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回顾初中英语教材“活用”十一问这门课,课程中在有效地分析和使用教材方面哪些观点使您产生了共鸣?哪些观点又给您以启发?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批阅优秀得 5 分,良好 4 分,合格 3 分,不合格得 0 分。您至少完成6 个课后作业,考核以 6 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分为 30 分。 初中英语教材“活用”十一问这门课学习内容简介中提到: 本专题研讨开发目的旨在提高初中英语教师教材分析和使用能力,能够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僵硬地教教材,以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观点给我的印象最深,也让我思考了很多。我记得英语课程标准提到:“在英
2、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所用的初中英语教材的各单元是以topic 为主线,其他内容为辅助,包括单词、句型,甚至是语法。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任务型活动,认识、掌握、运用所需的语言知识。我认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活用教材,拓展英语课程资源。 一、活用教材,把教材适当延伸和拓展 把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1. 语音教学的补充
3、语音是语言的物资外壳,是语言三要素之一,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和语法都是通过语言这个物质外壳表现出来的。从汉语教学中“拼音领先,识字在后”的教学方式,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掌握好单词,关键是先让学生掌握好音标及其发音。因为音标的发音如果不准确,肯定会影响今后单词的发音。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根据音标自己朗读单词,让老师省去大量领读的劳苦,而且随着语音知识的增加,学生逐渐达到根据读音写单词这样较高的境界,使繁重的背单词成为一件轻松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益。 2. 词汇的扩充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语言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实践证明,补充适当的词汇,要求学生作为了解
4、的材料,并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反,能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Unit 6 谈论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教材中出现的都是“洋”食物,与我们的中餐差别很大,此时,布置学生课后写自己的情况,就应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们查字典或向老师询问。结果,学生知道了很多,rice (米饭),porridge (粥)pineapple(菠萝),mango(芒果),lemon(柠檬),grape(葡萄),watermelon(西瓜)。学生还收集了许多有关宣传广告或其包装纸,了解到英语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真实的语言材料激发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把英语内容生活化,更
5、新教法与学法 英语是一门用来交流信息的语言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激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设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把书本上抽象枯燥的东西变成具体并是有趣味的实践性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圆满的教学目的。这种转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表面肤浅记忆变为更深入透切、永久性的理解记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英语的反应敏感能力,使书本上的抽象理论知识活起来,真正成为一种交流工具。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浇灌式的仅仅你讲我记,课后忙于背诵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
6、ks?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购物的模拟表演,教师可把相应的道具或食物带到教室来, 如 clothes(shirt ,T- shirt,sweater,bags ,shorts ,socks,shoes ,hats),fruit (apples,bananas),Vegetables(tomatoes,potatoes),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演练,学生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说出以下内容: A:Can I help you B:Yes ,please. I want some apples. A:How many do you want? B:One jin. How much arethey? A:They are five yuan. B:Ill take them. A:Here you are. B:Thanks. Here is the money. A:Youre welcome. 这样,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就真正地得到了体现。这就等于把书本上的理论东西搬到实际生活中,让每个学生都去参与实际运用,得到锻炼,获得成功。如此,整个课堂就变得活泼了,学生的笑声多了,掌声更响了。同时课堂老师的“独唱”少了,师生的“合唱”就多了。这样,不仅是教材,还有学生自己,甚至我们老师也都能变成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