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古全知道1 元谋人遗址元谋人遗址是 1965 年 5 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这个地区是在元谋盆地边缘。这个盆地在很古老的时代是一个大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湖底的淤泥便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在现场挖掘的时候,出露来的湖底淤泥的沉积竟然厚达695 米。从下到上一共分为 28 层。在第 22 层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两个古代人类的牙齿。此后,又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这两颗牙齿经过专家测定,竟然距今已有 170 万年。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遗址,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这里定为元谋人遗址。这两颗牙齿呈浅灰色,是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
2、牙齿化石,为一左一右的上内侧门齿,并且可以确定这两颗牙齿是属于同一个人的。遗址里面还发现了两块烧过的骨头化石,说明当时的元谋人已经开使用火。同时还有一些加工过的动物骨头,以及一些很粗糙的石头做成的工具这些工具非常粗糙,只是很简单的用石头加工过,就形成了类似现在的刀、锤子之类的工具。但是这个成就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说明当时的人已经会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已经和其他动物区别开了。这个遗址对于研究我国早期的原始人的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2 山顶洞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最早是在 1930 年被当地村民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面发现的,当时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19331934 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
3、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山顶洞共分为四个部分,洞口、上洞、下洞和一个地下窖,裴文中对这四个部分全都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 8 米,东西长约 14 米。在地面上还发现了一些烧过的木炭的灰烬,而且地面和洞壁的一部分都有被烧过的痕迹,说明山顶洞人在上室生过火,这里是他们居住的地方。在上室还发现有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大约有 8 米深。发现有 3 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还散布着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山顶洞人的葬地。地下窨在下室还要往里的部分,实际上是一条南北长 3 米、东西宽约 1 米的大裂隙。在裂缝里面发现了许多
4、完整的动物骨架,估计它们是在人类入居以前,不小心掉入这个天然 “陷阱”里面死掉的。这个遗址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发现的这些人的骨头化石经过专家测定,是属于八个人的。接着,专家们利用这些人骨化石又把山顶洞人的原貌恢复了,结果发现当时人的身体特征已经和现在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可以肯定这些山顶洞人是属于蒙古人种。从洞里发现的一些加工过的骨头和石头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已经会制造一些精致的工具,比如将一根野兽的骨头磨成骨针,甚至在针上还有穿线的小孔,制作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山顶洞人也已经知道做装饰品了,他们会把贝壳、野兽牙齿、漂亮的小石子全都钻出孔,然后用绳子把他们穿起来做成项链。这个遗址的作用也是
5、非常大的,比如贝壳的使用,说明当时的人去过海边或者和海边的部落有交往。这对于研究早期原始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和其他地区原始人的交往都有着很大的帮助。3 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 1953 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19541957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这里连续进行了 5 次发掘,共挖掘出的遗址面积约 5 万平方米。工作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两层遗址。由于这里很早就有人居住,所以最早的人们在这里居住之后,遗址就被土埋上了。后来又有人在这里居住,又留下来了遗址。所以半坡的遗址共有上下两层。但是由于上面的一层埋的比较浅,所以很多已经被破坏了。而下面的那一层遗址,也就是最早的在这里居住的人的遗址保留的非常完好。这
6、处遗址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小村子,经过挖掘之后发现,整个村落一共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居住区,一部分是墓葬区,还有一部分是制陶区。居住区一共有四十五间小屋。小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屋子里面的地面都是用火烧过的,非常坚硬。屋子里还有一个烧火用的灶,既可以用来做饭,也可以用来取暖。小屋旁边还有用来储藏物品的地窖,这种地窖一共发现了二百多个。居住区四周还有一条壕沟,是用来防止野兽偷袭用的。专家们在这里发现的制陶的遗址共六座,此外还出土了一大批陶器,大部分是红底色,上面有黑色花纹的彩陶。陶器上的装饰花纹非常好看,有人面、鱼、鹿、植物,还有一些三角形、方形等等,体现了非常高超的制作水平。墓葬单独在一个区
