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基础知识教材:人文篇第十篇 人文篇第一章 历史第一节 经济发展一、历代改革(一)古代著名的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 356 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公元 8 年王莽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多次改变币制。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以失败告终。公元 485 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
2、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纪律。后周力量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北宋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明朝张居正改革: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治理黄河,实行“一条鞭法”,采取军事改革措施。明朝经济状况得以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国防实力增强。改革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最终失败。(二)近代改革近代历史上有三次新政,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天津条约把侵略势力由沿海延伸到内地。戊戌
3、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末新政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三次新政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反扑下,归于失败。清末新政没有给清朝统治者带来稳定,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但三次新政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经典真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单选)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答案】A。第二节 政治文明二、
4、民族政策(一)历史上的开明民族政策三国时,诸葛亮注重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员,对南中实行羁康政策。南中地区实际上成为民族自治地区。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适应封建化的趋势,实行向先进的汉族学习的政策,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结果既巩固了统治,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促进了统治民族的封建化。唐代,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在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的内政,各民族的地方官吏由本族的统治者担任。唐政府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很多。唐朝多次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契丹改辽后,决定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实行辽境内南北不同的
5、统治政策。 元朝,对边疆的行政管理规范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在西藏设宣政院辖地,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尊重西藏的宗教传统。顺治帝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中央册封。雍正时设驻藏大臣,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清朝的统治使西藏地区保持了稳定。(二)历史上的民族压迫政策西晋王朝对内迁各族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逼迫内迁各族人民纳税、当兵,甚至将之掠卖为奴隶,不少人破产后沦为流民。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清
6、兵入关后才过两年,政策就突变,开始强制推行一些民族压迫政策。其中主要有“剃发、衣冠、圈地、投充、逃人”五事,在战争中还多次发生屠城之事。(三)民族领袖和民族使者的功绩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建议而实行一系列汉化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提倡农耕、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契丹还创制了文字。党项族首领元昊,仿照宋朝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并任用一些汉人担任重要官职。当时西夏还创制了文字。女真首领金世宗,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有的地区遇到荒歉,政府便减免当地的租税。金世宗执政期
7、间,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为促进西域各族的发展、进步以及与汉族的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活动了 30 年,不但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而且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使吐蕃和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唐朝的许多酿酒、制磨、造纸墨的工匠来到吐蕃,养蚕技术也传到那里。这为发展吐蕃经济文化、加强唐蕃的联系、促进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唐朝鉴真和尚,应日本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唐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印度,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典真题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
8、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单选)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 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D。【答案】C。第三节 文化长廊一、远古文化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距今约 70005000 年的新石器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从今天的甘肃向东到河南。彩陶文化是其典型特征。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举世闻名的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是最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存。2.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远郊的良渚村,距今约55004000 年,从 1936 年被发现起,陆续发掘了巨型祭坛等礼制建筑,以及数座拥有大量玉制礼器作为陪葬品的王陵和贵族墓葬,出土了以玉琮
9、为代表的大量玉器,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家蚕丝织品,还有三角犁等成熟精细的农业工具,无不显露出 5000 年前太湖流域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的迹象。2007 年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发掘了大型城郭城墙遗址,这就是 4000 年前的良渚古城。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其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3.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距今 80005000 年燕山以北辽河流域的一种发达文明。红山文化以玉器著称,玉猪龙为典型代表。有三处重要遗址,分别是辽宁的牛河梁遗址、查海遗址和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出土大型碧玉C 型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距今大约 5
10、500 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查海遗址发掘出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玉器,经测定距今 8000 年之久,为红山文化早期。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第四节 科技硕果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西汉前期。发展:东汉,105 年,蔡伦造蔡侯纸。传播:4 世纪东传至朝鲜、日本,8 世纪西传至中亚、阿拉伯、非洲、欧洲。2.印刷术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868 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发展: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平民毕昇。传播: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3.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作用:经济文
11、化交流和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实现环球航行)传播:南宋时(13 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4.火药发明:唐朝中期。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传播:13 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经典真题1.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单选)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D。航海辨别方向【答案】D。2.公元 751 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单选)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