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08 年北电导演专业考试影片 香巴拉信使参考影评之一这是我继那山那人那狗之后看的又一部关于邮递员的故事,一部关于常年行走在深山老林的邮递员的故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山路,一堆火,一碗酒,一个邮包。这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乡村邮递员王顺友日常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全国劳动模范王顺友为原型、俞钟导演的电影香巴拉信使 ,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精心塑造和挖掘了主人公不平凡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影片中主人公“王大河 ”的扮演者曾是在张艺谋 千里走单骑中出演云南导游的“邱林” ,而女一号则是红遍网络,有着“ 天仙妹妹” 美誉的尔玛依娜,饰演乡村妹子 “翔秋 ”。外景在海拔 3000
2、 多米、富有“人间天堂” 之名的木里县,不仅呈现给观众一个原汁原味的感人故事,还能欣赏纯朴自然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影片透露出的纯朴、高尚、坚强、执着、悲伤、原生态、真实感动和震撼人们的内心。影片依据王顺友真实事迹,以浪漫的笔调刻画出“王大河” 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为了不耽误藏区孩子求学, “王大河”昼夜赶路,拉着马尾巴冲过泥石流,及时将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考生家中;为了使患白内障的老百姓尽快得知免费复明手术的消息,他带病上路,风雨兼程送达通知,自己却病倒在乡卫生院他所做的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给村民们带来极大方便,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村民的生活和命运。 “王大河”不畏乡俗鼓励并路送乡村妹
3、子 “翔秋”勇敢地走出家乡上大学。一个乡村邮递员对工作和生活纯朴的热情改变了一个乡村妹子的命运。在送“翔秋” 到县城上大学的途中,路遇险境, “王大河” 痛失爱马“ 金龙 ”。一个普通乡村邮递员对生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期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部影片尽管没有曲折的情节、激烈的冲突,却颇具新意,打动了人的心灵,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为了让“ 王大河 ”的形象在银幕上更加鲜活,选用了全部由非职业演员组成的阵容。他们质朴、自然、纯真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此外,这部电影的演员汇集了汉族、藏族、彝族、壮族、苗族、羌族、纳西族、蒙古族共八个民族,称得上是多民族团结合作的结晶,质朴的民风和美丽的天空
4、把主人公的背影衬托得更高大。打动人的是影片中透露出的真挚的情感,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被压抑感和冷落感分开了,疏远了,冷淡了,而影片要表达的正是与之相反的美好品质和精神,让人从内心中动容,尤其是当影片中的主人公“王大河 ”在为他的好伙伴 “金龙”伤心时 路难走,可是有脚,心中有着单纯的信念和质朴的思想就能走到天边(本文更像是观后感,但是因为导演系和文学系对影片分析的要求不一样,比较感性的文章可能在导演系更受欢迎)08 年北电导演专业考试影片 香巴拉信使参考影评之二在路上有一种信念,没有时刻地提醒,没有高调地标榜,却依然默默坚守;有一种坚持,没有丰厚的回报,没有赞许的目光,却依然在路上香巴拉信使是
5、一部主旋律的影片,以“200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顺友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普通乡邮递员王大河的形象。一个个餐风宿露的夜晚,一条条崎岖泥泞的山路,王大河牵着驼满邮件的马,二十年如一日地行走在深山的邮路上。影片通过讲述王大河在给一个藏族姑娘送去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展示了他工作的艰苦和孤独,同时也表现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塑造了一个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的形象。在王大河形象的塑造上, 香巴拉信使并不是一味地讲述其英雄光辉的事迹,而是全面的展示他的性格和生活,使整个人物更加真实,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从而也使其深入人心,感动观众。香巴拉信使这部影片是围绕王大