7、域。一共有二百五十个。比较典型的是小孩子的瓮棺葬。在当时,医学很不发达,很多小孩很小病死了。于是,大人们就把孩子装在一个大罐子里面,罐子底下还要留一个小孔,供孩子的灵魂出入。半坡遗址对于研究原始村落的构成,以及当时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等等都有很大帮助。所以在 1957 年遗址刚刚挖掘完,就在此地建立起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4 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在宁波市以西 25 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口北面。1973 年,当地群众兴修水利时发现了这里。1973 年 11 月到 1974 年 1 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第一期考古发掘。1977 年 10 月
8、,考古学家们又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期考古发掘,两次一共探索遗址面积 2630 平方米,发现墓葬 27 座,灰坑28 个,出土石器、陶器、木器、骨器等各类文物 6300 多件,其中有很多都是非常罕见的国宝。这些成果引起了我国考古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河姆渡遗址据专家考证,距今天已经有 7000 至 5000 年了。一开始有人在这里居住,后来人走了,在这里就形成遗址。接着又有人来到这里,在遗址上居住,人走了之后就会在遗址上面又形成一层遗址。就着样,一共有四批人来居住过,所以这里的遗址有四米厚,一共分为四层。最下面的一层年代最古老,在这一层里面,使用的石器还都是非常粗糙的,最多的一类就是用骨头做成的
9、工具。此外,还发现了一些石纺轮、陶纺轮等工具,说明当时的人已经会织布。而且在这一层中还有家养的猪、狗和水牛骨头,这说明当时河姆渡人已学会了饲养家畜。这四层遗址越往上年代越近,出土的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了。比如在第三层发现了一口水井。它由 200 余根桩木、长圆木等组成,分内外两部分。外围是一圈圆形栅栏,直径大约 6 米,专家们考证这是当时为了保护井修的一个亭子。里面一圈围着一个圆形浅坑,深不足 1 米,在坑底中央有一个方形的坑,就是当时的井了。这我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水井之一。水井的发明体现了河姆渡人的聪明才智,它证明了河姆渡时期的人已开始在这里定居并开始讲究饮水卫生了。河姆渡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新
10、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的发达的文化。说明 7000 多年前,人类的足迹就以经到达了这一地区,为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5 夏朝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是一个夏朝时期留下的遗址。1959 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徐旭生在河南西部寻找夏朝的遗迹,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里。以后,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三代人在这里进行过四十多次的发掘,每次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直到现在仍然不断有新的发现。二里头发现的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两个宫城遗址。其中,最大的一个宫城遗址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是在 2003 年被发现的,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发掘整理才最终搞清楚了它的年代、外形和结构。经过专
11、家考证,这座宫城距今约 3600 年。宫城四周均有道路,宽达至米左右。道路纵横交错,宫城就处于城市交通的中心地带。宫城整体上看是一个长方形,东西宽近米,南北长约至余米。城墙用纯净的夯土筑成,宽约米。目前,已在宫城内发现了两组排列有序的宫殿建筑,每组建筑都是对称的。从道路和宫殿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修建这座宫城是已经规划好了的。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在宫殿旁边还有一些小手工作坊,比如制陶器的、铸铜器的等等。同时,还发现了 400多座墓葬,比较大的墓葬里面有青铜器、玉器等非常精美的物品,此外还有奴隶陪葬。从那些青铜用品里面可以看出当时的铸造技术已经非常高了,比如有
12、一个镶嵌了 200 多粒绿松石的铜牌,铜牌上还铸着野兽的图案,非常的精致。夏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很少,从这个文化遗址里,我们就可以对夏朝的社会面貌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对于推进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二里头遗址的重要性是不能够被忽视的。6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的宝物最早是在 1929 年春发现的。当地乡绅燕道诚的大儿子燕青宝在自己家旁边挖排水沟时偶然挖到了一窖非常精美的玉器和石器,一共有 400 余件。1933 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和他的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了正式发掘,其发掘成果不是很多,但是仍然得到了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198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
