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镜像对面的三一.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476034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镜像对面的三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镜像对面的三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镜像对面的三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镜像对面的三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镜像对面的三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镜像对面的三一中国机电工业 仝亚娜在中国,很少有企业像三一集团这样毁誉参半,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着完全不同的镜像:有人说它是行业领袖,也有人视它为“ 全民公敌”。三一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它镜像的对面还是镜像吗?何真临桥翘腿而坐,眉毛微微上扬:“不错,行业内对我们是有一些负面评价,但我问你,一个人会怎么看他的情敌?”何是三一集团负责公关业务的副总裁,这次来北京是参加一个绿色公司方面的会议。和三一所有的领导一样,何真临并不太在意别人对三一的看法:“等着瞧吧,再过三五年,那些对三一说三道四的人,全部都会被三一甩得老远老远!”狂妄自大、口无遮拦、蛮横霸道或许你的心里已经冒出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2、没错,这就是三一给每一个接触者留下的鲜明印象。这是一个很奇特的企业。从 1993 年闯入工程机械行业算起,不过 16 年的时间比起卡特彼勒、普茨迈斯特等动辄上百年历史的国际大腕儿,它实在还是个“小朋友” ;然而,正是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却不时在社会和业界掀起层层波澜:从早期与徐工的“博客门”到与中联重科的“短信门” ,将行业老大哥和同城兄弟得罪了个遍;从股改急先锋到冰雪、地震灾难中的紧急行动,在社会上的名声越来越大;从 3000 万重奖已逝科研精英到 1 元年薪,三一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开三一画册,你会发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国家政要前来视察的身影,各地市委

3、书记也频繁来访,甚至在德国的投资项目都请来了两国总理助阵以至于有好事者称三一借此签字仪式“绑架”了政府,就像以“借”08 年年终奖“绑架”了员工一样。在重型工业这样一个易被众人忽视的角落,徐工以行业“老大哥”的身份被很多人熟知,后起之秀三一则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闯入人们的视野,且风头大有盖过前者之嫌。一家民营企业,好好做产品、悄没声的赚钱就行了,还这么大张旗鼓的想干吗?难道你梁稳根就那么爱“出名”吗?在中国这样一个“枪打出头鸟”的文化中,许多人对三一“出格”的举动疑惑不解。“你必须寻根溯源。 ”何真临换了个姿势,往前探了探身,一字一顿地说。自 2006 年加盟三一以来,年过六十的何就开始闪现于全

4、国各大论坛,为三一“布道” 。此前,他曾担任湖南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湖南盐业总经理等职。追根溯源,你会发现这家湘企的更多奇特之处。1986 年,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四人辞去兵器部洪源机械厂的工作,决意下海;与那个年代众2多为衣食所迫而创业的乡镇企业家不同,这四人经商的最初目的,居然是为了赚取足够的学费,出国留学!倘若他们的湖南老乡魏源地下有知,一定会深感慰藉:自己在二百年前编著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髓,得到了后人如此完整的传承。二十五年前,梁稳根捧着众人艳慕的金饭碗,内心却深感压抑。他在暗夜的宿舍墙壁上写下“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的梦想,至于“做什么产品,如何实现” ,

5、他也一片茫然,但有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必须抛弃这似锦的前程,离开这幽闭的小屋,从头开始!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份艰难的事业,一条坎坷的征途,来安放自己时常就要充溢而出的“过剩”激情。对一个没有显赫家世又不会“魔法”的年轻人来说,社会上唯一不缺的就是磨难。梁稳根“拐走”了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这个四人小分队开始寻找一切能赚钱的机会:他们贩过羊、做过酒、搞过玻璃纤维,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样也好,一帆风顺的人生只会让这群充满征服欲望的男人感到厌烦,昏昏欲睡。(在三一的“创业陈列室” 中,还保留着“羊不要,毛留”的电报历史是残酷的,成功了,当初的种种都成为美谈;若失败了,

6、则难免沦为“ 幼稚”的笑柄)这些失败的尝试宣告了“短平快”路线的结束。梁稳根决定回到起点,在自身优势(4 人中有 3 人学材料专业的)和市场需求(焊接材料短缺)之间寻找结合点,于是,涟源县茅塘焊接材料厂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成立了。在苦心研究的第一个产品105 铜基焊料因质量不过关惨遭退货之后,梁稳根在小四轮车上绑个藤椅请大学恩师翟登科教授“出山” ,此后,这家乡镇小厂在风雨飘摇中逐渐长大。1992 年,三一创办了新型材料厂,产值过亿在赚取了足够的学费之后,梁稳根他们并没有出国留学,估计是相比较前途未卜的商战,留学还是太安逸、太缺乏刺激感了。 这一年,他们召开了三一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梁稳根作

