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哲学史教程,主讲教师:郑庆田参考教材:中国哲学史,北大哲学 教研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第一章 绪 论,导学 对中国哲学作一概略性的了解。重点了解“中国哲学”的含义、特点、分期。应具备一定的西方哲学基础,通过中西方哲学的初步比较来把握中国哲学的特点。,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含义,“中国哲学”在字面上有两层含义: 第一,“在中国的哲学”或“哲学在中国”(Philosophy in China); 第二,“中国的哲学”(Chinese philosophy)。第一种字面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是:1.有一种普遍的或一般的哲学,这种哲学在中国的表现或存在就是中国哲学。2.第二种字面意思的
2、含义是:不存在一种普遍的或一般的哲学,而是有多元的哲学,中国哲学就是这种多元哲学中的一种,它不必以另一种或某种哲学作为标准,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价值。,对第一种观点的评价,第一种观点的思想基础是“普遍的或一般的哲学”,就世界范围而言,以西方哲学为代表。西方哲学传统一般认为全人类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形式,也就是说存在一种普遍的哲学,并认为西方哲学就是这种普遍哲学;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或者没有所谓哲学,或者只有依西方哲学为标准来衡量只是零星的、片断的和杂乱的思想碎片。,中国哲学建立的过程,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一名称,中国古代称这门学问为“道”、“道术”、“玄学”、“道学”、“理学
3、”等 晚清学者黄遵宪最早将“哲学”概念引入中国胡适于1919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是第一部以现代学术方法总结中国古代思想的专著,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由此发端 1930年代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是中国哲学研究的扛鼎之作,中国哲学的含义,第一,作为事实的中国哲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与中国传统文化同生灭、共兴衰。 第二,作为现代学术之一的中国哲学学科,其建立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为标志,学科总体特征表现为以西方哲学的方法来整理中国古代典籍的相关材料。 第三,学科现状和它的理想形式之间存在极大的距离,应在承认现实的同时努力缩小这种距离。,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环境与条件,一、大陆国家。 中国处于
4、欧亚大陆的东部,从东北到西南都是由广袤的陆地环绕,仅东南一隅面对海洋。就地理环境而言,基本上呈现一种半封闭的状态。生息这样的环境中的先民们,在生活方式和思维趋向等方面也就更多地形成了与大陆国家相适应的特点。,二、农业为本,东西方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各自生产方式的不同,海洋国家以商业作为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大陆国家则以农业为其根本。对农业国而言,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贯串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理论、政策都是“重本轻末”。,三、亲近自然,农业的根据是土地,土地是最直接的自然。对农业的依赖和重视,土地对人的贡献和养育,以农为本的
5、中国人产生对自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以为自然就是最广袤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深厚的情感,是人的朋友。“天人之际”是中国哲学给自己规定的最核心的范畴。,四、家族制度,中国古代社会对土地的依靠和对农业的重视,必然形成以血缘宗法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因为土地是不能移动的,农业又不以交换为目的,加之在古代相对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人们被迫或主动地聚居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此维持生存和繁衍。土地和农业将社会集团束缚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内,由于几乎没有外来因素的参与,最自然和最显明的血缘宗法关系就成为维护这个社会集团最基本的纽带。中国的家族制度就这样发展起来。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6、、最严密的制度之一。,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精神与特点,中国哲学的精神有这样几个突出的方面:第一,成仁(人)、成圣。 第二,“入世”与“出世”的统一。 第三,重“境界”。,中国哲学的特点,第一、整体性 第二、实践性第三、体悟性第四、“负的方法”,对于哲学的特点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我们应采取平实的态度,即中国哲学所包含的内容本身就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至于这些特征到底具有怎样的价值,也就是对之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不过是后人所依据的标准和需要不同而已。其实,一种哲学或一种文化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优点同时就是缺点,反之亦然。,第四节 中国哲学的分期,哲学和哲学史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把哲学视作横的理论体系的
7、话,那么哲学史就是理论体系纵的发展而已。学习哲学必须了解哲学史,学习哲学史就是更深入地理解哲学。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古代典籍中的传说时代就记载了相当精致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著名的哲学家和代表性的哲学流派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至清朝中后期(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哲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一、先秦子学,“子学”指诸子之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摇篮,先秦子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后世中国哲学发展的源泉。先秦时期的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指儒、道、墨、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和小说等学术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