13、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再次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片的房屋遗址并且在空中对这些房屋遗址进行了拍摄,再次引起考古学家们的关注。但是,这些成就仍然是非常有限的。真正使三星堆遗址轰动世界的,是在 1986 年的大发现。那一年,当地砖厂的工人在挖土的时候忽然挖到了几颗象牙,接着考古学家们继续进行发掘。一共发现了商代时期留下的两个巨大的祭祀坑,一共出土了上千件文物,每一件都是非常珍贵的国宝,一时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成为中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过专家研究,三星堆遗址是距今大概 5000 至 3000 年前四川的古代少数民族留下来的。这两个大坑里面的物品就是他们祭祀
14、之后埋到地里的一些祭祀用品。其中最珍贵的是那些青铜制品,非常精美。比如每个大坑里面都发现了一棵青铜做的树。一号坑的青铜树保存的非常完好。树干非常直。一共有三层树枝,每一层三根枝条,所以这棵树一共有九根树枝。所有的树枝都非常自然地下垂。更让人吃惊的是,每根树枝的中部又会伸出短枝,短枝上有居然还有花,在花蕾上各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枝头两片树叶之间包着一个尖桃形的果实。此外,还发现了许多青铜的面具,这些面具都非常有特点,四方的脸,眼睛都突出来,而且耳朵也是方形的,很不像中国人的样子。这个遗址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争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中原地区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
15、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四川的民族生活提供了非常多的实物材料。7 商朝的殷墟殷墟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大约有 30 平方公里。在清朝的时候,这里的百姓就经常从这一带的地里挖出一些骨头的化石,并且在这些骨头化石上还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百姓们不知道这些是些什么东西,便把它们看作是“龙骨” ,以为是吉祥的东西,很多人还把它们当作是药材。到了 1899 年,考古学家王懿荣在中药店里偶然发现了这些骨头上刻的符号,认出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于是便叫这种文字为甲骨文。从此以后,这里的甲骨文才开始被学者注意。从 1928 年开始,由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持,开始殷
16、墟的发掘工作,主要参加的学者有李济、梁思永等人。从 1928 年 10 月到 1936 年 6 月,共进行了 15次发掘。抗日战争爆发后,发掘工作也中断了。这段时间发掘到的主要是大量的甲骨,此外还有一些墓葬、宫殿的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继续对这一地区进行发掘。1950 年的春天发现了武官村大墓。1973 年又发现了大批的甲骨,这批甲骨一共有 4829 片,其中有一些甲骨上有字,但是也有一些甲骨是没有字的,这对于继续研究甲骨文和商朝时期的历史都是非常有帮助的。1976 年发现了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这也是唯一一个能从甲骨文上确定墓主人身份的墓葬。里面有 16 个奴隶和 6 条狗作
17、为陪葬。此外,还有 1928 件陪葬品。很多陪葬品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里面有四个铜镜,说明在商朝的武丁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用镜子了。另外,还有三个带把的象牙杯子,制作的非常精细。但是,在墓葬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刻着妇好名字的大铜钺,钺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钺上刻着妇好名字说明她在当时是拥有军权的,是一为女将军。而且,从甲骨文里面也有妇好曾经率军队南征北战的记录。殷墟的商代文物是非常丰富的,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没有探索到的地方。殷墟的出土文物,尤其是甲骨文的出土,对于我们了解商代的政治以及社会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8 西周的周原遗址周原遗址是在今天的岐山的南边,凤翔、宝鸡一带,东西长达 70 公里
18、,南北宽约 20公里。周原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周灭商之前就居住在这里。上个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就先后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但是发掘的规模很小。到了 1976 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西北大学、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起来,在此进行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发掘。才使得这些古代文明重见天日。这次发掘,比较重要的是发现了两处建筑群,比较有名的是凤雏甲组建筑遗址。这个遗址保存的非常好。正南边有一个正门,正门之前有一道门屏,门两边各有三间门房。进了大门之后,就是一个大院子。再继续往里就是大殿,大殿后面还有两个小庭院。这个遗址对于研究当时人
