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80 散文诗话 21.80散文诗话-2 2011年06月01 日散文诗话-2 1、xcxy:在央视记者问到祖国时,著名画家范曾回答说:祖国就是我的宗教,祖国就是我的生命,祖国就是我的一切听了让人心生感慨!植根于华夏文明,延续五千年诗脉,应是新诗人的志向!中国画从来没有中断,即使在破除一切牛鬼蛇神的清末民初,所以他们能够推陈出新!大家迭出,而新诗歌起于胡适的口语,开始即与传统割裂,后起之秀更携洋自重,沉醉朦胧,这也许是被时代抛弃的重要原因鸿鹏小语 2韩国游记 大约是2001年的国庆节,好友杨龙邀请我和杨武一起往韩国度假,出国的护照办了一个月,夜里从郑州机场腾飞,这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飞机也就
2、飞了近两个小时,就降落在韩国的首都汉城,进进机场检验时同飞机的有两个人不知什么原因被挡住,庆幸我们三个人都放行了。 当晚住在汉城的一个宾馆里,让人奇异的是那里的自来水是纯净过的,可以直接饮用,与我们这里不同,感觉有些新奇;第二天,参观汉城奥运会旧址(现已改首尔奥运会旧址),仿汉式青瓦台建筑,是韩国的首府,还参观了一个象颐和园式的公园,里面有佛教场所,有一大钟,顶敲的木棒被绳*着,不知怎么被我试撞一下,竟撞响了,声震寰宇,远处一声鬼子似的嚎叫,意是不准随便撞钟;事出偶然,我们也感意外,还是感觉风景名胜,实在和国内风格没什么不同,那里也不会有中国那样风格各异的景色。导游实在是个华裔,祖上是山东人,
3、他说本来汉城街上都有汉文标识,由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到访时说了句:“太方便了,象在自己家一样”,结果被韩国人误解,随把中文标识都取消了,这才知道,原来过往我们是宗主国,韩国官方文字和我们一样是汉字。 在汉城购物,二千元人民币换了几万韩元,买东西时才知道一条围巾要几千韩元,买不了多少东西;韩国少女很会化装,女孩花枝招展的,买东西时想和他们聊几句,由于语言不同,也只好作罢!随即从汉城到济州岛,又从济州岛坐飞机回到郑州。 在韩国几日,感受颇深的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到了异国便不能和他们有效沟通了,想想我们国内十几亿人,文化相同,思想语言随时可以交流,写出的文章至少很多人能看懂,也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事情!再者
4、是外国的饮食实在是不能习惯!也不敢恭维,在那里即使是吃的华侨餐馆里的菜,也与内地味道大不相同,烤肉半生不熟,古书上老说四方夷狄茹毛饮血,于此可见一般!2009-8-9 3网友小语 挽住溪水的双翼:我愿逆流而上,追寻你的倩影!却见依稀仿佛,你还在湖水的中心!我愿顺流而下,随你飘出深谷,却闻声依稀仿佛,你又在深山林泉边吟诗!2009.8.7读诗人佳句感立秋而作! (水漠花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心。 (蔚蓝浩瀚):一段真爱,往往要经历很多磨难,当然有欢快也有悲伤,但是就算最后是悲剧,人们也会由衷的希看它表现为喜悦。就像死了并不代表结束,两
5、个人还可以在天堂诉说。 鸿鹏:想象真是丰富,叫人嫣然一笑,说尽了现在男女的爱情故事!真可以成为经典了!呵呵 我和我的日子,只有自己一个人静静拾起,午夜的幽灵走近,才知道思念在这样的夜色中有多么的狰狞。 (外面太冷):很真 平淡不失浪漫 鸿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不相依“!啊,贵州多人才啊,写的不错! (水漠花间):爱在转瞬即逝 鸿鹏:含义深远朦胧,正所谓“不是一番爱透骨,那得本日文飘香?“呵, 挽住溪水的双翼:何老师的句子很有诗意,我是向你学习的,因是学工科的,平时读书很少,见笑了!你的诗中处处是真情,而我学习的诗中,只不过是对事物事情的一种浪漫罢了,美好的事物总与我们若即若离,这里并不
6、局限于爱情!红楼梦里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诗句,所以说人世间万物变化,亦大抵如此!权作是对天下有情人的一种安慰吧! 4、写诗对我来说是业余爱好http:/,大约是大学毕业以后的数年,断断续续的写一些句子,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写,没有学过怎样写诗,开始的句子是无法读的。当时朦胧诗歌还很时髦,我看了就不感冒,也没有学习他们,后来的汪诗和席诗,我觉自得境简单,也只是看看。对我影响大的还是古诗和泰戈尔,但我的着笔全是口语,也并不希看学习格律,只是体会诗歌里的境界和意境罢了。没有受一些流派的影响,注定我的诗歌只是自己心情的自然流露,风格也是自然形成的,缺点可能是文学功底不厚,诗句也大多是直白的,白
7、描的痕迹比较明显,还需要不断探索和进步。2009-8-29 5、写在诗友“清明节”后http:/,超级变态传奇65535并为“斜阳牧歌”注: 叟风:美散文。开头一段有两个画面:外显的和内隐的。外显的悲凉,是场景;内隐的伤感,是心情。它们组合在一起,很强猎冬意象了。最后,以袅袅的香过渡,象而神,谓线路,却是悲凉的回忆。相当抓人。 二三段回忆的内容苗条,显得急骤。 末尾戛然而止,那一问注满了泪水,说不出,但我看见了颤抖的“唇” 知味.知味.。 鸿鹏语: 看花满眼泪,不与东风语. 其一:从此天涯成孤旅,几次旧梦湿罗巾! 其二:梨花一枝春带雨,苍天亦怜白衣人! 其三:梦里几度频落泪,孤坟野冈念慈亲!
