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总结.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463491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总结资料文中(+)是不可配伍;(-)示可配伍;(+-)示在一定条件下可配伍; 示文献号。双黄连注射液1维生素 C(+ )3250 (-)6952青霉素钠(-)225255266386868698699(+)7103氨苄青霉素(+)5256336386868693(-)6985994哌拉西林(-)4095715头孢噻肟(-)409525571633 638639(+ )6393414456先锋必(-)227头孢唑啉(-)226866988氨基糖苷类抗菌素(+)6709妥布毒素(+)63810庆大霉素(+)68669869911阿米卡星()52560563368669312小诺霉

2、素(-)605 (+ )66413卡那霉素(+)69869914链霉素(+)69869915氯霉素(-)69516磷霉素(+)40917病毒唑(-)40968669518地塞米松(-)525633693698699 (+)67019氢化可的松(-)525633693695205%10%GS(-)526214698 (+-)68621NS(- )526(+-)686220.9%氯化钠(-)69823复方葡萄糖(含钾) (+)52663867024环丙沙星(-)60525培氟沙星(-)60526红霉素(+-)670698 (+)699(1.2g,有沉淀)27林可霉素(-)60568669528白霉

3、素(+)60529甲硝唑(-)280476(+-)696(常温下可现配现用, 1.5 小时内用完,夏季高温不能配伍)30利多卡因(-)69531阿托品(-)69532氯化钾(-)69533盐酸维拉帕米(-)69534硫酸镁(-)69535氯化钙(+)69536盐酸氯丙嗪(+)69537氨茶碱(+)69738尼可刹米(-)69939洛贝林(-)69940阿拉明(-)69941多巴胺(-)69942西地兰(-)69943毒毛 K(-)699述评:1维生素 C 和双黄连粉针配伍研究, (+)325(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110 页,1996年昆明)实验比较精细,结果显示出外观无明显变化外,其余 PH

4、 值、维生素 C 含量、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甙、绿原酸、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结果均明显改变,提示有理化配伍禁忌,可信度较高;(-)695 ( 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34 页,1996 年 8 月)实验仅考察外观配伍变化,应定为配伍禁忌为好。2青霉素 G 与双黄连有 7 篇文献从理化配伍角度研究,认为可配伍,但中国药师2001,4(2):138 从 6 名青霉素皮试强阳性者药理实验角度研究,结论双黄连、复方黄连素不能和青霉素 G 配伍,否则增加青霉素 G 弱阳性或假阴性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可间隔一定时间交替应用、更换品种或配物液皮试阴性后再用,也不主张同时在两个不同用药部位

5、分别给药。3氨苄青霉素和双黄连针配伍存在不同结论:(+)作者实验浓度为 100ml 生理盐水+双黄连针 600mg+氨苄西林钠 1.5g,结果为溶液颜色即可变深,二波张处吸收值降低,PH 值下降,认为不宜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19(11):701;中国药业1999,8(2):23) 。 (-)作者按双黄连针每日剂量 3g(为标明配制浓度)和氨苄青霉素 2mg/500ml 生理盐水(可能印刷错误,2g 误印成 2mg)体内外考察结论为 8 小时物理化禁忌现象,药液稳定,可以配伍(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219 页,1996 年 8 月 8 日) 。但其理化实验过程报

6、告欠详,数据令人难以置信。双方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4头孢噻肟:639341445(医药导报2000,19(5):468)作者提出:双黄连不影响头孢噻肟的稳定性,但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1995 年版中国药典虽对粉针剂未作限制标准,但建议分开使用。571409 (广东药学 ,2000, (4):34)作者在经外观、PH 值、紫外吸收曲线、吸收度等考察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为可配伍,和上相比,仅在考察项目上存在差异,减少微粒一项。525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19(11 ):701)虽做微粒考察,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多,总体上微粒增多,但结论时未作评估。633638为综述性文章,未作实际考察。

7、5小诺霉素:605(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246 页,2000 年牡丹江)考察 0-5 小时无理化配伍禁忌。664(健康报2000,3,10)周德明临床实践配伍后出现混浊。可能存在其他因素,仍需进一步考察,以不配伍为好。6地塞米松配伍双黄连针:(-)者,无理化禁忌;(+)者报告地塞米松影响双黄连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使病程延长(中国药业 ,2001,11(2):60;综合临床医学1997,13(2):169) 。75%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526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7,17(7):307)考察配伍后黄芩甙、绿原酸、连翘甙等含水量,认为可配伍,但不宜与含钾复方葡萄糖配伍。21