19、的居住环境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此外这次发掘还发现了一大批墓葬,墓葬里面最有价值的是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非常的精美,是非常宝贵的艺术品。同时,很多青铜器上还刻着铭文。铭文是类似现在的诉讼判决书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法律文献材料,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资料。在 1977 年和 1979 年,陕西省周原考古队还发现了两个大地窖,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甲骨,上面保留着很多甲骨文。这里应该是当时周王用来存放档案的地方。这批甲骨文记录的事情都是武王伐纣之前的,这对于研究周朝早期的历史非常有帮助。年,经国家有关方面批准,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
20、成考古工作队,对周原遗址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址和西周道路遗址等等,再次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直至今日,周原地区还是经常有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些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青铜器,对于研究周朝的历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由于这个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非常多,而且价值非常大,所以也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9 曾侯乙墓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1977 年,当地的部队在扩建营房的时候,发现了这座墓,于是报告给了当地政府。1978 年 3 月,湖北省博物馆组织了联合勘探队,五月上旬的时候开始发掘,到了六月底,工程基本结束。专家们从出土文物上的铭文上判断这是战国早期曾
21、国君主乙的墓葬。曾侯乙墓一共分为东、西、北、中四个墓室,相邻墓室墙壁的下面有方形的洞将各个墓室连接起来。为了保证墓室的干燥,四周及椁顶充填了非常多的木炭,总重量达到 60 吨。木炭之上为厚 1030 厘米的青膏泥和 2.5 米厚的夯土,夯土之上铺一层石板,石板上面又有封土,而且经过夯打,非常严密。出土的物品非常丰富,有乐器、礼器、兵器、生活用品及竹简等等等,共计 15404 件。大多数保存得非常完整,有的还基本保持了下葬时的放置情况。在这些陪葬品中,数量最多的是乐器。一共有鼓、瑟、琴、笙等 8 种 124 件,其中,十弦琴、五弦琴等都是首次被人们发现。但是,最轰动世界的还是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
22、钟包括钮钟 19 件,甬钟 45 件,外加楚王赠送的一件鎛钟,共 65 件。最大的一件高 153.4 厘米,重 203.6 千克;最小的一件高 20.4 厘米,重 2.4 千克。整套编钟总重量达 2500 多千克。全部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组成 8 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编钟音律准确,每个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整个钟由 245 个零件构成,可以完全拆卸下来,制作非常精巧。编钟上面还有很多铭文,介绍了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这套编钟音色优美,音域很宽,变化音比较完备,至今仍能演奏各种曲调。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制作工艺水平非常高,每一件都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音乐
23、有非常大的帮助。10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公里的骊山的北面的山坡。秦始皇陵从秦始皇即位就开始修建,前后一共修了年之久,动用了 80 万人,可见规模是非常庞大的。可是一直以来秦始皇陵里面究是什么样子却没有人见过。1974 年 3 月陕西省临潼县宴寨乡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地下有很多破碎的陶俑,便报告了政府。同年 7 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后,组成考古队,展开了系统的发掘。在半年多时间里,考古工作者围绕着这个挖井的地址在周围 1.5 公里的沙石地上,经过大面积钻探和发掘,发现了一处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0 多米的巨型陪葬坑,在坑里发现了大约六千多件陶制的士兵俑和陶马,于是便命名为兵马
24、俑。接着在 1976 年又发现了两个类似的陪葬坑,发现了更多的兵马俑。秦始皇的这些兵马俑完全是按照一支部队的规模建造的。不仅有步兵、骑兵,还有弓箭兵、后勤兵等等,体现了多兵种的配合。而且这么多兵马俑没有两个俑的相貌是完全一样的,而且表情丰富、动作逼真。步兵昂首挺立,骑兵则牵着马,弓箭兵们全都半蹲着准备好射箭,好像正准备接受秦始皇检阅一样,制作水平非常高。顿时,这一发现就轰动了全世界,被称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这些兵马俑只是秦始皇的一部分陪葬品,此外,还发现了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余处,可见秦始皇陵的规模是非常大的。至于秦始皇陵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