7、为“董事长”的眼光开始显现。他提出要进入大城市、大行业,并力排众议,决意孤身挺进长沙。1994 年底,梁稳根绝对控股的三一重工在长沙诞生。这一年,梁稳根敬重的三位企业家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在深圳,华为推出了 C&C08 交换机,实现在通信设备核心技术领域的第一次突破,任正非放出“十年后通信世界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豪言;在上海,61 岁的管彤贤带领着两岁的振华港机,叩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在北京,梁年轻的校友、29 岁的王传福忽然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毅然决定辞职下海,次年,比亚迪在深圳注册成立。三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这样描述那段历史的:1994 年,梁稳根召集驻守

8、在涟源和长沙两处的兄弟在长沙的潇湘城宾馆开了个会,明晰两个公司的产权, 这也是他们创业近十年来第一次讨论“分家 产” 的问题。当时易小刚、赵想章还没有加盟,据向文波、唐修国、王佐春回忆,从梁稳根宣布方案到通过 ,10 分钟都没用。梁稳根的方案是,涟源材料厂的股权,梁、唐各 21%,毛、袁各 20%,翟登科 11%,王佐春 5%,向文波、周福贵各 1%;长沙三一当时还是负资产,梁稳根占 56%,唐、袁、毛分 别占 8%,向文波 7%,周福 贵 12%,王佐春 1%。“没人提3出异议,大家觉得梁总即使在 涟源材料厂占 50%都不为过。他不计较涟源厂的利益,长沙这块就更没人计较了。 ”唐修国、王佐春

9、均如此说道。后来,易小刚加盟,梁稳根从自己的股份中拿出了 2%给易。2007 年,负责财务与投资的三一集团副总裁赵想章,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为三一集团贡献了近 20 个亿的利润,被提拔 为董事,握有集团的部分股权。不过,董事们手中的股权不能自由支配,他们内部对股权的 转让、出售有严格的限制,任何人不能自作主张,处理自己的股份。梁稳根不愿意看到早年的 创业者坐享分红,失去斗志。近年来,他把王佐春、袁金华、毛中吾分 别派到上海、昆山和沈阳,让他们独当一面,重燃斗志,并许诺有的业务板块 可以独立上市, 继续做大。(据 中国企业家)那一年,受到蛊惑的不仅仅是王传福,还有机械部北京自动化所的易小刚。32

10、 岁的易无法向家人朋友解释清楚:为什么要放弃首都的大房子、离妻别子,来到这长沙郊外的不毛之地,吃住工棚?那时的易小刚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心中涌动的那份风雨无阻的信念,是因为梁稳根给大家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梦想,一个难以跨越的高度,来激发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这就像比尔盖茨以“影响人类生活”统领魔鬼天才工程师、毛泽东以“建立新中国”将朱德、彭德怀等各路豪杰汇集到那面当时看上去还很渺小的红旗下一样。易小刚的到来是三一发展的分水岭不仅奠定其江湖地位的混凝土机械开始生根发芽,日后广受非议的“挖人”也在此时初露端倪。梦想总是在一步步前行中逐步激发出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另一个目标又出现在遥远的前方所谓野心勃勃者

11、,一定拥有这种不断“穿越地平线的渴望” 。很快,混凝土拖泵的旗开得胜给三一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家偏安长沙一隅的民企从此开始不顾一切的野蛮生长。2003 年,三一初圆上市梦,融资 9亿;随后,便吹响了全面进军工程机械行业的号角,压路机、挖掘机、履带吊、煤机等十几、几十个项目陆续上马。如同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少年迫切需要抓住一切能有营养的东西补充钙质、促进骨骼生长一样,梁稳根需要大量“同路人”一起奋斗,来实现“品质改变世界”的梦想人才匮乏成为三一的一块心病,向文波甚至直言“三一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可以提供的能力” 。情急之下,三一开始不拘一格“敛”人才了:在徐工门口开招聘会,给行业内凡是称得