8、外面太冷:夜如此凄迷,连黎明也布满了忧伤! 6、美人梳头诗 子月:“一何飘逸的秀发,在千丈瀑布?*逶 ?.在瀑布下的深潭或哪沐浴才通情达理。我想那不是女孩子能够承受的淋漓。“季节就这样匆匆流逝而往”这句中流逝就是往了,保存一个足以。文章是想象以一个“你”来进行观看吗?最后的时间落在冬季,可是在全篇中并不显得分明。 鸿鹏:“而往可以省掉.诗家的境界有时和佛家的境界相通,只不过佛家的境界对于信徒来说需要“信而受持,再拜致谢“,是虔诚的,而诗家的境界,对于诗人和读诗的人都知道是虚幻的,是为情绪和意境服务的!所以,不用担心美人会真的在千丈瀑布下被淋的,就是在现实中,也总不会傻到这种程度吧.雪是收的有点
9、突兀了,由于季节在流逝,冬天肯定会下雪啊,但梅花真的不常见,这样的美人实在我也并没见过!呵,谢谢交流评说. 瘦风:哈哈,鸿鹏把时光(抑或人生)的流逝写得如此艳美,真有“佛”境。美人梳头诗让我读出时光之美之凄,让我怜惜让我疼痛:) 鸿鹏:君能读出凄美之情,不意千载知音,竟在此论坛,竟在此目前,诗无奇异之处,而评诗人让人感叹! 王平:诗情画意,很美啊! 子月:原谅我没有读出诗情画意,结尾的海市蜃楼又什么意义? 鸿鹏:海市蜃楼,只是个结尾,起收起的作用.是不是用读散文的思路来读诗了.不过,诗人还是提醒我,散文诗人中偏爱散文的确实是多数,接受你的批评,继续努力.新诗假如不明显分行,实在就是散文诗,好的
10、短小散文提炼,分行后,也就是新诗的形式了.自格律诗歌尽离文人,新诗和散文诗都是口语诗歌,它能否存续和发扬广大,都要看它的艺术功底和实践检验,就象宋词承接和代替了唐诗.所以,形式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象大海一样的群众基础,以及象浪花一样灿烂优秀的才华诗人的出现和能广为流传的作品涌现.这是多余的话,本人不是诗人,随便说说,敬请原谅! 子月:起收起的作用吗,可我感觉是脱节。不是说用读散文的思路来读诗,海市蜃楼放在这里分歧适。“就象宋词承接和代替了唐诗”这句我想承接是对的,代替却不应当说。是时间上的延续与发展吧。不是诗人一样会在心中涌出诗意,对散文与诗给予关注与关切怎么都是好的。 7、月伴小溪 瘦风:
11、哈哈,这是鸿鹏兄对方齐扬兄月伴小溪的精妙解读,读出新意味新气象。 其中“我已化成了虚卧冬伴着岩石听水的叫唱”与“不愿擅离这夜,就让这夜将我收留”就是沿用了方兄的月伴小溪中的诗句,以诗读诗,以诗答诗别有一番风味。 鸿鹏:是啊,瘦风兄很理解,不知方老师会否有意见?擅自用了他美妙的诗句,多请原谅!呵 瘦风:我也曾以散文诗解读古诗的做法,开始很有成就感,也确实别有风味。只是这样一来,轻易步进重复古人的巢*,陷进前人的脚窝。尝试一下无妨,多了就没多大意思了。有时,我觉得自己在重复自己,就很可笑,就像一个唠叨的老者,反复地说一句话,三岁的孙子都觉得烦。觉得创作嘛,出新才有快感。创作难,就难在出新,你以为如
12、何? 8、家乡的小溪 鸿鹏:我也写过家乡的诗,只是由于沉淀太多感情,反而束缚了想象的翅膀,写不出诗意.所以我明白了画家为何要选择山水画和花鸟画为多的原因.另外,诗歌是需要韵律和章法的,这里起承转合不够完整,整体章法和意境不够完美.一点意见,仅供参考啊,相互学习,天天向上! “诗歌是需要韵律和章法的http:/,这里起承转合不够完整,整体章法和意境不够完美。1.76合击” 子月:你说要严格平仄与对偶?起承转合不够完整是什么意思?章法与意境不够完美你细说说看。你以为哪里可以怎么改?嗯,不说大的感觉的话,可以从细处着手吗? 鸿鹏:口语里用严格平仄与对偶肯定是不行的,只是但凡写诗要留意罢了,你看楚辞不
13、同于诗经,不一样千古流传吗?唐韩愈有人说他用散文进诗,就批评他.现在,我们用口语写诗,是断代工程,前面没有明显的承继,不得不用散文进诗,既然叫散文诗,我想我们应该下手时,应该是想着是作诗而不是在写散文.这样的观点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没有办法啊,中国诗歌很深厚,假如不这样,可能只能弄出个元曲的水平.毛主席曾说,打死也不看新诗,所以,我觉得散文诗人除了孤芳自赏,就要面对现实.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我是学工科的,文学功底实在没有你深厚.你看看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怎样写诗,一定会有启发的!一点意见,仅供散文诗人参考啊!呵. 子月:口语文也可以写好的旧体诗。只是我这文不是律诗,自然没有工对。为什么要搬出楚辞,再
