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 明 文(1)概念: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2)说明对象: 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或说明的道理。说明文以此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时间先后。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南到北等。逻辑顺序: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从主到次等。(4)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做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用、摹状貌、做诠释等。(5)准确的语言: 所谓准确,就是按照事物的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表达出来。主要表现在数量、程度、范围等方面用词准确。1.正音辨形残损( ) 河堤( ) 推崇( )匀称( ) 和谐(
2、) 暴涨( )桥 dn( ) 雄 ku( ) 古 p( )du( ) 坡 雄 z( ) qn( )听答案:sn d chng ch n xi zhn 墩 跨 朴 陡姿 倾2.据义填词(1) :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2) :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3) :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4) :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答案:(1)交头接耳 (2) 惟妙惟肖 (3) 独一无二 (4)巧妙绝伦近义词辨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都是成语,都含有“逼真”的意思。【异】 “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如:郭先生画技高超 ,能惟妙惟肖地临摹出大画家徐
3、悲鸿的奔马。这说明模仿得与原作十分接近,真假难辨。再如: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这说明弟弟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模仿”来修饰的,就用“惟妙惟肖” 。 “栩栩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如:石壁上雕刻的龙,形态各异 ,栩栩如生。这说明刻画的龙,像活龙一样,好像在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刻画”来修饰的,就用“栩栩如生” 。3.走进文本(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答案: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3.走进文本(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答案: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4、、历史悠久。(2)阅读文章 48 段,完成下表。 、 、 、文章段落 4、5 段 6、7、8 段说明对象 赵州桥 卢沟桥历史悠久 1 300 多年 800 多年结构坚固 保持雄姿 极少出事形式优美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石刻狮子独一无二建造奇特 独拱石桥拱肩加拱 联拱石桥建筑优美事物特征历史意义 世界著名的最古的石桥 反帝斗争的纪念意义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这篇说明文按照 顺序,先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 和 为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最后概述了新中国 ,从而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答案:逻辑 赵州桥 卢沟桥 桥梁
5、事业的飞跃发展12.桥之美1.图解课文1.正音辨形险峻( ) 拂面( ) 摄影( )纤细( ) 孕育( ) 强劲( )zh( ) 足 点 zhu( ) xio( )魂答案:jn f sh xin yn j n 驻 缀 销2.据义填词(1) :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2) :破坏人的兴致。(3) :指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4) :指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定。答案:(1)销魂 (2) 煞它风景 (3)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 前瞻后顾3.走进文本(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的桥之美体现在哪里呢 ?
6、答案: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合、映衬 ,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 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答案:乌镇石桥、江南石桥、水天长桥、风雨桥、 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里的小桥、人道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桥。(3)朗读第 4 段,用“桥之美,美在”的句式概括文中说到的桥的美。答案(示例): 乌镇小河两岸的桥之美,美在与密密的苇丛配合得开阔疏朗;江南细柳下的桥之美,美在与纤细的细柳配合得刚柔并济;长桥之美 ,美在与娴静的水面配合得灵
7、动和谐; 风雨桥之美,美在与险峻的山峰、湍急的流水配合得令人产生安闲、自在之感。第 13 课 苏 州 园 林 1.正音辨形丘壑( ) 池沼( ) 斟酌( ) 嶙峋( ) 叠嶂( ) 庸俗( )lu( ) 空 轩 xi( ) 蔷 wi( )答案:h zho zh n ln zhn yn 镂 榭 薇2.据义填词(1) :鉴定和欣赏( 艺术品、文物等) 。(2) :重重叠叠的山峰。(3)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 :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5)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答案:(1)鉴赏 (2) 重峦叠嶂 (3) 别具匠心 (4)俯仰生姿
8、 (5)因地制宜近义词辨析鉴赏、鉴别【同】都是动词,都有“分辨、审察”的意思。【异】 “鉴赏”是鉴定和欣赏。如:鉴赏名人字画; “鉴别” 是辨别( 真假好坏)。如:鉴别真善美。3.走进文本(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作者对其地位的评价是 。答案: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说明顺序(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的?答案: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
9、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答案: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知识链接】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阅读一篇说明文,只有理清说明的顺序,才能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的内容。说明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怎样具体理清它的说明顺序呢?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说明某种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常
