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昌区 2019 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这样的
2、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从
3、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要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
4、了。于是人们对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用,承认人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意识重视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很了不起的。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寻求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家所秉承的很多思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
5、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B. 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C. 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社会。D. 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B. 文章主体部分从
6、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C. 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D. 中国现代哲学与古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日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B. 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C. 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D. 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答案】1. D 2. A 3. D【解析】【1
7、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D, “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理解有误。东方对应的应该是“精神” ,西方对应的应该是“物质” 。原文说的是: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故答案选 D。【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
8、的方法。选项 A, “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并行不悖,并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故答案选 A。【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以偏概全, “都归结”错误,原文“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 ;选项 B,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奴隶制”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希腊人为了研究宇宙而专门创造的;选项 C,无中生有, “奴隶制存在时间的长短导致东西方哲学呈现
9、根本差异”于文无据。故答案选 D。【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最后的电波行动开始了。我父亲原定走北路,担任掩护,由于李安本出马,结果被调至南路,随大部队行动。 “要不是老李” ,我父亲后来常说,
10、“我说不定早就见马克思了。 ”“老李,外号飞锤 ,不仅收发报样样娴熟,而且机务上也有一套。自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和我在新四军皖中独立师第三团共事,我这一辈子啊”父亲之所以屡次这样感叹,皆因他的一套娴熟技术皆传自李安本。按计划大部队一路向南猛突,但电台始终保持静默。相反,北路小队频繁发报,他们把平时抄收的新闻稿都拿出来,反复发送。果然,敌人上当了,开始调集兵力向北围追堵截。旅长下令全速前进,争取时间。他说我们越快到达,北路的压力便会越早解除。据事后得知的消息,驻青城日军指挥官藤田五郎大佐曾多次接到南路发现我军大部队的报告,但他并不相信,以为这是新四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日军的情报部门一直在跟踪
11、监听,并随时向他报告,证明新四军的电台就在北路。这一错误的判断使他错失良机,打好的算盘完全落空。白露过后第七天,我军终于突破重围,来到了江边,与江北前来接应部队胜利会师。部队到达时,已是深夜。旅长顾不上休息,下令立即架设电台,与北路联系。 “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夜晚” ,我父亲清楚地记得,他们来不及找地方,就在江边一个渔棚边架起了电线。旅长和参谋长都站在我父亲边上,等候消息。我父亲连续呼叫,一连半个小时都没有回音。大家浑身是汗,心都焦烂了。 “他们也许在行动中,没有架设天线。 ”我父亲这样说,手里攥紧了老李临行前送给他的烟斗。这时渡船已经陆续到了。旅长指示我父亲继续不停地呼叫,一刻也不要停。 “
12、一有消息,马上向我报告。 ”吩咐完了,他便和参谋长一起到江边指挥部队渡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渐渐亮了,东方泛起一抹淡淡的晨光。这时耳机里突然传来声音。我父亲兴奋地大叫:“来了!来了!”有人立即前去报告旅长。不一会儿,旅长和参谋长都小跑着过来了。 “怎么样,怎么样了?”旅长连声问道。可耳机里忽然出现了长时间的静默。我父亲一边调整波长,一边连续呼叫。 “怎么回事?是他们吗?”旅长问道。我父亲说是的,肯定是的。 “他们情况如何?”团长又问,我父亲摇头道, “不知怎么突然断了”“呼叫,给我呼叫!”我父亲连续不断地敲击着电键,时间漫长得令人窒息。终于,嘀嘀嗒嗒,嘀嘀嗒嗒,耳机里传来熟悉的电波声。 “老
13、李!是老李!”我父亲叫了起来。众人一片欢呼。 “嘘一一”我父亲做了噤声的手势。大家随即安静下来。我父亲急忙开始抄报。抄一句,参谋长就迫不及待地拿过去照着密码本翻译,可一句也翻不出来。 “这不对啊。 ”他对我父亲说。我父亲抄完报后,接过来一看,头脑顿时嗡了一下。“这是脑记密码!”“什么意思?”参谋长问。我父亲解释说,这说明他们已经销毁了密码,因为脑记密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用。 “看来他们已非常危险,否则不会销毁密码。 ”我父亲说。好在李安本教过他脑记密码的方法,凭着这种方法,他把电文翻译了出来。大意是,他们已身陷重围,弹尽粮绝,密码已毁,电台也即将销毁。旅长说:“告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一
