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7 年2018 学年第一学期博士课程安排及授课团队一、曾丽教授的授课团队课程主持人:曾丽 教授课程名称:外 语讲授人:肖唐金教授、曾丽教授课程专题名称 主讲人 学时安排 联系方式 备注英语经典著作阅读 肖唐金教授 9 周 13885199413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曾丽教授 9 周 13985440707二、白明政教授的授课团队课程主持人:白明政教授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讲授人:白明政、王国勇、何彪、刘吉昌课程专题名称 主讲人 学时安排 联系方式 备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王国勇院长 13985566492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其评价 王国勇院长 13985566492马克思主
2、义与自由主义思潮 何彪 教授 13608521953马克思主义与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 何彪 教授 13608521953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白明政教授 13885089376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白明政教授 13885089376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刘吉昌教授 13985109547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与思考 刘吉昌教授每个人 9 个学时139851095472三、王国勇教授的授课团队课程主持人:王国勇教授课程名称:社会治理前沿理论与经典文献选读讲授人:陈成文教授、王国勇教授、马良灿教授、王兴骥教授、王晓晖副教授四、吴晓萍教授的授课团队课程主持人:吴晓萍教授课程名称:民族地区社会问题研究讲授人:吴晓萍
3、教授、石开忠教授、史昭乐研究员、吴大华教授课程专题名称 主讲人 学时安排 联系方式 备注社会问题概述(专题一) 吴晓萍教授 6 学时 18685165031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专题二) 石开忠教授 6 学时 13985545994西南民族地区人口问题 石开忠教授 6 学时 13985545994西南民族地区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专题四) 史昭乐研究员 6 学时 13511995069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越轨与犯罪问题(专题五) 吴大华教授 6 学时 劳务输出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影响问题 吴晓萍教授 6 学时 18685165031课程专题名称 主讲人 学时安排 联系方式 备注社会治理
4、的基础理论 陈成文教授 4 课时 13870900478利益诉求与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 王国勇教授 6 课时 13985566492风险预防与应急管理机制 马良灿教授 8 课时 13985539640弱势群体的救助与扶助问题 陈成文教授 4 课时 13870900478流动人口与社会监控机制 王兴骥教授 4 课时 13608577258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王国勇教授 6 课时 13985566492社会治理经典文献选读 王晓晖教授 4 课时 158085135993五、史昭乐研究员的授课团队课程主持人:史昭乐 研究员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讲授人:史昭乐、王晓晖、罗竖元课程专题名称 主讲人 学时安排
5、 联系方式 备注社会研究方式综合应用与研究报告写作 史昭乐 6 学时 13511995069高级问卷调查实务 王晓晖 6 学时 15808513599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罗竖元 18 学时 15185136218社会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撰写 史昭乐 6 学时六、毛刚强博士的授课团队课程主持人:毛刚强 博士课程名称: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讲授人:毛刚强博士、孙兆霞教授课程专题名称 主讲人 学时安排 联系方式 备注社会工作本土化 毛刚强 6 学时 13809471147四农问题与农村社会工作 孙兆霞 6 学时 13985574883社区工作 毛刚强 6 学时社工组织与社会政策 毛刚强 6 学时社会工
6、作协同社会管理 毛刚强 6 学时灾害社会工作 毛刚强 6 学时4七、杨昌儒校长的授课团队课程主持人:杨昌儒教授课程名称:民族地区社会政策前沿研究讲授人:杨昌儒教授、石开忠教授课程专题名称 主讲人 学时安排 联系方式 备注社会保障政策 杨昌儒 9 学时 13985018512文化教育政策 石开忠 9 学时 13985545994人口政策 石开忠 9 学时 13985545994民族政策 杨昌儒 9 学时 13985018512八、张艾清院长的授课团队课程主持人:张艾清院长课程名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立法前沿研究专业必修课的讲授人:杨正万教授、吴大华教授、周相卿教授、张艾清教授、潘善斌教授;专业选修
7、课的讲授人:陈小平教授、吴大华教授、宋强教授、张德昌教授、于欢博士课程专题名称(专业必修课) 主讲人 学时安排 联系方式 备注民族地区立法问题 杨正万教授 7 13984194039刑事法治前沿问题以典型个案为例 吴大华教授 7 13608558073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冲突问题 周相卿教授 7 15185104639民族地区涉外法律前沿问题 张艾清教授 7 13985013562我国防灾减灾法治化问题 潘善斌教授 7 135119997315课程设计要求如下:1.课程教学达到的基本目标: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流派),熟悉该领域最重要的文献。2.课程设计尽量涵盖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研究成果。3.授课教师为该领域确有一定研究的专家。4.每个专题的授课教师应开列 2 本以上的参考书目或数篇学术论文,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文献和前言文献,重点围绕基础理论、前沿理论、研究方法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