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林业政策学论文.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50517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政策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林业政策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林业政策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林业政策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林业政策学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北京林业大学姓名:李昕专业:林业经济管理学号:110664206 2012/10/9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1 -摘要: .- 2 -关键词: .- 2 -引言: .- 2 -正文: .- 3 -一、概念及意义: .- 3 -二、区域林地概况: .- 3 -三、改革历程: .- 3 -四、改革成就: .- 4 -五、改革的意义 .- 6 -六、问题与解决 .- 8 -(一)提高生态脆弱地区公益林补偿标准。 .- 8 -(二)进一步加大造林补贴。 - 8 -(三) 加大林业机具研发和购置补贴力度。 .- 9 -总结: .- 9 -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2

2、-内蒙古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林经 11-2 李昕 110664206摘要:2003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实施,国家以福建、江西为试点省份,开始实施建立以“产权归属清晰、经济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为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内蒙古自治区从 2004 年开始在赤峰、通辽两市以及西部地区的部分旗县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到2007 年,内蒙古试点已扩大到 36 个旗县区。从 2008 年开始,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到 2010 年,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 明 晰

3、产 权 、 承 包 到 户 的 改 革 任 务 。关键词:内蒙古 林权制度改革 引言: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3 年,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

4、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 力 实 施 以生 态 建 设 为 主 的 林 业 发 展 战 略 , 不 断 创 新 集 体 林 业 经 营 的 体 制 机制 , 依 法 明 晰 产 权 、 放 活 经 营 、 规 范 流 转 、 减 轻 税 费 , 进 一 步 解放 和 发 展 林 业 生 产 力 , 促 进 传 统 林 业 向 现 代 林 业 转 变 , 为 建 设 社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和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作 出 贡 献 。 内 蒙 古 自 治 区作 为 林 业 资 源 丰 富 的 省 份 之 一 , 在 全 国 林 权 制 度 改 革 中 有 着 不 可或

5、缺 的 作 用 。正文:一、概念及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 坚 持 集 体 林 地 所有 权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 依 法 将 林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和 林 木 所 有 权 , 通 过家 庭 承 包 方 式 落 实 到 本 集 体 经 济 组 织 的 农 户 , 确 立 农 民 作 为 林 地承 包 经 营 权 人 的 主 体 地 位 。 可 以 说 是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度 在 林业 方 面 的 延 伸 。 对 我 国 林 业 的 发 展 和 生 态 建 设 都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同 时 能 够 促 进 农 村 地 区 经 济 的 发 展 , 提

6、高 农 民 的 生 活 水 平 。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二、区域林地概况:全区国土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 据 2003 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林业用地面积 4068.3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34.4%,森林面积 2078.9 万公顷,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天然林面积为 1341.35 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活立木总蓄积 12.9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人工林面积 571.09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17.57%。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4 -三、改革历程:内蒙古自治区从 2004 年开始在赤峰、通辽两市以及西部地区的部分旗县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

7、点工作。到 2007 年,内蒙古试点已扩大到 36 个旗县区。从 2008 年开始,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开。截至 2012 年 6 月底,全区共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任务 1.92 亿亩,占集体林地的 58.72%;完成发证面积 9580 万亩,占集体林地的 29.30%。同时,完善政策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相继成立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等机构 18 个,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面积 22.6 万亩,贷款 2.71 亿元,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 83 个。四、改革成就: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际上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开始林业“三定”工作,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

8、制。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对集体所有的“五荒”地使用权进行拍卖。通过这两次改革,已经使部分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承包到户。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在内蒙古实施后,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三北”四期等重点工程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在工程实施中都落实了造林主体,绝大部分已承包到户经营。从 2004 年开始,自治区在赤峰、通辽两市采取先行试点,稳步推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目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5 -前,内蒙古试点地区共有赤峰、通辽和巴彦淖尔三市全部及部分盟市的 36 个旗县区。几年来,内蒙古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安排部署,组织有关人员赴辽宁

9、、福建和江西三省学习和考察林权制度改革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工作由点到面地开展了集体林改工作。赤峰市先在敖汉旗开展了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开。他们主要是将集体商品林和宜林地确权到户,村集体与农民签订合同书,并及时核发林权证。按照明晰产权,确立经营主体;落实村民的处置权、收益权;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的改革思路进行试点。通过林改,赤峰市集体公益林 2129.7 万亩,已确权到户 535.3 万亩,占集体公益林面积 25%;集体商品林 962。7万亩,已确权到户 946.7 万亩,占集体商品林面积的 98%;集体宜林地已发证面积 1179 万亩,占应发证面积 1730

10、 万亩的 68%,全部宜林地与造林绿化责任主体签订了限期绿化合同。通辽市集体公益林 1220 万亩,已确权到户 344.7 万亩,占 28%;集体商品林646.5 万亩,已确权到户 484.1 万亩,占 75%。巴彦淖尔市黄河灌区集体所有的乔木林也已全部到户,现正在谋划进一步深化林改工作。其他盟市有的已开始林改,有的正在试点,有的尚处于学习、调研阶段。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落实责任,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林改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提高,进一步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6 -改善了农牧民生活。林西县七合堂村通过林改,全村营造林积极性普遍高涨。2007 年,全村人均林

