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书法创作常识.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753570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创作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书法创作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书法创作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书法创作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书法创作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书法创作常识书法 第一节 章法的一般要求及款识什么是章法?章法即书法作品中点画、单字、行在空间的组合,排布规律,它又称“分间布白” 。研究点画到单字至行、幅之间的布局。章法表现的是综合的美,是由点至面,由局部到整体的美。从点画的圆润流畅,骨气洞达及长短,疏密,迎让到单字的丰膄,瘦硬,欹正,参差到行的摆动,错落,承接及气势等,进而构成全篇幅的统一完整的美,这种美是极富视觉美感效应的整体的美,亦即章法美。硬笔书法章法在形式上除承袭传统毛笔书法章法外,还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横式排布。毛笔书法幅式一般有:中堂,条幅,横披,册页,屏条,斗方,手卷,楹联,扇面和扁额等等。硬笔书法所表现的多为这些幅式,但

2、都以微缩形式出现。当然也有类似于毛笔书法章法幅式大小的,只是极少见而已。通常完整的章法由正文、款识、印记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则不再完整,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整幅的艺术效果。硬笔书法章法构图一般可见竖写式或横写式两种。竖写式可分为:纵有列、横有列;纵有列、横无列;纵无列、横无列三种形式。横写式可分为二种形式:横有列、纵有列;横有列、纵无列。一般情况下,纵有列、横有列或横有列、纵有列二种形式宜书写楷、隶、篆等书体,这些字体较工整,端庄,凝重,静态成份比重较大。纵有列、横无列或横有列、纵无列的形式宜书写行书、行草或草书等动感效应强的书体。而横、纵均无列的形式则宜书写行草,草书等书体,以期表现一种飘逸,洒

3、脱的美,其动感效应更强。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便是成横、纵无序, “乱石铺阶”状。给人以神逸、飘然的美质享受。竖写式多齐天齐地或齐天茅地,亦即各行起首字在同一直线上,或各行尾字在同一直线上及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横写式如果书写正文为现代文章(诗歌除外)则首行起首字宜错开两字书写,每行左(除首行)与右的临界字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另起段落除外)由于横写式为现代书写习惯,故文中标点不宜省略,以便于识读。关于题识,也是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文与款识是否璧合,是评价一幅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款识的失败会直接造成整幅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消减。由于硬笔字体较小,所以不过份强调款识字体一定要小于正文字体,但一定要作

4、到切不可大于正文字体,以求构图上的和谐。题识字体,原则上是“今不越古” 、 “动不挈静” 。一般来说,行书题识较普遍,适用于各类书体的题识。篆书为正文,一般多用行书,偶见有楷书或隶书落款。相对而言,篆书、草书用作款识文字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同种书体(正文与款识文字同体)落款多见于行、行草或楷书。无论是竖写式,还是横写式,款识文字都尽量不要超过正文首尾,或与之相齐。偶尔有相齐或超过者,多为题识文字较多的一种安排方式。题识时间是款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款识中的时序可见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二者不可混用。另外,款识文字的多少,视书写者性情而定,并无限量。款识一般可分为上款和下款两种。上款是指为礼貌起见

5、,而题写索书者的姓名的文字。一般上款位置较高,如:方家请赏,先生雅嘱等。下款是作者对正文内容的出处,评介或感受及作者创作时间、地点、作者姓名、字、号等的文字。一般情况来说,对正文的评介,感受的文字大都略去,只题写正文作者姓名、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创作者名姓。多见下面几种落款方式: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牧夫;甲戌年荷月上浣于包头寒墨斋 牧夫书;敬录东坡先生词 牧夫广宁书;右录板桥先生句 甲戌年初秋 单广宁;岁次癸酉年孟冬廿四子夜 牧夫;牧夫广宁撰并书 等等。如只署作者名或字或号,称为穷款,如 : 牧夫。为章法构图需要,考虑到整体美,有时可省略一些款识内容,但作者名、字、号其中必有一条在款识中出

6、现,不可全部略去。需说明的是作书者字、号、名姓应低于或后于索书者和正文作者名姓位置,以示礼貌。在用印方面,由于硬笔字体大小的约束,故不能用毛笔书法章法来要求。一般情况下,印章大小不应大于正文字体,但也不能过小而显寒酸。如果因印章过大或过小而与正文字体大小相差悬殊,则最好不钤。过大显臃肿而破坏整幅画面的平衡,过小显得单薄小气。印章大小不应大于正文字体是针对硬笔书法正文与款识文字在大多数情况下相近而言的。按理说,印章应小于或接近款识文字才是。用印的首要原则是:使印章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映衬作用。硬笔书法小巧玲珑,更忌滥用印。对于引首章、腰章等印更应慎重使用,必须视情而定。宜在切题的前提下,确能

