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题一、 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 A. B. C. D.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环境意识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C) 。A.信息社会提出的挑战 B 我国加入 WTO 提出的挑战C.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 (10瑞安真题)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4.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
2、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5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6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8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时间是:(B)A.1949 B.1999 C.2000 D. 20019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
3、 为主。 (D)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分科课程 D. 综合课程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并作为必修课程。 (B)A.校本课程 B. 综合实践活动 C.分科课程 D. 综合课程11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 。 (C.)A.甄别性评价 B. 选拔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C.)A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B.充分地传授知识C.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D.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B)2A.面向全体学生 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多元智能14新课程改革
4、提倡学生自主探索,改变师生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由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环节的构成是(D )。A.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C.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知识布置作业D.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展示与交流15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C ) 。A教学班 B.年级 C.学校 D.社区 16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D)的过程。A传授与接受 B. 交往互动 C. 共同发展 D.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1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D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
5、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A教师评价 B. 自我评价 C. 相互评价 D. 多样评价(多元评价)18基础教育改革中的(A)取代了教学大纲.。 (2010泰顺真题)A 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 教学计划 D 课程大纲19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20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B )A.被动学习 B.主动学习 C.机械学习 D.他主性学习21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
6、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A、课程标准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课程宗旨2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布( C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23不属于三维目标的(C) 。 (2011瑞安真题)A、知识 B、技能 C、意志 D、态度24、不属于引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D ) 。A、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极大的反差B、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C、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D、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
7、,全民有责25、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26、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27、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它的本质属性是(D) 。整体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 自主性A、 B、 C、 D、28、下列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关系说法不当的是( C ) 。A、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B、
8、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过去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C、彻底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D、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29、对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接的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D ) 。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C、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D、提高课堂教学中制作及使用教学课件的力度和普及性30、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31、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3
9、2、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D) 。A、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B、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C、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D、构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33、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4、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 B、 C、 D、35、创造新型的师生
10、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4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 B、 C、 D、36、学生张某长期不做作业,班主任将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并不许他与同学们交流,致使张某逐渐荒废学业。教师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教学行为的(A )原则。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自我监控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37、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A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38、英国在1999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
11、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体现的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B )A、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9、当前,教育手段的运用出现了( )A、多媒体化、综合化、网络化 B、信息化、网络化、自主化C、网络化、教具化、学具化 D、信息化、多媒体化、超文本化40、人教社许多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加大了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体现( A )A、发现法 B、演示法 C、指
12、导法 D、实验法41、 “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 、 鸦片战争 、 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这条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 B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A、学习内容 B、学习方式 C、学习观念 D、学习过程 42、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B )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
13、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二、 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5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
14、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知识传授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8 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9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学生与教师)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
15、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A BCD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 劳动与技术教育11.国家课程标准是(A BCD )A.教材编写的依据 B.教学的依据 C.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D 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BCD )A.接受学习 B.主动学习 C.探究学习 D.合作学习13合作学习的特征是(A BCD )A.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B 目标依赖、利益一致 C. 责任明确、义务感强 D. 集体奖励、共享成功14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A BCD )A.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差距
16、评价模式 D.自然探究评价模式6三、 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2.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
17、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11.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2.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门课程。() 13.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4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
18、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16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17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18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9“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是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之一。() 20课程改革必须强调学科课程在学校课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1在课程目标上,必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22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
19、程组织模式。() 23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实施,因此不需要教师指导。() 24学习方式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25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6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7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重结论甚于重过程。7() 28学科本位论的错误既在于学科本身,也在于指导思想。() 29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师生互教互学,而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30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31考虑到众多因
20、素,对教师的评价不宜接受学生家长的参与。() 32考试应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3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要在课堂与固定课时中进行。 四、简答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1)当学生有兴趣时;(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
21、重要的事情时;(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答:(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 ,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
22、、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
23、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8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 ,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
24、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 ,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9.说明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某地2006年试题)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总之,课程结构
25、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某地2007年试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1)整体性。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5)
26、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11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答:(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12新课程的教材观是什么?答:新教材观是: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新教材表面看来简单了,实际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超越教材。13新课程的作业观是什么
27、?答:新作业观是:作业不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是师生、学生之间多种多样的互动。作业不是惩罚、控制和鉴别学生的手段,而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1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2010鹿城真题)15. 即时评价中的“学会等待”是什么意思?(09泰顺实验小学选调教师真题)9答:评价要即时,这是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所熟知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功用主要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掘学生的诸多潜能。课堂即时评价并不等于马上评价,相反有时教师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延时评价。延时评价,就是在教师对学生正在交流的话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语言,期待的态度
28、,让更多学生驰骋想象,畅所欲言,后适时以更好的方式予以归纳评价,实际上,这也更体现出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独特体验的珍视,对文本多元解读的倡导,对学习过程的重视。若教师高明地运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则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16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日常的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17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
29、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答: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18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答: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是:(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30、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19简述怎样写教学后记。答: 教学后记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反思能力的体现。要记录教学中成功的做法。要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要记课后体会,找出有规律性东西。10五、论述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 、 “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 、 “学习主题
31、” 、 “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 ,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答: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 、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 ,影响课堂教
32、学质量,减损课程要求及教育“引导” 、 “塑造”的责任。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 。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 ;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 ,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 、 “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 、 “与境俱进” ,及时
33、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 ,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3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34、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11(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
35、、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4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
36、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智能,只不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5你能就新课程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谈谈你的想法吗?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误区一:教学开放
37、过度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此时玩耍;小组合作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鼓励一下
38、!其余鼓起掌来。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热热闹闹。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126认真研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一书,请你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六、填空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39、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3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4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
40、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5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6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
41、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8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9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10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
42、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2.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七、 案例分析(注意:参考答案仅供参考,要自己多动脑筋,才能百战不殆。这
43、些可以迁13移到说课、写教案和各科教学法等考题中。 )1下面的两个案例有没有体现新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案例一:一位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 ,投影屏幕上显示公园里卖气球的场景,小朋友在买气球,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5-9,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交流算法,结果有5种不同的方法:15-10=5 5+1=6 10-9=1 1+5=6 9+6=15 15-9=6 5-5=0 10-4=6 5-4=1 10-5=5 1+5=6这位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44、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参考答案:这位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体现了以学导教,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尊重学生的意见,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案例二:课堂上当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交流,前排的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一分钟后,老师一喊“停” ,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参考答案:片
45、面追求合作学习,重议轻思,生无独立思考,要先思后议;重说轻听,听有利于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倾听,做文明的小听众;重说轻评,忽视了学生与学生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注意独立思考(2030秒)听他人说什么注意让学生评价。合作学习不仅是相互说说,而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
46、,写出研究报告。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3“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14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7、,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4“坐下”三例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
48、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种方式最好。5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 ,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6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