11、果业收入 3860 元,占人均收入的85%。林改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敖汉旗牛古吐乡浩雅日哈达村将 1753 亩林地划分到户,村集体仅收取的林地使用费和承包费就达 45 万元,他们将这部分收入主要用在了改变村容村貌等公益事业上。林改促进了社会资金向林业聚集,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通辽市林改以来,吸引社会资金 4 亿多元,造林 100 多万亩。林改使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状况得到改善。林改后,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搞活了经营,使农牧民获得了重要的生产资料,为农牧民提供了最直接、最适宜的大量就业机会。规范了林地承包经营合同。开鲁县出台 9 项措施,对没有承包年限的、内容不全的、合同内容与实

12、际不符的等九类林地承包合同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全县累计完善林地承包合同 2.3 万份,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保护了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五、改革的意义林改的深入进行,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林改极大地调动了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生态建设与保护。乌拉特前旗新安镇农民刘平说:“我分到了农田防护林带,造杨树林,八年可以更新采伐,我们造林积极性更高了。”一些盟市旗县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有关造林绿化的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牧民和企业、社会造林的积极性。如:阿拉善盟规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7 -定,凡是参与造林治沙的集体和个人,造林合格 500 亩以上的,政府给

13、予一次性补助,乔木林每亩补助不低于 l00 元,灌木林每亩不低于 60 元。杭锦旗的政策是:“农民造林 5000 亩以上,旗委政府予以安置一名大中专毕业子弟就业,或旗政府每亩灌木补贴造林款30 元,每亩乔木补贴造林款 l00 元;企业造林面积在 5 万亩以上,旗政府给予同等补贴”。2000 年至 2010 年,鄂尔多斯市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 2287 万亩,年均建设 208 万亩。森林资源总面积由 l588 万亩增加到 3005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l2.l6%提高到23.01%。随着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的加大,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 70%,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

14、23%,流沙总面积由 3341 万亩减少到 2339 万亩,荒漠化率由 61.76%减低到 316%。二是林改带动了林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杭锦旗引进了以沙柳等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带动了当地农民造林的积极性。锡尼镇阿门其日格村的农民说,沙柳每亩产一吨半,前几年每吨价值 200 元,去年由于城市绿化,提高了价格,每吨价值 350 元,每亩沙地收入 200 多元以上。农民反映,今年大旱,农牧业减产,而林业没有受到影响,比农牧业的收入还高。该旗还引进了以柠条为原料的加工颗粒饲料企业,提高了柠条的附加值,柠条每亩产出 100 多元。柠条、沙柳割茬,又有利于植物生长,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

15、生产大队长王永祥高兴地说:“农民通过林改拿到了林权证,就相当于城市商品房的产权证,可以林权交易、抵押贷款等。林改比低保还要好。”去年全村人均收入 9000 元,其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8 -中来自林业的收入占 60%多。三是林改促进了农村牧区建设,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林改盘活了森林资产,壮大了村(嘎查)集体经济实力,促进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林改,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和民族团结,增强了农牧民的法制意识和参与公共管理意识,促进了村治民主化,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基层政权巩固。六、问题与解决在改革得到巨大的成功的

16、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认真负责解决的问题(一)提高生态脆弱地区公益林补偿标准。中央已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助范围包括给牧民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生产性补贴、农牧民教育和培训等,亩均可达 l5 元以上,这些补助导致许多农牧民选择土地用于草场经营,影响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公益林面积 3.856 亿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398 亿亩,地方公益林 2.458 亿亩。目前,国家级公益林 1398 亿亩中有 1.229 亿亩享受到生态补偿,而地方公益林 2.458 亿亩中只有 l000 万亩享受到生态补偿。生态脆弱区,特别是年降雨量 2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造林非常困难,与草牧场

17、相比,森林植被生物量更大,森林生态补偿更有利于生态建设:因此,建议在年降雨量200mm 以下的地区不管是国家公益林还是地方公益林都应纳入中央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9 -补偿范围,并不断提高补偿标准。(二)进一步加大造林补贴。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造林的实际成本每亩为 l200 到 2000 多元,而现行灌木补助为每亩 120 元,乔木每亩 300 元,与实际费用相差甚远。乔木抚育正在试点,灌木抚育没有补贴。鉴于北方生态脆弱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建议国家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造林补贴标准。同时,进一步扩大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覆盖面,将林改后确权到户的林地优先纳入国家林

18、业重点工程,或将林改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这些地区加快营造林步伐,提高造林质量和水平。(三)加大林业机具研发和购置补贴力度。内蒙古自治区沙柳、柠条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十分看好。但是目前沙柳、柠条平茬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当地农民强烈要求国家帮助提供割茬、收集、粉碎等大型机具。建议相关部门增加投入,积极研发相关林业机具同时,要加。大农牧民购买林业机具的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边疆和谐稳定。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林改工作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进展不平衡,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但内蒙古自治区林改基础工作扎实,政策把握准确,为了全面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林业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林改的深入进行,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明显的成效。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 - 10 -林改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带 动 了 林 业 产 业 的 发 展 , 促 进 了 农 牧 民 增 收 致 富 ;加强了农村牧区建设,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