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我们凭什么做(相关的规范与条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后,于 2004 年 12 月 1 日开始施行。(内容略)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二) 报告病种。1、法定传染病(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
2、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4)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五) 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
3、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六、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第二部分 我们要做什么(相关的工作内容)一、制订并张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流程二、每年参加一次属地疾控机构举办的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三、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室登记,要求登记项目齐全,字迹清楚,杜绝瞒登与漏登现象。四、发现传染病立即在传染病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于 24 小时之内寄送属地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五、定期进行自查自纠,杜绝传染病漏报。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注意事项。一般的注意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5、病报告卡填卡说明里都有,请认真对照填写。另外有几项说明里没有的。(1)“现住址(详填)”一栏中,除要填写“省、市、县(区) 、乡(镇、街道) ”外,还要精确填写到“村、组” 。本县病例禁止填写“不详乡镇” 。(2)“职业”一栏里,一般来说 4 岁以下儿童应填“散居儿童”,47岁应填“幼托儿童”,719 岁应填“学生”。其它情况按实际填。(3)、“病例分类”一栏中,艾滋病、脊灰、麻疹、流脑、乙脑、流感等一些实验室具有特异诊断的病例,在未作实验室诊断之前一律只能报“疑似病例”,并及时采集相关的检验标本 24 小时内送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送九江或南昌检验,待结果出来后作“实验室诊断”或删除的相应
6、修订。(4)、“诊断日期”与“填卡日期”均应填报卡的当天日期。(5)、肺结核报告:“涂阳”报“实验室诊断”,“菌阴”与“未痰检”只能报“临床诊断”。(6)、乙肝、肝炎(未分型)报告:乙肝、肝炎(未分型)只能报临床诊断。且单纯的肝功能化验室异常而无相应乙肝临床症状者,属乙肝健康带菌,不作乙肝病例报告。(7)、麻疹、流感报告:发现麻疹、流感可疑患者,首先应按规定与标准采集血样标本,然后填报疑似病例,将标本与报告卡及时送达属地疾控机构。凡报告麻疹、流感而未采集血样标本,而致患者流失社会无法找到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报告人承担一切责任。(8)、其它感染性腹泻报告:凡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室登记上出现有肠炎、腹泻字样的,一律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但胃炎、胃肠炎等则不需报告。(9)、甲肝、丙肝、戊肝、淋病、梅毒报告:甲肝、丙肝、戊肝、淋病、梅毒只能报实验室诊断。(10)、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甲型 H1N1 流感可疑病例、手足口病报告:发现以上病例不得随便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立即电话通知属地疾控机构,在疾控机构调查核实情况下指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