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古诗所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说明:所见是西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 30 课。它是一首充满儿童生活气息的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 闭口立” 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 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 “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
2、人所见,而是 诗人对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2、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力:认识“所、牧、捕、蝉、闭、立樾”等生字,会写“ 童、闭、立、黄”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 诗。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情感、 态 度、价 值观 :真切喜欢这首诗,愿意主 动诵读,激发向往大自然,并有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秘密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 会背诵课文。难点:感受牧童活泼、好奇的特征。4、教学准备:音乐、 图片、 课件
3、等二、学情分析:古诗短小浅显、琅琅上口,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会背诵。这首诗小学生应该喜欢,因为它生活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语言充满机趣,且这些夏天里的故事、景致也是很多儿童所能经历,感受的,但由于它是古诗文,意- 2 -蕴较为丰满,学生不易读懂。因此,教 师应巧妙地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导。另外,诗中出现的一些字,如 “樾”、 “意欲” 等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作引导解释。三、教法、学法1、反复诵读法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都积淀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理解和体味。通过诵读来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欢同喜,感受诗歌的意蕴,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诵读者的情
4、感之中,换言之,诵读者的情感自觉地融入古诗的意境中。这种自觉替代的情感反过来会进一步作用于诵读过程之中,诵读者脑海里呈现的画面,事物也会强化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2、情境教学法古诗的教学易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教学 时,我分别采用观察图片、聆听音乐、动作表演、语言渲染等多种方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 维”,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3、合作学习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创造一种 师生、生生平等的和谐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发
5、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四、设计理念在学习内容上构建三个维度:即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选择的学习内容;学生自行选择的学习内容。三个维度之间在课上以教材内容学习为主,另两项内容作为延续。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留出充分的时间,留出充分的空间,通过学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进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继续阅读的欲望,也许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设置情境,促成互动,合理 评价,在教 师有效地参与下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关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3 -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这壮丽诗
6、篇中的最生动的诗行。五、教学过程预设(一)、一读感知:1、揭示课题。 (美丽的春天悄悄告别了我们,夏天来到了我们中间,凉爽的风吹来了,我们看见了一片小树林, “哪几个小朋友能把夏天的小 树林搬到教室来。 )2、多名学生经过自行讨论,在黑板上画“初夏的小 树林”图。引 导学生创设诗歌情境,激 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3、出示古诗。在 这幅美丽的画面上,有一首诗。借助拼音,谁能读会它?(应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纠正字音,必要时教师范读或领读,并指导读出节奏)。4、组成合作小组,互帮互助,看看哪一 组读得最好?5、检查小组朗读情况。这 一环节通过合作
7、,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描绘的情境中,为解诗意、体诗情设下伏笔;通过合作,借助拼音、读通、读熟诗歌。(二)、二读感悟1、自由读诗, 结合图画想想还应该画上一些什么。2、学生之间交流,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画上这些。儿童的认知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让学生为诗配画,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请学生当“ 小画家”,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讨论该画些什么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诗意,做法新颖,不落俗套。3、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4、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拔。在 这个阶段,通 过学生之 间有效地互动,教 师的相应点技,以及不断地丰富画面,不正是理解诗意的过程吗?这里展示
8、的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讨论、交流、判断。学生在 过程之 间得到发展。(三)、三读想像- 4 -1、看着画同带着想象朗读全诗。 (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2、想像一下,这牧童唱的会是什么样的歌。3、用自己的表演把诗意表现出来。4、有感情地朗读过首诗(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体会诗情, 对一年级 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儿童的言语描绘也好,动作表演也好,无不是用他的生活经验来诠释、演绎动人的诗境,同时,兴趣也在这里涌动。(四)、四读成诵1、根据画面背诵这首诗(愿意背的齐背随着音乐)。2、向好伙伴背诵这首诗(可加上动作)。(五)、写字指导1、让学生自己说出书写要点2、学生练习六、打开“学习包”这里有三首诗,你一定能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 绝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 志和渔歌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