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问诊程序定稿.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481353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诊程序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问诊程序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问诊程序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问诊程序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问诊程序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咳 嗽咳嗽一证主要涉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慢性咽炎或花粉,异物过敏所致的咳嗽等西医疾病。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受凉,气候变化,饮食不当,劳累,情绪因素。三、主症特点:1、咳的特点:声音,节律,时间及加重因素。2、痰的特点:痰的色,质,量。味等。3、既往发作情况。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发热,有无盗汗,有无咯痰,有无咯血,有无咽痛,有无咽中异物感,有无喉痒,有无胸痛。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2

2、、中医辩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辩证。外感:风寒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风热咳嗽频剧,气促声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黄。风燥干咳喉痒,咽喉干痛,口干鼻燥,无痰痰少,不易咯出。内伤:痰湿咳嗽反复,咳声重浊,痰多粘腻,稠厚色白。痰热咳嗽气粗,痰多粘黄,咯血不爽。肝火上气咳逆,咽干口苦,痰滞咽喉,量少质粘,胸胀胁痛,随情绪增减。肺阴亏耗干咳声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口干消瘦。3、十问。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二、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

3、汤主之” 。三、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咳嗽篇:“咳嗽之要,止为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四、 医门法律:医门法律咳嗽门 “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动涩药,咳久势衰,其势不锐,方可涩之” 。五、 证治汇补:证治汇补胸膈门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治在肺,因痰而致嗽者,痰为重治在脾”。六、 医学心悟:医学心悟咳嗽 “患咳者,宜戒口慎风,毋令久咳不除,变为肺痿,肺疽,虚损,劳瘵之候,慎之,戒之” 。喘 证喘证一证主要涉及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矽肺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等西医疾病。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

4、外感,饮食不当,情志不调,劳欲久病。三、主症特点:1、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2、气喘的程度,对生活工作影响程度。3、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和缓解的因素。4、既往发作情况。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发热,有无咳嗽咯痰,有无胸闷、胸痛、肢肿、紫绀等症状。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2、中医辩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辩证。实证: 风寒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质粘。表寒身热喘逆上气,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粘,形寒身热,烦闷身痛,口渴。痰

5、热郁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黄,胸中烦闷,身热汗出,口渴饮冷,面赤咽干。痰浊阻肺 喘而胸满闷,咳痰粘白,咯吐不利,呕恶食少,口粘不渴。肺气郁痹情志诱发,突发气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虚喘:肺虚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落,痰吐稀薄,自汗畏风。肾虚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疲神惫,跗肿肢冷,面青唇紫。正虚喘脱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动则咳喘欲绝,心慌动悸,汗出如珠,肢冷烦躁。3、十问。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素问大奇论篇:“肺之壅,喘而两胁满”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

6、则病喝喝而喘” 。素问逆调论篇:“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二、 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喘 “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三、 类证治裁:类证治裁喘证 “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胸 痹本病多与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相关,也可由消化,呼吸等系统疾病所致,功能性疾患亦非少见。因此,在问诊辨证时应进行相应类证鉴别。本课程宜以冠心病心绞痛所致胸痹为主,予以辨证甄别,以免误诊错治。一、问主证疼痛的性质、程度:1、闷痛胸闷、胸痛,如“堵塞” 、 “紧缩” 、 “窒息” ,多属气滞之心痛;闷压痛,如“磐

7、石重压” ,多属气滞血瘀之心痛;闷痛隐隐阵阵、时发时止,多属气血或气阴不足之心痛;闷痛伴眩晕、咳痰,多属痰浊之心痛;闷痛伴畏寒肢凉多属心阳虚,伴汗出厥冷则属心阳虚脱,此时需注意:发作时心电图示 ST-T 特异性动态变化。2、绞痛:遇寒则剧,甚则胸痛彻背,多属阴寒凝滞或心阳虚衰,迟迟不解则成心阳虚脱;绞痛如榨如锥,痛在心前,范围如掌,多属血瘀之心痛。类证鉴别:1、灼痛:痛如烧灼,或似盐腌酸浸,属火热(实火,虚火) ,偶发于心火之心痛。遇此当以与胃火鉴别,时见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2、刺痛:痛有定点、定线,如针刺、触电,多属风热,或胁痛、或郁证,多见于胸壁疾患:带状疱疹,肋软骨炎,肋间肌肌炎