10、以时间为顺序。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常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进行说明。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2.说明方法文章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阅读全文,找出本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结合参考示例分析它们的作用。参考示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11、说明方法 判断依据 作 用举例子 举事例 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 列举数字 使说明准确、科学,更有说服力做比较 甲事物跟乙事物进行比较 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下定义 简洁明了地概括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 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说明方法 判断依据 作 用打比方 用比喻 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分类别 对特征、事理分门别类 条理清楚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做诠释 解释说明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引用 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等 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文采和趣味性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特点),起到了的表达效果
12、赏析:这里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突出了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布局上不讲究对称的特征。一试身手:(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以图画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使被说明的对象具体可感。(2)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答案: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形象地说明了园林的图画美,增加了池沼的诗情画意。(3)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3、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得到美的享受。(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答案:运用了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非常形象具体。3.说明语言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试结合以下语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删去。 “务必”的意思是必须 ,一定要。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坚定的追求,若删去,就不符合实际,“务必”一词
14、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答案:“往往”表示“大多是这样 ,但又不全是”的意思,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答案:“可绝不”表意非常肯定 ,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准确,突出表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 “艺术”和“技术”可不可互换?答案:不能互换。因为艺术是不可复制的个性化的独创活动,给人以审美愉悦。技术是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复制。如果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海阔天空
15、:从内容看,本文明显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我认为介绍建筑物的文章用空间顺序更恰当。但作者为什么不用空间顺序来写呢?对此,大家有何看法?畅所欲言吧! 追风一族:我认为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中某个具体园林的情况,而是整个苏州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作者没有运用空间顺序。蓝色季风:本文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介绍,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所以不用空间顺序来写。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苏州园林按 顺序,采用 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点,再从_和 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苏州园林的_ 美。显示了我国
16、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建筑者超人的艺术创造能力。答案:逻辑 先总后分 大处讲究 细部注意 图画第 14 课 故宫博物院 1.题目解读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解说词,从题目可以看出故宫的以下特点:历史悠久由“故”而知;建筑风格“ 宫”,古代宫殿建筑; 范围广,陈列的东西多 博物;院则是四面环墙。文章按照参观路线介绍了故宫的建筑结构及其布局和功用。2.知识链接紫禁城是皇帝、皇后和皇族居住的内城。 “紫”字是指紫微垣,代称皇帝。古人认为天皇应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禁宫。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1.正音辨形湛蓝( ) 藻井( ) 中轴线( ) 击磬(
17、) 蟠龙( ) 坤宁宫( )肃 m( ) o( )头 qin( )清宫 ch( ) 立 li( )璃 金 lun( )殿答案:zhn zo zh u q n pn kn 穆 鳌 乾 矗 琉 銮2.据义填词(1) : 强壮有力。(2) : 形容整齐而有秩序。(3) : 形容差别很大,很不相同。答案:(1)矫健 (2) 井然有序 (3) 迥然不同3.走进文本(1)文章采用了“ ”的结构,作者将故宫的建筑物分为 和 两部分进行介绍,着重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 。答案:总分总 前朝 内廷 太和殿(2)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答案:主要从故宫的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
18、貌及建筑布局( 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等介绍故宫博物院。总体特征: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风格独特。1.说明顺序(1)根据课文内容,填出下列路线图。天安门 午门 太和门 中和殿 乾清门 交泰殿坤宁宫 顺贞门 。答案:端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御花园 神武门(2)阅读说明文,可以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请仿照参考示例解决下面问题。参考示例:文章介绍故宫建筑群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点拨:类别 特 点 标 志 词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如年代:古近;季节:春冬;一天:早晚等类别 特 点 标 志 词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
19、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如:远近、前后、左右、南北、高低等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等答案:介绍故宫建筑群时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一试身手:细读介绍太和殿的部分,看看这部分是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的。答案: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空间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 :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知识链接】如何选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说明文三大说明顺序之一,在介绍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等方面时,常采用空间顺序。按空间顺序,要
