,标题的内涵不要太大、太空泛。其三,标题的字句应尽量简短、凝练,避免冗长繁琐。其四,由于申论考试实质是给材料作文,所以文章的标题说到底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应是材料内容的联想和引申。那么,怎样才能立好文章的标题呢?在拟定申论议论文标题时,有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即“点石成金法” 。所谓“点石” ,是指借用它山之石,即材料中的典型事例、基本事实或主要问题作为“引子” ;所谓“成金” ,是指从典型事例、基本事实或主要问题中引申出富有警醒意义的观点、见解

46、来。这样经过“点化” ,就使一般的材料具备了生命和活力,产21生了不可思议的贵重价值,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二)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论述的核心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论点是文章的主宰和灵魂,起到统驭全篇的作用。论点一般放在文章的开头。论点的提出,最好是简单明快、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所要论述的主题。论点的提出,可以有多种方式。我们以为,申论考试可以考虑用“三段式”的方法:即事件论点意义。(三)论据论据就是论点的根据,是论点的展开和延伸。文章内容是否深刻,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论据部分的写作。论据的写作可以有多种方式。我们认为,在申论的议论文写作中,论据有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为什么”

47、,即为什么论点是正确的,阐明论点所以正确的根据;一是“怎么样” ,即怎么样解决论点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四)结论结论指的是经过论证之后,对论点正确性得出的结论。结论部分一般包括两层:一层是归结全篇,强调和深化主题(论点) ;一层是抒发感慨或发出号召等。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般议论文最通用、最简易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三、例文解析2006 年申论考试第三题:“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论证合理。字数控制在 1000-1200字之间。 ”下面,我们以

48、表格形式对该题的“参考例文”给予解析。提纲 例 文22标题:中心一、论点:事件主题意义二、论据(一)原因、由常设机构官员在在其位必称其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的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如 2003 年的“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 年的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 年江苏淮安氢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侵袭,不断发生的矿难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对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迫切地呼唤,必须迅速提高各级政府常设机构官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在其位必称其职!否则将无力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更

49、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之所以要求常设机构的官员“在其位必称其职” ,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其一,是由常设机构的官员在政府机构中的地位决定23政府机构中的地位决定、由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特点决定、由常设的。人所共知,政府代表党组织的力量,在突发事件中,党组织的力量比无序的民众更能有效地抑制突发公共事件的蔓延。而在政府机构中,官员是行政首长,其决策直接决定着政府行为的有效程度。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的制约,各级政府常设机构的官员具有更大的行政权力。可见,常设机构的官员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素质和能力将对事件的处理效果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其二,是由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谓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指事件的发生,既带有突然性、爆发性,又带有公共社会性。如果担负处理此类事件主要责任的官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其后果不堪设想。就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天灾”来说,包括海啸、地震、飓风等,这些灾难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预料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主要官员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具备挽狂澜于既倒的魄力和24机构官员本身的状况决定(二)对策、任用称职的官员、对常设机构官员进行培训、要求常能力。就“人祸”来说,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由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由于下岗分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