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基本操作.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52626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基本操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基本操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基本操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基本操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基本操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8 学时)一、实验目的:1、复习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药品的取用、称量、物质的分离提纯、溶液的配制)2、训练学生边演示边讲解的实验操作技能。二、实验仪器:常规玻璃仪器三、实验内容:1、回顾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2、规范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进行边操作边讲解的练习药品的取用:每一试剂瓶上都必须贴有标签,以表明试剂的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并在标签外面涂上一薄层蜡来保护它。取用试剂药品前,应看清标签。取用时,先打开瓶塞,将瓶塞反放在实验台上。如果瓶塞上端不是平顶而是扁平的,可用食指和中指将瓶塞夹住(或放在清洁的表面皿上) ,绝不可将它横置桌上以免玷污。

2、不能用手接触化学试剂。应根据用量取用试剂,不必多取,这样既能节约药品,有能取得好的实验结果。取完试剂后,一定要把瓶塞盖严,绝不允许将瓶盖张冠李戴。然后把试剂瓶放回原处,以保持实验台整齐干净。1固体试剂的取用(1) 要用清洁,干燥的药匙取试剂。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两个匙,分别用于取大量固体和取少量固体。应专匙专用。用过得药匙必须洗净擦干后才能再使用。(2) 注意不要超过指定用量取药,多取的不能倒回原瓶,可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供他人使用。(3) 要求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试剂时,可把固体放在干燥的纸上称量。具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固体应放在表面皿上或玻璃容器内称量。(4) 往试管( 特别是湿试管)中加入固体试剂时

3、,可用药匙或将取出的药品放在对折的纸条上,伸进试管约 2/3 处。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将试管倾斜,使其沿管壁慢慢滑下,以免碰破试管。(5) 固体的颗粒较大时,可在清洁而干燥的研钵中研碎。研钵中所盛固体的量不要超过研钵容量的 1/3.(6) 有毒药品要在教师指导下取用。2液体试剂的取用(1) 从滴瓶中取用液体试剂时,要用滴瓶中的滴管,将试剂滴入试管中时,必须用无名指和中指夹住滴管,并垂直靠近试管口的上方,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乳胶头,使试剂滴入试管中。严禁滴管深入所用的容器中,以免接触器壁而玷污药品。如用滴管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液体试剂时,则需用附于该试剂瓶的专用滴管取用。装有药品的滴管不得横置或滴管口

4、向上斜放,以免液体流入滴管的乳胶头里,腐蚀乳胶头或者玷污试剂。(2) 从细口瓶中取用试剂时,用倾斜法。先将瓶塞取下,反放在桌面上,左手拿住容器( 如试管、量筒等)或放在实验台上(如烧杯等),右手握住试剂瓶上贴标签的一面,逐渐倾斜瓶子,让试剂沿着洁净的试管壁流入试管或沿着洁净的玻璃棒注入烧杯中,注出所需量后,将试剂瓶口在容器或玻璃棒上靠一下,再逐渐竖起瓶子,以免遗留在瓶口的液滴流到瓶的外壁。倒完试剂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并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3) 在试管里进行某些实验时,取试剂不需要准确用量,只有学会估计取用液体的量即可。例如用滴管取用液体,1mL 相当多少滴,5mL 液体占一个试管容量

5、的几分之几等。倒入试管里溶液的量,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 1/3.(4) 定量取用液体时,用量筒、移液管或刻度吸管,用法见实验 6 一般溶液的配制。试管操作试管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便于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因而时无机化学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要求熟练掌握,操作自如。1.振荡试管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持住试管的中上部,试管略倾斜,手腕用力振动试管。这样试管中的液体就不会振荡出来。如用五个指头握住试管上下或者左右振荡,既观察不到实验现象,也容易将试管壁上的液体振荡出来。2.试管中液体的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一般可直接放在火焰中加热。加热时,不要用手拿,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试管与桌面约成 60倾斜

6、。试管口不能对着别人和自己。先加热液体的中上部,慢慢往下移动试管,然后不停地移动或振荡试管,从而使液体各部分受热均匀,避免试管内液体因局部沸腾而迸溅,引起烫伤。3.试管中固体试剂的加热将固体试剂装入试管部底,铺平,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凝结在管口的水珠倒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加热试管可以用试管夹夹住加热,也可用铁架台固定加热。加热时先用火焰来回加热试管,然后固定在有固体物质的部位加强热。药品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

7、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 0.1 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 =砝码+游码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8.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9.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10.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

