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 发表日期:2005-01-23 作者:庄子森 本页面已被访问: 634 次 惊恐发作很常见,一年中有超过 1/3 的人发生过.许多人无须治疗即康复;少数发展成为惊恐障碍.惊恐障碍不常见,在 6 个月时间内仅有不到 1%的人罹患该病.惊恐障碍通常开始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且女性比男性多 23 倍.症状,体征和诊断惊恐发作表现为突然起病,出现表 1 中所列 13 个症状中的至少 4 个.症状须在 10 分钟之内达到高峰且通常数分钟内消散,医生能观察到的除了病人对下一次惊恐发作的恐惧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症状.惊恐发作没有危险性,只不过患者感到不愉快,在发作时尤甚.惊恐发作可以发生
2、于任何焦虑障碍,通常是与这一障碍的核心特征相联系(如对蛇恐惧的人见到蛇时会产生惊恐).惊恐障碍有助于区别的特征是一些惊恐发作至少在开始时是无法预料的或自发的.患惊恐障碍者常预期并担心另一次发作(期待性焦虑), 而且避开原先导致过惊恐的地方.病人还经常担心他们有严重的心,肺或大脑的疾病,并去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处或急诊室寻求帮助.但是,在这些地方,并不能为其作出相应的诊断.一些人经常出现惊恐发作,期待性焦虑,并且不经治疗便不会好转,尤其是如果他们持续进入发生惊恐发作的处境时,更需要进行治疗.而另一些人,特别是未经治疗者,惊恐障碍发生以后会是一个慢性,波动性的病程.治疗应告诉病人其障碍是生物和心理功
3、能障碍的结果,而药物和行为治疗通常有助于控制症状.除了告知有关这一障碍和治疗的知识外,医生还可在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基础上提供现实的希望,以改善症状和提供支持.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所有焦虑障碍综合性治疗的一部分.个别,集体和家庭治疗可有助于解决长期患病所致的问题.药物如抗抑郁药物和苯二氮卓类,有助于预防或极大地减轻期待性焦虑,对恐惧事物的回避以及惊恐发作的次数和强度.许多种类的抗抑郁药物-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均有效.较新的抗抑郁剂,如米氮平,尼法唑酮以及万拉法新,均可用于惊恐障碍的治疗.苯二氮卓类较抗抑郁剂起效更快,但也更可能导致躯体依赖以及副作用,如
4、嗜睡,运动失调以及记忆问题等.药物治疗可能需较长时间,因为惊恐发作一旦停止药物治疗就经常会复发.暴露疗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形式,是让病人面对其所恐惧的事物,常常有助于减少对该事物的恐惧.例如,害怕晕倒的病人被要求在椅子内旋转或过度换气直至感到眩晕,因而知道了他们并不会在惊恐发作时因为体验到症状而晕倒.慢而浅的呼吸(呼吸控制) 有助于控制过度换气.认知心理治疗是用于纠正歪曲的认知和错误的信念,也对该病有效.表一:1.胸部疼痛或不适2.胸闷3.眩晕,不稳感或虚弱4.濒死感5.发疯或失控感6.对环境的不真实、陌生或失去联系感。7.面红或寒战8.恶心或腹部紧张9.麻木或麻刺感10.心悸或心跳加快11.气
5、急或窒息感12.出汗13.震颤或颤抖“剪不断,理还乱”的焦虑症 一位中学生向医生诉说他近来总是心烦意乱,有种莫明的紧张感,使他坐立不安,胡思乱想,并伴有头痛、失眠、多汗、心悸等现象。这种情绪赶不走,理又理不清,越想越烦躁,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味道,不知中了什么邪。这位学生并没有中什么邪,而是患了焦虑性神经症,也称焦虑症。这是一种持续不安、紧张、恐惧等的情绪障碍。它或者是缺乏具体指向性的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正如那位朋友所言,感到莫明其妙的紧张和不安;或者是在接连遭受不如意事件的冲击,心理上招架不住,身心均陷入过度疲惫状态而逐渐形成的紧张和不安情绪;或者是“预感” 、 “设想”某种事件
6、的产生而带来的恐惧情绪。其精神状态可表现为以常疑惑、忧虑、抑郁、惶惶然有如大难临头。常因小事而烦恼。自责、遇事总往坏处想,无病呻吟,怨天尤人,悲叹不己,爱唠叨、发脾气、坐立不安,并有睡眠障碍。还会伴有发抖、心悸、眩晕、尿频尿急、胸部有压迫感、咽部阻碍感、腹胀腹泻、多汗、四肢麻木等躯体症状。这些生理异常正是由于情绪紧张,使大脑过度敏感,以及植物性神经系统感受性增高的缘故。焦虑症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者居多。如青春期由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对自己的体态、生理、心理变化,会产生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而出现恐惧、紧张、羞怯、孤独、自卑、敏感、烦恼、头晕脑胀、心慌气促、情绪不稳
