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开发区课程改革工作总结一、课改工作的回顾2003 年秋季,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和统一组织下,我区全面进入新课程的实施阶段,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回顾如下:1、 依据标准 ,认真实施课改工作(1)认真接受培训,增强搞好课改工作的自觉性。我区部分教师及学校领导,认真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课程改革的多次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教师们收获颇丰。一是对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方法、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二是对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认识更加清晰,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三是对如何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项教学目标的整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标的
2、认识更加明确。为搞好课改实验工作,我们紧抓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放松,以达到逐步树立新理念和不断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搞好课改实验自觉性等目的要求。(2)认真执行标准 ,用新理念指导课改实验。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市教研室提出的课改实验要求,克服机构不全,专业教研队伍人员少等不利因素。在加强教学研究上下工夫。首先,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采用“互动、合作、研讨交流”的教研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多次邀请市级专家以及其他县市区的专家来我区听课、评课、座谈,研讨如何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实验的各项要求,探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其次,我们认真组织
3、好各个教研站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引领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同时,我区还举行了两轮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检验课改精神在各校青年教师中的实施情况。二、新课改带来的变化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区课程改革以来,在各个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呈现出两个可喜的变化。2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教材及评价制度等制约,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基本处于
4、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态。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我们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凡是课上需要探究的问题,无论是课的起始阶段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生达成共识后再进行探究,防止越俎代庖。(2)凡是探究计划的制订,教师决不指手画脚,而是先让学生提出假想和预测,自己想方设法制订探究活动计划,并在组内、班内进行交流。经过研讨、补充,使探究方案趋于科学与可行。(3)凡是学生能进行的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总结失败的教训。(4)凡是归纳总结活动,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汇报交流,耐心倾听,并且与同学们交流。不仅让他们
5、说结论,还要说说得出结论的根据,谈谈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凡是课上教学评价,教师尽量让更多的学生畅谈收获,并且进行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自评、互评) 。彻底改变教师总结和评判的习惯做法。在这五个要求的指导下,我区的课堂渐渐成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学堂。尤其是课改实验的教师们,告别了乏味的讲述,将学习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习方式正向着纲要提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转变。2、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发展自己多少年来,教师一直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受教师指挥,教学模式与方法承袭于教
6、师的教,在新教师的身上往往可以透射出老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子。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完成好新课改实验任务,我们抓了以下三个环节。(1)教师备课,不再一味地考虑自己该如何教,而是思考学生会怎样学。教学方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兴趣来设计,要根据标3准提出的目标整合的要求来设计,要考虑教材与本校学生的适应性,要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师上课,不再过多地采用讲述、演示等教学方式,而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给更多学生
7、发言的机会;学会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资料信息;学会搜集或自制教具学具;尤其要学会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灵活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3)课后总结,不仅考虑教法的改进,而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研究排除的方法,探索探究学习的规律。在扬州市第三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我区获得小学组三个一等奖第一名,中学组获得两个一等奖,获奖层次位居各个县市区的前列。在其他一些评比中,我区也获得了好成绩。实践表明:新课程改革亟需高素质的教师,新课程改革实验完全可以打造出素质高的教师。课改实验证明,要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
8、,接受培训,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使自己得到较大的发展。三、存在的差距与反思我们虽然作了些努力,也取得了点滴的进步,但是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其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区各学科、各个学校的课改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重视不够,教研活动组织不到位,课改实验相对滞后。2、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弱,明显的跟不上课改的要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里一些民转公的教师,观念明显滞后,影响了课改的推进。3、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较差,自身素质远不适应课改的需要,亟需系统的专业培训。4、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及更新滞后,影响新课改的实施。5、教师走出去向先进实验区学习的机会比较少,见识不广,影响课改实验质量的提高。今后,我们将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先进实验区加强联系与交流,在课改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4勤于思考和总结,更好地完成课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