8、,肋间神经痛等。注意:“针刺痛” , “点压痛” ,可以指间定点、成线,绝非心痛(心绞痛)也!3、隐痛:隐隐闷痛,时如针刺,常伴怫郁寡言、烦躁少寐、心慌不安,多属肝气淤滞之郁证。多见于功能性或精神性胸痛(心脏神经症) 。二 、问疼痛的发作时间与病程(既往发作情况):1、每次作痛时间短暂(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后缓解者病属轻。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如榨如绞、似感濒死者属病重。 (可为心肌梗死之先兆)2、胸闷、胸痛新近起病、发作稀疏、时间短暂者,属新病多较轻,但部分初发心绞痛属不稳定心绞痛,当加警惕;若病程长久,反复发作,程度加重者多属宿疾重证。 (可能为恶化性心绞痛

9、,亦属不稳定心绞痛)三、问疼痛的部位:胸骨后或胸膺虚里(心前区)疼痛、牵掣左臂内痛者,属胸痹心痛。类证鉴别:1、胸闷且痛、牵掣心下(胃脘)者,当问有嗳气、泛酸等,多属胃脘痛。2、胸闷气促,咳嗽,咳痰者,多属支饮。四、问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是否因情绪、饮食、劳累、受寒等因素诱发。是否用过硝酸甘油、保心丸制剂可以缓解。五、 问诊疗过程及病情演变:本证既往及本次发病的诊疗过程,何种检查、检查结果、何种治疗、病情演变(尤其注意心电图检查情况) 。六、问疼痛分病症(结合十问,刻下症状,伴随症状,舌象,脉象):1、胸闷心痛、神疲乏力、纳谷欠馨,多属气虚。2、胸闷如窒、形胖肢重、痰多气短,多属痰浊。3、胸闷

10、胸痛、口干舌燥、渴欲引饮、心烦少寐、五心烦热,多属阴虚。4、胸闷气短、心悸腰酸、畏寒肢冷,多属寒凝阳虚。5、胸闷如堵、如榨如绞、重压胸膺,多属气滞血瘀。七、 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灵枢厥病第二十四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素问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 ”二、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久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

11、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汤主之” 。心 悸本病指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等引起的心搏增强及心率,心律异常,临床以心悸、心慌症状为突出表现者。一、问心悸性质:由七情所伤,因惊而悸,时作时止者,属惊悸;无惊亦悸,持续悸惕,反复发作者,属怔忡。二、问心悸发作时间与病程(既往发病情况):1、偶有心悸、歇后缓解者,病属轻。2、虽属怔忡不已、病程日久、但劳作如常者。病属轻(后遗症) 。3、发热咽痛过旬、心悸怔忡不已者,病属初发当以重视(急性期) 。4、怔忡不已,病程久长,诸证杂参者,病属宿疾。5、心悸怔忡、胸闷气促、心痛彻背、持续不解者,病属危重。三、问心悸部

12、位:虚里悸惕、心慌不已(心电图示心律失常) ,并多无明显胸闷心痛者,属心悸或怔忡。类证鉴别:1、似有悸惕,心悸拂郁,喉中似有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当辨梅核气;或腹中悸惕,有气上冲胸脘,疑似奔豚者,当以鉴别。2、胸闷心痛,如榨如绞,汗出肢冷伴心悸怔忡者,当以真心痛为辨。四、问诱发因素:是否因情绪、思虑、饮食、劳累、外感(风湿,痹证引发) 。五、问诊疗过程及病情演变:本证以往及本次发病的诊疗过程,何种检查、检查过程,检查结果,何种诊疗、病情演变(尤其注意心电图检查情况) 。六、问心悸分病症(结合十问,刻下症状,伴随症状,舌象,脉象):1、心悸合身热、恶风、咽痛、身痛者,多属犯心。2、心悸合胸闷