25、极大兴趣。据记载说,秦始皇陵里面埋藏了非常多的珍宝,而且墓室顶用宝石做成星星,地上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用人鱼熬成的油做灯油,建造成了一个壮观的地下世界。目前专家们仍然在对秦始皇陵里面的状况还在探索。比如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水银含量测试,结果是秦始皇陵里面水银的含量非常高,而且非常稳定,这说明秦始皇陵没有被人盗过。2003 年,谭克龙领导的专家们又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探测,发现皇陵里面有很多排水用的水渠,这些水渠保证了陵墓里面不会被水淹掉。至于秦始皇陵里面更多的真相,还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确定。11 中山靖王汉墓1968 年 5 月 22 日,一个叫做贾汉德的年轻士兵在满城这个地方开凿防空洞时,便
26、将凿下来的碎石头顺手扔到了一个山洞里。但是,他发现仍了很多石头之后,山洞仍然填不满,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他钻进去一看,发现里面很大,而且有很多瓶瓶罐罐的东西,这是人们第一次发现这座汉墓。后来,郭沫若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在请示过周总理之后,于 6 月 19 日,从中国科学院选中了王仲殊、卢兆荫、张子明三位专家,并由河北省文化局的考古队员配合,开始了对这座古墓的发掘整理。专家们在整理文物的时候,发现很多青铜器上都刻着“中山府” ,于是便断定这时汉代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专家们开始发掘存放刘胜尸体的后室的时候,发现门被封得死死的,严丝合缝。表面伪装得和石壁差不多,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两扇大石门中间用
27、铁水浇筑。专家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墓打开。但是,在里面没有发现尸体,只是发现了大量的兵器以及铜器、玉器等等。最珍贵的就是在右侧的一张床上发现的一张用玉片做成的衣服。这就是古代人记载的金缕玉衣。古代人认为穿了玉衣之后身体就不会腐烂,但是只有皇帝和高级贵族才能享受这种待遇。整件衣服都是用玉片做成的。玉片的四个角上都有小孔,然后用金丝线把玉片一个一个拼接起来,就形成了金缕玉衣。后来,郭沫若亲自来到满城。他在墓里观察了好久,然后又到墓外面看了看,告诉大家说:“古代人虽然在一个大坟墓里,但是会葬在不同的地点。 ”所以他认定在北面一百多米的地方应该还有一个墓。经过发掘,果然如郭沫若所说,在那里发现了刘胜妻
28、子窦绾的墓。墓里面也发现了金缕玉衣,还发现了少量的人的尸骨。通过观察这个墓,专家们断定,刘胜墓里面原来也是有尸骨的,但是由于墓里自然条件太差,所以尸骨完全腐化不见了。中山靖王汉墓的收获是非常多的,除了金缕玉衣之外,还有长信宫灯等等一万多件珍贵的陪葬品,这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的墓葬结构以及皇家的日常用品等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12 长沙马王堆汉墓在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及其家属被葬在了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但是这个墓地曾被认为是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墓地,所以被大家称为马王堆。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 1972 年 1 月 16 日发掘了 1 号墓,这座墓是利仓妻子追辛的墓。在墓里面发现了非
29、常多的陪葬品,但是,最震惊世界的是当工作人员打开棺材的时候,发现里面的女尸居然还没有腐烂,甚至皮肤还有弹性,关节也可以活动。可见汉代保存尸体的技术已经相当高了。在这座墓里面还发现了一副帛画,覆盖在追辛棺材的上面。这幅画制作的非常精美,是 T 字形的 。帛画可分上、中、下三部:上部分描绘的是天上的景象。右上方画着一个太阳,太阳中还有一只金鸟。左上方画着一个月亮,月亮中有蟾蜍、玉兔。中间画着一个长着人的脑袋但是却是蛇的身子的图像,应该是女娲。太阳下的扶桑树上,还有 8 个小太阳。而月亮下面一个女子飞龙翅上正向月亮飞去,应该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帛画的中部为人间景象。一老妇人,前有两人捧盘跪迎,后有三女
30、随身伺候。这个老太太画的就是墓主人追辛自己。帛画的下部为地下景观。一巨人站立两龙之上,横跨一条大蛇。这幅帛画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天上的神话传说,也有人间的真实场景,还想象了地下的样子。由于是绣在帛上,不仅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水平,而且体现了高超的制作技术。1973 年至 1974 年初,考古工作者又继续发掘了 2 号、3 号墓。二号墓是利仓本人的墓,但是,这座墓被盗过很多次,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三号墓至今仍然有争论,但是一般专家都认为这时利仓的儿子的墓。三号墓里面出土的比较珍贵的是一本帛书,名字叫五十二病方 。书中记载了 52 种疾病,还提到了 100 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记载了 280 多种药方