14、者,诗经的韵律并不严格。“唐韩愈有人说他用散文进诗,就批评他.现在,我们用口语写诗,是断代工程,前面没有明显的承继,不得不用散文进诗,既然叫散文诗,我想我们应该下手时,应该是想着是作诗而不是在写散文.”唉,看后很多不知道怎么跟你说,什么叫“只能弄出个元曲的水平”?文学史上以文进诗到底是个什么评价你再看看,杰出代表也不是韩愈,我们用口语写诗前面没有明显的承继这个不能这么说吧,从胡适的两只蝴蝶到现在也走过这么久的路了。下面你说下手时应该想着是作诗而不是写散文我就更不知道是哪的观点我是学中文的,确实对你很多说法都有不同感受。 瘦风:大伙的讨论很好,大伙把看法、想法说出来,交流就活跃起来了! 总体看,
15、子月 家乡的河溪的意境还是有的。子月能够“以我观物”,将意移置到对象(家乡的河溪)上往。我们知道,意象、意境的营造,首先要有 物象 。在这里,想说的是,子月反复使用“是你们”以及它词叙述, 家乡的河溪的 物象 与读者就有隔阂感。假如让 物象 直接出场,情感或者意直接移置于 物象 上,不用“作者”或者“我”来告诉、述说,删掉“是你们”等词句,修整一下语境,可能更轻易使意与境浑成,营造意境。 由此观之,我觉得第二节的意境较佳一些。 不知道大伙、子月感觉怎样? 鸿鹏:我觉得瘦风老师说的很到位,我也是这样感觉的,只是无法用这么专业的术语说出,看来这里确实是有高手和人才的,读后对意境意象,以及 物象 的
16、概念更清楚了,“以我观物“或“以物鉴我“都很有意思,“我“和“你“在文中的关系也给人启发.泰戈尔的诗往往以我为感受,把爱人事物和对神的感情和赞美写的淋漓尽致!是我所喜欢的风格!忽然感悟到方老师的图画美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很美,但有时感觉是个小片断,而我想刻意营造的是一种意境,不知对否,请瘦风老师有空再评一下!谢谢! 子月:“泰戈尔的诗往往以我为感受,把爱人事物和对神的感情和赞美写的淋漓尽致!”.以后少一点这样自己出发书写的评价,至少前面加上“我以为”。“固然诗意直接用叙述语言来说明, 物象 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意象并生意境。但参与了太多的“我”的强加,意境的效果就会被削弱,甚至不小心还会把 物象
17、引向词或者概念之抽象”这句我就没弄明白,你说评价很到位,不妨解释一下。“参与了太多我的强加” 这种表达也不对啊。写和看都仔细一点。 瘦风:哈哈,还要解释。实在,我的解释已相当明了,看来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太拙劣:) 这涉及“我”在叙述中所处的地位、视角等题目。一是“我”的地位很高,居高临下,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叙述对象“物”被“我”言说解释得很彻底,也不考虑读者的阅读期待,这样的叙述可能很出色,文字可能也很美妙,可是给予读者的阅读期待、思考空间就被挤掉了。同时,由于叙述对象“物”没有很好出场,没有自己站出来说话,自然、客观上呈现就缺乏,阅读起来就觉得生硬,似乎有“我”在指手划脚,只能这样,不能那样
18、,不安闲。抒怀类作品往往如是。二是“我”与对象“物”同面对视,“我”尊重客观存在,让“物”能够言说一些“我”不必多说的事情,“物”之所言即“我”之所言,情景交融的作品往往如此。三是“我”不出现,让“物”全面呈现或者“覆盖”“俯视”,几乎都是客观的存在物在自由“言说”了,象征、暗示、移喻等手法经常如此。 这只是个人的理解了,就不再烦琐下往啦。大伙就当是瘦风在胡言乱语吧。 瘦风:同道同好朋友在这里学习交流真好。 实在很多的创作都不是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即兴创作的也没有想得很充分,大多根据经验、习惯,凭心境任意绪,“以我观物”,从自己的意绪出发,用具体的 物象 来表现。但这物不可能是纯粹的物,而
