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果红实验实验原理: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能溶于水和酒精,它可与具有三股螺旋链构象的多糖形成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同刚果红相比发生红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最大吸收波长的特征变化变成紫红色,当 NaOH 浓度大于某一数值后,最大吸收波长急剧下降。实验内容:称取 5mg 发菜多糖样品,加入 2.0ml 蒸馏水和 2.0ml80umol/L 的刚果红试剂,逐渐加入 1mol/L 的 NaOH 溶液,使溶液中 NaOH 终浓度由 0.0mol/L 比逐渐升高到0.5mol/L,并用紫外可见记录光谱仪进行扫描,测得各 NaOH 浓度条件下的最大吸收波长,以 NaOH 浓度为横坐标,最大吸收波
2、长为纵坐标作图。所用试剂:刚果红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氢氧化钠 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用仪器:TU-18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实验数据NaOH 浓度 0.0mol/L 0.1mol/L 0.2mol/L 0.3mol/L 0.4mol/L 0.5mol/L对照 490nm 489nm 490nm 484nm 484nm 483nmD2 488nm 491nm 488nm 490nm 490nm 486nmD1 493nm 513nm 512nm 512nm 513nm 510nmA2 493nm 496nm 497nm 497nm 495nm 49
3、6nmA1 494nm 511nm 511nm 510nm 508nm 506nm实验结果:分析:NFEPS-A1 和 NFEPS-D1 与刚果红形成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同刚果红相比发生红移。在 NaOH 浓度为 0.0mol/L 到 0.1mol/L 时,紫外吸收移向长波,表明样品能与刚果红形成络合物,样品有规则的螺旋构象;NaOH 浓度继续增大时,最大吸收波长下降,表明多糖螺旋结构解体,变成无规则的线团形式。即样品在弱碱性范围内可形成有序的 3 股螺旋结构,在强碱性条件下,分子间氢键破坏,3 股螺旋结构解体为单股,不能与刚果红形成络合物。NFEPS-A2 和 NFEPS-D2 与刚果红形成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同刚果红相比发生红移,但结果不够明显,可以认为二者不能发生此颜色反应,但是有研究报道二者能发生此颜色反应,因此 NFEPS-A2 和 NFEPS-D2 组分是否有三维螺旋构象还需进一步研究。说明:此两种分析结果是所查文献中的两种常见结果,即有或没有三维螺旋构象,咱们的用于论文中的 NFEPS-A2 用哪种结果?(变化幅度非常小)(NFEPS-D2 出现波动数据不用了 )如果看各组分拆开的曲线图,认为有螺旋结构也能说通,毕竟有一个上升又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