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3 页)模型组合讲解先加速后减速模型汪华【模型概述】物体先加速后减速的问题是运动学中典型的综合问题,也是近几年的高考热点,同学在求解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如能画出速度图象就更明确过程了。【模型讲解】例. ( 2004 年全国高考)一小圆盘静止在桌面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 AB 边重合,如图 1 所示。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盘与桌面1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2直于 AB 边。若圆盘最近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 g 表示重力加速度
2、)图 1解析:根据题意可作出物块的速度图象如图 2 所示。设圆盘的质量为 m,桌边长为 L,在桌布从圆盘下抽出的过程中,盘的加速度为 ,有1a1ag图 2桌布抽出后,盘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以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有a22mag设盘刚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 ,移动的距离为 ,离开桌布后在桌面上再运动距离1v1x后便停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2x 11xav221a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的条件是: Lx设桌布从盘下抽出所经历时间为 t,在这段时间内桌布移动的距离为 x,有:第 2 页(共 3 页),而 ,求得:2121taxt, 21Lx,及1Lt11atv联立解得 2)(ga【模型特征】“先加速
3、后减速”模型的 v-t 图象中速度为临界点,斜率为加速度、面积为位移。处理“物体先加速后减速”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采用三大定理处理,也可以根据图象快捷处理,借助图象法为我们更加清晰准确的采用全过程法提供了保证。【热点图象】直线运动的 s-t 图;直线运动的 v-t 图;平抛运动的 y-x 图;机车启动的 P-t 图;简谐运动的 x-t 图;简谐波的 y-x 图;受迫振动的共振曲线;电场线;磁感线;闭合电路的 U-I 图;闭合电路的 P 出 -R 图;部分电路的 U-I 图;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 F 分 -r 图;分子势能随距离变化的 EP-r 图;电磁感应中的 -t 图;电磁感应
4、中的 I-t 图;光电效应中的 Ekm- 图。识图要点:运用图象首先要搞清楚纵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要描述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 s-t 图象与 v-t 图象在纵轴上的区别;简谐运动图象与简谐波的图象在横轴上的差异等。图线并不表示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如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但实际运动的轨迹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从图象的形状看出物理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写出物理量的解析式与图象对照,更有助于理解图象物理意义。要特别关注图象中的“点” 、 “线” 、 “面” 、 “斜率” 、 “截距”等及其对应物理意义。“点”代表状态,描述物体在该状态下所具有的特
5、征;“线”代表过程,描述物体在一段过程中随着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变化,纵轴代表物理量的变化情况;“面”指的是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对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积累;“斜率”指的是 ,当横轴为时间轴时,斜率表示纵轴所示物理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截距”xy0lim指的是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当横轴为时间轴时截距描述初态特征。【模型演练】(昆明市高中三年级统一检测)一个质量为 m=0.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恒力 F 作用在物体上 10s,然后撤去水平力 F,再经 20s 物体静止,该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 3 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的总位移为 150m第 3 页(共 3 页)B. 物体的最大动能为 20JC. 物体前 10s 内和后 10s 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1D. 物体所受水平恒力和摩擦力大小之比为 3:1答案:ACD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