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491095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1.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军城早秋严武咋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分 )答 :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4 分 ) 答 :1. 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 明写景物 , 暗写外敌人侵 , 战云密布。 (2 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分 ) 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 刚毅果断的气魄 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 分。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 2 分 , 答两点即可得 4 分 )绵阳市高中 2005 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4.阅读下面一首宋

2、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4.(6 分)“何事吟余忽惆怅”是关键句。(1 分)因为它引出了下面的答案:“村桥原树似吾乡”,点出了“惆怅”之因。(1 分)起头两句突出“行”,于动态中写美景,中间的四句着力渲染大自然的美,最后两句抒情。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感到如此熟悉

3、和亲切,原来这美景正是故乡风物的再现啊!于是,由游之野兴顿时转为乡思,再由此又想到贬官在外,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更是忧愁感叹。抒写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划线处 2 分,分析 2 分。)2005 届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试题语 文 试 题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 江 楼 感 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2(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 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 分) 5 答:(1): (2): (6 分)表达

4、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 分) 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3 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1 分) 北京市东城区 2005 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2005 年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漫 书司空图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答:_9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

5、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感。(6 分)2005 年高考重庆地区信息试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早 梅齐 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 分)(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 分)10(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2005 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

6、答问题。(6 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 分)3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4 分)11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2005 年江苏省通州市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7、。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简析“悲壮”: 评赏“艺术”: 12末二句写花落。北陂落花随流水而去,花魂无玷。而南陌杏花将被车轮碾碎,变作尘土,其悲可见。作者借杏花抒写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甚是悲壮。末二句托物言志,状物时运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衬托(南阳杏花反衬北陂杏花)等修辞,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心志。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05 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15.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寒食注孟云卿(唐)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唐)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 分)答:_4(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4 分)答:_15. (1)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

9、实的不满。(有分析 1 分,答出情感 1 分)(2)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4 分。手法各 1 分,语言各 1 分)2005 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陂(b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1)诗的首句怎样写出杏花的可爱?(2)三、四两句表达

10、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2(1)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2 分)(点出“绕”字,1 分;分析到“侧面表现杏花的可爱”,1 分;大意对即可)(2)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4 分)(点出悲壮的情感和坚持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2 分;能作简要分析,2 分;大意对即可)北京市丰台区 2005 年高三一模统一练习23.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9 分)(甲)凉州词 (乙)从军

11、行王翰 王昌龄葡萄美酒夜光杯, 琵琶起舞换新声,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醉卧沙场君莫笑, 撩乱边愁弹不尽,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下长城。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5_,乙诗_。(3 分)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2 分)“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 分)23. (9 分)(3 分)边塞 昂扬悲壮(意气昂扬) 沉郁哀愁(情结沉郁)(2 分)要点:声音 动态 色彩(答出其中两点,语意明白即可)(4 分)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

12、可)辽宁省沈阳市 2005 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2005 届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刘长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这首诗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其作用。27(6 分)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2 分)。在这萧索落寞的环境里,作者的心情是孤寂消沉的,为下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意外惊喜做了铺垫,创设了意境(4 分)。(意思对即可)2005 年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1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本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 ,就内容而言属于 。诗贵凝练含蓄,试品味“两地秋”的内涵。答: 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试简要分析。答: 28七言绝句;送别诗。答: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诗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答:“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6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

14、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湖北八校 20042005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16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中吕普天乐滕宾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注:

15、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失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1)填空:(3 分)这两首小令中的中吕是 ,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词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2)这两首小令所描写的景物虽然不同,但抒发的情怀却是一致的,请结合原作简要分析。(3 分)答: 30(1)宫调名“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每空 1 分)(2)这两首小令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首是春景,第二首是秋景,(1 分)但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陶渊明

16、生活的倾慕,抒发了一种不追求名利的隐逸情怀。(1 分)作者将“蜗角名,蝇头利”等“黄尘”观念置于“意外”,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借陶渊明归隐园田来抒写自己“归去来兮”的浩然归志。(1 分)湖北宜昌市 2005 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注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轩:长廊。楹:柱子。 赊:远。填空:(分)这是一首描写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_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17、_的草堂环境;7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3 分)31 题参考答案:春天;开阔幽静;优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 每空分,3 分附:作者写到了澄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朵,细雨中的游鱼,微风中的燕子。这些景物描写让人看到了春天的美丽。而头尾两联的呼应,写出的是开阔幽静的草堂环境,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如果说颈联是写静景,那么颔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出”、“斜”二