20、选好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如故宫博物院在说明太和殿内景时,就选取了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两个“立足点” 。运用空间顺序,一要注意观察和描述的角度,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二要注意方位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中间到两边等顺序。2.重点研读(1)作者主要介绍了太和殿的哪几个方面的情况?答案: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特征、内部装饰、位置功用。(2)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答案:是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威严。(3)在“内廷”中作者
21、为什么重点介绍了乾清宫?“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答案:因为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 ,批阅奏章的地方。 “后三宫”彩绘图案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3.说明方法请阅读全文,判断下列句子中采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 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具体而准确地介绍了太和殿的高度和面积,说明了太和殿雄伟壮丽的特点。(2)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金水河玉带般的飘逸之美
22、,突出了金水河的美丽。(3)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 ,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答案:运用了举例子、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龙的姿态。令人回味无穷,得到美的享受。(4)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 ,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答案: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将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建筑风格以及图案进行比较,突出了故宫建筑物不同的特点。海阔天空: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来介绍呢?期盼大家的指点! 追风一族: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是紫禁城中心的中心
23、,所以重点来介绍。蓝色季风:因为它还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碧血丹心: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故宫博物院以空间顺序为序,运用“ ”的结构,介绍故宫博物院,其中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_、 、 ,以及后三宫:_ 、交泰殿、 。突出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答案:总分总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坤宁宫第 15 课 *说 “屏” 1.题目解说“说屏 ”就是介绍说
24、明屏风的意思,作者通过此文让读者了解更多关于屏风的知识,以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屏风。2.背景介绍由于受到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陈从周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作者写此文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3.图解课文1.正音辨形屏风( ) 伧俗( ) 擅长( ) 闺房( ) 书斋( ) 雅俗( )休 q( ) 造 xn( ) hun( ) 冲 n( )凉 wi( ) 幕 sho( )光答案:pn cn shn u zhi y 憩 型 缓 纳 帷 韶2.据义填词(1) :休息。(2) :粗俗鄙陋。(3) :衬
25、托,装饰。(4) :无益地耗费劳力。答案:(1)休憩 (2) 伧俗 (3)点缀 (4)徒劳3.走进文本(1)本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答案: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风的设置。(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答案:举例子:如“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 ,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分类别:如“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引用:如“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3)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答案:本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为文章增加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和所介绍的古色古香的屏风相称,突显
26、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古典诗歌的深厚底蕴。单元写作指导第三单元小桥大桥,土桥木桥,石拱桥铁索桥,独木桥双轨桥,斜拉桥立交桥,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连心桥,国与国之间的友谊桥,天上人间的彩虹桥,牛郎织女的喜鹊桥桥,结构百异、形态万千。真是绘不完的桥,说不尽的桥。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1.审题本次作文是一篇话题作文,拟题时可以以“桥”为中心词,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修饰语言,如“故乡的桥”“心桥” “理解之桥” “智慧之桥” “桥之美” “桥的自述”等等。可写成一篇简单的说明文,也可以以“桥”为行文线索,写成一篇记叙文,通过桥表达对家乡、亲人
27、、朋友的思念。2.选材(1)向读者介绍桥。可以选择一两座有代表性的桥集中介绍,如武汉长江大桥、上海黄浦大桥、熟悉的一座有特色的桥等,介绍桥的作用和特点。(2)记叙桥的故事。用桥做线索,把你记叙的事情串联起来 ;通过某一个见证人的观察,描写桥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发展突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过去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现在是什么样的桥;写与某一座桥有关的人和事。(3)写一座无形的桥。这不是写具体的桥,而是写一种比喻意义上的桥 ,寄寓各种情感。如两个发生误会的好朋友通过沟通和好了;国内与国外有了联系 ,台湾和大陆有了往来等等。3.写法【诗词对联】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
28、变通途。 毛泽东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杜甫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白居易横桥远亘如游龙,明珠影荡长河中。 王贤【好句好段】苏州真可称为“桥都” 。你瞧,大街尽头,小巷深处,都能见到形式各异的桥:曲拱石桥隔几十米一座,彼此相伴着,静静地躺在河面上;运河上的大石梁桥凌驾两岸,桥两边的石阶不下百级,上桥便似登楼。大桥是这般雄伟,小桥也别有情趣,隐身于假山秀石后、花草树木间,显得格外小巧玲珑。对比鲜明伫立在苍老的石拱桥上,那迂回折曲,仿佛没有尽头的水,昭示着岁月的悠久,世事沧桑;两岸屋檐倒影,入河而筑的楼阁、回廊充溢着宁馨,残留着经过历史风雨汰洗的色彩,是你萧疏淡雅的图画。仿佛每一个精雕细刻的门亭、窗子、廊柱都回荡着凄婉的韵味,拾遗长河中的古镇之梦,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王玉芳乌镇之恋)妙用修辞【精彩开头】在风景秀丽的颐和园西堤上,有六座造型优美的石桥,像六条横跨水面的纽带,将整个西堤连为一体。这就是界湖桥、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玉带桥。(玉带桥)开篇点题【精妙结尾】南浦大桥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施工人员的心血。它的建设对于加强浦江两岸的联系,实现党中央开发浦东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南浦大桥)议论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