7、等青春期焦虑症的表现。有的青少年还会因为对学校的学习考试、高考、招工等考试感到紧张而产生焦虑情绪,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失调,出现学校焦虑症、考场焦虑症等。患了焦虑症且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定、多虑平等抗焦虑药物。但更重要的是认识焦虑症的本质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与心理调适。1.自信:自信是治愈焦虑症的必要前提。因为焦虑症患者对自己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往持怀疑态度,夸大自己的失败。忧虑、紧张、盼望别人的支持,具有依赖性。这些都不利于消除焦虑症。所以,患者首先应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减低自卑感。每增加一分自信,就可使焦虑程度降低一分,同时也会使自己更自信。2.自我反省:有的焦虑
8、症是由于患者对曾经历过的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但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体验并未消失,而是仍然潜伏下来,因此便产生了病症。患者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所以才产生一种莫明其妙或不知中了什么邪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说出来。适当的情绪倾诉、发泄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倾诉、发泄的方式有向他人诉说、写日记、唱歌、吟诗、绘画、书法等等。3.注意转移:患了焦虑症后,脑中常常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如果总是注意自己的病状,有害而无益。应当转移注意力,如制定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计划,并全力以赴去实现。当你沉浸在新的活动中时,就无暇顾及焦
9、虑了。4.默想色彩法和默想音乐法:色彩和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采用默想色彩法减轻焦虑的具体做法是: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双眼,想象自己的身体受到光线照耀,以红色光线代表紧张与疼痛,以蓝色的柔和光线代表松弛、安宁的体验;再想象红光与蓝光在自己身上的不同部位交替更迭随着想象的进行,集中注意自身的感受。达到这个意境后,就把想象中的光线全部转为蓝色,即可体验到全身的松驰。默想音乐法的具体做法:选择一段柔和、宁静的音乐、至少要半小时。在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来聆听这段音乐。此间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想象着音乐所展现的优美、柔和、宁静的意境。待音乐终止后,自我对比聆听前
10、后的心身状态。如此反复进行,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此外,还可以用系统脱敏法治疗青少年的学校焦虑症和考场焦虑症,用催眠暗示法治疗青春焦虑症。运用这方法时,一般要在有经验的心理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才有效果。转自伽玛医生摘自心理诊所、Zung 焦虑自 评量表(SAS)SAS 问卷见表 5-2。评定采用 1-4 制记分, 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 统计 方法同 SDS。临界值为 T 分 50 分。分值 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表 5-2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 定 项 目 很少有 有时有 大部分时间有 绝大多数 时间有1.我感到比往常更加神经过敏和焦虑 1 2 3 42.我无缘无故感到担心 1
11、2 3 43.我容易心烦意乱或感到恐慌 1 2 3 44.我感到我身体好像被分成几块,支离破碎 1 2 3 45.我感到事事都很 顺 利 ,不会有倒霉的事情 发 生 4 3 2 16.我的四肢抖动和发颤 1 2 3 47.我因头痛、颈痛和背痛而烦恼 1 2 3 48.我感到无力而且容易疲劳 1 2 3 49.我感到很平静,能安静坐下来 4 3 2 110.我感到我的心跳较书 1 2 3 411.我因阵阵的眩晕而不舒服 1 2 3 412.我有阵阵要昏倒的感觉 1 2 3 413.我呼吸时进气和出气都不费力 4 3 2 114.我的手指和脚趾感到麻木和刺痛 1 2 3 415.我因胃病和消化不良
12、而苦恼 1 2 3 416.我必须时常排尿 1 2 3 417.我的手总是温暖而干燥的 4 3 2 118.我觉得脸发烧发红 1 2 3 419.我容易入睡,晚上休息很好 4 3 2 120.我做噩梦 1 2 3 4焦虑症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烦恼事,当对这些事束手无策时,就会感到强烈的焦虑。前不久,我遇到一位颇有成就的经理,他诉苦说,尽管自己事业很成功,可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严重地影响着工作。这位经理即患有轻度的焦虑症。事实上,焦虑症患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约占人群总数 5左右。在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焦虑症病人几乎占了一半。一、焦虑症的分类1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最严重的焦虑症状,是在持久的