31、,所用药物计 240 多个。是我国现在能看到的一部最早的药方了。13 楼兰遗址楼兰在今天罗布泊以西的荒漠上。在汉代的时候,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有居民上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和渔猎。由于是在丝绸之路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经济、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所以那时这里是非常繁华的。但是,后来由于环境恶化,经常刮大风沙。河流改道,导致水源也开始短缺,就不再适合放牧了。而且丝绸之路也改道,从北面的吐鲁番经过了,所以楼兰便迅速衰落下去。到了现在变成为了沙漠,连棵草都看不见了。1900 年 3 月初,瑞典考古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的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泊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忽然发现他们的铁铲遗失在
32、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好让他的维吾尔族向导奥尔迪克回去寻找。奥尔迪克不但找回了铁铲而且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后非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 年 3 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特色的木雕建筑的碎片,此外还有汉代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竹简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这些烽火台一直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座城就是令世人震惊的楼兰古城。发现楼兰古城的消息顿时传遍了全世界。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人紧跟着来到了这里,在楼兰挖掘并运出大批珍贵文物,致使楼兰出土的大量文物散失在英国、瑞典、法国
33、、德国、日本等国家。年至今,中国文物考古专家也在楼兰地区先后做过次考察。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在古城的东南方向有一个“三间房”遗址,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根据专家推测,这里是当年主管农业的官员的衙署。在往西还有一处大宅院,也是当时官员办公的地方。在楼兰一处坟墓里还发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 ,经测定距今已有 3800 年。干尸保存的非常好,衣饰还很完整,面目清秀,后来被人们称为“楼兰美女。楼兰古城的发现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汉代西域地区的民族生活以及他们生活的变化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14
34、北魏嘎仙洞遗址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但是,鲜卑人又是从哪里发源来的呢?这个问题困扰了专家们很多年。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鲜卑人是从大兴安岭向南迁移到中原地区的。后来到了北魏拓拔焘太平真君四年的时候,派了李敞来到这里祭祀祖宗。但是,只凭书上的那一句记载,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真的,专家们争论了好久也没有结果。直到 1980 年 7 月,一直到 1980 年 7 月,内蒙古的考古工作者在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 10 公里处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内大概有 2000 平方米,最高的地方有 20米。洞内没有什么文物,只有一块巨大的天然石板,石板下用大石块支撑着,估计是当桌子用的。这时,考古工作者在离
35、洞口十五米的洞壁上发现有字迹。上面刻的内容是拓拔焘怎么派李敞来祭祀,然后李敞到了这里之后又做了什么。这些字就是李敞当年留下来的。当时,皇帝交给李敞这个艰巨的任务,让他千里迢迢到大兴安岭,来代替自己表达对祖先的纪念之情。李敞忠心耿耿,并没有半途而废,真的来到了这里。这张桌子应该就是当年李敞用来摆放供品用的。在这个大洞的西北方向还有一个很深的洞,钻进去一看,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小的石室。估计这里就是当年用来储藏物品用的或者就是鲜卑首领住的屋子。这个记载和历史资料上的记载完全吻合。顿时,困扰学者们多年的谜团终于解开了。这个洞当地人都叫它嘎仙洞,从这以后,嘎仙洞的名字再次引起了历史学界的轰动。这个洞的发现
36、为研究鲜卑民族的发源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5 古格王宫公元 9 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的末代赞普(国王)郎达玛死后,王室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于是战乱四起。吉德尼玛衮是郎达玛的后代,在斗争中失败了。塔逃避到阿里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 3 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古格王国一共有 16 代国王,古格城堡是从公元 10 到 16 世纪经过不断营造建立起来的。早在 1933 年和 1935 年,著名的意大利藏学家杜齐教授,就曾两次来到古格废墟考察。1985,陕西考古所的张建林领导的考古队开始对古格王宫进行考察。这支考古队是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这些