8、果偏大。 使 用 注 意 :1.事 先 把 游 码 移 至 0 刻 度 线 ,并 调 节 平 衡 螺 母 , 使 天 平 左 右 平 衡 。 2.右 放 砝 码 , 左 放 物 体 。 3.砝 码 不 能 用 手 拿 , 要 用 镊 子 夹 取 , 使 用 时 要 轻 放 轻 拿 。 在 使 用 天 平 时 游码 也 不 能 用 手 移 动 。 4.过 冷 过 热 的 物 体 不 可 放 在 天 平 上 称 量 。 应 先 在 干 燥 器 内 放 置 至 室 温 后 再称 。 5.加 砝 码 应 该 从 大 到 小 , 可 以 节 省 时 间 。 6.在 称 量 过 程 中 , 不 可 再 碰

9、 平 衡 螺 母 。 7.若 砝 码 与 要 称 重 物 体 放 反 了 , 则 所 称 物 体 的 质 量 比 实 际 的 大 。物质的分离提纯:1、 固 固 混 合 分 离 型 : 灼 烧 、 热 分 解 、 升 华 、 结 晶 ( 或 重 结 晶 ) 。 2、 固 液 混 合 分 离 型 : 过 滤 、 盐 析 、 蒸 发 。 3、 液 液 混 合 分 离 型 : 萃 取 、 分 液 、 蒸 馏 、 渗 析 。物 质 分 离 提 纯 的 原 则 在 进 行 物 质 的 分 离 提 纯 时 , 选 择 试 剂 和 实 验 措 施 应 遵 循以 下 三 个 原 则 : 1、 不 能 引 入

10、新 杂 质 。 2、 提 纯 后 的 物 质 成 分 不 变 。 3、 实 验 过 程 和 操 作 方 法 简 单 易 行 。 4、 节 约 试 剂 。(1)过 滤 用 于 不 溶 性 固 体 与 液 体 的 分 离 。 所 用 仪 器 : 烧 杯 、 漏 斗 、 滤 纸 、 玻璃 棒 。 规 范 操 作 : 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一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

11、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收器的内壁。(2)蒸 发 、 浓 缩 、 结 晶 、 重 结 晶 用 于 已 溶 固 体 与 液 体 的 分 离 。 所 用 仪 器 : 蒸发 皿 、 玻 璃 棒 、 酒 精 灯 、 烧 杯 (3)蒸 馏 、 分 馏 用 于 沸 点 不 同 的 互 溶 液 体 混 和 物 的 分 离 。 所 用 仪 器 :

12、 蒸 馏烧 瓶 、 冷 凝 管 、 牛 角 管 锥 形 瓶 、 温 度 计 蒸 馏 操 作 : 将 待 蒸 馏 液 通 过 玻 璃 漏 斗 小 心 倒 入 蒸 馏 瓶 中 , 要 注 意 不 使 液 体从 支 管 流 出 。 加 入 几 粒 助 沸 物 , 安 好 温 度 计 , 温 度 计 应 安 装 在 通 向 冷 凝 管 的侧 口 部 位 。 再 一 次 检 查 仪 器 的 各 部 分 连 接 是 否 紧 密 和 妥 善 。 加 热 : 用 水 冷 凝 管 时 , 先 由 冷 凝 管 下 口 缓 缓 通 入 冷 水 , 自 上 口 流 出 引 至水 槽 中 , 然 后 开 始 加 热 。

13、 加 热 时 可 以 看 见 蒸 馏 瓶 中 的 液 体 逐 渐 沸 腾 , 蒸 气 逐渐 上 升 。 温 度 计 的 读 数 也 略 有 上 升 。 当 蒸 气 的 顶 端 到 达 温 度 计 水 银 球 部 位 时 ,温 度 计 读 数 就 急 剧 上 升 。 这 时 应 适 当 调 小 煤 气 灯 的 火 焰 或 降 低 加 热 电 炉 或 电热 套 的 电 压 , 使 加 热 速 度 略 为 减 慢 , 蒸 气 顶 端 停 留 在 原 处 , 使 瓶 颈 上 部 和 温度 计 受 热 , 让 水 银 球 上 液 滴 和 蒸 气 温 度 达 到 平 衡 。 然 后 再 稍 稍 加 大 火