13、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出现的惊恐反应。惊恐发作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具体的恐怖刺激,患者出冷汗、发抖、心悸、眩晕,有如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惊恐发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游离焦虑,即没有明显起源的焦虑。惊恐发作犹如大堤决口,决口前堤内积聚的能量是逐渐上升的,但其他人并不知晓,所以一旦惊恐发作,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有时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情景会起导火线般的引爆作用。2.被泛化的焦虑障碍这种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两个以上的生活环境的不现实及过分的焦虑与担忧。例如,担忧自己的孩子可能突遭厄运(其实孩子毫无危险),无端地担忧家庭经济状况(其实家里吃穿完全不愁)。不过,这种症状要持续六个月以上才可将患者实为被泛化的焦虑障
14、碍。焦虑必然会在生理上引起一系列的不安反应,诸如肌肉紧张,自主神经系统过敏,警戒过度等。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缺乏明显的激惹起因,所以被称为慢性自主活动过度的生理压力综合症。这种障碍的主要心理特点是期待焦虑(Expectant Anxiety)。患者就像“杞人忧天”故事中的主角一样,整天为无谓的事情担忧。这种忧虑性期待也是一种强迫行为,对焦虑本身又构成了“对焦虑的焦虑”,结果,患者会在焦虑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二、焦虑症的病因分析焦虑症患者往往无法理解自己的焦虑,似乎找不出十分充足的理由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寻找焦虑症的病因往往是治疗的关键。目前流行的治疗焦虑的心理学方法通常以
15、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为依据,我们这里的自我疗法也离不开这些理论的指导。1精神分析观点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则遵循道德原则。我们平常所谓的“我”主要是“自我”,自我处在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之间。自我对本我的冲动产生神经过敏式的焦虑,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现实的焦虑,对超我的规范则产生道德的焦虑。本我的冲动不仅与生理反应、生物本能相关联,而且与童年期所受的创伤不无关系。自我对现实的焦虑主要表现在柴米油盐、婚姻家庭、事业等生活问题上,而道德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所犯过错的自怨自艾上。2行为主义观点行为主义认为,人的焦虑起源于过去失败经验形
16、成的条件反射。如果这种经验导致人完全无助的感觉,那么焦虑症便不可避免了。巴甫洛夫曾做过一项著名的试验,他让狗努力分辨差异很小的声音或颜色,当它无法分辨时就对它施以惩罚。狗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久便极度地烦躁,甚至嘶咬实验设备。巴甫格夫将这种现象称为“实验性神经症”。1970 年格尔(Geer)对人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电击时间里,部分参与控制的被试比完全不参加控制的被试较少表现出的焦虑与激动情绪。对完全不参加控制的被试来说,接受电击是环境强制给予的唯一选择,在这种情境下,他们可能产生孤立无助的感觉,从而对解决问题失去了信心。如果人因为挫折而感到完全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患焦虑症也就是很自然的
17、事了。3.人本主义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期待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引发焦虑。许多知识分子感叹书读得越多越烦恼,这是他们的自我期待值过高的缘故。焦虑症患者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便采用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用僵死的教条封锁起来。他们很少体会“此时此地”自己的真实能力与情感,仅陷于过去的禁例、痛苦与对未来虚无缥缈的期待中。例如,一位自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处处以“才子”自诩,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决不肯屈就他人的帮助,结果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同样,处处以“自己无用”的态度对待生活,放弃了生活的自主性,处处乞求他人帮助的人,虽然暂时避开了解