12、上专家的各技术人员发“招安”信息,到神钢“策反” ,带走抚挖的整个团队其实,同行之间的人才流动久已有之,实属正常。在 IT 和金融领域,为了一个团队甚至某个人而将整个公司拿下的案例也不鲜见:花旗砸 8 亿美元收购对冲基金 Old Lane LP 是因为看上了潘迪特; SAP 花 4 亿美元买下夏嘉曦的软件研发公司其实只为了投资他这个人;微软去年初宣称要以 446 亿美元收购雅虎时,比尔盖茨更直言是奔着其卓越的“工程师队伍”去的。就算是在工程机械行业,有哪家企业敢说自己从来没有从同行那里“引进”过人才?既然如此,为何唯独三一的举动受到如此广泛的非议、甚至被同行“封杀”呢?原因之一是其短时间、大批

13、量的“引进人才” ,还有一个因素可能更重要,那就是三一“用人狠” ,招进来的人很多,最终留下的却很少,绝大多数都在一两年后落花流水去了。比如,六百人的现代(江苏)工程机械公司,先后就有五六人投奔三一,如今,仅剩下一人还在那里。与业内对三一这一做法“群起攻之”的态度不同,现代(江苏)综合管理处处长蔡卫东对此有自己的看法:4引进人才(或者说“挖人” )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这个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需要不断吸收新技术,引进新人才。刚进去时由于对企业的附加值 高,当然薪水比较丰厚;过一两年后,价值挖掘得差不多了,技术需要进一步升级,就需要引进更高级的人才,那么,原来引进的人怎么办呢?可能国有企业会养

14、着你,但三一是民 营企 业,它更注重效益,所以肯定不会让你一直拿刚进来时的高薪,也可能会把你 调到其他部门 ,试试看你是不是还有才能?许多人可能待不下去就会走掉了。我的理解是,既然你认为自己是尖端精英 ,就不要怕 过去之后会被淘汰。三一既然把你挖过去,肯定认为你当时在这 个领域是有点本事,是 领先的,但如果你只能领先一段时间,那就说明自己的技术还不是最好的;真的是高精尖的技术人才,根本不用怕:如果你能一直领先,持续为企业创造效益,三一怎么舍得把你淘汰?(比如易小刚就是一个例证)但如果你的技术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可能就危 险了。不过,不一定离开三一的都是被三一淘汰的,也有可能是不认同三一的企业

15、文化,因 为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 样,有些人可能还是会比较追求安稳,不喜 欢那么激进和咄咄逼人。我的看法是,到三一去的人要做好准备,要么就是冲着高薪去的,哪怕待上几年再离开,只要有能力,也不愁离开三一后找不到其他地方,是不是?我的分析,有两种人可以在三一一直待下来:其一,个人能力确实很强,技术或管理一直领先,这样的人三一是不会赶你走的,梁 稳根又不是傻瓜(笑);其二,个人能力有限,只能领先一段时间,但是认同三一的企 业文化, 对三一比较忠诚,可能待遇没那么高了,或者调到别的岗位去,也可以。2003 年,三一的挖掘机开始起步,他们找到了小松(上海)投资公司的技术部部长,专做挖机且市场占有率一直名列

16、前茅的现代(江苏)也未能“幸免” ,先后有五六人前往三一。负责制定销售政策的销售管理处处长王林(化名)原来在现代(江苏)的年收入约 56 万,三一的承诺是 1520 万;大概一年后,三一就将其调到销售前线(不用说,估计薪水自然会大打折扣) ,有些内向的王林不喜欢这份新职务,就离开了;其余的几位也在待了一年半载后就离开了除了沈晔,这位原现代生产科的科长至今还在三一昆山工作,担任基建工程部负责人。“外面过去担任部门一把手很少有超过三年的,否则基本上也就留在三一了。 ”蔡卫东说。有意思的是,三一对这段历史是这样描述的:袁金华把曾供职于合肥机械厂的骨干员工请到了三一重机,并花重金从日本企业里请来了多名

17、专家,每人配有一名中文翻译,组建起三一重机的日本专家组, 继续对挖掘机的核心技术和元件进行攻关。2008 年 4 月,中宣部组织了一场关于工程机械自主创新的采访活动,在走访的七家企业中,三一是创新资料准备的最厚的一家。其四号人物易小刚在回忆研发中遭遇的困难、兴奋时,忍不住流下眼泪。“我们的高管队伍很稳定,全部都是内部培养起来,没有从外面引进的。 ”易小刚显然已经忘记了其实自己也是被“引进”来的, “长沙有三家工程机械企5业,这样激烈的竞争不仅国内绝无仅有,国际上也很罕见。我认为这三家企业都很优秀,这样的竞争对我们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虽然他信誓旦旦的以人格担保,但怎么听怎么觉得怪怪的,有些“