6、河这个灵魂人物来建构的,其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来讲述王大河在路上的情景,通过展示其工作的单调及工作环境的恶劣来表现人物性格坚强执着的一面。影片一开始分别用全景、中景、近景三个镜头让王大河的背影进入观众的视野,王大河牵着一匹马,322空旷的山谷,悠扬的音乐,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叫香巴拉的世界。然后通过乡邮政局长、村民、乡长、王大河的妻子和儿子对王大河的介绍,或者说是简单的评价,观众对王大河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他工作尽职尽责,身体不好,爱喝酒,一个月只在家待两天,平时不爱讲话,是一个怪人。随后影片给了王大河一个特写,他皮肤黝黑,一脸疲惫,王大河的形象正式进入观众的视野。通过这样侧面和正面的展示
7、,观众将王大河的特点和形象合二为一,开始随着剧情的发展去认识这个人物。王大河一从山里回来就去到邮局,接到了新一轮的工作任务:一个是通知各乡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许砍树;一个是通知省送医疗下乡,免费为白内障患者治疗;还有一个任务,也是贯穿影片的一条重要线索,给一个考上大学的藏族女孩送录取通知书,并将其带到县上。王大河在家里短暂的休整,又拖着疲惫的身体上路了。路上他很少遇到人,只是牵着马默默地走着,对于习惯于穿梭在大山中的他,想必对于周围的美景也是无心欣赏地。影片在表现山路的漫长崎岖方面,有两个镜头应该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王大河在出发的当天,走到一条绕山的土路上,影片有一个拉镜头,起初
8、可以远远地看到王大河牵着马走在半山腰的路上,随着镜头拉成一个大全景,观众可以看到山谷中的河流,山体上裸露的黄土,王大河的身影渐渐远去,大山中只有王大河形单影只的走在漫长的山路上,表现了王大河工作的孤独,后面王大河习惯和马讲话就自然而然了。另外一个镜头是,在一个雨天,王大河穿着简陋的雨衣牵着马走在的山路上,山路土质疏松,他每走一步都有摔倒的危险,这时有一个全景的俯拍,仍然是那个孤单身影,艰难地冒雨走在山腰崎岖泥泞的路上。这两个镜头通过展现山路的难走,让观众感受到王大河坚强执着的品格。影片中展现王大河险些跌落悬崖的一段把他工作的艰难辛苦推向了高潮,他在清晨的雾中赶路,一脚踩空滑到悬崖,只有一只手拉
9、着牵马的绳子,另外一只手还紧紧地抓着两只小猪,紧张的场面和电影中的悠扬配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自然,人突然变得非常渺小,后来那匹叫“金龙” 的马,艰难地将他拉了上来,让观众揪起来的心渐渐地平复下来,这时有一个王大河躺在悬崖边的侧面镜头,王大河的形象顿时又变得高大起来,在观众心中渐渐地放大,并被他那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影片除了表现王大河作为平凡英雄形象的无私和坚韧,还刻画了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个人诉求,并通过描绘其淳朴可爱的一面,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整个人物更加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给影片增添了生动、幽默的气氛。他在马病的时候曾向乡邮政局长抱怨要再给自己发匹马,还用小
10、聪明跟局长讲条件。在带考上大学的王雨生回县城的路上,他被问到天天这样走路难不难受,他不假思索回答“难受得很” ,虽然有些埋怨,但为了让大家能按时收到信,他还是坚持送信,只是简单地认为“信我不来送,哪个来送呢?”此外,观众还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他可爱的一面,比如他在集市上询问花椒的价钱的时候偷拿别人花生喂自己的马;夜里露宿山中的时候读报纸给马和小猪听;到了村子里为了把仅有的一张邮票发给一群小朋友中的一个,提问道“中国的首都在哪里?” ,在小朋友都回答上来的时候,他牵着马狼狈地逃跑;在路上把别人托他稍的小猪弄丢了一只,还跑去父亲家“偷” 来一只赔给别人这些情节都会让观众忍俊不禁,也正是这些情节使观众看
11、到的英雄人物的形象,不再像以往的主旋律影片那样只是一味地集中展现人物的英雄事迹,来烘托人物形象的高大,使观众产生一种距离感。香巴拉信使在对王大河这一人物形象地塑造上,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被这个可敬又可爱的无名英雄深深地打动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主旋律影片的某种转变,影片导演俞钟作为新一代导演以其创新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主旋律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在主旋律影片的观众日渐衰微的今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希望,相信王大河在路上的精神不仅让观众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也会使在路上的国产主旋律影片吸收到一丝新鲜的空气,从而更加坚定地走下去。(本文通过镜头分析阐释了人物和故事架构,但是缺少一些感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