18、决问题的困难,但整日对自己会遭人遗弃的担心也可引起强烈的焦虑。以上三种观点各有所长。精神分析观点比较注重内心世界,尤其是潜意识的作用,行为主义比较强调行力的环境因素,人本主义则强调意识的自主作用。你应同时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致病因素,相应地找到自己病症的关键及治疗策略。三、自我疗法1自我精神分析法许多焦虑症往往没有明显的病因,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无病因的焦虑症”,只是病因比较隐晦,不容易发现罢了。如果你能够发现自己的病因,焦虑症便好了一半。自我精神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过去经验,二是分析焦虑发作时的情境。第一步,分析过去焦虑,你所体验到的焦虑感是过去积累下来的心理问题的现实反应。你
19、现在感到不安、焦虑的情景往往和童年时令你焦虑不安的场景和事件相联系。为了找出这种联系,你应在心平气和的场合,潜心回忆,“顺藤摸瓜”将这些情况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对每一个场景和事件都进行重新体验与认识。例如,童年时你总是担心:尿床后受父母责骂(你时常尿床)。和邻居家的孩子打架后受父母训斥(父母不论谁是谁非)。怕记不住生字而挨板子(父母对我的要求很高)。童年时的这些事,当时一定令你焦虑不安。这些童年的焦虑经历积淀在记忆深处,使你在以后的生活里一旦感到无助,受到挫折就产生类似的反应。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焦虑的范围不断扩展,焦虑的程度也不断增加。虽然再遇到童年时的类似事件你已不再焦虑了,但它如阴天隐隐作痛
20、的旧伤疤时时还会影响你。现在,你必须重新体验这些情境,将对这些情境的不良条件反射转化为良性条件反射,即将焦虑反应转化为放松反应,具体方法为自我松弛法。第二步,分析近期焦虑发作时的情境,找出其中的刺激因素。例如:每当周围都是陌生人时,焦虑便增强了。在雨天的黄昏,焦虑很明显。听强烈节奏的音乐,人感到很烦躁。上面几种焦虑情境的引发因素分别是陌生人、黄昏下雨和强节奏音乐等。你现在应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自由联想,看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被这些因素激惹。你对强烈音乐的自由联想可能是这样的:强烈音乐-昏暗的小屋-浓烈的烟味-有人坐在椅子上-乱轰轰的-有人在争吵-我恶心了-我的父亲在吼叫你可以将这种自由联想一直延续
21、下去,身旁放一台小录音机,把自由联想的内容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焦虑反应与很多因素有关。上例中的自由联想表明焦虑与父亲(可能还有别人)、烟味、争吵、恶心等因素有关。一直联想下去,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具体的人与事件,这些正是你目前焦虑的起因所在。当找到这些潜隐的起因后,你应该用放松法和认知重构法解决这些自己过去没有解决好的问题。2自我松弛法在生理上,焦虑是与肌肉紧张相关联的。如果你使自己的肌肉得以放松,那么躯体的放松也会令精神有所放松,焦虑则无处立足了。有趣的是,要使肌肉放松,先须让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下面,我们来学一种简单有效的深度肌肉放松法,此法是弗雷里克皮尔斯在 1924 年提出来的,共分六
22、步。第一步,头部下缩,双眼微合,双肩上耸,如缩头乌龟状,感到很紧张后,放松头及双肩,然后将头慢慢作逆时针转动八圈,再按顺时针转八圈。你做完这些动作以后,须静静地躺在床上。第二步,将右脚绷直抬高,脚尖绷紧直至不能坚持,然后完全放松地让脚落在床上。接着抬起左脚进行与右脚相同的练习。切记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绷紧的那条腿上,想象从足尖到髋部都非常紧张,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深度肌肉放松。第三步,右手上举,握紧拳头、绷紧手臂肌肉,同时集中注意力想象手臂非常紧张,当感觉很累的时候,让手完全放松地落在床上。接着左手也做同样的练习。第四步,在左臂放下后,双眼仍保持微合,想像头顶的天花板上有个圆圈,直径大约四公尺。
23、想象着视线按顺时针方向绕圆圈转八圈,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八圈,要慢慢地转动。完成以后,再想象一个边长大约为四公尺的正方形,同样顺着它的边做一遍。完成以上步骤后,你什么也不要想,只是静静地躺着,体会运动过后的那种松弛、宁静的感觉。这种放松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需在安静场合进行,并不利于即时调节。下面我们再介绍一种即时放松方法。1972 年,布格提出了一种放松方法。他建议一旦你感到焦虑,可按以下三步去做:(1)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迅速吐出。这个过程能使肌肉很快地放松。(2)不断暗示自己“放松、放松”。(3)把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物上停留几分钟。完成这三步之后,患者可返回引起焦虑的问题,如果仍然感到焦虑
