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畜牧兽医专业家畜生理学课程试卷 A 答案名词解释1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2 协同作用:指两种激素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生理机能。3 红细胞沉降率:如果把动物血抽出,加抗凝剂后置于一垂直竖立的血沉管内,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红细胞将逐渐下沉,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沉降下来的距离,叫做红细胞沉降率。4.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5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指覆盖在肺泡膜内表面的具有降低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物质。它是由肺泡型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二软脂酰卵磷脂。6 生理无效腔:生理
2、无效腔是指呼吸系统中那些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空间,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两部分。前者是指从鼻腔开始至终末细支气管的空间;后者指肺泡腔中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那部分空间。7. 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8 发酵作用:大肠中的发酵菌能使饲料中的纤维素和未被小肠消化的可溶性糖产生有机酸(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气体(甲烷、二氧化碳、氮和少量氢等) 。这种作用叫做发酵作用。9.条件反射: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10.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二、填
3、空题1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适应性。2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动作电位。3 在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所发生的疲劳,不发生在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也不在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而在神经中枢部位。3. 血浆中主要缓冲物质对有:NaHCO 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和 Na2HPO4/NaH2PO4。4.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5.高等动物的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6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压。三、单项选择题1 决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C)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
4、质运动2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D )2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局部电位3.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 )A 肌原纤维 B 细肌丝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肌小节4 在中等程度后负荷时,肌肉开始缩短后即表现为(A ) 。. 等张收缩 . 等长收缩 .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 单收缩 . 以上都不是5. 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是: (C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 凝集素 A 和凝集素 B6. 心输出量是指: (B)A 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B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 每分钟由左、右心室
5、射出的血量之和 D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E 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7下列对肺换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B)A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B 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C 血液与组织液间的气体交换D 组织液与细胞间的气体交换8. CO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C )A 物理溶解 B H2CO3 C NaHCO3 D HbNHCOOH E 以上都不是9消化管壁的平滑肌主要特性是( A )A 有自动节律性活动B 不受神经支配C 不受体液因素的影响D 对温度改变不敏感10瘤胃内的微生素可合成( B )A 维生素 D B 维生素 KC 维生素 C D 维生素 A四、判断题1. 活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6、兴奋性。 ()2.骨骼肌的兴奋性显著高于心肌和平滑肌。()3.低温可加速血液凝固。 ()4 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NaCl 溶液的渗透压。 ()5.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以舒张压升高为明显。 ( )6 心肌的收缩强度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 ) 7肺泡表面张力可因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而减少。 ( )8吸气时,肺内压降低,胸膜腔内负压增大。 ( )9唾液的分泌主要是受体液调节。 ( )310 催产素具有直接刺激乳汁形成的作用。()简答题1 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物质转运功能 体内除极少数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膜的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的 1跨膜运动都需要借助膜蛋白质才能进出细胞。 .信息传递
7、功能 体内各种激素、递质效应的实现,都必需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受体 2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免疫功能 有些细胞膜蛋白质起着细胞“ 标志”的作用,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3供免疫系统或免疫物质“ 辨认 ”。 .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 目前认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有关。 42 应如何防止与延缓使役家畜疲劳?.适宜的负重和运动速度负重过大和运动速度过快,都会迅速出现疲劳。 1.加强调教与训练调教可形成条件反射,减少能量消耗;锻炼可增强体力。 2.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是延缓疲劳的有效措施。 33 白细胞包括哪些种类?白细胞按细胞质内有无嗜色颗
8、粒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颗粒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另一类为有颗粒细胞,简称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特点是变形运动活跃,吞噬能力很强。对细菌产物的直接和间接趋化作用 1都很敏感。.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但吞噬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嗜碱性粒细 2胞和肥大细胞的致过敏作用及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它可释放 PGE1、PGE2 和组胺酶。.嗜碱性粒细胞其结构与功能都与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相似。能释放组织胺、过敏性 3慢作用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A、肝素等活性物质。.单核细胞能分裂增殖,能作变形运动,但吞噬能力很弱。当单核细胞进入肝、脾、