13、心痛者,多属心血瘀阻。3、心悸合善惊易怒,心情怫郁,心烦少寐,喜叹息,多忧虑者,多属肝郁气滞或心虚胆怯。4、心悸合神倦乏力、眩晕耳鸣、纳谷欠馨、面色不华,或经水崩漏或吐血,远血,多属气血不足。5、心悸合口舌干燥、五心烦热、多饮多尿,多属阴虚火旺。6、心悸合形寒肢冷、胸闷气促,跗肿少尿,多属心阳虚衰。7、心悸合胸闷痰多、眩晕烦躁,多属痰火扰心,七、 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 。

14、二、 伤寒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三、 濒湖脉学:濒湖脉学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如蹶之趣,徐疾不常”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至还入迟,良久方来” 。四、李中梓“结促之止,止无常数,代脉之止,止有常数,结促之止,一止即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至” 。胃 痛胃痛一证主要涉及消化系统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西医疾病。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劳累、受凉、饮食不当、情绪因素?三、主症特点:(1)疼痛的具体部位(2)疼痛的性质:胀痛、隐痛、刺痛、绞痛、烧灼样痛,有无放射痛,有

15、无节律性。(3)疼痛的程度(4)疼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5)诱发和缓解因素:如是否饮食,或情绪影响容易诱发;是否进食、热敷或按揉可以缓解等。(6)既望发作情况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嘈杂、发热、消瘦、乏力,是否有呕血、大便发黑,以及胃纳、二便情况。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2)中医辨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辨证。实证:寒邪受寒饮冷,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则减,遇寒则剧。食积暴饮多食,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

16、化食物。气滞胃脘胀闷,攻撑作痛,嗳气频作,与情志有关。郁热胃脘灼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湿热泛泛欲吐,口干口苦,身体困重。瘀血针刺样痛,痛有定处。虚证:气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阳虚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手足不温阴虚口干咽燥。(3)十问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二、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心腹痛 “痛有虚实辨之之法,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痛在肠脏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胸胁经络,不于中

17、脏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者多虚。脉与证参,虚实自辨,微实者宜调不宜攻,大实者或上或下,非攻不可,纯虚者或气或血,非大补不可” 。景岳全书心腹痛 “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当以理气为先” 。三、 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 “所云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 。泄 泻泄泻一证主要涉及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结肠癌等西医疾病。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

18、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劳累、受凉、饮食不当、情绪因素?三、主症特点:(1)每日腹泻的次数、时间。(2)大便的性质:质烂、稀或如水样,是否夹有不消化食物,是否有粘冻、出血。(3)既望发作情况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发热、腹痛及其与腹泻的关系、恶心呕吐、里急后重、消瘦、乏力等症。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2)中医辨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辨证。实证:寒湿泻下清稀,腹部冷痛,绞痛肠鸣,或伴表证。湿热泻下黄臭,痛泻交作,肛门灼热

19、,烦热口渴,或伴表证。食积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肝郁腹痛而泻,攻窜作痛,嗳气矢气,与情志有关。虚证:脾虚不耐油腻,饮食稍有不慎即泻,神疲倦怠。肾虚五更即泻,甚则滑脱不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3)十问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素问举痛论篇 “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 真 满闭塞,下为飧泄” 。二、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呕

20、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下利腹胀,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气利,诃梨勒散主之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三、 证治要诀:证治要诀 “泄黄腹痛者,湿也;泄白腹痛者,寒也;痛一阵泻一阵,泻后涩滞者,火也;痛一阵泻一阵,泻后痛减者,食也;腹中胀痛,泻后不减者,肝气也腹中绞痛,下无休时者,气食交并也;腹中隐痛,下如稠饮者,痰也” 。四、 医宗必读:医宗必读泄泻 “(泄泻)治法有九:一曰淡渗,使湿从小便而出一曰升提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又如地上淖

21、泽,风之即干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一曰清凉所谓热者清之是也。一曰疏利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经曰:实者泻之。 又云:通因通用是也。一曰甘缓所谓急者缓之是也。一曰酸收经云:散者收之是也。一曰燥脾经云:虚者补之是也。 一曰温肾经云:寒者温之是也。一曰固涩所谓滑者涩之是也。夫此九者,治泻之大法须临证之顷,圆机灵变,可以胥天下千寿域矣” 。水 肿水肿一证主要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低、低蛋白血症等病症。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乳蛾、疖疮、摄盐过多、长期进食不足、长期腹泻。三、主症特点:1、水肿起始部位(从眼睑及