24、,再重复这三个放松步骤,直至焦虑缓解。这个方法十分简单,无论是在假想情景还是实际情景中,都可以多次重复练习。3.认知重构法认知重构法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疗法,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改变态度。焦虑症患者不敢直面人生,把世界想象得过分危险可怕。因此,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改变生活的态度。焦虑症患者惯常的态度可能是这样的:时间飞逝如电,我离死亡越来越近。命运决定一切,我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世上人心险恶,我注定是孤立无援的。这些态度都过分消极悲观,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焦虑症便无法根治。你应将原有的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例如:时间飞逝如电,我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命运无法知晓,我有权自由选择我的生活。世上
25、人心不易沟通,只要心诚定会得到帮助。你把这些改变后的积极态度记下来,作为座右铭,经常读一读,进行自我强化。第二步,挖掘病因。采用前述自我精神分析法挖掘焦虑的病因。认识到病因后,你必须正视它,然后努力用言语表达出来。这个小小的技巧实际上是使焦虑症的潜意识冲动上升到意识的层次上,然后进行有意识的控制。第三步,矫正行为。采用模仿、强化、幽默、自我建设性暗示等方法对焦虑进行行为矫正。模仿的主要对象是你生活中的强者。你如果很容易焦虑,那么和一个幽默、潇洒的人在一起,无形中你会受他言行的感染。你还可以模仿强者的为人处世方式,甚至可以向他们取经,了解他们战胜焦虑的诀窍。其实,世上人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是有人
26、战胜了焦虑,有人却成了焦虑的奴隶。强化则是对你的积极性行为进行自我鼓励,或寻求他人的鼓励。自我强化主要应从自我建设性暗示入手。过去焦虑时,你不正确的行为反应使焦虑得到了强化。例如:我太痛苦了,我要死了。这个工作我一定会失败的,毫无希望。现在你应采用建设性暗示有效地抑制焦虑。我现在确实很痛苦,但解决困难都得有这么一个过程,应努力调整自己,战胜困难。这个工作可能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何况并非没有一丝成功的希望。原来的不良自我暗示往往是无意识的,而现在的良性暗示则是有意识的,富有建设性的。这样的建设性暗示还有许多,你应将它们写出来、记住并不时提醒自己。它们能非常有效地提醒你采用有效措施,减弱焦虑。
27、焦 虑 症 焦 虑 症 是 在 精 神 因 素 作 用 下 以 焦 虑、烦 躁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神 经 症。同 时 伴 有 明 显 的 躯 体 症 状 如 出 汗、心 悸、呼 吸 迫 促、尿 频 、运 动 不 安 。我 国 焦 虑 症 发 病 率 约 7,多 数 在 青 年 期 或 成 年 期 发 病,女 性 较 男 性 多 见。 (一) 病 因:常 有 心 理 或 躯 体 方 面 的 诱 因,病 前 性 格 常 具 自 卑 胆 小、对 困 难 估 计 过 分、遇 挫 折 过 于 自 责、自 信 心 不 足、 易 紧 张 焦 虑 等 特 点。 (二) 临 床 表 现:分 为 急 性 形
28、 式 (惊 恐 发 作)与 慢 性 形 式(广 泛 性 焦 虑 ) 二 种。 惊 恐 发 作 表 现 为 强 烈 的 恐 惧,伴 有 濒 死 感 与 失 控 感, 同 时 有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障 碍,如 出 汗、面 色 苍 白、震 颤、心 跳 和 心 前 区 刺 痛、过 度 换 气,每 次 发 作 短 暂 ,一 般 不 超 过 2 小 时,发 作 间 隙 期 可 无 明 显 症 状。 广 泛 性 焦 虑 是 经 常 或 持 续 存 在 无 明 确 对 象 或 无 固 定 内 容 的 恐 惧、紧 张 不 安、惶 惶 不 安,伴 有 运 动 性 不 安,如 震 颤、肌 肉 紧 张 等;植
29、物 神 经 功 能 亢 进 表 现,如 心 悸、呼 吸 急 促、面 色 苍 白 、尿 急 尿 频 等。 (三) 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诊 断 主 要 依 据:患 者 有 持 续 1 个 月 以 上 反 复 出 现 无 明 确 原 因 的 紧 张 、恐 惧 等 主 观 体 验 ;伴 有 运 动 性 不 安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亢 进 表 现 ;不 能 以 躯 体 疾 病 解 释的 焦 虑 ;严 重 影 响 生 活 、工 作 和 学 习。 应 与 心 脏 病 、甲 状 腺 功 能 亢 进 鉴 别。 治 疗 :心 理 治 疗 有 支 持 解 释 ;松 弛 疗 法 如 生 物 反 馈 疗
