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区域老年住宅公寓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_精品.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5479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区域老年住宅公寓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_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区域老年住宅公寓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_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区域老年住宅公寓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_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区域老年住宅公寓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_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区域老年住宅公寓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_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重庆 #区域老年住宅公寓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概况二、老年住宅市1、老龄化市场机遇分析2重庆市老龄化现状3、重庆市老年住宅市场现状4、重庆老年人住宅市场发展趋势三、项目规划要求四、项目投资预算1、项目投资与成本费用估算2、项目投入产出与回报五、项目风险分析六、风险规避建议与结论2一、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纵观上半年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房地产投资增长 26.6%左右,同期全市 GDP 增长 2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同全市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新开工面积增长 28.1%,竣工面积增长 29.8%,竣工面积增长幅度大于新开工面积增长幅度;竣工面积增长29.8%,销

2、(预)售面积增长 40.3%,销(预)售面积增长幅度大于竣工面积增长幅度。数字显示: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呈现出健康、持续、平稳、扩张的发展态势。 开发投资额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房地产总投资 238.68 亿元,同比增长 26.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 26.3%。其中:住宅投资 152.45 亿元,同比增长 40.6%,占总投资的 73.65% (经济房开发投资 17.62 亿元,占住宅投资的 11.56%) 。办公3楼投资 4.62 亿元,同比增长 11%;商铺投资 21.16 亿元,同比增长 3.2%。 新开工面积稳步增加,住宅开发占主导地位新开工面积较快增长,经济适用房保

3、持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1333.87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8.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101.40 万平方米,增长 28.8%;办公楼新开工面积 30.49 万平方米,增长 43.7%;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 117.15 万平方米,增长 17.2%。上半年,全市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 522.76 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面积 87.81 万平方米,增长 98.7%。 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商品房销售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商品房销售势头良好。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910.22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40.3%。 1 至 5 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额 225.92

4、 亿元,同比增长 50.1%。其中,住宅销售额 192.72 亿元,增长 52.3%;办公楼销售额 4.44 亿元,增长 11.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 26.43 亿元,增长 37%。 商品房销售价格涨势不止由于“新特区”土地升值的预期、国务院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年) 文件的出台等因素的影响,2007 年下半年综合物业价格预计将不断上扬。上半年:住宅类物业销售均价为 3353.4 元/,同比上涨7.25%;写字楼物业全年销售均价为 5339.97 元/ ,同比上涨 4.3%。4 国内外房地产大鳄纷纷登陆重庆随着重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新特区” ,具有

5、独特的区位优势,其房地产市场所蕴含着的巨大潜力日益彰显;同时,目前重庆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 24.3 平方米,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居民住房需求潜力大;重庆市地价底、房价低,利润上升空间也很大。因此,国内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均看好重庆的市场前景,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涌入重庆市场寻找商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已有 153 家外资房地产企业掏出 149.27 亿元资金“砸”入重庆楼市,资金总量占到了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总盘子”的 26.6%。也就是说,近年来进入重庆的外资中,有超过两成的资金进入了房地产市场。这些企业均拥有先进的营销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优

6、良的管理团队、先进的技术水平,这无疑将加剧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繁荣房地产市场,带动重庆楼市逐渐由低端价格竞争向高端产品品质、环境乃至人居文化竞争的转变,调整和提升产品结构和品质,提高重庆市房地产开发的整体水平。综上所述:2007 年上半年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较为火爆: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商品房销(预)售面积、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增幅也大大超过往年,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喜人局面。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将是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延续和发展,前两个季度房地产运行的各项经济指标和成为新特区后的市场预期必然将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走势。由此预测:下半年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将继续5走高,全面上扬。二、老

7、年人住宅市场分析(一)老龄化市场机遇分析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7%或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为 1.45 亿,占我国总人口的 11.2%,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以 3%的速度增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预测,到 2025 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 19.34%;到 2040 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 27.8%,届时每三个半人口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口。 “老年人住宅市场”潜力巨大2000 年国

8、家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和分析预测,到本世纪一十年代末,中国退休劳动者一生的积蓄总和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3;另据中国老龄人协会估计,中国老年人消费约每年 3000 亿人民币,而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其消费数额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由此可见“老年人市场”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老年人产业尤其是老年人住宅产业是一个极待开发的产业。 养老观念逐步转移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养老院是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的安身之地) ,国内老年人养老讲究“三代同堂” ,老死不离儿孙。但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趋于普及,传统家庭逐渐减少,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不

9、断增加,另一方面家庭结构演变又表现为老少两代在居住上“分而不离,离而不远”的特点,因此老年人不堪忍受“空巢”的孤单寂寞之苦,从过去不肯到养老院开始向往养老院,养老观念和居住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家庭因素催生老年人住宅的产生和发展自我国七十年代中期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以来, “三口之家”现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家庭结构。许多独生子女成家之后,所面临的是每对中青年夫妇在繁忙的工作压力和残酷的生存发展竞争条件下要照料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再加之老年人多愁善感及实际上的“代沟” ,由此引起了一系列没完没了的家庭烦恼及社会问题,老年人公寓呼声高涨,呼之欲出。 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住宅地产