8、4(中国药学杂志增刊,1995,30:113)提出配伍后 PH 值有一定改变,微粒增多双黄连稳定性最差,宜现配现用。686(中国药房 ,2001,12( 1):55)一综述文章说,配伍后微粒增多。当归1青霉素 G(+-)710血塞通(三七皂苷)1胞二磷胆碱(-)4462生理盐水(-)686脉络宁1右旋糖酐(-)2922胞二磷胆碱(-)74516310%葡萄糖(-)214复方大青叶1维生素 C(-)38922%利多卡因(-)3893青霉素 G(+-)710鹿茸精1青霉素 G(+-)710丹参针1胞二磷胆碱(-)502维脑路通(-)513红霉素(-)614细胞色素 C(-)661283515维生素

9、 C(+ )1736右旋糖酐(+-)238360417418 (过敏休克 6 例)死亡 3 例(+)6877环丙沙星(+)2913696918胰岛素(-)5589氟罗沙星(+)59410氧氟沙星(+)36963911黄芪针(-)63812抗肿瘤药(+)659 (+)69113庆大霉素(+-)659 (+ )69114丁胺卡那霉素(+)66569115奈替米星(+)66569116依替米星(+)6651710%葡萄糖(-)21418输液(+-)68619妥布霉素(+)69120盐酸罂粟碱(+)69121氯丙嗪(+)69122异丙嗪(+)69123维生素 B1(+ )69124维生素 B6(+ )

10、69125雷尼替丁(+)69126利血平(+)69127普鲁卡因(+)69128利多卡因(+)69129安达美(+)69130肌苷(+)69131磷霉素钠(-)69132阿洛西林钠(-)69133灭滴灵(-)69134青霉素钠(-)69135先锋 4 号(-)69136先锋 5 号(-)69137美洛西林钠(-)69138罗氏芬(-)69139脑生素(-)69140脑活素(-)69141甘利欣(-)69142多巴胺(-)69143阿拉明(-)69144ATP(-)69145盐酸洛贝林(-)69146肾上腺素(-)69147阿托品(-)69148盐酸林可霉素(-)69149氢化可的松(-)691

11、50地塞米松磷酸钠(-)69151甲氟哌酸(+)719述评:1右旋糖酐:687中国药师 ,2001,4(1):60)综述 102 例不良反应中,18 例过敏性休克,其中 13 例配伍右旋糖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强有力抗原,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共同作用结果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过敏症,应尽可能不与右旋糖酐混合静滴。2输液:有报告配伍后微粒增多。刺五加针1右旋糖酐(-)3352生理盐水(-)335 (+-) 6863输液(+-)686述评:33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7,17(5):218)未考察不溶性微粒项目, 6 小时内外观、PH 值、含量基本不变,认为可配。686综述报告配伍后微粒增多

12、。川芎嗪1汉肌松(-)4572柴胡(-)4573莪术油(-)4574醒脑静(-)4575复方丹参(-)4576丹参(+)4577盐酸黄连素(+)4578石膏(-)4579枸橼酸黄连素(+)457102:1(-)457112:3:1(-)457122:6:1(-)457134:3:2(-)45714葡萄糖氯化钠(-)45715生理盐水(-)4574696861610%葡萄糖(-)457469686175%葡萄糖(-)45746968618复方氯化钠(-)45719低分子右旋糖酐(-)45746920右旋糖酐(-)45768621水解蛋白(-)4572220%甘露醇(-)4574696862325

13、%山梨醇(-)45724706(-)4572550%葡萄糖(-)68626复方醋酸钠(-)68627维生素 C(+-)68628青霉素 G(+)710(理化禁忌)抗腮腺炎注射液(金银藤)1青霉素 G(+-)710七叶皂苷1生理盐水(-)49925%葡萄糖(-)499310%葡萄糖(-)499淋必治1培氟沙星(-)606灯盏花素1生理盐水(-)6862头孢拉定(+)6863氨苄青霉素(+)6864庆大霉素(+)6865氨茶碱(+)6866速尿(+)686清开灵110%葡萄糖(-)626686 (+)201 (+-)3127152生理盐水(-)201626(+-)6863维生素 B6(+ )336

14、4诺氟沙星(+)6265葡萄糖酸钙(+)6266卡那霉素(+)6496867青霉素(+-)6496868林可霉素(+-)6496869维生素 B6(+ )33664968610维生素 G(+-)649686115%葡萄糖(-)68612葡萄糖氯化钠(-)68613复方氯化钠(+-)68614头孢唑林(-)68615先锋必(-)68616头孢拉定(-)68617头孢噻肟(-)68618头孢呋辛(-)68619氨苄青霉素(-)626述评:110%葡萄糖:201 (药学通报, 1987,22(12:727) 实验表明,PH 值是配伍后混浊与否的主要因素,PH6.12 立即混浊,PH 值越低,放置出现