7、达到与正文,款识的美感上的呼应(内容,意义,幅式等)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时,方可考虑使用。否则会造成视觉重心的偏移,失去平衡,喧宾夺主。或内容,意义相悖,离题万里,不伦不类,画蛇添足。另外,钤印还要注意到以下几点:印章与书法风格应相近或一致,以求整体和谐、浑然一体;钤印要端正,印章不可过低或过右,而超过正文下脚线或右边线;起首章要低于正文首字;署字、号款时宜用作者姓、名印;下款用印不宜过多,如钤两方,则宜上朱文印,下白文印或左朱文印,右白文印。第二节 章法构图章法构图是按书体的不同、书写文字的多少,纸张的大小等依据章法的幅式而确定的构图形式。通常硬笔书法章法构图承袭毛笔书法及绘画的构图,可以

8、说是毛笔书法章法构图的微缩表现。一般情况下,可大体分为立轴式、扇面式、楹联式和横写式几种。其中横写式为现代书写构图形式。一、立轴式立轴式构图通常为中堂、条幅、横披、册页、斗方、手卷等幅式的构图。立轴式构图因图幅长宽比不同而天地、左右留白各不同。图幅长大于宽,纵向取势的,应天地宽而左右窄。这种留白方式与整幅气韵是一致的。楷书、篆书方整而严谨,宜横纵成行,行距大行字距。隶书字体横向取势,故应字距大于行距。当然如在有界格内书写,则篆、隶、楷都不必强求字距与行距变化,但宜在单字上有所变化而达到字距与行距间的微小差距。行书、草书一般情况下要求行距大于字距。如果为求天然错落之美,可以缩小行距接近字距,取竖

9、有列而横无列的形式求得整体纵向取势。图幅横向取势,留白天地窄而左右宽。各行天地整齐或齐天茅地。其行距或字距要求同前述。如果图幅长宽相同或相近,天地左右则视情而定,或宽或窄。不论上述哪种情况,正文最末一行不宜一写到底,使画面造成拘谨感,不透气。也不能只剩一字(折扇式构图除外) ,即“单字不成行” 。故在构图时应考虑到每行字的多少和安排问题。二、扇面式扇面式一般可见团扇和折扇两种方式。偶见有芭蕉扇构图。团扇是圆形的。故通常依据团扇形制构图,或方或圆安排所书文字。如行书、草书等动感强的字体,宜采用圆构图,而篆书、隶书、楷书等静态成份大的字体,则宜方构图。折扇式构图呈辐射状,这一点受制于折扇本身形体特

10、点。如果所书文字较多,宜采取各行文字数相等成一行多(1、3、5、奇数行)一行少(2、4、6、偶数行)的形式。不论哪一种形式,都应使各个首字在一弧线上,相应各行尾字也在同一弧线上。如果所书文字较少,可按一字一行、二字一行进行布置,成弧线构图,天地相齐。折扇式构图款识文字或多或少,视情而定。硬笔书法扇面式构图承袭毛笔书法幅式,一般都从右到左排布,款识文字在左。三、楹联式楹联即对联。其构图方式受其本身形式决定,需文字字字(正文)相对,天地相齐。以求内容与形式上的和谐、工整。楹联式款识文字可视情而定,可多可少。一般钤印也较随便,当然要符合规矩。四、横写式横写式为现代构图方式。字序是从左到右,行序是从上

11、到下。横写式宜以横有列、纵有列的形式书写篆、隶、楷等静态成份大的字体;宜以横有列、纵无列的形式书写行书、草书等动态成份大的字体。横写式天地、左右留白与立轴式构图相类似。一般情况下,硬笔书法章法构图大体上可见上面四种形式。另见一些较特殊的构图,但都可以归并到上述构图中。第三节 款识中的时序款识,在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通常情况下,较完整的款识是由时间、正文出处,创作地点、作者姓名和印章五部分组成。时间在这五部分中的地位较重要,主要用以说明作品创作的时间。下面我们就谈一下款识中的时间,即时序。通常款识中的时序为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公元纪年一般表示为:#年#月#日或#年#月或#年。

12、干支纪年是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天干配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搭配循环往复构成:甲子、乙丑、甲戌等等六十个纪年序列。每六十年为一轮回,称为六十花甲子。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在同一款识中不可混用。一般的硬笔书法作品大都承袭毛笔书法的题识方法,多以干支纪年为主。如一九九四年为甲戌年,一九九五年为乙亥年等。季令款识多以春、夏、秋、冬来进行表示。如:甲戌年春、癸酉年夏等。但在很多时候使用季节别称,如:甲戌金秋,丙寅年芳春等。季节别称很多,如:春季:芳春、阳春、三春、九春、青阳;夏季:朱夏、炎夏、三夏、九夏、朱明、炎节、昊天;秋季:素秋、金秋、三秋、