14、定要回来,我们等着他们!”我父亲把电报发出后,对方一下子没了声音。按照李安本的操作惯例,他每收完电报,都要给收据。可这次却是例外。“收到没有?”旅长问。我父亲摇摇头。“呼叫,给我呼叫!”旅长大声命令,声音都有些变调了。我父亲不停地呼叫,身上大汗淋漓。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收报机又有了声音。我父亲扶了一下耳机,连忙抄收,没想到抄下来的却是一组明码:再见,战友“坏了!”我父亲心里一沉,知道这是最后的告别。没容他多想,耳机里又跳出一串明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随后,耳机里的声音戛然而止。旅长接过抄报,半天没有说话。他默默地摘下帽子。我父亲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在场的人也都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我
15、父亲将烟斗放到胸口袋,默默将电报机重新背在肩上。周围是死一般的沉寂,只有江风划过长空,发出尖厉的呼啸(摘编自人民文学 ,2018 年第 7 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日军围追堵截,大部队采用了调虎离山之计,将我军兵分两路进行突围,但突围计划是以牺牲北线部队为代价的。B. 小说中环境描写着重表现了江边的自然气候,如炎热夜晚、淡淡晨光、江风划过长空等,既渲染了气氛,又反衬了新四军奋勇抗敌、不畏艰险的精神。C. 小说刻画人物时,大量使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传神地塑造了旅长、李安本、我父亲等鲜明的人物形象。D. 小说采用了顺叙、插叙等多
16、种叙述手法不仅使文章情节安排张弛有度、灵动摇曳,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叙述时空具有纵深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小说结尾老李发送两组明码“再见,战友”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军”请简要分析这两组明码在全文中的作用。6. “老李”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他的英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答案】4. D 5. (1)情节内容上, “再见,战友”预告着北路全军覆没的结局;“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是即将牺牲的革命志士对生者继续奋勇前行的激励。 (2)人物塑造上:赞颂了李安本所代表的革命志士坚毅顽强,革命信仰坚定执着的形象。 (3)表达效果上:北路“铁的新四
17、军”的最后声音具有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4)主题思想上:悲壮而激越的结局表达了革命战斗之火永不熄灭的主题。 6. (1)侧面描写。小说开头和结尾分别用侧面描写的方式描摹了老李技艺高超的神秘形象和英勇赴死的胆识和气魄;(2)作为暗线。老李虽未见其人,但老李的命运作为北线情节发展的隐线展开,不仅激发了阅读者的兴趣,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3)深化主题。老李的幕后英雄形象深化了小说赞扬无数无名英烈不畏牺牲,革命精神永不止息的主题,对现实社会更有思想启示和引领作用。【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18、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A, “调虎离山”之计不对,应该是声东击西;而且“牺牲北线部队”说法欠妥,小说一直强调“全速前进,争取时间” 。选项 B, “反衬了新四军奋勇抗敌、不畏艰险的精神”错误,环境描写并没有反衬。选项 C, “大量使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传神地塑造李安本等鲜明的人物形象”错误,李安本未采用以上描写。故答案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某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从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
19、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某某情节(事物)等角度分析,一般的答题方式是: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本题从内容上的作用角度,结尾处两条明码电报说明北路军已经不幸遇难。从电报壮烈而简洁的语言上可以看出,李安本坚强不屈的革命者的形象。从语言“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可以看出,新四军的反侵略的热情的高涨,同时也是在讴歌革命者为国献身的革命壮举,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生命的主题就得以突出和彰显。【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在文本中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
20、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本题要注意从侧面描写,通过我对老李的描述突出老李的革命意志和高超的发报技术,老李的高超技术影响着父亲,这本身也是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而服务,也塑造我的父亲的伟大的革命者的形象。老李这个人物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却是小说的暗线,也为突出主题而服务,突出了革命者不畏惧死亡的大无畏的精神及主题。【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
21、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在美日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背后,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的贡献不应被忽略。陈列平,1957 年出生,1982 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读研究生,后获美国费城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施贵宝药厂任研究科学家。后在梅奥医院
22、、医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现为美国耶鲁大学 UTC 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皮肤病学和肿瘤内科学教授,耶鲁肿瘤中心免疫学主任。陈列平的实验室提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肿瘤免疫逃逸关键分子”的假设,首先鉴定了第一个此类分子 PDL1 并发明了用抗体封闭 PD-1PDL1 结合来治疗肿瘤的方法。这些发现为目前抗免疫逃选肿瘤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由于这些开拓性的发现,2014 年陈列平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奖一一威廉科利奖(WilliamBColeyAward),并于 2016 年年初获美国免疫家学会史坦曼大奖(AAI-SteinmanAward)。据此原
