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林外史是一部我国著名的古典章回体长篇讽刺小 说。所谓“儒林”。因旧时称读书人为儒生。 “儒林”即指 读书人这个阶层。所 谓“外史 ”是与“正史”相对而言的,是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 ”的不堪称道的轶事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 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 间,那就是反 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 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 伪、 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和教育意义。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
2、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 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 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 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儒林外史人物分析 胡屠夫是个庸俗势利的人,范进中举前潦倒穷困,胡屠户一直辱骂他为由此可见,他嫌 贫爱富。他又是一个凶暴粗鄙的人,他听见范 进想借盘费去考乡试,便辱骂范进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语气凶暴;又叫范进撤抛尿照照自己的样子,用 语粗鄙,不堪入耳。他认为范进得中秀才,是因为 他积了德, 带挈了范进;他摆出长辈的架子,要教导范 进做人的道理,免他 惹人笑话;范进中举后,他又称 赞自己够
3、眼光, 认得人。他又是迷信无知的,他认为中 举的都是文曲星下凡,又说打了天上的星宿,会被发落十八层地狱;别人嘲讽他,说他医好了女婿,便可提上第十七 层地狱,又说他的手打过举人,杀不得猪了,他还沾沾自喜,信以为真。 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监生是花钱捐来的。他是个有钱却胆小的人,具有小市民的典型市侩气,但又不乏人情味。有几个例子:第一,替严贡生了却官司,安抚邻居。第二,对妻子具有一定的真情,全力医治。第三,在关系协调方面,出手大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严监生树立为乐善好施、义薄云天的正面典型,毕竟他是 500 年前的典型的乡村地主,他不乏人情,但也悭吝可怜;他在自己的生活中处处节约,甚至到了苛刻
4、的程度,但在人情世故上却该出手时就出手,十分豪爽大方。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严监生贴上吝啬的标签,与四大吝 啬鬼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来看待,毕竟在他身上 还闪耀着一定的人性光辉。何况,人世间,只有钱是不行的,但缺了钱可是万万不行的,任是谁,都有吝啬的一面,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可以说,严监生自有严监生的无奈与苦 处,只是他从来不能为自己作丝毫的辨解罢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 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鲁迅所说的“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的精神。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加以典型的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
5、”中所说的, “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 见的,平 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 恶。但这么行下来了, 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 动人”。取得 强烈的 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同时,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总之, 儒林外史运用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的讽刺手法,其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人身攻击。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儒林外史的语言艺术。 儒林外史 语言
6、特点是准确、洗 炼而富于形象性。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吴敬梓学 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 语,也能恰切自然。 儒林外史的结构艺术。 儒林外史 的结构,正如 鲁迅言“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 题贯串全书。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 “事与其来俱起,事与其去俱迄”。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主干,通 过这一点,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尽管这种结构形式难免有些松懈,但对它所反映的特定内容来说是和谐的。 儒林外史所达到的高度的
7、思想艺术成就,使它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等显然是受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并在 结构上也有所模仿。我国新文学的伟大作家鲁迅,极其推崇儒林外史,他的战斗的文学传统特别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和儒林外史也有一定的关系。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 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 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 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2)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 “穷鬼”、 “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
8、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 户用不堪入耳的 说话骂他,甚至 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3)迂腐无能:家里 穷得无饭吃,范 进手足无措,要等母 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 读书,缺乏 谋生技能; 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 说明范进迂腐无能。4)虚伪奸诈: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和范 进假惺惺的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再从张乡绅给他的 银子里取六两多
9、银子给胡屠 户, 则可看出范进的虚伪,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而做出的举动,都可看出范 进为人的奸诈。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本老人,安徽全椒人。著有文山木房诗文集。作者生长在富家名门,他在和官僚、豪绅、名流、清客以及知识分子长期接触中,看透了他 们卑污的灵魂、无耻的行径。更由于家道中落,由富而贫, 饱尝了世态炎凉, 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功名利禄由 热衷而冷淡。他所处的时代,是在清王朝统治的前期,科举制度是清王朝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有力工具,影响广,危害大, 许多知识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追求功名利禄,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 八股文。反 对科举制度、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 恶士子们醉心制艺、 热衷功名利禄的时尚。用讽刺手法写了回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