37、人首先对古格的建筑做了统计,发现各类殿堂房屋 445 座,各类洞窟879 个,此外,还有大量的碉楼、佛塔以及城墙。保存非常完整的殿堂有红殿、白殿等五座。这些殿里面还保留着非常精美的壁画。由于 1630 年,西北的强敌来攻打古格,于是在古格城进行过一次异常惨烈的战斗,这之后古格城就成为了一片废墟。现在在这里到处都是铠甲的碎片、箭簇、火绳枪等等。在一个洞窟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毛织袋,每个袋子里面都装着一个尸体。这是当年胜利者存放死者的地方。由于干燥的环境,这些尸体存放的非常好,但是这些袋子不能动,用手轻轻一碰就会变成粉末。这些尸体的头全都不见了,应该是被胜利者割下来带回去领赏用了。十年之后,张建林再次
38、率领考古队来到了古格。一起来的还有中国文物局担纲壁画及古建维修方案设计,河北省文物局与古建所承担古建筑维修工作。张建林这次发掘的是古格王朝的宫廷寺院托林寺。古格王朝曾经请印度高僧阿底峡来这里规范西藏地区的佛教,从此这里发源的佛教教派传播到了西藏各地。经过长期的发掘,张建林等人发现了大批的青铜像、木雕、佛经、模制泥佛等等,这些不仅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对于了解古格,甚至整个西藏早期的佛教艺术是非常有帮助的。16 阿斯塔那古墓群阿斯塔那在维吾尔语中是“京都”的意思。阿斯塔那发现的墓地是中国西晋至唐代的时候是中国西部的高昌城的公共墓地,其中包括官员、百姓的坟墓 500 多座。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
39、鲁番市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村附近。其实阿斯塔那墓地在 20 世纪初的时候就经常被盗,直到 1929 年的时候,才有中国学者来到这里考察,但是成果不是很多。真正对阿斯塔那墓地进行大规模发掘的是从 1959 年直至今日,一共进行了十三次。阿斯塔那的古墓群可分为三期。早期的大型墓,一般通往地下墓室的墓道都是一个斜坡,墓室为方形或梯形,一般情况下是家人的合葬墓。陪葬的东西都是木器、陶器以及一些丝绵制品。到了中期的时候,就出现了按辈份、长幼顺序排列的家族的坟墓。进入墓室的通道也是竖直向下的了。一般要在尸体上盖上画着女娲、伏羲图案的绢。而且尸体的眼上、嘴里还要放上波斯银币。晚期的时候与中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40、,只是墓变得更大一些了。在这里,由于气候干燥,500 多号墓穴中,几乎所有的尸体都没有腐烂,而成了比埃及金字塔中的“木乃伊 ”还要珍奇的干尸。这些干尸就成为了阿斯塔那墓的一个最大的特征之一。干尸大多保存的非常完整,有的干尸甚至还能从眼睫毛和眼缝中显露的黑白眼珠!非常神奇。而且这里面的墓室里面的绘画,以及泥俑及其他成上万件出土文物色彩鲜丽如新,保存十分完好。甚至还出土了唐代水饺,那时的水饺形状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甚至里面的饺子馅,也还完好的保存着。阿斯塔那墓地的发现,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实物材料,更加难得的是这些东西和最初被埋到墓里面时没有很大区别。这为学者更好的研究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经济、
41、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17 唐法门寺地宫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 10 公里处,距离西安大概一百公里。因为在寺里面有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而出名。法门寺里面有一座塔,在汉代就建立起来了。到了唐代,对塔又进行了扩建、重修。而且每三十年就要把舍利请到长安、洛阳的皇宫里面,而皇帝又会拿出很多奇珍异宝来供奉舍利。这些珍宝全都集中在塔下面的地宫里面。到了唐僖宗的时候,才把地宫完全封死了。在这以后上千年的时间里面,再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地宫。到了 1981 年的时候,由于经常下雨,而且法门寺塔年久失修,所以突然倒塌了。直到1987 年 4 月 3 日,陕西省政府才组织人重新修塔,在挖
42、地基的时候,发现了这座地宫。于是,陕西省马上组织了法门寺考古队,对地基进行发掘整理,发现了数量非常多,价值也非常大的一批文物。地宫出土了 700 多件丝织品和锦织品,成为了继甘肃敦煌藏经洞之后唐代丝绸出土数量最丰、体量最大、品种最多、价值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唐代丝织品的宝库。比如在绫纹织金锦中,所有花纹都是用金线绣成的。金线平均直径 0.1 毫米,最细处仅 0.66 毫米,比头发丝还细,为古今丝织中的一绝。当时文物清理时,发现地宫白藤箱内堆积的丝绸衣物厚度达 23 厘米,大约有 780 层,据推测其展开面积可达 400 多平方米!地宫里面还出土了供奉佛舍利用的四门金塔。整座塔只有 7.1 厘米高
43、。用一个金莲花做成底座,塔顶是有火焰花纹的宝珠。塔身是正方形的,四面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每面还有一个龛门,在塔中央还有一个柱子,在柱子上放置佛指舍利一枚。整个塔都是纯金打造,造型宏伟庄重,金光闪闪,洋溢着浓郁的佛教艺术特色。18 敦煌藏经洞敦煌藏经洞开始的时候是唐朝中期建造的一个石窟,在十一世纪初的时候,敦煌当地的僧人以及其他的一些人把大量的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他的一些文书藏在了这个洞里。然后用砖将洞口封死,并在砖前挂上了一幅壁画做掩饰。后来,这个洞口一直没有人发现,直到 1897 年的时候,一个叫做王元录的道士在藏经洞旁边建造了一个道观。到了 1900 年,他在抽烟的时候,在墙上磕他的烟袋
44、锅子,忽然发现墙壁有回音,便觉察到这里面是空的。打开墙壁后就发现了这批文物。但是当地政府却没有立即将文物保存起来,而是委托王道士管理。1907 年的时候,斯坦因来到敦煌,看到这些经文之后,知道这些都是无价之宝,于是花了二百两银子向王道士骗到二十四箱子古书以及佛画、丝织品一共五箱。后来,法国人、俄国人、日本人都听说了这个消息,纷纷跑到这里向王道士购买了大批的佛经、字画。王道士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很痛快的就卖给了他们。后来,在中国学者的反复劝说下,清政府将藏经洞剩下的物品转移到了北京。但是在路上,很多官员就偷偷拿走了很多最珍贵的文书,一些长幅的画都被撕碎了,还有的官员用一些假冒的字画将真迹换走。
