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52527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基本原则包括护病求本、扶正祛邪、护标与护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及预防与养生等。一、护病求本求,有探求、追求及针对之意;本,乃本质、本原、根本、根源之谓。治(护)病求本的本,是指疾病的根本、本质。护病求本是护理疾病的指导思想,是指在护理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根本,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惊醒护理。病因病机是对疾病本质的抽象认识,包括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机体体质及机体反应性等,因而是疾病本质的概括, “求本”实际上是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侯进行护理。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显现许多症状和体征,这些都是疾病过程中反应于外的现象。护理疾病必须通过四

2、诊来收集症状和体征,再用中医的辨证方法,加以综合分析,透过现象找出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疾病的外在表现与其内在本质多有联系,但“本”有显而易见者,有幽而难明者,更有被假象掩盖着,因而寻求疾病的本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护病求本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人们在复杂的疾病变化中,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进行有效的护理。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其表现在外的症状、体征也会随之而解。二、扶正祛邪疾病的过程,即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邪正之间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正之间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虚实变化。扶正与祛邪护

3、理原则,是针对疾病过程中的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而设。其目的就是要扶助正气,去除邪气,改变疾病过程中的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使机体早日得到康复。扶正祛邪的护理是指导临床护理的重要原则。扶正与祛邪的护理原则,包括许多具体的方法。1扶正 扶正即扶助机体的正气,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和康复能力的护理原则。扶正主要适用于虚证,即所谓“需则补之” 。其护理措施和手段,除药物外,还包括针灸、推拿、气功、食养、体育锻炼、精神调摄等。2祛邪 祛邪即祛除邪气,是指能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护理原则。祛邪主要适用于实证,即所谓“实则泻之” 。如风寒证其饮食、汤药宜口服,风寒证则饮食、汤药可凉

4、服:寒证患者应注意增加衣被,调节室温等。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扶正与祛邪虽然是截然不同的护理原则,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中,邪正双方的盛衰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气,外出从而恢复健康;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从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祛邪是有助扶正,扶正有利祛邪。三、护标与护本标即枝末、树梢,非根本之谓;本即草木之根本、根基。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标多指现象,本指本质。一般而言,从邪正双方来说,人体的正气为本,致病的邪气为标,以疾病的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症状是标;就疾病的先后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

5、,继发病是标。在临床上,应用标本关系分析病症的主次先后的轻重缓急,对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中找出病处理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疾病发展变化中,针对临床病证中标本主次的不同,护理常有先后缓急的区分。有的当先护其标,有的当先护其本,有的又以标本兼护为宜,这是处理疾病过程中不同矛盾的灵活方法,同样也是针对疾病本质而言的。1 急则护其标 急则护其标是针对标本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而制定的一种护病法则,这一法则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例如突然打出血的病例,大出血为标,导致出血的原因为本,此属病情危急,务必采取应急措施,先止血以治标,

6、同时做好防止血脱的准备,待血止而病情缓解后再护理其本病。总之, “急则护其标”属于一种应急性的护理,是为了更好地护理其本。一旦标病缓解后,仍获恒久之疗效。2 缓则护其本 缓则护其本,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或病势向愈,正气以虚,邪尚未之际。此时必须着眼于疾病的护理,因标病产生于本病,本病得护,标病自然也随之而去。如“肺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肺肾阴虚是本,咳嗽是标。此时标病不至于危及生命,故不单独应用止咳法来治疗和护理其标,而应滋养肺肾以治其本;护理上则应做好情志护理,适当进食滋补之品,并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本病治愈,咳嗽也自然会消除。3 标本同护 标本同护是指在标和本的症状

7、同时存在、标病与本病并重的情况下,而时间、条件又不允许单一护理标病或本病时,应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如在外感温热病过程中,因热入中焦,阴液耗伤而燥结胃肠,表现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脉细等,即邪热内结为标,阴液耗伤为本。此时不护理其标,不能去其邪;不护理基本,则不能救其虚;标本俱急,法当标本同治护,采用滋阴补液与泻热通便法护理。四、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护理,是指护理疾病时,要根据时令、地理、患者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法。由于天时气候因素、地域环境因素、患者个体的性别、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护理疾

8、病时,除应掌握护理疾病的一般规律外,还应知常达变,考虑以上具体因素,做到区别对待,制定出适宜的护理方案。这也是护理疾病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1因时制宜护理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调护患者的饮食、起居等护理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护理” 。一般来说,春夏季节,气候由温转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在用药、饮食调护上均不宜过用辛温。服用解表药也当慎加衣被或啜热饮,以免开泄太过,耗气伤阴,并应注意补充津液,清泄署热。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不易发汗。感受风寒时,解表药则应温热服,并予热粥、热饮以

9、助药力。在因时制宜护理中,还要注意患者昼夜间的不同变化而给予不同的护理。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因此,夜班护理应加强巡视,注意病情变化。2因地制宜护理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特点,确定患者的饮食、起居、药物调护的原则,称为“因地制宜护理” 。不同地域,其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情变化也有所差异,因而治疗用药和护理方法亦应有所区别。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护理则应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又如南方夏季时间较长,天气炎热,小儿易患暑热证,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凉爽,宜多给西瓜、绿豆汤等凉饮料。此外,有些疾病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地方性甲状腺就是与内地大陆及山区摄

10、入海产品较少,食物中缺碘有关;吸血虫病则流行在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3 因人制宜护理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文化修养、精神状态等不同特点,考虑护理的原则,称为“因人制宜护理” 。年龄:年龄不同、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亦不同,故护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如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衰弱,且行动不便,患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护理上则重在补虚扶正,搞好生活护理,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又如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肌肤疏薄,易被邪侵,且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发病又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以及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因此,小儿应慎重,其药量宜轻,疗程宜短;护理应注意调其饮食起居

11、,以薄衣淡食为宜,加强病情观察,并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性别:男女性别不同,其生理、病理特点也有所差异,特别是妇女有经、带、胎、产等不同情况,治疗和护理时尤须加以考虑。如月经期间,应慎用破血逐瘀之品,以免造成出血不止;妊娠期间,应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同时禁用或慎用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的药物,产后则应考虑气血亏损及恶露情况等。体质:由于先天赋予和后天调养影响,人的体质各有不同,存在着强弱、寒热等方面的差异,护理当有所区别。如阳旺之躯或阴虚体质者,用药和饮食慎用温热,宜食具有滋阴潜阳的食品;阴偏盛或阳虚体质者,用药和饮食宜慎用寒凉,宜食温阳散寒之品。此外,某些疾病与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有关,在诊治和护理时也应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护理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全面、动态地观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正确的护理原则与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