23、理研发的抗癌药,PD 一 1PDL1 抗体,对多种晚期癌症有显著疗效,被誉为“肿瘤治疗抗生素” 。陈列平的发现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癌症治愈的曙光。(摘编自北京科技报 ,20181002)材料二:中国制造 2025 ,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建设制造强国,与欧美大国抢占未来制造业高地,关键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因此“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人才
24、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从国家层面确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人才培养目标,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联合国两位高级官员近日撰文称赞, 中国制造 2025路线图正在引导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福布斯)杂志认为,实施“中国制造 2025”将助力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得益于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2017810)材料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 ,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从 2008 年开始,我
25、国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了 2000 名左右的海外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百人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本国人才引进项目,重点引进推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园区,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并且,国
26、家也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摘编自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日科学家摘得,但在此前,有华人科学家早已发明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功不可没。B. 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重要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 2025不仅仪是一个目标规划,更是未来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C. 中国制造重点发展领域基本集中在工业制造方面,范围涉及通信、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整体推进,重点突破。D. 国家不仅鼓励支持各企事业单位大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也支持国内顶
27、尖人才在重点科技领域创新创业。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毕业于福建医科大的陈列平教授赴美留学之后,就一直留在美国发展。早在 2014 年,陈列平就已经将自己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成果与其他科学家分享。B. 实施“中国制造 2025”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得到了诸多媒体和世界组织的认可。C. 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国家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足,所以我国制定周密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切入的,无论是“中国制造 2025”,还是“千人计划” ,都是助力我国未来发展的重
28、要保障。9. 以上出自不同媒介的三则材料叙述内容各有不同,但它们可以凝练出一个共同的核心话题,你认为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答案】7. A 8. D 9. (1)核心话题:发展与人才(国家发展战略与顶尖人才) 。 (2)思考: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在海外,目前国家急需引进和储备大量尖端人才,所以国家须出台有效措施引进顶尖人才助力国家发展。“中国制造 2025”的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占领科技和产业制高点,首先在于拥有顶尖人才。实现强国战略需要各类型的人才,既需要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来华)创业,也需要培养本土优秀人才。【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
29、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 “有华人科学家早已发明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功不可没”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陈列平发明的是用抗体封闭 PD-1/PD-L1 结合来治疗肿瘤的方法,这为目前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故答案选 A。【8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
30、辨析。选项 A, “陈列平就已经将自己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成果与其他科学家分享”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陈列平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奖;选项 B, “诸多媒体和世界组织的认可”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说的是,(福布斯)杂志认为,实施“中国制造 2025”将助力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得益于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选项 C, “最大的瓶颈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足”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了 2000 名左右的海外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
