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510269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颜 刚湖北省大悟县中医院 湖北孝感 432800摘要:对脑梗塞的病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一旦发生要以西药抢救为先,以中医辨证施治巩固提高疗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结合针炙治疗和康复训练,双管齐下,不失时机,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快,后遗症越少。中风病人在体质、发病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的很多差异,故中医临床治疗仍须遵循辩证用药的原则。脑梗塞患者在辩证治疗上,多分为风阳上扰、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等证型。关键词:脑梗塞 中西医结合 治疗1、诊断脑梗塞中医亦称之为“卒中”多属中经络证,临床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以

2、歪僻不遂为主证,一般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多数有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有局灶征和体征,或脑膜刺激征,多数病例发病 24 小时后 CT 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 12、病因病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其发病机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风(肝风、外风) 、痰(风痰、湿痰) 、气(气逆) 、瘀(血瘀)六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脑梗塞属于

3、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疾病,使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3、鉴别诊断- 2 -3.1 中医鉴别诊断痫证:虽有卒然昏仆见症,但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无后遗症,青少年多见,多数有癫痫病史。厥证:表现昏倒后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短时可苏醒,无后遗症。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病发可伴 神昏,但多出现在抽搐之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口癖: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多伴有耳根痛,可有流涎,语言不利,但无意识障碍。3.2 西医鉴

4、别诊断脑出血: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CT 检查示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可以确诊。4、治疗对脑梗塞的病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一旦发生要以西药抢救为先,以中医辩证施治巩固提高疗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结合针炙治疗和康复训练,双管齐下,不失时机,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快,后遗症越少。4.1 西医治疗4.1.1 急性期治疗原则(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民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 36 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3)防

5、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等;(4)整体化治疗: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4.1.2 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脑梗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紧急处理。脑梗塞急性期,只有在收缩压大于220mmHg、舒张压大于 12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大于 130mmHg 时可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 6.2512.5mg 含服,切忌过度将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 3 -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

6、;发病后 48h5d 为脑水肿高峰期,可根据临床观察或颅内压监测用 20%甘露醇 250ml,经脉滴注,1 次 68h;或速尿 40mg 经脉注射,2 次/d,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肾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血糖水平宜控制在 69mmol/过高或过低均会加重缺血性脑损伤。(2)溶栓治疗: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溶栓适应症: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昏迷;发病 3 小时内;年龄大于 18 岁;CT 示低密度病灶,已排除颅内出血。药物可选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3)脑保护治疗:选用胞二磷胆碱 250500mg 加入10%GS500ml 静滴

7、,每天 1 次。改善脑细胞代谢,有利于机体的恢复。(4)抗血小板治疗: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脑梗塞病人发病 48 小时内用阿司匹林 100300mg/d,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4.2 中医治疗4.2.1 辨病治疗:中药针剂和口服中成药,以化瘀通络为第一治则,用药时可根据病情选用丹参、灯盏花素、血塞通、刺五加等;口服中成药选用三七片、华佗再造丸,步长脑心痛等。4.2.2 辩证病治疗:中风病人在体质、发病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故中医临床治疗仍须遵循辩证用药的原则。脑梗塞患者在辩证治疗上,多分为风阳上扰、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等证型。1(1 )风阳上扰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

8、麻木,舌强言蹇或不语,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方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通络,药用天麻、钩藤(后下) 、川牛膝、黄芩、桑叶、菊花、丹皮、白芍各 10 克,石决明(先煎) 、茯苓各 30克,夏枯草 15 克;(2)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肢体软瘫无力,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舌暗淡,苔薄,脉细。方用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药用黄芪、太子参各 15 克,当归、赤芍、桃仁、地龙、石菖蒲各 10克,川芎 6 克;(3)风痰阴络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 4 -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形体肥胖,舌暗淡,苔腻,

9、脉弦。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化痰熄风,药用天麻、白术、法半夏、瓜蒌、胆南星、石菖蒲各 10 克,大黄、橘红各 6 克,丹参、茯苓各 30克。4.2.3 意识障碍的治疗:意识障碍是中风中脏腑的主要表现,是脑部受到严重广泛损害的结果。临床上常表现神志恍惚、嗜睡、昏睡、谵妄,以致昏迷不省人事等,为病邪内闭心窍所致。根据症状又有阴闭、阳闭与脱证之分。临床以神昏、牙关紧闭,躁扰不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等阳闭之症为多,可予安宫牛黄丸一粒,湿开水化开口服,昏迷不醒者从鼻胃管注入,以醒神开窍。对神昏、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出、呼吸低微、脉细微等脱症者,可用生脉注射液 3040ml 加入 250