18、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是逼肖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出的是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加波浪线的要点“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动静相宜”、“细节描写”,任意答对两处得 3 分,答对一处得 1 分。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盟校 2005 年第一次联考3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泾 溪唐 罗隐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答:。16、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答案灵活,6 分)2005 年厦门市高三语文统考试题 33阅读下面一首

19、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 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1)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写“芸藿”“刈黍”等农事活动? (2) 此诗标题为“秋夜喜遇王处士”,通篇虽无“喜”字,但句句有“喜情”,请从三、四句中选择一句作简要赏析。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1)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对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为下两句所描绘的“秋夜喜遇”作铺垫。(3 分,恰当分析诗人的愉快心情即可)(2)三句,写诗人与朋友在一个满月之夜偶然相遇。诗人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但寓情于8景,透过溶溶明月,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的快意,以及友人相逢的喜悦,

20、都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3 分,恰当分析寓情于景即可。)四句,寓情于景,写星星点点的秋萤穿梭似地飞舞着,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光的图案,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3 分,恰当分析寓情于景即可。)2005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市重点中学高考模拟联合测试3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台 城 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释】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2 分)答: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

21、要分析。(4 分)答: 35.(6 分)(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1 分)奢侈豪华,荒淫误国。(1分)(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2 分)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 分)评分要点:用典(2 分),语言含蓄、委婉(或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或将抽象的议论具体化、形象化)(2 分)武汉市 2005 届高三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题3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 分)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盂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注江岭,即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

22、罪人往往流放于此。(1)填空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 诗的人。唐人将诗歌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又名近体诗),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 两种,孟浩然的诗多为律诗。(2 分)(2)这首诗感情深沉,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的赏析。(6 分)37(1) 山水田园(诗):绝句(2 分,每空 1 分)(2)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和伤感情绪。用“江岭”与“洛阳”相对,“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本该受到重用,却遭流放,由“洛阳”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

23、流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呢。两句强烈的对比,突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用岭外早开的梅花与北地花开之迟相对比,道出早开的梅花是美,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由“江岭”想9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全诗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结尾一个诘问,使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答出“诗人内心的不平”和“伤感情绪”之意,2 分;运用了“对比”1 分:“反诘”或反问 1 分;能正确赏析 2 分)吉林省 20042005 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3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送柴侍御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24、。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王昌龄的“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反说”。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反说”的理解。答: (2)为什么说本诗的关键是“同”字?答: 38(6 分)(1)(3 分)“反说”是指表面上说自己没有离别之苦,但实际上恰恰从反面道出了异地相思之情。(2)(3 分)因为“同”字表面是指与朋友风雨同行,实则凸显了内心对朋友远离的牵挂。宣武区 20042005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3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8 分)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注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25、。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_和_的特点。(3 分)(2)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5 分)_ 39. (l)静谧、寒凉评分标准:本题

26、3 分,答对 1 处只给 1 分。(2)“萤远入烟流”描写了月下萤虫远飞,光亮流逝在清冷的月光和弥散的烟雾中,诗人不仅观察细腻,且表现出一种惆然自失的淡淡愁绪。通过“萤火”流露“寒意”,在写物方面确实很见功力。冷露无声湿桂花 “ 。“桂花”可看作实指(中庭桂树)也可视为虚拟(月中桂树),秋露从天而降,沟通天地,将桂花沁湿,使人在十五的月圆之夜感到冷清,诗人由“露湿10桂花”引发“秋思”,在写物方面亦表现出相当的功力。评分标准:本题 5 分,钱诗赏析 2 分,王诗赏析 3 分。赋分着眼点在“由物体情”上。对王诗的赏析,“摘句”给 1 分,分析给 2 分。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 2005 届高三第六

27、次月考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 分)(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40(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只答“思妇形象”扣 1 分) (2)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极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手法 1 分,内容理解 2 分,艺术效果 1 分)天津市河西区 200

28、4200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4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加点一句中有三个字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字?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42. 三个字分别是:“未”“先”“ 空”。概括力强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白的感悟;“空”字写出了诗人内

29、心的痛苦和失望,以及对朝庭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南昌市 20042005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4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西太一宫 王安石柳叶呜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11注“西太一宫”位于汴京(开封)西南,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时 32 年重游西太一宫写的。古人评这首诗,认为一、二句的“暗”和“酣”用得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作用。答:43“暗”,写出了“柳叶”之密,柳色之浓(2 分);“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着红晕(2 分);“绿暗”、“红酣”色彩绚丽,境界甚美,并与第四句“白头”相对照,表现了作者抚今追昔

30、,思念亲人的情感。(2 分)宿迁市 20042005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天星教育 2005 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4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登 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1)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答: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 分)答: 45.(1)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2