31、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故答案选 D。【9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整合和分析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以上出自不同媒介的三则材料叙述内容各有不同,但它们可以凝练出一个共同的核心话题,你认为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可以确定都是在陈述一个话题, “科技发展与人才的关系”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到原文中去归纳概括:“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从国家层面确立不同层次、
32、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人才培养目标,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 ,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并且,国家也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
33、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不忽木,字用臣。资禀英特,进止详雅,世祖奇之,师事太子赞善王恂。恂从北征,乃受学于国子祭酒许衡。览诸经,日记数千言,衡每称之,以为有公辅器。十五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帝遣通事脱虎脱护送西僧往作佛事,还过真定,箠驿吏几死,诉之按察使,不敢问。不忽木受其状,以僧下狱。脱虎脱直欲出僧,辞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脱虎脱逃归以闻,帝曰:“不忽木素刚正,必尔辈犯法故也。 ”继而燕南奏至,帝曰:“我固知之。 ”十九年,升提刑按察使。二十四年,右丞相桑哥奏立尚书省
34、,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争之不得,桑哥深忌之,尝指不忽木谓其妻曰:“他日籍我家者此人也。 ”因其退食,责以不坐曹理务,欲加之罪,遂以疾免。车驾还自上都,其弟野礼审班侍坐辇中,帝曰:“汝兄必以某日来迎。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二十八年春,帝猎柳林,彻里等劾奏桑哥罪状,帝召问不忽木,具以实对。帝大惊,乃决意诛之。罢尚书省,复以六部归于中书,欲用不忽木为丞相,固辞。帝曰:“朕昔听桑哥,致天下不安,今虽悔之,已无及矣。朕识卿幼时,使卿从学,欲备今日之用,勿让也。 ”不忽木曰:“朝廷勋旧,位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从。 ”帝曰:“然则孰
35、可?”对曰:“太子詹事完泽可。向者籍没阿合马家,其赂遗近臣,皆有簿籍,唯无完泽名;又尝言桑哥为相,必败国事,今果如其言,是以知其可也。 ”乃拜完泽右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大德三年,卒于官,年四十六,谥文贞。(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B.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C.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D.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36、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世祖: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高宗等。B. 国子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主管教务训导之职。C. 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如:帝辇、凤辇。D. 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古代帝王死日崩,有爵位的大官死日薨。12.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忽木天资聪颖,博闻强识。曾先后师从太子赞善王恂、国子祭酒许衡。许衡常常称赞不忽木,认为日后其能成为王公辅相之人。B. 不忽木廉正守职,执法公允。西僧横行无法,差一点将驿吏
37、鞭打致死,不忽木毅然接受连按察使都不愿受理的案子,惩处了作恶者。C. 不忽木不畏权臣、险遭报复。不忽木为被桑哥诬告杀害的杨居宽和郭佑辩护,因此得罪了右丞相桑哥。桑哥想加罪于不忽木,不忽木因患病而免遭加罪、报复。D. 不忽木淡泊名利,让位于人。元世祖欲用不忽木为丞相,但是不忽木决然辞让,力荐完泽,世祖最终采纳了不忽木的建议。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辞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2)朝廷勋旧,位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众。【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脱虎脱)语辞口气固执强硬,不忽木下令在庭下去掉他的官帽,斥责他不履行职守。
38、(2)朝廷有功勋的旧臣,官位在我之上的还多,现在不按次序用我,不能使众人心服。【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忽木果然在这一天到来。皇帝见他很瘦,就问不忽木的俸禄有多少,左右的人回答说休病假期间按惯例不给俸禄,世祖想到他贫穷,命令把俸禄全部给他。根据对文句的理解, “帝见其癯甚”皇帝见他很瘦, “帝”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BD 两项。根据对文句的理解, “问其禄几何”就问不忽木的俸禄有多少,单独成句,所以排除 A。故答案选 C
39、。【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 B, “国子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副长官”理解有误。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和官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故答案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