14、 焰 , 进行 蒸 馏 。 控 制 加 热 温 度 , 调 节 蒸 馏 速 度 , 通 常 以 每 秒 1 2 滴 为 宜 。 在 整 个蒸 馏 过 程 中 , 应 使 温 度 计 水 银 球 上 常 有 被 冷 凝 的 液 滴 。 此 时 的 温 度 即 为 液体 与 蒸 气 平 衡 时 的 温 度 , 温 度 计 的 读 数 就 是 液 体 ( 馏 出 物 ) 的 沸 点 。 蒸 馏 时加 热 的 火 焰 不 能 太 大 , 否 则 会 在 蒸 馏 瓶 的 颈 部 造 成 过 热 现 象 , 使 一 部 分 液 体的 蒸 气 直 接 受 到 火 焰 的 热 量 , 这 样 由 温 度 计

15、读 得 的 沸 点 就 会 偏 高 ; 另 一 方 面 ,蒸 馏 也 不 能 进 行 得 太 慢 , 否 则 由 于 温 度 计 的 水 银 球 不 能 被 馏 出 液 蒸 气 充 分 浸润 使 温 度 计 上 所 读 得 的 沸 点 偏 低 或 不 规 范 。 观 察 沸 点 及 收 集 馏 液 : 进 行 蒸 馏 前 , 至 少 要 准 备 两 个 接 受 瓶 。 因 为 在达 到 预 期 物 质 的 沸 点 之 前 , 带 有 沸 点 较 低 的 液 体 先 蒸 出 。 这 部 分 馏 液 称 为“前 馏 分 ”或 “馏 头 ”。 前 馏 分 蒸 完 , 温 度 趋 于 稳 定 后 ,

16、蒸 出 的 就 是 较 纯 的 物 质 ,这 时 应 更 换 一 个 洁 净 干 燥 的 接 受 瓶 接 受 , 记 下 这 部 分 液 体 开 始 馏 出 时 和 最 后一 滴 时 温 度 计 的 读 数 , 即 是 该 馏 分 的 沸 程 ( 沸 点 范 围 ) 。 一 般 液 体 中 或 多 或少 地 含 有 一 些 高 沸 点 杂 质 , 在 所 需 要 的 馏 分 蒸 出 后 , 若 再 继 续 升 高 加 热 温 度 ,温 度 计 的 读 数 会 显 著 升 高 , 若 维 持 原 来 的 加 热 温 度 , 就 不 会 再 有 馏 液 蒸 出 ,温 度 会 突 然 下 降 。 这

17、 时 就 应 停 止 蒸 馏 。 即 使 杂 质 含 量 极 少 , 也 不 要 蒸 干 , 以免 蒸 馏 瓶 破 裂 及 发 生 其 他 意 外 事 故 。 蒸 馏 完 毕 , 应 先 停 止 加 热 , 然 后 停 止 通 水 , 拆 下 仪 器 。 拆 除 仪 器 的 顺序 和 装 配 的 顺 序 相 反 , 先 取 下 接 受 器 , 然 后 拆 下 尾 接 管 、 冷 凝 管 、 蒸 馏 头 和蒸 馏 瓶 等 。蒸 馏 操 作 时 要 注 意 : ( 1) 在 蒸 馏 烧 瓶 中 放 少 量 碎 瓷 片 , 防 止 液 体 暴 沸 。( 2) 温 度 计 水 银 球 的 位 置 应

18、与 支 管 口 下 端 位 于 同 一 水 平 线 上 。 ( 3) 蒸 馏 烧瓶 中 所 盛 放 液 体 不 能 超 过 其 容 积 的 2/3, 也 不 能 少 于 1/3。 ( 4) 冷 凝 管 中 冷 却水 从 下 口 进 , 上 口 出 。 ( 5) 加 热 温 度 不 能 超 过 混 合 物 中 沸 点 最 高 物 质 的 沸 点 。分 馏 : 分 馏 是 利 用 分 馏 柱 将 多 次 气 化 冷 凝 过 程 在 一 次 操 作 中 完 成 的 方 法 。因 此 , 分 馏 实 际 上 是 多 次 蒸 馏 。 它 更 适 合 于 分 离 提 纯 沸 点 相 差 不 大 的 液 体