10、ml 葡萄糖液体中静滴。4.3 针灸治疗4.3.1 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4.3.2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用泻法,久病用补法。初期针刺患侧,久病针刺双侧,加灸法。4.3.3 处方(1)半身不遂:上肢穴取肩 、曲池、外关、合谷、内关、十宣。下肢穴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2)口眼歪斜: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内庭、阳白、攒竹、昆仑、承泣、人中、太阳、风池等穴。(3)语言不利:取天突、廉泉、哑门、金津、玉液、通里。廉泉不留针,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在针灸半身不遂的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瘫痪病人肢体的功能锻炼,这对肢体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11、4.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即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和心理疗法。俗语说:“心病要用心药医” 。在医疗实践中,康复训练与药物治疗一样有治疗作用。4.4.1 鼓励与关怀脑梗塞的病人语言清楚时,首先要问医生的话是他们的病能否治愈,能否恢复健康,期望医生能帮助他们解除痛苦,这时医生要对医- 5 -疗满怀信心和希望作为第一个印象传达给病人,给予肯定的回答:“你的病是可以治愈的” , “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 “但还要靠你们主动配合治疗” 。并向病人解释脑梗塞是怎样回事,用同情、理解的目光,鼓励病人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提高自己与疾病斗争的能力。为帮助病人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用充满信心的语调,给病人思想上注

12、“安慰剂” 。使病人感到宽慰并增强了信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要“视人尤已。 ”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对病人似亲人,要和蔼可亲,关心体贴,同情理解,要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要鼓励安慰和疏导病人的心理状态。25、预防3随着人口逐渐进入老年化,脑梗塞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中老年人的三大死亡原因(脑血管病、冠心病、肿瘤)之一,因此针对脑梗塞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1 控制血压、减少中风 高血压是脑梗塞首要的危险因素,所以病人在发现血压偏高时,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坚持规律用药,保持稳定的血压水平。特别是年轻人发现血压

13、偏高,更应控制好血压,对降低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预防脑梗塞和控制高血压要从年轻时做起。5.2 降低血脂,减少中风危险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脑梗塞患者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 B 增高,不能忽视,应积极参与治疗,减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5.3 调节情志,降低诱发因素,据临床观察,性情急躁易怒的人更易患中风病。 内经云:“怒则伤肝” 、 “急怒伤气” 。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记载。充分说明暴怒伤肝,肝阳暴亢,气血上逆,直犯脑络,引起本病。大怒是中风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调节情志,乐观开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怒,降低诱发因素,从而减少脑梗

14、塞的发生。5.4 合理饮食,杜绝不良嗜好 高钠饮食与血压升高有显著相关,这已为国内外研究证实,而高血压又是中风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如果膳食中减少钠摄入,对血压是一保护措施,进而减少中风病的危险性。所以饮食宜轻淡为主,不宜过咸。另外,平素喜欢荤腻食物的也易发- 6 -中风,所以饮食要合理,平时要多吃些绿色蔬菜,少食油炸等荤腻食物,以减少中风病的发生。吸烟和大量酗酒也是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对有不良嗜好、喜烟酒、偏咸、偏荤的人应改掉不良嗜好,从而避免或减少中风病的发生。6、典型病例:张某某,女,68 岁,湖北孝感人。于 1994 年 6 月 18 日 21 点 30分。突然头晕,语言不清。口舌歪

15、斜,左上下肢不能活动。气促乏力,口角流涎,心悸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细弦。当即按以上方案给予治疗:5 天后可扶着下地学步,1 月后,痊愈出院,能自己步行回家,现在不但能生活自理,还能了理家务事,如:洗衣、做饭、扫地、打柴等。7、讨论脑梗塞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是中医“风劳鼓膈”四大顽症之一,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被列为国家医疗重点攻关项目。中风是以突然昏例、不醒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特征。西医指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短暂性缺血发作等都属中风范畴。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中风的发病根源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当脑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形成夹层动脉瘤,在遇到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用力过猛、血压升高等诱因影响下,造成血管破裂或阻塞,使脑血液循环形成障碍,造成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并导致神经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中风病状。西医从症状、溶栓、保护脑细胞、抗凝治疗,中医从辩证用药,针炙、调情志、食疗等入手取得很好疗效。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出版。2王春玲、王玥、贾韵楠、汪彤、荣阳 脑梗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训练。3邹世昌 急性缺血脑血管病中药治疗近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