10、的开发面对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生活问题已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在2003 年召开中共十六大三中全会上有关代表提及老年人养老一事,中央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近日国家民政部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从社会各方面宣传全面关心和帮助老人,尤其是老年人养老与生活方面,并鼓励开发商从事老年人住宅的开发。7总结:纵观我国房地产开发产业,许多年来,大众化住宅开发一直是市场开发的主体,造成这种市场开发失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老年人住宅市场尚不成熟。但从今天老年人口基数、老年人社会问题以及老年人养老观念重大转变的趋势看,实施老年人地产开发应该说是一种机遇,老年人住宅开发恰逢其时,水到渠成。可以预见,老年人住宅逐步被消费者(老

11、年人极其子女)所接受,谁抢占了开发先机,谁就开拓了新的市场,也就赢得了市场竞争。(二)重庆市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最多的直辖市相信这是重庆不得不戴上的桂冠。2000 年全市 65 岁及以上的老人为 244.54 万人,每 100 人里 8 人年龄超过65 岁;2004 年底全市年满 60 周岁以上的老人已达 414 万。目前,这种壮观的老龄化趋势不会停滞,在未来几年还会逐年上升,到 201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500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 15%,相当于每 6 个重庆人里就有 1 位老人。目前,根据 2004 年全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 10.9%,80 岁以上高

12、龄老人达到 1.6%,这说明重庆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龄化也在以平均每年 0.1 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重庆市有“空巢老人”180 万人,约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 40%以上。 “421”家庭的“泛滥”8长期以来,重庆一直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严格的地区之一,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不断降低,巩固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但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数量大、上升速度快也成为重庆人口变动的一大隐忧。 4 个老人、1 对夫妻、1 个孩子,这种被称为“421”模式的家庭正越来越多。而“421”家庭引发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35%的

13、城市家庭要赡养 4 位老人,49%的城市家庭要赡养 2 到 3 位老人。而从赡养费看,35.6%的城市家庭每年花费超过 1 万元。出于对医疗保险体系的担忧,家庭积极储蓄,不敢增加消费支出,是现在中年人的普遍心态。 “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 5000 到 10000 美元,而中国目前为 1000 美元。重庆市老年协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半数老年人由于经济收入低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余的依次为缺乏科学养生知识、居住环境差、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生活内容单调、情绪不稳定和子女不孝敬等因素。 令人担忧的是截至 06 年底,重庆市 60 岁及以上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14、很低,仅为 14.2%;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是 14.7%,明显滞后于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事实上,人口老龄化趋势也考验着养老体制。 (三)重庆市老年住宅市场现状9 老年人住宅明显不足截止到 2006 年,重庆城乡社会福利院有 142 个,农村敬老院 1126 个。各类城乡养老福利机构床位总数达近 6 万张,收养老人超过 3 万人。 但目前重庆市年满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有 414 万人。按照现在全市床位数计算,每 100 位老人才能摊上 1.5 张床。而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100 名老人中,应有 5 至 7 人能住进养老院。由此推算,重庆福利设施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非

15、常大。 户型设计不合理、功能相对单一现有的养老院户型面积大小不等,主要为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房屋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不能满足老年人住宅特殊功能要求,更不能从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人性化关怀。 住宅区规模小、配套设施不足目前重庆市的养老公寓以中小型为主,多属传统的养老院、福利院,拥有200 个床位以上规模的还比较少。整体规划设计落后,生活设施不完善,健身、休闲、娱乐设施单一,医疗护理、保健不配套,服务水平低下,缺乏人性化,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新一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环境质量有待提升重庆市现有的养老院中,绝大部坐落在主城区内,噪音和空气污染大,且多数的养老院用房是经翻新过的民宅和企事业单

16、位用房,房屋简陋,内部安全隐患10突出,绿化植被缺乏,总体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在养老院从事服务的人员多为下岗职工,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上岗培训,缺乏心理和护理专业知识,对老人的服务只是满足于简单的端茶、送饭、洗衣,而无法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人性化的全方位专业服务。总结:重庆市现有养老院、敬老院均属计划经济的产物,多属行政救助和自助行为。从实际情况看,养老院的功能仅仅停留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寄宿和同龄人交流的场所,功能相对单一,配套设施、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落后,人居环境较差。(四)重庆老年人住宅市场发展趋势 民办产权式老年公寓将成为未来老年人住宅市场的发展趋势纵观重庆市老年人住宅市场的发展现状,各养老院无论是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上都存在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许多老年人既想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孤单又恐在养老院无法满足宁静、舒适生活的要求,民办产权式老年公寓的出现将打消老年人养老的多种顾虑,在北京、广州等地此类型的养老住宅深受老年人喜爱。民办养老机构的优势表现在,体制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经营策略上更多思考;管理手段上多样,市场化运作;负责程度上责任心强,全年无休,以院为家,是事业型;运作成本上更经济、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