30、法、音 乐 疗 法 、气 功 疗 法 等。药 物 治 疗:广 泛 性 焦 虑 可 应 用 苯 二 氮 卓 类 药 如 佳 静 安 定、舒 乐 安 定 等;惊 恐 障 碍 可 应 用 抗 抑 郁 药 如 “百 忧 解“、 “郁 乐 复“、 “赛 乐 特“ 等。另 外,肾 上 腺 素 能 阻 断 剂 如 心 得 安 可 用 于 躯 体 性 焦 虑 症 状。(四) 预 后:个 体 差 异 较 大。女 性,病 程 短,病 前 性 格 良 好,症 状 变 化 不 多 者,预 后 较 好;躯 体 症 状 明 显 者,预 后 较 差。 焦虑障碍的非药物性治疗 发表日期:2005-01-23 出处:北京大学精
31、神卫生研究所许又新教授 本页面已被访问:851 次 治疗焦虑病人有多种不同的非药物性措施。教育,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社会性措施,以及各种辅助性措施。一、教育措施对于焦虑病人教育是特别重要的。在治疗的早期,医生就应该向病人解释焦虑障碍是怎么回事,并且告诉病人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步骤去控制症状。这可以改善病人与医生的合作,有助于病人坚持治疗计划、通过教育,病人可以认识到,他们的症状符合已知的类型,许多病人有共同的症状,而已有的治疗技术可使病痛定向康复。病人感到放心了,医生能理解他们,医生能够说清他们的症状,也有各种减轻甚至去掉他们的症状的办法。教育证实了病人患有某种病,这本身就有治疗作用、医
32、生给病人的症状以恰当的命名,使病人懂得他们某些方面出了问题。这对焦虑病人有支持作用,因为焦虑症状往往是模糊不明确的。医生应该了解病人的生活方式和风格,向病人推荐某些生活实践之道以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对所有病人(尤其是焦虑病人)都有益的建议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如果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这些原则往往难于实施、具体地了解球人的饮食情况使医生的建议具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饮酒过度使人情绪不稳定,妨碍社会功能,但常不被人们注意到如果已经有酒精依赖,停止饮酒可以引起伴有焦虑的长期戒断症状。咖啡里的咖啡因呵使焦虑恶化或诱发惊恐发作,烟草里的尼古丁也有类似作用。二、心理治疗许多基层医生认为“心理治疗”下
33、属于他们的业务范围,他们通常只把“咨询”作为医疗活动的一部分、许多医生对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其实,关系是一种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医生对病人亲切关怀注意倾听,持续鼓舞,持续服务都有心理治疗作用、医生对病人的投情(empathy) ,即共享病人情感体验的能力,对病人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以及帮助病人辨认和表达他们的感情,都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组成部分。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直率的、机智的和诚实的,不应该靠虚假的保证行事。如说没有问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种说法不但不给病人带来轻松反而可能增加苦恼。鼓励病人说话并注意倾听,即使短暂的接触,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心理治疗效应、病人对医生往
34、往是尊重的,医生也应该尊重病人、这使医生的建议比朋友、亲属和同事更加强而有力。医生对病人进行身体检查时接触病人的身体,也可以有治疗作用、医生的摸触是他对病人关怀的一种补充。具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医生,也许想学习更多的心理治疗技术以增进其有效性,并已能够有见识地讨论心理治疗。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目的在于探索人类行为的基础,使病人对他们的行为有所领悟而能改变其行为。精神动力学的原则对危机干预、短程和长程治疗,对夫妇、小组和家庭以及个别治疗都能有效地发探作用。动力学取向的治疗,在社区诊所,心理卫生中心,大学医疗中心以及私人诊所都可以得到。二、行为治疗基于学习理论的行为治疗,目的在于改变特殊的行为,它的
35、方法有一定的形式,是以任务取向的,并且疗程通常是短的。当精神动力性治疗失败时,行为治疗可以取得成功、这对于症状互相没有什么联系的临床相,尤其是如此,如多种恐怖症和强迫动作、在许多情况下。精神动力性方法和行为治疗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开始做行为治疗时要进行正式的评价,对行为作功能上的评定,明确问题的各种参量,这样一来,医生便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技术、行为治疗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治疗焦虑症或恐怖症的共同原则,是让病人直接暴露在现实生活中其所害怕的刺激面前。系统性脱敏是焦虑症状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时,病人和治疗者制订与症状相关联的各种处境的某种量表,从痛苦最轻微的一直到最痛苦的构成一序列等级。通过进行性肌肉松