8、二、两汉经学,“经学”指经典注疏之学。两汉经学的代表形态是西汉时期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核心内容的神学目的论,与之相对应的是东汉时期王充的“元气”说,其他代表性的思想家还有扬雄、桓谭等。,三、魏晋玄学,“玄学”指幽深玄远之学。魏晋玄学以“有无”、“体用”、“本末”、“动静”、“一多”等概念为基本范畴,探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以高度抽象的纯理论形式为现实政治作论证。大致经历了正始时期(魏齐王曹芳年号,公元240年249年)、竹林时期(约公元250年265年前后)、元康时期(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291年300年)和东晋几个阶段,东晋以后被日益兴盛的佛学所替代。著名哲学家主要有何晏、王弼、
9、裴頠、欧阳建、阮籍、嵇康、郭象、张湛等。,四、隋唐佛学,“佛学”指佛教义理之学。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不仅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宗派,其中许多著名佛教哲学家的思想及其著作也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哲学一流水平的代表。隋唐佛学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对宋明理学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五、宋明理学,“理学”指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宇宙本体的义理之学,以孔孟之道为核心,也称“道学”。宋明理学自唐代韩愈、李翱萌芽,经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程颢、程颐)的发展,至南宋朱熹趋于成熟,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守仁成为理学后期的主要代表。在理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分别侧重“理”本体和“心”本体的“程朱理学
10、”和“陆王心学”。,六、明清实学。,“实学”指提倡“经世致用”、重“实际”、喜“实测”的思潮。明清实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后一个理论形态,它在承袭中国传统哲学的同时,又具有许多近代思想特点;它既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也直接指向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和启蒙特点的中国近代哲学。,第五节 中国学术源流,中国学术的摇篮在于先秦时期,先秦学术的主干在于诸子之学,因此要了解中国学术的源流实在于明了诸子的源流。中国古代典籍中集中阐释诸子源流的有以下四篇:庄子天下、史记论六家要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和淮南子要略训。我们主要根据这四篇文章来探讨诸子源流的内容。,庄子天下中国第一篇学术史论文,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
11、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偏,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史记论六家要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赏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业。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
12、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
13、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二),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
14、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颛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15、。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之序。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三),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
16、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淮南子要略训,淮南子,也称淮南鸿烈,是西汉皇室淮南王刘安组织编撰的一部著作,与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一道被认为是反映先秦至西汉思想学术的总结性典籍。淮南子在形式上是杂家,思想实倾向于道家,其中的要略训广采搏收,主要以道家观点对先秦诸子源流及其思想内容进行评述。,第一章
17、 小 结,绪论是对整个课程内容框架的简介。首先分析了“中国哲学”的两种含义,并明确作为学科的中国哲学的现状。其次概述了中国哲学的环境与条件,包括“大陆国家”、“农业为本”、“亲近自然”和“家族制度”四方面的内容,这是中国哲学形成及其特点的基础。再次对中国哲学的精神与特点作了简单的概括,包括“成仁(人)成圣”、“入世与出世的统一”、“重境界”和“整体性”、“实践性”、“体悟性”、“负的方法”等内容,这是中国哲学的特质所在。又此简介了中国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理论形态,分别是“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实学”,这是中国哲学史的主要线索和课程的纲要。此外对中国学术源流的有关原始材料及其内容进行了简约的梳理,以期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中国哲学有更具体的体会。,绪论思考题,1.何谓“中国哲学”?2.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对中国社会特点以及中国哲学精神的形成有何联系?3.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较具有哪些特点?4.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理论形态?5.集中论及中国学术源流的典籍有哪些?6.关于中国学术源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