19、 有机 混 合 物 。 2.进 行 分 馏 的 必 要 性 : ( 1) 蒸 馏 分 离 不 彻 底 。 ( 2) 多 次 蒸 馏 操 作 繁琐 , 费 时 , 浪 费 极 大 。 3.分 馏 的 原 理 : 混 合 液 沸 腾 后 蒸 气 进 入 分 馏 柱 中 被 部 分 冷 凝 , 冷 凝 液 在下 降 途 中 与 继 续 上 升 的 蒸 气 接 触 , 二 者 进 行 热 交 换 , 蒸 汽 中 高 沸 点 组 分 被 冷凝 , 低 沸 点 组 分 仍 呈 蒸 气 上 升 , 而 冷 凝 液 中 低 沸 点 组 分 受 热 气 化 , 高 沸 点 组分 仍 呈 液 态 下 降 。 结

20、果 是 上 升 的 蒸 汽 中 低 沸 点 组 分 增 多 , 下 降 的 冷 凝 液 中 高沸 点 组 分 增 多 。 如 此 经 过 多 次 热 交 换 , 就 相 当 于 连 续 多 次 的 普 通 蒸 馏 。 以 致低 沸 点 组 分 的 蒸 气 不 断 上 升 , 而 被 蒸 馏 出 来 ; 高 沸 点 组 分 则 不 断 流 回 蒸 馏 瓶中 , 从 而 将 它 们 分 离(4)升 华 用 于 固 体 与 固 体 杂 质 的 分 离 烧 杯 、 酒 精 灯 、 石 棉 网 (5)分 液 、 萃 取 用 于 不 互 溶 的 液 体 分 离 。 所 用 仪 器 : 分 液 漏 斗 、

21、烧 杯 分 液 的 操 作 步 骤 是 : 先 用 普 通 漏 斗 把 要 分 离 的 液 体 注 入 分 液 漏 斗 内 , 加塞 然 后 将 分 液 漏 斗 静 置 在 漏 斗 架 上 或 铁 架 台 的 铁 环 中 ( 如 需 振 荡 液 体 , 则应 充 分 振 荡 后 再 静 置 ) 待 液 体 分 成 两 层 后 , 旋 开 旋 塞 , 使 下 层 液 体 从 漏 斗 管流 下 在 旋 开 旋 塞 之 前 , 应 该 使 分 液 漏 斗 顶 部 活 塞 上 的 凹 槽 或 小 孔 对 准 漏 斗上 口 颈 部 的 小 孔 , 使 与 大 气 相 通 , 否 则 , 液 体 就 不

22、能 通 过 旋 塞 从 下 口 流出 当 下 层 液 体 流 尽 时 , 立 即 关 闭 旋 塞 , 然 后 再 从 漏 斗 上 口 把 上 层 液 体 倾 倒出 来 。 注 意 事 项1、 使 用 前 玻 璃 活 塞 应 涂 薄 层 凡 士 林 , 但 不 可 太 多 , 以 免 阻 塞 流 液 孔 。使 用 时 , 左 手 虎 口 顶 住 漏 斗 球 , 用 拇 指 食 指 转 动 活 塞 控 制 加 液 。 此 时 玻 璃 塞的 小 槽 要 与 漏 斗 口 侧 面 小 孔 对 齐 相 通 , 才 便 加 液 顺 利 进 行 。 2、 作 加 液 器 时 , 漏 斗 下 端 不 能 浸 入

23、 液 面 下 。 3、 振 荡 时 , 塞 子 的 小 槽 应 与 漏 斗 口 侧 面 小 孔 错 位 封 闭 塞 紧 。 分 液 时 ,下 层 液 体 从 漏 斗 颈 流 出 , 上 层 液 体 要 从 漏 斗 口 倾 出 , 及 时 关 闭 活 塞 , 防 止 上层 液 体 流 入 烧 杯 中 。 4、 长 期 不 用 分 液 漏 斗 时 , 应 在 活 塞 面 加 夹 一 纸 条 防 止 粘 连 。 并 用 一 橡筋 套 住 活 塞 , 以 免 失 落 。(6)渗 析 用 于 胶 粒 与 溶 液 中 溶 质 的 分 离 。 所 用 仪 器 : 半 透 膜 、 烧 杯溶液的配制:3.固体试

24、剂配制溶液(1)质量摩尔浓度溶液的配制先算出配制一定溶液所需固体试剂的用量。根据用量,用台秤称取固体,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蒸馏水也注入烧杯中,搅动,使固体完全溶解,即得所需的溶液。将溶液倒入试剂瓶里,贴上标签,备用。(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粗略配制 先算出配制给定体积和浓度的溶液所需固体试剂的质量。用台秤称取所需的固体,倒入带有刻度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搅动使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得所需的溶液。将溶液倒入试剂瓶里,贴上标签待用。精确配制 先算出配制给定体积和浓度的溶液所需固体试剂的质量。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所需固体的质量,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动使固体

