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引 吐纳按摩术.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53461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引 吐纳按摩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导引 吐纳按摩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导引 吐纳按摩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导引 吐纳按摩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导引吐纳按摩术“导引吐纳按摩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问世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开篇就记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我国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也在他著的金匮要略中,也是开篇就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我国道教经典道臧中记载更多,就是朝鲜医学家许浚主编的东医宝鉴中也有辑录并推广是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亚健康状态人数不断增加,我们更应该加以重视。“导引“,几乎就是肢体运动、意念运动和自我按摩;“吐纳“,主要就是呼吸运动;“按摩“,可分为自我主动按摩和被动接受他人按摩。按摩,却是采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经络、穴位、反射区,调节人体各系统机能。

2、中医认为,人病多因滞,不通则病,是术可使脏腑通、经脉通、诸窍通。“通“能推陈出新,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人体健康状态。笔者幼时体虚多病,经习是术身体状态显著改善。长年坚持大获裨益。值此,为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养生文化,特将是术介绍给大家分享。预备式:每日早晚先做“吐钠功“,即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口呼气,以鼻吸气。一呼一吸为一息,行九息至三十六息为宜,呼气时收腹,吸气时,自然松腹切忌有意鼓腹!。一、十指梳头法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是人体阳经经气的汇聚之处。方法:每日早晚,首先将手搓热,以十指分别先后从前发际向后发际及头部左右侧梳理108次;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防治脑血

3、管病变等;二、搓掌浴面法中医认为,“女子五七(35岁)阳明脉衰,面始焦,六七(42岁)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男子六八(48岁)阳气衰竭于上,面焦。“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不足,面色少华。方法:每天早晚,将双手掌搓至发热,搓搽面部至热,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使面部红润,面肌富有弹性。作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防治面瘫、面痉挛、焕发精神等;三、摩耳法全息理论认为,耳是人体的全息缩影,就像母腹中的婴儿。方法:每日早晚,以掌、指摩揉耳部至发热为宜。作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防治耳源性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的作用;四、鸣天鼓法中医认为,“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人体六条阳经经脉都聚于耳,其他有的经脉入于耳。:方法:

4、每天早晚,将两手掌心覆盖于两耳,十指对称地横按在后枕部,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后枕部,可闻及如击鼓之声。如此叩击24次。此法道家称为“鸣天鼓“。作用:醒脑开窍,有助于防治神经性耳鸣及耳源性疾病;五、叩齿法中医认为,“齿属肾,肾主骨,肾气虚,齿不健,八八则齿发去“。方法:每日早晚各叩齿36次。可健齿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作用:常叩齿,可健齿强肾,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六、赤龙搅海咽津法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道家养生书中将舌比喻为“赤龙“,口腔比喻为“海“,“津“就是指口中的唾液,有滋养脏腑机体和促进消化的功效。方法:每日早晚,将舌体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在唇

5、齿间各转7次,再在上下腭之间弹舌9次。作用:活动舌体有健脑护脑之功,可以防治心脑疾病,咽津有滋养脏腑机体和促进消化的功效;七、屈伸、按摩颈部法颈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方法:每日早晚,捏拿颈部36次,先仰屈颈部9次,再分别左右旋转颈部6次。然后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四指并拢自上而下捋左右项部6次。作用:有促进颈项部血液循环,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八、上肢部按摩法中医认为,人的“手三阴、手三阳经脉“都分布在上肢部,并内联脏腑,通于肺、大肠、心、小肠、心包和三焦(三焦,非实质性脏器所指,一般指人体的膈上胸腔、膈下脐上腹腔和脐下腹腔及盆腔,中医另一典籍难经说:三焦者,

6、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所以还有人认为三焦“包括循环、呼吸、消化、排泄诸器官的功能“);外络肢节。方法:每日早晚,先以手拇指,沿上肢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大陵穴)按压6次;然后以手掌,从胸部(中府穴)、(云门穴)拍击至手腕(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最后再以手掌,从上肢外侧腕部(阳池穴)拍击至肩部(肩髎穴)、(肩髃穴)9次。作用: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促进循环、促进代谢的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及上肢病痛有良效;十、胸胁部按摩法中医认为,胸胁部位为肝胆经脉分布区。方法:每日早晚以手指沿肋间隙推按、和以手掌拍打胸胁部9次次。作用: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促

7、进消化的功效,对肝胆疾病、情志不舒、食欲不振以及岔气、肋间神经痛等有调理和治疗效果;十一、腹部穴位按摩法人的任脉、肾经、胃经、脾经都分布在腹部。方法:每日早晚,双手握空心拳,从剑突(鸠尾穴)、推至脐上(水分穴);然后从剑突沿肋缘向左右两边呈“八“推运;继而将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脐部(神厥穴)按顺时针方向旋摩36次,逆时针方向旋摩36次,毕后,双手静置于神阙穴36息。作用:有扶元固本、温煦丹田,健脾和胃、促进助运,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十二、腰部按摩法中医认为,“腰者肾之府“,肾乃人的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方法:每日早晚做下蹲起立36次,和弯腰起身36次,并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

8、,使腰部发热。注:弯腰起身法:俯身弯腰收腹呼气,尽量两手触脚尖,起身恢复直立状。作用:能强肾壮腰,提高免疫力;还可消除腹部赘肉,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等腰部疾患有良效。十三、骶尾部按摩法中医认为,人的督脉、膀胱经都分布在骶尾部。方法:每日早晚,先以双手指擦尾部(长强穴)至热,再以手掌、指,搓檫骶部的(会阳穴)和(八髎穴)至热,然后再以空心拳,拳眼、拳背、拳心叩击骶部。作用:可以改善大小便异常、男性前列腺疾病、女性性冷淡症状和治疗腰骶痛等疾病;十四、下肢部按摩法中医认为,人的“足三阴足三阳经脉“都分布在下肢部。并内联脏腑,通于肝、胆、脾、胃、肾、膀胱,外络肢节。方法:每日早晚,

9、以空心拳先从臀部(环跳穴)向下,沿大腿外侧,叩击胆经经脉至(绝骨穴)3次;再从臀横纹(承扶穴)向下,沿大腿后面,叩击膀胱经经脉至(承山穴)3次;再以空心拳从大腿根部(髀关穴)向下,沿大腿前面,叩击胃经经脉(伏兔穴)、(梁丘穴)、(足三里穴)、(条口穴)等穴至(丰隆穴)3次;最后再以拇指按揉脚内踝(太溪穴)6次、小腿内侧(三阴交穴)6次;最后再以空心拳从小腿、大腿内侧叩击至大腿根部6次;作用:活血理气、舒筋通络,对调理肝肾和脾胃功能尤佳。附:冬季晚睡前用4050温水泡脚30分钟,擦干后反复以手指擦搓足心(涌泉穴)至热。涌泉穴为肾经之源,对滋阴补肾健脑、清肝明目的功效。此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操作时间,可单式操作,也可全套操作。龚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