31、)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甘肃省兰州市 2005 年高三诊断考试试卷4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任选诗后一题回答。(6 分)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罟师:这里指船夫。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王维与哪位诗人被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

32、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答:46. (6 分)(1)七言绝句或“七绝”孟浩然 前两句诗包含了三重意思:渡头的杨柳,是行客途12中看到的春景;“行客稀”,点染出旅途中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临歧念远的离情;“向临圻”,表明由江北到江南的行程。这样,把离人惆怅的无边春色和黯然销魂的别情离思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前两问,每问 1 分,后一问 4 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苏轼 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

33、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前一问 1 分,结合全诗赏析 5 分。如有不同意前人评论者,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湖南省 2005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蟾宫曲九 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

34、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答:47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

35、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宁波市 2005 年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卷4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虞美人 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古人认为这首词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以少总多”,即用典型的小事件贯穿始终,写出了诗人的整个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对“以少总多”作一简要鉴赏。(4 分)(2)关于词中“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有人认为是表达了诗人已达到看破人生世相归于无情的境界;也有人认为是正话反说,“无情”其实就是“有情”。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1348(1

36、)诗人仅仅通过三次“听雨”情景的描写,就把少年的浪漫多情、中年的流离奔波、晚年的悲苦凄凉等人生况味全部表现出来了,文字很少,容量极大,诗人以极少的文字浓缩了一生的命运。 评分要点:答到“听雨”1 分,指出少年、中年、老年的人生况味得1 分,答到以极少的文字、典型的情景概括或浓缩了广阔的人生或一生的命运的可给 2 分。(4 分) (2)考生可任选一种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 分)惠州市 2005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49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8 分)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2 分)( 2)

37、 “春”的什么特点使得诗人喜爱不已?( 2 分) 作者是怎样写出“春”的这些特点的?( 4 分)49 . ( 8 分)( l ) ( 2 分)【七绝。如答“绝句”给 1 分。】 ( 2 ) (2 分) (4 分)【 (1 )清幽和新鲜。答“清新”也给 2 分。“清雅”“ 清丽”等可以看作同于“清幽”; “早” “新”等可以看作同于“新鲜”。只涉及“清幽、新鲜”的一个方面的,给 1 分。( 2 ) 正面描写和(虚拟、想像)反衬相结合。 柳芽新发,嫩黄的柳眼点缀枝头,只有绿意而还没有变成绿叶,足见春之早(新鲜);想像中的“花似锦”“俱是看花人”热闹和惹人心烦反衬了此时柳色只引起了眼光独到的诗人的关

38、注,足见环境清幽可爱。“正面描写” (虚拟、想像)反衬”各 1 分;结合重要词句进行分析,2 分) 黄冈市 2005 年 3 月份高三年级质量检测50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6 分)清 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珑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至宜州(4-广西宜山)所作。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晋国

39、介之推甘愿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愿意出山作官。此句意指此。(1)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人?两首诗在体裁上有什么不同?(2 分)答:(2)这两首诗都以“清明”为题,它们表达的主旨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的分14析。(4 分)答:50(6 分)(1)杜牧 唐朝 第一首是绝句,第二首是律诗。(2 分)(2)不一致。杜牧的诗是借景抒情,抒写了“行人”抑郁寂寞、想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态。黄诗由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齐人与介之推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丑恶的鞭挞,表明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意思对即可)(4 分)5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 分)野 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40、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注:琴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丈君当垆卖酒之处,此代指成都。王国维曾将诗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首诗的哪些诗句属“无我之境”,哪些属“有我之境”?试作具体分析。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51,前四句是“无我之境”,诗人心境宁静淡泊,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后四句转入“有我之境”,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

41、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每点各占 3 分)浙江省杭州高中 20042005 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试题5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1)这首词选自稼轩长短句。稼轩,是南宋 派词人 的号。词又名或 。(2 分)(2)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3)前人读此词有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3 分)52(1)豪放派 辛弃疾

42、 诗余 长短句(2)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15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3)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酣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河北省唐山市 20042005 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53阅读下面一首唐

43、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2 分)答:(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53(6分)(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1 分)奢侈豪华,荒淫误国。(1 分)(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2 分)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

44、 分)评分要点:用典(2 分),语言含蓄、委婉(或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或将抽象的议论具体化、形象化)(2 分)2005 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前演练 (湖南考纲卷)5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不超过 40 字)(3 分)答: 。(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 40 了)(3 分)答: 。54(1)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下阕借写缥

45、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3 分)(2)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3 分)2005 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5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16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本诗主要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作者另有寓意。请简要分析其寓意。(2 分)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勾勒出荆门的壮阔景观,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有人认为李白是行舟游览,杜甫则是停舟细看。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 分)答: 56(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