45、敦煌文书再次遭受了巨大损失。这批藏经洞的文书价值是非常大的。里面有数量非常大的佛教文书是现在所没有的。里面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写成的文章,比如于阗文、梵文、龟兹文等等,这些文字在现在是非常罕见的,有的文字已经是不存在了,这对于研究民族的社会生活、发展变化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还有一些汉族人写的东西,比如记录当时发生的大事,或者解决邻里纠纷等等,可以帮助我们对当时的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19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坐落在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下,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县宋陵齐名。西夏王陵是在 1972 年 6 月被发现的。当时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
46、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几个战士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忽然挖出了几件的陶制品,这些陶制品从外貌看年代已经十分久远。其中,除了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规则的方砖。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战士们看看这些文字,但是这些稀奇古怪的字他们谁也没有看懂。部队首长看过后,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古墓,便马上命令战士们停止工程挖掘,同时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听说之后,马上组织人员来到了这里。首先对发掘现场进行保护,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10 天之后,终于发掘出来了一个古墓。在这个古墓里面,人们看到一些非常精美的壁画,还有一些制作精巧的工艺品和陶制的方砖。专家们仔细研究
47、辨认,断定这是一个西夏时期的古墓。而方砖上那些些古怪的文字就是传说中的西夏文。工作人员再次扩大发掘范围,竟然接二连三的发现了很多其他的墓葬,最后发现的高大陵墓竟然有十五座。专家们又对这些高大的陵墓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确定这一带正是西夏时期的皇家陵园。直到 1999 年,一共发现了皇帝陵 9 座,其他陪葬陵253 座。最让人吃惊的是,这九座皇帝陵居然排列成了北斗星的图案,而且其他的陪葬陵也是按照星象的布局排列的!所以,如果把这些陵墓全都标在地图上的话,就会形成一个星空图,非常奇妙。西夏每个王陵上面都会有一个金字塔形的高大建筑,被称做是东方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圆形的塔基,直径达 34 米,上面是八角形
48、的。专家们认定塔里面应该是实心的。在附近的土里面还发现了很多铃铛,应该是当年挂在塔上面的,后来掉下来被黄土掩埋起来了。在众多精美工艺品中,值得一提的是,在 2000 年,在对三号陵园进行发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人面鸟身的“鸟人” ,造型非常的特别,做工也非常精细。专家们考证这个“鸟人”是佛教书籍中记载的人物。西夏从建立到灭亡,留下来的历史记录非常少,人们对这个王朝非常不了解。西夏王陵的发现给人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这对于更好的研究这个王国是很有帮助的。20 北京明定陵明朝的皇帝死后都葬在北京昌平的陵园中,先后一共下葬的皇帝有十三个,所以被称为十三陵。1955 年 10 月 4 日,郭沫若
49、、吴晗等人一起写了一个要求发掘明长陵的报告,但是,文物局的同志们却不同意,说:“我们现在的发掘设备很差,这么大的工程还是再等一段时间再说吧。 ”双方争论了好久,最后还是周总理亲自批复同意发掘。于是,当年 12 月初, 在吴晗主持下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 。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赵其昌担任发掘工作队队长。但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仍然没有找到长陵的确切位置。于是,大家便将目标从长陵转移到了定陵。有一天,赵其昌工作了好久,非常疲劳,就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忽然他看到在他眼前不远处的红色高墙离地面 3 米多高的地方, 露出了一个直径半米的圆洞。他赶忙带人过去查看。发现这正是通往定陵的入口。1956 年的 5 月 19 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了。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发掘到了地下陵墓的大门。赵其昌撬开一块 48 斤重的石砖,然后慢慢地把它抽出来,这时,有人大喊一声:“有毒气!”赵其昌赶忙闪到了旁边,只听“扑”的一声,一股黑色的烟雾从里面冒了出来,渐渐地,烟雾由黑色变成了白色,最后终于消失了。这些气体就是地宫里面腐败物体形成的气体。工作者打开两道大门后,终于看到了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巨大的棺木。这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特别是明代的青花瓷和丝织品。但由于当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