36、弛技术,病人在想被愈来愈使他痛苦的处境中,学会使自己松弛。开始在治疗者的办公室里练习,以后逐渐过渡到现实生活处境当中去。还有一些行为治疗方法,是把病人投入激起焦虑的处境当中。三、认知治疗这是一种最新的解除症状的心理学方法,它的根据是,病人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歪曲的和不正确的认知模式的产物、认知治疗方法是高度定式的和特殊性的,它帮助病人重新塑造他们关于世界的适应不良的观点,使病人对世界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这种方法治疗焦虑障碍的有效性还缺乏结论性的研究,但是已经有某些证据表明,对于操作性焦虑和社交恐怖症是有帮助的。四、社会性干预近年来,医生和心理卫生专业人员都承认,病人的社会系统在引起和维持焦急症状
37、中有重要性。一般地说,基层医生,尤其是家庭医生,已经更多地把病人的社会系统,即家庭(生物学的或其他性质的家庭)包括在治疗计划之中。作为一个系统与家庭一起参与治疗共同起作用,是有显著好处的:它使诊断趋于精确,加快治疗过程,促进病人的合作。医生将有关焦虑障碍的知识教给家庭成员,帮助亲属承认并忍受他们自已因病人麻烦带来的复杂情感,必要时除保证对病人外,也保证对家属的治疗。在进行医疗方面,医生能对家庭提供支持。五、辅助性技术治疗焦虑病人时,基层医生还可以提供各种辅助性方法。尽管每种方法都有用处,但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这些方法并不是非采用不可,但可以构成综合性治疗计划的一部分。并且,多种辅助性措施能使
38、病人有广泛选择的余地。有些病人时辅助性方法反应良好,另一些病人却没有反应少数人有负反应,如焦虑或苦恼反而加重了。无反应或负反应,都要来医生迅速对病人重新评定,并考虑转诊以接受比较专门的心理学的治疗。下面对几种辅助性技术作简短的描述。松弛反应:此法源于对冥想技术的研究。病人静坐在安静环境里,闭目休息 15 至 20 分钟,每天两次。病人的注意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默念对个人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词句,每呼气一次时重复默念一次。研究提示,如果病人持之以恒,这种疗法可以产生有益的效应,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体育活动:人们愈来愈推荐体育运动作为心身健康的一种有益活动。尽管不是万应灵丹,体育活动对轻度和中度的情
39、绪苦恼的人是有帮助的。要记住的是,体育活动可以使惊恐障碍恶化。休息:适当的休息有好处,也不难办到,但很多人却忽视了。作为开始的第一步,医生可以向病人推荐睡眠卫生之道:花些时间使自己放松,疲劳时躺下,除性活动外,床只应该用未睡觉而不要在床上读书、看电视和想烦恼的事情。病人如果难入睡,便应该起床工作或读书一段短时间,然后再回到床上去睡。病人应该走时就寝和定时起来。夜间睡眠不好的病人时,白天不要小睡。尽管有关饮食体育活动和休息的这一类建议似乎都是曾通常识,但作为医生的处方而提出,尤其是当医生说得具体而针对待定病人时,病人便可能比较认真严格地遵守、病人不肯或不能按医生的建议办时,医生应该想到病人可能有
40、比较严重的困难。进行性肌肉松驰:病人先使肌肉紧张然后放松,从一组肌肉到另一组肌肉,遍及全身、每次做 15 至 20 分钟,每天两次,大多数病人的焦虑都可明显减轻些、这种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合并使用。自我催眠:自我催眠可以使病人大大地放松,可以对抗广泛性焦虑,使病人较易入睡和睡得较好。生物反馈:生物反馈使用生物学方法产生的视听信号,可使病人学会监测和改变自己的生物学反应。生物反馈技术对多种心理生理障碍有效,对广泛性焦虑也有效。很少基层医生有时间、经验和兴趣自己去为病人实施这些治疗措施,但是,告诉焦虑症病人有这样一些有效的方法是大有益处的。医生可以帮助病人选择适当的方法,必要时可以把
41、病人转诊到实施这类治疗的医生那里去、医生还可以向病入推荐这方面的自学书籍、录音带或录相带焦虑症的临床特征 发表日期:2005-01-23 作者:许又新教授 本页面已被访问:746次 A.lewis(1967)基于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以下几点: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
42、相称;5、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上述的症状学描述是卓越的。我们不妨把它们稍加归并和简化。焦虑症状包括三方面: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文献中常称为漂浮焦虑(free-floatinganxiety)或无名焦虑;2、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只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而没有运动和植