19、是包含了意的 物象 ,或为意境造氛围,或者由此达到意象化效果,总之选此物而非他物,是由于此物与作者的意旨近或同,比如“幸福”是一个很抽象词组,作者要表达这个意思,就选择能够与幸福相近相似的 物象 来表现,可以是“泥地里,有草绿花开”、可以是一次“自由的搔痒”等等,尽量让这些 物象 亲身出场,以物观物,自己叙述。也可以是 “快活的小鸟”、“欢畅的溪流”等等,固然有 物象 “小鸟”、“溪流”在里边,但以我观物,作者由于把自己关于幸福的理念“快活”、“欢畅”加进其中,其意旨、理念的痕迹就出现了。至此,我们可以预知意境的效果是大不相同了。 “以物观物”类作品,应该更有?*丁? 子月:王国维的两种境界说
20、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即“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的便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了。有我之境的代表如“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往”,无我之境的代表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关于有我与无卧冬在具体诗中孰优孰劣实在很多学者看来并无定论也无法定论。朱光潜先生已经有过一段论述,你可以看看。我想凡诗“贵无”的思想还是站不住脚的。 鸿鹏:瘦风兄所观是大略,如诸葛之隆中对,子月更在乎分析,有西方人透视进微解剖的习惯.我是工科的,更多的是希看交友,看好的诗评和看好诗都是一种享受,我看诗评很少,真的感觉看瘦风兄的诗评就是一种享受,建议瘦风老师积累一些诗评能够结集出版,我觉得确实有价值
21、.子月的诗布满了柔情,所写家乡的感觉很真,细节很好,每次都是感觉整体意境不太完美.一点意见,不要生气啊. 9、散文诗中没有必要引用古人的名句,我是这样以为的。看到很多散文诗作家中不时引用古诗歌中的名句或成语,有些还是名荚冬或文学功底很深厚的诗人。我觉得没有必要;偶然一时为之,可以理解,过多就显得文过。不仅没有必要,也可以以为是一种大家都不留意的毛病。 文言几千年来,基本是贵族的,士大夫的,甚至是帝王的,由于平民不识字,而口语的历史固然很短,但确是平民的,大众的,口语诗歌现在还不能说是承继文言文钵,混用就显得不协调、不连贯,破坏整体艺术性。这样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争论,我举个易懂的例子,象我们朋友间
22、聚会饮酒,大家喝北京二锅头,喝的很好,很尽兴,中间忽然每人喝一杯陈年的茅台,下面再喝二锅头,就立马显得没味道了,还不如我们就喝一种酒,也很完美。同样,中间喝一口法国的路易一百五红酒,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贸然引用外国名人的句子,顿然显得些媚外的样子。乡野之间的女子,也有美丽的,朴素的花格衣也很美,我们没有必要给她再加一条唐宋的貂皮领子,或者西洋的长皮靴,那样,反而越显得乡土气浓,最后轻易沦落为不伦不类!。2009-8-18 10、经常看到很长的散文诗,都是大作荚冬也许是作者的功底很深厚,都是专业出身的多些,文采很好,文笔一放就不可收了,也有情可原,还有的是作为一种散文诗流派来写、来看。我觉得还是短些的好,把留意力放在琢磨诗歌的意境和境界上,只要写的饱满,不显得单薄,就行。诗歌是表达一种情绪,不是展陈事例,长了,看起来就费力。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时间也很珍贵。现实里,身边很少听人说怎么读诗和怎么品诗的,结构完整,表达了作者的意思即可,写多了也没用,反而尾大不掉,画蛇添足,一点意见,可以商榷。2009-8-29 网通传奇引用 为谁而歌(原创散文)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