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蝶恋花 导学案 教师版.doc

  • 上传人:hskm5268
  • 文档编号:7557318
  • 上传时间:2019-05-21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57.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蝶恋花 导学案 教师版.doc
    资源描述:

    1、民中钟海英导学案1 页 共 6 页蝶恋花 晏殊【教学目标】 1.了解词以及作者的相关知识。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悟人生的诗意情怀。 【教学重点】 1.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2.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 掌握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方法】 学习情景交融采用问题导引法、讨论法。品味诗眼采用比较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知识积累】 1 了解晏殊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 ,

    2、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有珠玉词 。2 了解了解宋词的相关知识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

    3、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 ,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 宋词的词的类别大致有 5 种: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 一 90 字以内) 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

    4、;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来源分。宋词派别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1.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等。特点: 婉约派的特点 ,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民中钟海英导学案2 页 共 6 页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 ,正

    5、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2. 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主要特点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测定性评价】1关于词:词的产生和流派词的别称。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_” ;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_” 、“_”;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_ ” 。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

    6、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_;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_”或“片”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习惯上分为_和_两派:_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_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 “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2 分)拟人;

    7、(1 分)清冷(哀愁) 。 (1 分)(2)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4 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1 分)暗示主人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1 分)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情。 (2 分)(3)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 分)(3 ) (4 分)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 1 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 (1 分)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 (2 分)【教学过程】 (一)上阕赏析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8、?明确: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提示:抓关 键词:“离别苦”)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菊、兰、 罗幕、燕子、明月。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明确: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鉴赏一: “槛菊愁烟兰泣露 ”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民中钟海英导学案3 页 共 6 页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秋菊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仿佛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水,

    9、好象在哭泣。 )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 ,这里用“愁烟” 、 “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小结】 首句写景物,不但点明了时令秋天,并且描绘了环境的幽美。菊而曰“槛菊” ,则是在庭院廊庑之间。菊花笼着轻烟,兰花带有露点,则是在清晓。用“愁”来表达菊在“烟”中所感,用“泣”来解释兰上何以有“露” ,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菊与兰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亦物亦人,物即是人。这一句只有七个字,但却写出了景物、地点、季节、时间和人物的情绪、感觉,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鉴赏

    10、二: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 ,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燕子李白双燕离诗:“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

    11、雨燕双飞” )【小结】写清晨燕子从帘幕中间飞了出去。 “轻寒”新秋早晨的气候,而“双飞”则反衬人的孤独。一清早,燕子自管自地穿过帘幕,双双飞走了,却不顾屋里还有一个孤独的人,就含有燕子无情之感,从而暗中过渡到下文对明月的公然埋怨。鉴赏三: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 ,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

    12、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皎洁的明月静静的转入红阁楼,低斜照入美丽的纸窗内,照着无法入眠的人。本应不该有怨恨,然而园月为何无情的向分离的人比表示团圆呢?)机杼相类。【小结】写在天亮以后,还有残月的余晖斜射房中,因而回想起昨夜的月光,竟是这样地整整照了一夜,使人无法入梦,直到现在,它还不肯罢休。它之所以这样,不正是因为不知道离别的痛苦吗?这种无理的埋怨,正是无可奈何的心情的表现。小结: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民中钟海英导学案4 页 共 6 页明确:诗人用“愁烟” 、 “泣露”将“菊

    13、” 、 “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 ,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二)下阕赏析1、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看不见“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2、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凋 使凋零 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独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 望尽 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 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鉴赏一: “

    14、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 ,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凋” ,使。 。 。 。 。 。凋落。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物的萧索肃杀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孤独。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鉴赏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 ,她要上楼去看。一个“独”字,既见其孤寂,更见其羞涩;而一个“高”字却又多么真实地表达了姑娘急切地盼望能见到日夜思念的情人的感情。可是上楼看到的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 ,一夜功夫,

    15、一排排绿树已被西风刮得枯凋零,一个“凋”字,烘托了姑娘的孤寂凄苦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尽管凭栏极目远眺,甚至已经“望尽天涯路” , (一个“尽”字,又一次感受到她相思情深,真是含而不露)可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仍不见他的踪影,真是望眼欲穿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

    16、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中的三层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谈立志。 (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 忘尽天涯路 。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 ,谈执著。(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 为伊消得人憔悴 ,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

    17、后悔。 )民中钟海英导学案5 页 共 6 页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 ,谈欣喜 。 (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鉴赏三: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望不到怎么办?姑娘要把心中的思念之情向他倾诉,怎么去了这么久,竟连一封书信也见不到,我要写信给他,要让他知道我的相思之情。 “欲寄彩笺兼尺素” ,这里的“彩笺”和“尺素”都是书信,重复使用,姑娘反复“欲寄” ,是要把她对情人执着而真挚的恋情推向顶峰。信是写好了,可谁知道他又在什么地方呢?姑娘可犯愁了:“山长水阔知何处?”山那么高远,水那么浩渺,中间那么多阻碍,书信难通,一

    18、片愁苦之情表露出来了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教师总结:1、内容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上片写长夜相思之苦。运用移情于景德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写登楼望远的愁

    19、思。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把思念远人的殷切心情和无处寄情达意的失望惆怅,表现得委婉而又尽致。2、手法:本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 、 “明月穿户” ,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民中钟海英导学案6 页 共 6 页【形成性测试】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槛菊(jin) 调运

    20、(dio) 悬崖勒马(l) 惊魂甫定(p) B、不谙(n) 喟然(wi ) 并行不悖(bi) 酩酊大醉(dng) C、彩笺(jin) 拙劣(zhu) 似是而非(s ) 数见不鲜(sh ) D、晏殊( sh) 纤 (xin)巧 凋 (dio)碧树 蒙头转向( m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春花秋月 不堪回首 无语凝噎 和蔼 B.良晨好景 晓风残月 骤雨初歇 时辰C.乍暖还寒 不黯世事 波澜壮阔 谰言 D.风情万种 寒蝉凄切 罗暮轻寒 凄惨3、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栏杆 B、明月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 C、欲寄彩笺兼尺素 尺素:

    21、指书信 D、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罗幕:张开的幕布 4、对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不仅具有婉约派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派词作少见的境界寥廓高远的特点。B、首句中“愁 ”“泣”二字将自然之物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透露出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C、 “西风凋碧树” ,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对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吹落树叶情景的回忆。D、这首词上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下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全词表现出了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这一特点。(上阕与下阕特点颠倒) 5、默写:(1)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上三句王国维曾经用来说明治学的三种境界。其中第句写的是第 2 境界,意思是要想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6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 ( )A斜光到晓穿朱户 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蝶恋花 导学案 教师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55731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