43、物神经功能的任何表现,不能合理地视为病理症状。反之,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也不能视为焦虑。这里,有必要对所谓躯体化(somatization)这个概念加以考察。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理的东西本身可以变成身体症状,这一过程称为躯体化。精神分析家对这一概念的含义或用法并不一致。一种用法是,躯体化是广义的转换之一种形式。另一种用法是,心理的东西变成随意肌或特殊感官的功能障碍称为转换,而心理的东西变成植物功能障碍则称为躯体化。西方很多精神科医生在找不到躯体症状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时,倾向于把这种躯体症状视为焦虑或抑郁的躯体化,也就下焦虑症或抑郁症的诊断。这是根本错误的。必须坚持的原则
44、是,没有精神症状就不能诊断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论有多少躯体症状也不能构成精神障碍的诊断根据。事情很清楚,心理的东西本身变成身体症状,这个假设迄今并未被证明,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将会被证明。退一步说,即使这个假设已经被证明,身体症状也还是不能成为某种确定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根据,因为无法断定身体症状究竟是焦虑的躯体化,还是抑郁的躯体化,还是什么其他心理的东西的躯体化。对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理解和描述,绝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天赋,而是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逐渐掌握的本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排除各种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干扰,是必要的。焦虑神经症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但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互相
45、过渡和重叠的情况并不少见。一种是广泛性焦虑,一种是急性焦虑发作,也称为惊恐障碍。精神科常见的是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的广泛性焦虑,病程迁延,但症状轻重常有波动。典型的焦虑是所谓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实际上,明确地把自己的心情描述为没有对象和内容的恐惧,这种病人少见。这是由于,人们不能容忍他们的心情或痛苦没有对象和内容,他必须给自己提供某种内容。这样一来,焦虑便附着在各种偶然事件上,似乎有了现实的内容。显然,病人焦虑的严重程度和持久性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是很不相称的。焦虑的内容完全取决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变动,没有中心主题,也没有明确的社会倾向性。追究起来,病人自己也想不通他整天到底在怕什么。这种完全被环境
46、牵着鼻子起的焦虑,与烦恼是不同的。烦恼与焦虑的不同还在于,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后悔和对现状不满;而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病人时刻在等待着不幸的到来,不论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这也可以称为预知性焦虑(anticipatoryanxiety) ,似乎在预知未来岁月中全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灾难。皮肤划破一个浅表的小口子,病人马上想到破伤风和败血症,想到死亡,十分恐怖。孩子跟人家打架,便想到重伤致残或因人命而被法院处决。病人害怕自己会忘记最重要而简单的事实,以致张口结舌下不了台。怕自己由于注意不集中和笨拙而铸成大错。排队买菜总担心轮到自己菜就卖完了,或者害怕给错了钱而受指责。实际
47、上,由于焦虑妨碍了效率和准确性,反过来使病人的焦虑愈甚,甚至害怕自己会完全失控而发疯。焦虑情绪也容易使病人集中注意于他们的身体症状。这种病人见了医生便诉苦,诉述各式各样的身体不适感,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各种症状。典型的急性焦虑或惊恐障碍是发作性的,发作的间歇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发作不限于任何特殊的处境,也没有特殊的诱因,所以是不可预测的。发作来得很突然,出现严重的植物功能障碍:剧烈心跳,胸痛,咽喉部有阻塞感和窒息感,头晕,全身发麻和针刺感,呼吸快而浅等。与此同时,病人有强烈的恐怖,可有短暂的人格解体体验,常有死亡迫在眉睫的恐怖,或者害怕自己会发疯。有些病人软瘫在沙发里,有些病人一发作就惊呼求救,跑到别人的房间里去。每次发作一般 1020 分钟。有些病人惊恐发作后卧床不起,诉衰弱无力,尤其一身冷汗最为典型。间歇期请病人叙述上次发作的经过,可以出现一幅清晰的临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