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1.国家的分类应当以各种国家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点作为划分标准,而国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实质,同时也提出了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3.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下四种社会生产方式: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
2、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原因是由于:经济;B:文化发展水平;C:历史传统;D:社会力量等方面的差异。P75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1.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暴力)。2.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3.革命与改良的区别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1)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主
3、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2)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使社会制度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和社会矛盾。(3)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4)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5)国家历史类型的实际进程也表明:“一切剥削者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
4、变革更替的。”第三节 国家历史类型概述一、奴隶制国家1.所谓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2.奴隶制国家本质是通过其职能反映和体现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职能,即: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3.奴隶制国家才统治形式:二、封建制国家1.所谓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2.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四种:(1)领土占有制,是西方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2)地主占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
5、式。(3)国家占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土地,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曾经出现五种土地国有制形式,即:A:屯田、B:营田、C:职田、D:农庄、E:均田(4)自耕农占有制,农民自己占有所耕种的土地,也即所谓的“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土地制度。3.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1)从国家结构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在后期,经济基础转向地主制(是以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过度的经济形式)中国是中央集权制,是地主经济的产物,经济基础是地主制生产关系。(2)从权力结构看,西方采取的是等级制,以领地分封为基础的阶梯式的权力结构,是西方封建国家的重要特征,中国是官僚制,特点
6、是: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在官僚集团的内部,由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形成了九品三十等的官僚等级制度。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成为官僚的核心。(3)从政治文化看:西方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政教合一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国封建社会宗教从来没有直接干涉政治的权力,中国唯一在本土产生的宗教是道教,起源与先秦老庄的“无为”哲学,本身即具有脱离政治的虚无主义倾向,而采取了把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宗教化。三、社会主义国家1.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2.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