9、肺、 4淋巴结和浆膜腔等部位时,转变成巨噬细胞,其特点是体积增大,溶酶体和溶菌酶增多,唯增殖能力丧失。又将二者合称为单核巨噬系统。.淋巴细胞是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 根据其功能不同又分为 B 淋巴细胞和 T 5淋巴细胞。4 简述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吸收和运输脂肪。防御作用。5简述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受神经反射性调节。摄食时唾液分泌是通过条件反射及非条件反射引起。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温度等刺激引起口腔粘膜及舌部的感受器兴奋所发生的反射性分泌;采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采食的环境等各种信号,可建立条件反
10、射而引起唾液分泌。46 简述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三个环节。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液经有孔的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肾小囊脏层细胞之间的裂隙 3 层分子筛样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和蛋白质大分子阻挡住,而让水、电解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通过形成超滤液,即原尿;原尿流经紧小管各段时,将 99%的水、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绝大部分电解质等有用物质重吸收入血,而将无用的代谢终产物、药物和进入体内多余的物质留在小管液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将上皮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 H+、NH3 和小管外的K+等物质主动分泌到小管液内。通过此 3 个连续的过程在乳头管形
11、成终尿。六、论述题1 试述运动时机体的主要生理变化。动物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均发生相应的变化。1.循环机能运动时,由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协同作用,使心跳加快加强,静脉回流血量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同时肌肉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均使肌肉的血流量增加。2.呼吸机能运动时,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都显著增加,相应地需要增加肺的通气量,因而呼吸的频率和强度都增加。3.消化机能适度的运动有促进消化活动的作用,但剧烈运动时,由于体内血液的重新分配,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运动减弱,不利于消化吸收。4.体温和排泄机能肌肉活动时,产热增加,体温稍有升高。由于汗腺活动增强,尿量减少;
12、剧烈运动后,尿中的胺盐、肌酸酐、尿酸和磷酸盐增加,尿比重加大,pH 值降低.5.血液成分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水分,血液变稠,红细胞数相对增加;体内产酸增加使碱储量降低;大量消耗能量使血糖含量降低。含量降低。2 试述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 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腔消化特点:唾液分泌量很大,腮腺连续分泌。唾液的碱性较强,唾液中含有相当量的尿素,可被瘤胃内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 2.胃的消化特点:反刍动物具有庞大的复胃,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前三胃的粘膜没有消化腺,也不分泌胃 液,合称前胃,只有皱胃才是有胃腺的胃。复胃与单胃消化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胃的消化
13、,它具有独特的反刍、嗳气、食管沟的作用,瘤胃和网胃运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等特点。 反刍动物采食时较粗糙,饲料未经充分咀嚼即吞入瘤胃。休息时通过反射活动可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消化的饲料,送返到口腔中,经仔细的咀嚼后,再吞咽到胃,这一系列过程叫做反刍。反刍的生理意义在于把饲料嚼细,并混入大量唾液以便更好的消化。 瘤胃内的饲料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大部分要通过嗳气排出体外。嗳气是一种反射活动,它是由于瘤胃内气体增多,胃壁张力增多,刺激了牵张感受器,反射地引起瘤胃第二次收缩,并由后向前推进而产生的。 5食管沟是由两片肥厚的肉唇构成的一个半关闭的沟,它起自贲门,经网胃伸展到胃瓣胃孔。牛犊和羊羔在吸吮乳汁
14、或饮料时,它能反射地引起食管沟肉唇卷缩,闭合成管状,因而乳汁或饮料不会落入前胃而是直接从食管达到网胃瓣胃孔,径瓣胃进入皱胃。 反刍动物瘤胃和网胃运动是混合运动,二者关系密切。首先网胃发生两次相继的收缩,在第二次收缩尚未完全时,瘤胃的前肉柱便开始收缩,之后瘤胃有时还发生一次单独的附加收缩,并伴有嗳气。瓣胃的运动比较缓慢而有力,它与网胃的收缩是协同配合的。当网胃第二次收缩时,网胃瓣胃孔开放,瓣胃舒张,压力下降,部分网胃内容物流入瓣胃。当瓣胃压力上升时,网胃瓣胃孔闭锁,瓣胃内容物只能入皱胃而不能逆流回网胃。瓣胃内容物比瘤胃、网胃内容物都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的作用。 瘤胃和网胃是个发酵的大缸,具有厌氧微
15、生物繁殖的有效环境条件。饲料中可消化的干物质有 7085经瘤胃的细菌原虫的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CO2 及氨等饲料中的糖类经微生物作用依次发酵,其中纤维素可被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CO2 和甲烷等。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氨、氨基酸和肽类,合成它的蛋白质和其他细胞合成,当其经过皱胃和小肠时,又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供动物机体吸收利用。瘤胃微生物能合成某些 B 族维生素及维生素 K,供动物机体利用。 在瘤胃的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气体,主要中是 CO2 和甲烷,此外还含有少量氮和微量的氢、氧或 H2S。 与单胃动物相比,反刍动物皱胃胃液盐酸浓度较低,凝乳酶含量较多。皱胃分泌胃液是持续的,分泌量和酸度
16、,大部分决定于瓣胃内容物进入皱胃的容量和内容物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而与饲料性质关系不大。皱胃分泌胃液也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3.小肠消化特点:反刍动物前胃消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纤毛虫和细菌,经过皱胃绝大部分被杀死并分解,形成小肠食糜营养物的一部分,在小肠中被继续消化吸收。反刍动物胰液分泌是连续的。饲喂对胆汁排出没有立即的效应,而胆酸盐则可增加胆汁排出。 4.大肠消化的特点:反刍兽的大肠与其瘤胃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繁殖和发酵的生理条件,只是大肠微生物与瘤胃微生物的菌株类型之间的比例不同。大肠微生物同样具有发酵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大肠将消化道上段彻底消化的食糜进一步发酵利用。大肠微生物也能合成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K,并被大肠粘膜吸收,供机体利用。 5.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在反刍动物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要比马慢三倍左右,牛、羊一般需 78 天,甚至十几天才能将饲料残余物排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