18、睦邻友好”的假象。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当你只是行业的追随者时,做什么事情似乎都能得到大家的谅解(至少表面上的) , “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旦你想改变既有的行业格局,成为新的王者,那么,其乐融融的面纱将被瞬间撕碎。提及三一遭遇的“不公”待遇,何真临无比愤慨:所有人都认为三一是后发的,后 发的优势是什么?偷技术 ,挖人才,所有不道德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实,非也!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 的拖泵,是谁发明的?是三一;中国第一个创造了拖泵世界记录的是谁?又是三一。假如三一没有第一个吃螃蟹,那么中国工程机械可能还在亏损的边缘, 还不能摆脱对技术的恐惧和路径依 赖。我 们进入混凝土泵送领域后,第

19、一个取得 37 米长臂泵车 ,它的划 时代意义在哪里呢? 过去,一台三四百万的泵车,进口一条臂架就要一百多万, 钱都让外国人赚去了,中国不是沦为制造工厂了么?正因为三一率先走出这一步,才 让中国工程机械产生了超常 规发展的利润积累。同 时,树立了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的形象,取得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之外的高端形象。假如没有三一的引领,说不定中国的工程机械 还在技术恐惧和路径依赖 中不能自拔,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果?中国工程机械不过是国外的 OEM!正是由于我们 的双重突破,才构筑了中国的民族品牌,换回了新的发展路径,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至于 66 米世界最长臂架,我们 在德国是出了一点事,但 这

20、又说明什么?难道企业创新中不允许一点点失误了吗?难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了这么点事就引起这么多人诽谤、攻击?不必要嘛。好,一个月后,我们拉回了这台泵,开了一个湖南省很多政要参加的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 66 米泵车的中国和世界巡展,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在宝马展上是小小的失误,并不是根本性的,也不是 伤筋动骨的。国内一些媒体居然写文章 说三一急功近利、丢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脸等等,真是匪夷所思!你 们可能不知道,三一在德国宝马展的展出在德国工程机械行业引发了极大的震撼,他 们提交了一份报告,称“ 不可小视中国的竞争力”,后来,德国研究出了 70 米的长臂架; 结果,我 们 2008 年底,72 米下线

21、,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其实,何真临没有必要那么激动。在中国,能像蔡卫东那样理解三一的人或许并不多,但三一又何必那么在乎呢?您大可大大方方地承认:我就是挖人,怎么着?有本事你留住人才别让人走啊!至于那些又走掉的人:夫妻还会分手,更何况做事业呢?三一心里可能就是这么想的,对人才的渴求不仅体现在其“三个一流”的抱负中,也体现在其内部文件上。在三一集团报中,就有篇文章直言:衡量一家公司是否伟大的标准之一即是否有留住最优秀人才的魅力,未来世界500 强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就不难理解以世界 500 强为自己有生之年终极目标的梁稳根,为何对引进人才“不择手段”了。不过,以“激进、蛮横”著称的三一,还是不

22、敢冒中国传统文化之“大不韪” ,没有足够的胆量坦诚内心的诉求。他们只是遮遮掩掩地说“邀请某某专家加盟” ,其实这和“挖墙脚”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前者听上去更“顺耳”罢了。(在这一点上,三一应该向拉里*埃里森学习,为了从竞争对手 SAP 那里争夺客户,这位口无遮拦的甲骨文掌门人不但制定了详细的“脱离 SAP”计划,还请传媒界前来助阵,甚至明目张胆地将其载入甲骨文发展史册)6据业内人士透露, “博客门”之后的一次全国会议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的几大巨头曾经有过一次聚会。席间,梁稳根举起酒杯,对徐工董事长王民说:“文波小弟多有得罪,我替他道歉。 ”去年,在采访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时,他也对本刊记者讲述了这

23、样一件事:在某次会议上遇到三一研究院院长,谈及山河智能有人跳到了三一,该院长却称其“并不知情” 。三一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梁稳根的矛盾。在千方百计地“挖人” (引进人才)时,他是三一的董事长,是一个被远大理想绑架了的男人;在向王民道歉时,他是回归了传统文化内核的中国人,是“将心比心”时萌生的一丝愧疚与歉意。你很难说哪个才是真实的三一,真实的梁稳根。在这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在争霸江湖与平凡生活之间寻找平衡的心。易小刚说,创新是需要胆量的。的确,三一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这一点,在三一进行行业选择时就显露出来了:从最初的贩羊做酒、接下来的焊接材料、金刚石压机到跌跌撞撞进入工程机