22、全身,从下肢及全身)2、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还是按之即起3、水肿出现与乳蛾或疖疮发病时间的关系(乳蛾或疖疮发病一、二周出现水肿考虑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三天内出现水肿考虑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 。四、伴随症状与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泡沫尿或血尿、心肌胸闷、明显消瘦、畏寒肢冷、神情淡漠以及大量腹水、肝掌、蜘蛛痣等。五、诊疗经过及症状演变: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哪些检查、接受什么治疗、结果如何?症状如何变化。初步判断:伴有大量蛋白尿或血尿肾性水肿伴有胸闷心悸、颈静脉努张心性水肿血浆蛋白明显低下、无蛋白尿营养不良性水肿T3、T4、FT3、FT4 低下,TSH 升高甲减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

23、状2、中医辩证症状阳水:风水泛滥:乳蛾病后,眼睑先肿,继而遍及全身,来势快,伴发热畏寒。疮毒侵淫:疖疮病后,眼睑先肿,继而遍及全身。水湿浸:起病慢,全身水肿,按之没指,身重脘闷。湿热壅盛: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烦热口渴,胸脘痞闷。阴水:脾气虚损: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倦怠乏力。脾阳虚衰: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纳呆便溏。肾阳衰微: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畏寒肢冷,或有心悸气促。血瘀水阻:全身浮肿日久,腰部刺痛,面色黧黑。3、十问七、过去史(重点为肾病、心血管病、慢性肝病、内分泌疾病史) 、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内经:病因方面:提出劳汗当风,邪客玄俯,饮食失

24、调,气道不利等。病机方面:与肺、脾、肾、三焦有关,以肾为主。治法方面:提出要权衡轻、重、缓、急,采用发汗、利尿、逐水等方法。1、病因:“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俯,行于肉里,使为跗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俯者,汗空也。病因为外感风邪,病本于肾。 “三阴结谓之水。 ” 脾肺之脉结则气化为水。 “五气为病,下焦溢为水。 ”下焦水溢。2、病状:“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为肿,如卧蚕之状,曰水” 。3、治法:“平治于权衡,去菀陈瘥,开鬼门,洁净俯” 。二、 金匮要略:1、把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水。风水、皮水属表证,正水、石水属里证。

25、2、治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3、代表方:风水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皮水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三、 三金方 (孙思邈):提出水肿忌盐。四、 济生方 (严用和):提出阴水、阳水的水肿分类法:“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少而清,大腑多泄,此阴水冶,则宜用温暖之剂。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大腑多闭,此阳水也,则宜用清平之药。 ”阴水代表方实脾饮。阳水代表方疏凿饮子。五、刘完素、张子和:刘完素认为水肿乃“湿热相兼”蕴蓄而成。张子和用舟车丸、禹攻散治水肿。淋 证淋证一证主要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尿路感染、尿路结核、尿路结石、乳糜尿、

26、尿道综合症等病症。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下阴不洁、过食肥甘、疲劳、情志变化。三、主症特点:1、小便频涩、滴沥刺痛、腰腹拘急引痛的轻重、缓急。2、小便色泽3、有否结石从尿中排出4、小便频涩、滴沥刺痛、腰腹拘急引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5、腰腹痛的放射部位四、伴随症状与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发热畏寒、午后潮热、消瘦盗汗、下肢象皮样肿、情绪不稳定、24 小时尿量等。五、诊疗经过及症状演变: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哪些检查、接受什么治疗、结果如何?症状如何变化。初步判断:伴有尿 WBC 升高、一般抗菌素有效或中段尿培养阳性尿路感染尿中发现结核菌、PPD 阳性尿

