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第九章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doc

  • 上传人:kpmy5893
  • 文档编号:7524026
  • 上传时间:2019-05-20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九章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doc
    资源描述:

    1、9.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一、选择题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 A.埃拉斯莫斯 B. 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 A.常规

    2、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7.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 ) 。A.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教师指导相结合B.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精神C.有明确目的D.活动内容精彩,形式多样8.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学生自愿选择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C.受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 D.师生共同参加的9.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 。A.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小组活动B.社

    3、会实践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公益劳动、课外阅读活动C.文娱体育活动、互访活动、科技活动、课外阅读活动D.学科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公益劳动、自由活动10.最普遍、最广泛、也最受青少年喜爱的课外活动是( ) 。A.社会政治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11.通过下列哪种课外活动内容,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 )A.社会政治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C.文娱体育活动 D.社会公益劳动12.课外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C.扩大学生活动领域 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参考答案:1.D

    4、 2.A 3.C 4.A 5.B 6.D 7.C 8.B 9.B 10.D 11.D 12.C二、名词解释1.班级(西南师大 2002 研)答:班级是指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组织,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级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其发展的高级形式即为班集体。2.非正式群体(中山大学 2004 研)答: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指相对于学校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

    5、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引导非正式群体必须区别不同情况,对于其中绝大多数具有亲集体倾向的非正式群体,不仅允许存在,还要视为班集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予以支持和保护,但要防止发展成为功利的、庸俗的“义气”关系,注意协调它和班集体及其它非正式群体的关系,避免其特殊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集体目标多作贡献。对偏离集体目标的非正式群体则要在了解其首领及情感基础等情况后,审慎地做好引导工作,改善其与班集体和他人的关系。3.班会(华中师大 2004 研)答: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的全体成员会议。一般内容是讨论并解决班级

    6、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它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治自理自主能力,形成巩固的班集体。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各种特点。组织班会活动要有计划,需要做好整个学期班会活动的一个总的设计、总的计划,然后,对组织每一个班会要有一个具体的工作计划。只有发动好全班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人的才智,群策群力才能把班会开好。三、辨析题1.辨析:班级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华东师大 2003 研)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其原因分析如下:(1)班级管理是属于微观、具体的学校管理层次。其主要管理工作范

    7、围是对组成班级的学生的管理。现代中小学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班级教学管理、班级德育管理、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的管理以及班级生活指导等。(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班级管理者必须重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班级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第一,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根据教学的任务和班主任的职责,班级教学管理主要是协调控制教学活动,协调班级任课老师的教学活动,控制教学的进度与课业负担量。第二,建立并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秩序,使班级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班级教学管理不仅要重视教的管理,也要重视学的管理,重视学习目

    8、的的教育,学习兴趣的指导,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乐学、会学。第四,搞好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建立班级教学管理的指挥系统。(3)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等管理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教学管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而教学及其管理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班级管理中势必会渗透教学管理。但是,班级管理不仅仅包含教学管理,还有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管理,如果只抓教学,学生就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教学工作也没有良好的质量和效益。2.辨析:教学管理的核心即班级管理。 (

    9、华东师大 2004 研)答:这种说法不正确。(1)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部分,教学质量管理又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以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作为目标而实施的管理互动。教学质量管理实质上是通过抓质量,对教学实施管理。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的有机统一。衡量教学的质量,不能割断两者的联系。教学质量管理包括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全员教学管理三个部分。而教学质量管理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二是加强教学

    10、质量控制。教学质量管理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与班级管理也有密切的联系。但班级管理不是教学管理的核心。(2)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对于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班级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首先,班级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各种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它是学校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加以组合和编排,班级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分工等等。其次,班级组织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学校组织中,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在

    11、共同的学习和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人际交往、思想沟通,彼此影响。不仅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再次,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是实现学校整体管理整体效益的基础。学校管理的效益由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部分组成。其中教育效益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效益。因此,学校管理中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四、简答题简述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首都师大 2004 研)答: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

    12、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组织能够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在集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集体目标为导向,借助课程、文化规范、交往和人际关系等载体,对学生传授社会经验、指导社会生活目标、教导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使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其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为:(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班级组织按照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往、游戏、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和知识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在社会主体价值观和公民精神的指导下,把个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升华为符合社会期望的生活理想、职

    13、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造福人民的集体主义者。(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级教学目标的规范性、课程结构的系统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简约性和可控性,是学生学习社会经验,获取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的独特条件。教育者通过班级组织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获得社会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技能,并为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基础。(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交往及同龄伙伴交往中展开的,而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如班级制度、课堂规则、学生守则、学习纪律,加之集体的传统、舆论、风气等,直至学生之

    14、间使用的特别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师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等,都扮演着传递社会规范的角色,对学生具有一种同化力和约束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通过学习适当的角色进入社会,获得一定的地位。班级组织为学生的角色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班集体的目标、规范和人际关系结构对每个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角色期望,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态度、成绩和教师、伙伴的社会评价决定了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和小组学习中的伙伴交往,以及集体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情境,为学生积累交往经验、学习变换角色、提高担当角色的能力,提供了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和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九章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52402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