24、械领域,再来看现在广为人知的大浪淘沙式的人才筛选,已不足为奇。去年,蔡卫东花两三个月的时间详细研究了三一的战略定位、营销策略、财务管理等,他说:虽然三一在用人上不值得学习,你甚至可以指 责它, 但是从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还是很尊敬它的。个人觉得,三一今后肯定是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这个公司在产品选择上很有思路,它只做盈利能力强的产品,而不是像行 业内有些国企,没办法,什么都得做。你看,三一最初切入并坚持做到行 业老大的混凝土类机械,毛利率就很高;它的第二个主打产品挖掘机,不仅利润率高,而且是工程机械行业中销售收入最高的 产品,去年全国 2000 亿的销售额,挖机就占了 700 亿 。所以

25、,谁主宰了挖掘机市场, 谁就很有可能成为工程机械领域的王者。还有正在培育的煤机、桩机、风电,三一有勇气挑行业里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敢于去啃硬骨头。去年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三一的管理、 销售模式、代理商制度等,感觉它对合资企业研究得比较透彻,学习谁、向哪个方向走想得很清楚。前几年,挖掘机一直都是外资占 80%以上,所以,三一刚开始做挖掘机 时就研究这些合资企业,它在技术上学习的是小松,在销售上则借鉴了现代和日立。挖掘机市场分三个层次:最上面是卡特彼勒和小松;接下来日本的日立、神 钢、住友,欧洲的利勃海尔等;第三个层次就是韩国现代、斗山,和国内品牌三一、柳工等。韩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比较高,三一

26、在 发展初期,因 为要上量上规模,所以就学习韩资的销售模式,利用中国老百姓比较讲究性价比的心理,价格 较便宜,服 务 跟得上,就容易打开市场。 在技术上,三一的参照物是小松,他们找了小松(上海)投资公司的技术部部长过去。在销售服务上,三一集成了现代和日立的 优点,比如他 们参股 经销商,并给予管理技术支持,就是从日立那里借鉴来的。三一挖机打出来的口号就是“ 小松的技术, 现代+日立的服务”(笑)。有些公司规模大了之后,就跟人老了一 样,不走不行,走快了也不行,所以就“迈小步不停步”;但是,现 在很多新生企 业都是跳跃着前进的,比如三一,可能跌了一跤,可能很疼,但是我爬起来接着跳,你在后面慢慢走

27、还是追不上我的速度。做企业就需要这样一种创业心,7或者说冒险精神。三一说要做 1000 亿,也不是不可能,你不要看它现有的盘子,它现在做的都是很赚钱的产品,像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旋挖钻机、履 带吊,盈利能力都很强。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要是看中了哪个单品,比如装 载机,直接将某个企 业收购过 来,那规模一下子就起来了。中国有一些细分行业今后是可以做到世界前列去的,比如工程机械、造船,尽管跟国际巨头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中国有 劳动力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在 总成本中的比例约 3%,欧美则在 8%10%,二者有五个点的净利润差),市场大, 进步也很快。卡特彼勒是全球老大,但差异也不是说不可逾越的。关 键

28、咱们自己要努力,要有出息。虽然总是激情四射地阐述三一的“千亿梦” ,但何真临看到那些不信任的眼神时,还是忍不住心生无奈,只能很豪情地说:“等着瞧吧!”现在,听到蔡卫东的分析,何真临一定会觉得欣慰,毕竟,还有一些人不认为他是痴人说梦。其实,三一不仅在选产品上“有思路” ,全球布局也很清晰:投资印度,看好的是它“金砖四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投资美国,因为它是世界工程机械霸主卡特彼勒的故乡;投资德国,是看中了它有世界顶尖级的制造人才,又是供应链的大本营(三一产品成本中有 50%来自德国) ,更重要的是, “德国具有孕育世界顶尖级制造企业的深厚文化底蕴” 。1994 年,三一重工在长沙的荒郊野外奠基时,梁稳根对在场的人说我们要做到 100 亿;2004 年,梁稳根的目标是 2010 年 300 亿,那时,三一的销售收入还不到 30 亿。如今,百亿的里程碑早已过去,300 亿的目标也有望今年完成。诚然,未来是不确定的,某只隐藏在路上的“黑天鹅”可能会突然跳出来击碎你的美梦;所以,也不难理解 2008 年初,三一“千亿规划”始出,立刻质疑声一片。燕雀总是成帮结伙,雄鹰绝不搭伴而飞。被众人误解的梁稳根是不会在意旁人怎么看的,对这个征服欲望极强的男人来说,前进路上多一点质疑,胜利之后就多一份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