27、路结核尿乳糜试验阳性乳糜尿尿路 B 超或 IVP 提示结石尿路结石各项检察无异常尿道综合症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2、中医辩证症状热淋:小便灼热疼痛、黄赤、频数,或伴发热畏寒。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红。石淋:腰腹阵发性绞痛,或排尿突然中断,伴有血尿。气淋:排尿涩滞不畅,常在郁怒、腹部手术之后。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尿道涩痛。劳淋:尿频尿急尿痛不甚,遇劳即发,时发时止,倦怠乏力,腰膝酸软。3、十问七、过去史(重点为尿路器械检查史、结核病、尿路结石、丝虫病史) 、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对症状进行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腹玄急,痛引脐中” 。二、

28、诸病源候论: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塞、热七种。病机提出“肾虚膀胱热” 。三、 景岳全书:提出淋证的治疗原则:“凡热者宜清,湿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 。痹 证痹证主要涉及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骨关节病等西医疾病。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受寒、劳累、环境潮湿等。三、主症特点:(1)疼痛的具体部位(2)疼痛的性质:冷痛、热痛、刺痛、胀痛等,是否游走。(3)疼痛的程度(4)疼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5)既望发作情况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发热、咽痛、晨僵、关节活动受

29、限、肌肉萎缩、关节畸形以及可能涉及心、肾等脏器的相关症状。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2)中医辨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辨证。实证:风寒湿:行痹游走不定,恶风。痛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遇寒痛增,得温痛减。着痹酸痛重着,或患处肿胀,手足沉重,肌肤麻木不仁。风湿热红肿热痛,得冷稍舒,口渴心烦,发热。痰瘀关节肌肤紫暗、肿胀,强直畸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虚证:气血亏虚骨节酸痛,肌肉萎缩,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少便溏。肝肾亏虚腰膝酸软,或口干心烦,或形

30、寒怕冷。(3)十问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素问痹论篇 “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凡痹之客五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二、 金匮要略:金匮要

31、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 。 “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三、 三因方:三因方卷三叙痹论 “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人经络,入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 ”“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 。消 渴消渴一证主要涉及内分泌系统糖尿病及尿崩症等西医疾病。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劳累、受凉、饮食不当、情绪因素等?三、主症特点: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1、多饮的性质、程度:喜饮

32、热或冷,每日饮水次数及量。2、多食的性质、程度:每日饮食次数及量,是否消谷善饥。3、多尿的性质、程度:每日排尿次数、量及尿色,是否有夜尿多及尿频尿急尿痛。4、乏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5、消瘦的程度:体重减轻程度。6、诱发和缓解因素:是否饮食,劳累或情绪影响容易诱发;是否休息、饮食控制等可以缓解等。7、既往发作情况。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发热、畏寒怕冷、手足心热、四肢欠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乏力、多梦及大便情况。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

33、情况。(2)中医辨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辨证。肺胃燥热: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尿频量多,尿混色黄。脾胃气虚: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混浊或尿甜,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多梦遗精。阴阳亏虚:尿频混浊,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甚至阳痿。(3)十问。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内经: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素问腹中论篇:“热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 。二、 外台秘要:“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三、 圣济总录:圣济总录消渴门:“消渴者久不治,则经络壅涩

34、,留于肌肉,变为痈疽” 。圣济总录久渴:“消渴之病,本于肾气不足,下焦虚热” 。四、 医学心悟三消:“治上焦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 , “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 “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中 风中风一证主要涉及急性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西医疾病。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二、诱发因素:劳累、便秘、饮食不当、情绪因素?三、主症特点: 1、起病情况:静息状态?活动中?2、神志昏迷的程度,持续时间:昏迷?嗜睡?3、半身不遂的部位,程度。4、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角流涎的

35、特征。5、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或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则晕厥,一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6、既往发作情况。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是否有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等症。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2、中医辨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辨证。中经络: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至半身不遂。风邪平素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兼见恶寒。肝风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中脏腑:

36、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闭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阳闭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二便自遗,汗出肢冷,肢体软瘫。后遗证中风经救治,神志清醒后,多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3、十问。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经典条文:一、 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二、 杂病源流犀烛:“人至五六十岁,气血就衰,乃有中风之病” 。三、 景岳全书:“经病者,病连肢体;脏病者,败在神气” 。四、 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 “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