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的内容。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教材首先开门见山,由课题提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这一结论。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然后教材又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溶液的酸碱度pH 及其应用(第二课时)。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 1 的学习
2、,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 提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鉴于学生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而某些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同时学生在本单元课题 1 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应准备条件,利用教材图 10-13 学生能从微粒角度进行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和理解。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无论是宏观事实,还是微观理论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设计思
3、想:本节课以问题情境为教学主线,以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实验探究为学习方式,力求改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本” 的教学方式为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教学方式。(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问题一: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问题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之间有没有发生反应呢?问题三:如何才能做到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呢?问题四: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酚酞试液?是否可以用石蕊试液?是否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往滴有酚酞的盐酸中滴加?实验中为什么要缓慢地滴加,且不断搅拌?问题五:为什么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呢?该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什么?问题六: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六个
4、问题情境,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本节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究问题一提出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通过实验向新制的氢氧化铜(试管中能显示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中加入稀盐酸,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而得出实验的结论:氢氧化铜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实验并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并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学生形成问题冲突,再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实验验证、解决问题二;问题三顺理成章地促使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来使得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并通过问题四对本实验进行反
5、思;问题五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酸与碱反应的实质,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将问题推向理论高度;最后通过问题六、及拓展延伸,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及运用。(三)动画摸拟、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材 P59 图 10-13,而发现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粒子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动画(OH -和 H+结合成 H2O 分子)的模拟展示,由学生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四)拓展训练、总结提升通过拓展训练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运用。课堂总结时让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探究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酸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书写
6、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初步了解什么是盐。(2)使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3)初步培养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2)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1.实验准备:学生实验:向氢氧
7、化铜(含有水)中加入稀盐酸;学生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学生实验:试着证明上述实验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实验:向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 2. PPT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酸与碱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物质,那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2.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一: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活动 1:(学生猜想:“能”或“不能” )设 问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暂且不作评判,让我们用实验事实来说话。学生活动 2:(学生实验和 学生实验):Cu(
8、OH) 2+稀盐酸 :NaOH+稀盐酸现 象结 论学生活动 3:(交流现象及结论)稀盐酸Cu(OH)2 NaOH溶液(12mL)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而发现新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继续探究。2.探究活动 2提出问题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之间有没有发生反应呢?学生活动 1:(学生猜想:“发生了反应”或“没有反应” )设 问: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学生活动 2:(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学生实验: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实验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活动 3:(进行
9、实验、交流现象及结论,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学会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有些小组无法证明)中再次形成问题冲突,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3.探究活动 3提出问题三:如何才能做到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呢?学生活动 1:(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评价)学生活动 3:(进行实验、交流现象及结论)向盛有 12mL 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 12 滴酚酞,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NaOH 溶液(滴有酚酞)+ 稀盐酸现 象结 论4.探究活动
10、4提出问题四: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酚酞试液?是否可以用石蕊试液?是否可以向滴有酚酞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实验中为什么要缓慢地滴加,且不断搅拌?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实验、三个问题的讨论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得出酸和碱之间确实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5.探究活动 5提出问题五:为什么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呢?该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什么?滴有12滴酚酞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请写出下列酸和碱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除水外的另一种生成物的构成特点。NaOH + HCl
11、Cu(OH)2 + HCl NaOH + H2SO4 Ca(OH)2+ H2SO4 什么叫盐?什么叫中和反应?(板书:一、中和反应)设计意图:问题五的提出将研究的问题推向理论高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材P59 图 10-13,而发现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粒子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动画( OH-和 H+结合成 H2O分子)的模拟展示,由学生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并由此引出盐及中和反应的概念。6.探究活动 6提出问题六: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能解决什么问题?(板书:二、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讨论、联系实际进行交流)7.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
12、归纳、总结交流。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课堂小结的做法,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感悟和关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8. 拓展延伸(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CH 3COOH+NaOH=CH3COONa+H2O CO 2+2NaOH=Na2CO3+H2O Na 2CO3+2HCl=2NaCl+CO2+H2O CuO+2HCl=CuCl 2+H2O NH 3H2O+HNO3=NH4NO3+H2O(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4)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13、(5)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 NaOH 溶液和稀 HCl 反应产物的示意图。附: 板书设计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NaOH+HCl=NaCl+H2O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Cu(OH)2+2HCl=CuCl2 +2H2O 2.处理工厂的废水2NaOH + H2SO4=Na2SO4+2H2O 3.用于医药 Ca(OH)2+ H2SO4=Ca SO4+2H2O 4.其它碱 酸 盐 水OHNa ClH+点评: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者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进行讨论和交流,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效应。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