13、九秋、素商;冬季:玄冬、三冬、九冬、玄英;月令使用,在款中多随在年后,如:甲戌年二月,戊辰年十月等。相对而言,月令别称的使用更为普遍,如:甲子年荷月,已卯年孟夏等。月令别称如:一月:正月、征月、初月、首岁、献岁、芳岁、开岁、初岁、华岁、肇岁、孟春、献春、首春、早春、孟阳、孟陬、嘉月、端月、陬月、三微月;二月:卯月、如月、丽月、杏月、令月、花月、仲春、中春、酣春、仲阳、夹钟、四之日;三月:桃月、蚕月、辰月、桐月、季春、暮春、末春、晚春、杪春、雩风、桃浪、竹秋、姑洗、樱笋时;四月:麦月、梅月、乏月、余月、阴月、巳月、仲月、孟夏、首夏、初夏、槐夏、正阳、中吕、朱明、麦秋;五月:蒲月、午月、榴月、仲夏

14、、中夏、超夏、郁蒸、天中、鸣蜩、鸣蛙、清和月;六月:荷月、伏月、焦月、暑月、季月、季夏、盛夏、溽暑、征暑、精阳、林钟;七月:巧月、兰月、瓜月、桐月、申月、凉月、初秋、孟秋、新秋、肇秋、早秋、上秋、首秋、兰秋、瓜时;八月:桂月、酉月、仲秋、正秋、中秋、桂秋、仲商、竹小春;九月:玄月、菊月、朽月、柯月、季秋、末秋、晚秋、暮秋、深秋、凉秋、杪秋、穷秋、三秋、季商、暮商、霜序;十月:良月、阳月、小春月、孟冬、开冬、正阳月、应种;十一月:子月、冬月、畅月、雪月、辜日、葭月、仲冬、中冬、龙潜、黄钟;十二月:腊月、严月、暮岁、季冬、严冬、残冬、岁杪、春回节;节令使用,因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所以也多有别称。故此

15、,在款识中也偶有所见。诸如: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春;正月十五:元夕、灯节、元夜;三月初三:重三、目巳、令节、风筝节;五月初五:端午、端阳、天中节;六月初六:天贶节;七月初七:七夕、星节;八月十五:中秋、仲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重九;十二月初八:腊八;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日子,也有别称;每月初一:朔;每月十五:望;每月三十:悔;每月中旬:上浣;每月下旬:下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社;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以上为部分特别日子的别称。在有些款识中,还可见到以二十四节气名称记载创作时间的。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16、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有时款识,还有落时辰的。时辰以每二个小时为一时辰单位。其时间序列自每日 23 时计。即:231 时为子时,13 时为丑时。时辰也有别称: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综上所述,在款识中,时序是变化较多的一部分内容,其伸缩性很强。因而在一幅作品完成以后,落款时的时序问题显得很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通常情况下,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所指代的时间是不相符的。如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八日应与甲戌年二月初七对应。一般公元纪年

17、与干支纪年的首尾交接处变动更大。如一九九四年一月九日应与癸酉年十一月廿八对应。 第四节 款识中的称谓在一幅字的上款中,应体现索书者的姓和名,且其位置较高,以显示礼貌。通常上款对此内容的表现形式为:姓+名+ 称谓+ 谦词。一、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识一般为:同志、方家、先生、女士、老师等。若索书者年在 70 岁以上,可称为老,80 岁以上可称为翁。谦词多用:教正、指正、乞正、惠政、鉴政、正字、正之、正腕、清赏、雅鉴、拙笔等。如:先生教正 方家雅鉴二、同辈一般情况下,为同辈所书的作品,通常称:同志、书友、学友、学姊、同窗、兄、道兄、仁兄、大兄、学兄、弟、仁弟、小弟、学弟、小妹、姊、先生

18、、女士等。所附谦词多为:存念、存正、惠存、留存、哂存、鉴政、惠政、正腕、正句、正之、属、雅属、雅鉴、属篆、清赏、一哂、糊壁、共勉、拙笔、试笔等。三、晚辈一般情况下,对晚辈的书法作品,上款可题为:学生、贤契、贤侄、爱孙、爱子、爱女、小女等,亦可直呼其姓名或名,现代书法作品中可见以先生、女士称呼的。谦词一般为:存、留存、铭记、留念、共勉等。如:学生留念 贤侄铭记另外,不论是长辈、同辈还是晚辈,索书者的姓氏多略去,以示对长辈的敬重、对同辈的亲和和对晚辈的关爱。有时也见姓名同属的,但这并不能代表和说明书家和索书者感情上距离的远近,只是视书家的性情和习惯而定了。当然,若索书者的名字为一个字,则要求将其姓名全部书写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