40、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 C, “桑哥想加罪于不忽木,不忽木因患病而免遭加罪、报复”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不忽木招致了报复,桑哥以不忽木患病为借口免去了他的官职。故答案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
41、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辞气”语辞口气;“去”去掉;“其”代词,他的;“责”斥责。(2)“勋旧”有功勋的旧臣;“右”之上;“次”次序;“无以”不能;“服”使动用法。【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
42、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不忽木,字用臣,天资禀赋超群,举止安详温雅,元世祖认为他奇特, (让他)拜太子赞善(官名)王恂为师, (后)王恂跟从元世祖向北征伐,于是从师于国子祭酒许衡。阅读各种经书,每天记背几千字,许衡常常称赞他。认为他有王公辅相的才能。至元十五年,出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皇帝派遣通事(古官名)脱虎脱护送西域僧人前往作佛事,返回路过真定,僧人用鞭将驿站的胥吏差点打死,案子上诉到按察使,按察使不敢过问。不忽木接受这个状子,把僧人抓捕入狱,脱虎脱一直坚持要释放僧人,语辞口气固执强硬,不忽木下令在庭下去掉他的官帽,斥责他不履行职守。
43、脱虎脱逃回京城告诉元世祖,元世祖说:“不忽木向来刚正,必定是你们这些人犯法的缘故。 ”接着燕南的奏章到了,世祖说:“我本来知道这个情况。 ”至元十九年,升任提刑按察使。至元二十四年,右丞相桑哥奏请设立尚书省,诬告杀害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为他们(杨居宽、郭右)辩护而未能有效,桑哥很恨他,曾经手指不忽木对他的妻子说:“将来籍我们家(籍家:亦称收孥,就是在犯人判处某种刑罚时,还同时将其妻子,儿女等家属没收为官奴婢。 )的就是这人啊。 ”因为不忽木退朝回家吃饭,桑哥就指责他不在衙门办公处理事务,想要施加不忽木罪行,于是以不忽木患病为借口免去他的官职。世祖从上都回来,他的弟弟野礼审班陪侍坐在车中,世
44、祖说:“你哥哥一定会在某一天来迎接。”不忽木果然在这一天到来。皇帝见他很瘦,就问不忽木的俸禄有多少,左右的人回答说休病假期间按惯例不给俸禄,世祖想到他贫穷,命令把俸禄全部给他。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春,世祖到柳林打猎,彻里等人弹劾上奏桑哥罪状,世祖召问不忽木,不忽木全部把实情告诉了世祖。世祖非常震惊,于是决定杀了桑哥。解散尚书省,再把六部归于中书省管辖,世祖想用不忽木为丞相,不忽木坚决推辞,世祖说:“我过去听从桑哥,使天下不安宁,现在虽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让你学习,正是要准备今天的大用,不要推辞。 ”不忽木说:“朝廷有功勋的旧臣,年龄官位在我之上的还多,现在不按次序用我
45、,不能使众人心服。 ”世祖说:“那么谁可以?”不忽木回答说:“太子詹事完泽可以。从前登记并没收阿合马家产时,阿合马贿赂近臣,都有簿册登记(受贿者的名字) ,只没有完泽的名字;完泽又曾经说桑哥做相,一定要败坏国家大事,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因此知道他可以。 ”世祖于是授给完泽右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的官职。大德三年,不忽木在官任上死去,终年四十六岁,谥号文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云门道中晚步(宋)李弥逊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14. 下列对这
46、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铺陈了漫步云门道中所见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 “山转岗回” 、 “步随” 、“独绕”等字眼点明行动轨迹。B. 首联总写诗人云门道中所见,以“暗东西” “路更迷”紧扣诗题中“晚步” ,勾勒出傍晚山林幽深晦暗的概貌,为下联展开具体描述蓄势。C. 颔联从诗人主体活动的角度运笔,出句与对句以“望”和“步”分别领起,描绘景象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更为阔远,笔力新俏,推陈出新。D. 尾联描写画外沉醉美景的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醉酒老叟相映成趣,与卞之琳断章中主客体位置调换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15. 本诗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
47、14. D 15. (1 )上句写傍晚时分,樵夫砍柴归来,远山上的野火渐渐熄灭,最后一缕孤烟也冉冉散尽;下句写困乏的耕牛僵卧在犁边,早春时节,田里的小麦还显得很低, (2)这一联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等多种描写手法,将农事活动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紧扣诗题中的“晚”字,描绘出一幅清新优美的山村春晚图,表达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绪。【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 D, “尾联描写画外沉醉美景的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醉酒老叟相映成趣”理解有误
48、。诗人既在画中又在画外,尾联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通过想象虚写,把自己织进了这幅山阴版的辋川图画里,使自己成为与这幅天然图画融为一体的画中人;同时又存在一个画外的自我,诗人仿佛具有分身术,跑到画外欣赏起这幅有自己在内的云门道中晚步图。故答案选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所指定的诗句进行分析其内容、意境、情感,要注意把握诗句中的手法及艺术效果。如此题“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樵夫下山了,那篝火已熄灭,浅浅的麦地里,牛儿卧在犁旁。画面动静结合,樵夫下山是动景,牛卧春梨是
49、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派祥和的田园景观,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 “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 ,喟叹终日。(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3)赤壁赋中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于是同苏轼“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 “月出”遥相呼应。【答案】 (1). 曾不事农桑 (2). 念此私自愧 (3). 尔卜尔筮 (4). 体无咎言 (5). 相与枕藉乎舟中 (6). 不知东方之既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