25、完全溶解。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洗液也移入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至标线处,盖上塞子将溶液摇匀,即得所需的溶液。将溶液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待用。4.液体试剂配制溶液(1)体积比溶液的配制按体积比,用量筒量取液体试剂和溶剂的量,在烧杯中将二者混合,搅动,使其均匀,即成所需的体积比溶液,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里,贴上标签待用。(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粗略配制 先用相对密度计测量液体试剂的相对密度,从有关的表中查出其相对应的浓度,算出配制一定体积、浓度溶液所需液体的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液体,注入装有少量水的带有刻度的烧杯中,混合,如果溶液放热,需冷却至室温后,再用水

26、稀释至刻度。搅动使其均匀,然后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精确配制 由较浓的准确浓度的溶液配制较稀的准确浓度溶液的方法是:先算出配制准确浓度溶液所需已知浓度溶液的用量。然后用吸量管吸取所需溶液注入给定体积的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至标线处,摇匀后,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待用。1.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的容量器,带有磨口玻塞,颈上有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液体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标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容 量 瓶 的 用 途 是配 制 准 确 精 度 的 溶 液 或 定 量 地 稀 释 溶 液 。在 使 用 容 量 瓶 之 前

27、 , 检 查 瓶 塞 是 否 严 密 , 不 漏 水 。具 体 操 作 :在 瓶 中 注 入 自 来 水 到 标 线 附 近 , 塞 紧 瓶 塞 , 左 手 按 住 塞 子 , 右 手 拿 住 瓶底 , 使 其 倒 立 2min, 用 干 滤 纸 片 沿 瓶 口 缝 处 检 查 , 看 有 无 水 珠 渗 出 。 如 果不 漏 , 再 把 塞 子 旋 转 180, 塞 紧 , 倒 置 , 试 验 这 个 方 向 有 无 渗 漏 。用 容 量 瓶 配 制 溶 液 时 , 先 将 称 好 的 固 体 物 质 放 在 干 净 的 小 烧 杯 中 , 加 入少 量 溶 剂 , 搅 拌 使 其 溶 解

28、( 若 难 溶 , 可 盖 上 表 面 皿 , 稍 加 热 , 但 必 须 放 冷 后才 能 转 移 ) 。 沿 玻 璃 棒 将 溶 液 小 心 地 移 入 洗 净 的 容 量 瓶 中 , 然 后 用 蒸 馏 水 淋洗 烧 杯 壁 和 玻 璃 棒 2 3 次 , 按 同 法 转 入 容 量 瓶 中 。 最 后 , 把 容 量 瓶 平 放 在桌 子 上 , 慢 慢 加 水 到 距 标 线 2-3cm 左 右 , 等 待 1 2min, 使 粘 附 在 瓶 颈 内壁 的 溶 液 流 下 , 用 胶 头 滴 管 伸 入 瓶 颈 接 近 液 面 处 , 眼 睛 平 视 标 线 , 加 水 至 溶液 凹

29、 液 面 底 部 与 标 线 相 切 。 立 即 盖 好 瓶 塞 , 用 掌 心 顶 住 瓶 塞 , 另 一 只 手 的 手指 托 住 瓶 底 , 注 意 不 要 用 手 掌 握 住 瓶 身 , 以 免 体 温 使 液 体 膨 胀 , 影 响 容 积 的准 确 ( 对 于 容 积 小 于 100mL 的 容 量 瓶 , 不 必 托 住 瓶 底 ) 。 随 后 将 容 量 瓶 倒转 , 使 气 泡 上 升 到 顶 , 此 时 可 将 瓶 振 荡 数 次 。 再 倒 转 过 来 , 仍 使 气 泡 上 升 到顶 。 如 此 反 复 多 次 使 溶 液 混 合 均 匀 。 如 用 浓 溶 液 配 制 稀 溶 液 , 为 防 止 稀 释 放热 使 溶 液 溅 出 , 一 般 应 在 烧 杯 中 加 入 少 量 的 蒸 馏 水 , 将 一 定 体 积 的 浓 溶 液 沿玻 璃 棒 分 数 次 慢 慢 地 注 入 水 中 , 同 时 搅 动 , 等 溶 液 冷 却 后 再 转 移 到 容 量 瓶 中 ,将 每 次 的 淋 洗 液 亦 转 移 到 容 量 瓶 中 , 最 后 加 蒸 馏 水 到 标 线 并 摇 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