15、混浊时间越短。312(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第 15 页,1996 年,昆明)报告配伍后微粒超标,与放置时间、溶液 PH 及配伍量有关。作者提议增加微粒检查项目686(中国药房 ,2001 ,12(1):55)综述文献,6 小时稳定。2复方氯化钠:686(中国药房 ,2001,12(1): 55 综述文献,2 小时内稳定,4 小时紫外吸收度下降。普乐林(葛根素)针110%氯化钾(-)28125%葡萄糖(-)281332686310%葡萄糖(-)2812143324葡萄糖盐水(-)2813326865生理盐水(-)2813326866林格氏液(-)28175%碳酸氢钠(+)2818乳酸钠林格氏液

16、(-)3329胞二磷胆碱(-)52410头孢唑啉(-)52411含糖达罗氏(-)68612211 液(-)68613维持液(-)68614平衡液(-)686参附针15%10%葡萄糖( -)5632葡萄糖氯化钠(-)5633生理盐水(-)5634碳酸氢钠(-)563黄芪针1氨苄青霉素(-)621210%葡萄糖(-)21471530.9%氯化钠(-)715参麦针110%葡萄糖(-)214生脉针110%葡萄糖(-)214毛冬青注射液1葡萄糖盐水(+)79茵栀黄注射液1注射用水(-)239638210%葡萄糖(-)239638 (+-)表示 6 小时后棕色3生理盐水(+-)239638410%葡萄糖氯

17、化钠(+-) 2396385205 葡萄糖(-)2396386氯霉素(+)670复方黄连素1青霉素 G(+)710田基黄1青霉素 G(-)710柴胡注射液1 庆大霉素(-)366 (+ )5986503627102青霉素 G(+)710(药理禁忌)述评:应避免配伍362(药师通讯 ,1997,11(4): 255)报告庆大霉素伍用柴胡、安痛定过敏休克 1 例,病人自诉青霉素过敏,无庆大霉素、安痛定、柴胡过敏史。598(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6,16(7):331)报告庆大霉素与柴胡混合注射过敏休克 1 例,即往史青霉素过敏,单用庆大霉素、柴胡针未见过敏反应。650(药物流行病学 ,2000

18、,9(3):150)报告庆大霉素与柴胡混合注射致急性肾衰死亡 1 例,用庆大霉素前未用他药,曾单用柴胡无不适,无药物过敏史,无肾炎病史。甘利欣1生理盐水(-)40755058225%10%葡萄糖( -)4075505823葡萄糖氯化钠(-)4075505824复方乳酸钠葡萄糖(-)5505825右旋糖酐(-)55065%碳酸氢钠(-)5505827复方氯化钠(-)4078门冬氨酸钾镁(-)5979肝安(-)59910维生素 K1(-)599莪术油葡萄糖1白霉素(-)70427(+)4262氨苄青霉素(-)70713804264273青霉素 G 钠(-)70713804红霉素(-)7040042

19、64275地塞米松(-)704276庆大霉素(-)703804264277维生素 C(-)704278病毒唑(-)704279氯化钾(-)7010头孢唑啉(-)7142642711头孢拉定(-)6912苯唑青霉素(-)38042613磷霉素(-)42614小诺霉素(-)42638015醒脑静(-)45716柴胡(-)45717汉肌松(-)45718川芎嗪(-)45719复方丹参(-)45720丹参(-)45721枸橼酸黄连素(-)457222:1(-)457232:3:1(-)457244:3:2(-)4572520%甘露醇(-)45726低分子右旋糖酐(-)457穿琥宁15%10%葡萄糖(

20、-)40663868671320.9%氯化钠(-)4066386867133葡萄糖盐水(-)4066386867134乳酸林格氏液(-)4066386865复方电解质葡萄糖 MG3(-)4066386庆大霉素(+)4306387丁胺卡那霉素(+)4304776096388环丙沙星(+)4306389氧氟沙星(+)43063810维生素 C(-)43063811维生素 B6(-)43012ATP(-)43013Co-A(-)43014胞二磷胆碱(-)43015氢化可的松(-)43016地塞米松(-)43017病毒唑(-)43018阿昔洛韦(-)43019双黄连(-)43020青霉素钠(-)430

21、 (+-)710(慎用)21氨苄青霉素(-)43022红霉素(-)43023头孢唑林(-)43024头孢哌酮(-)43025头孢曲松(-)43026头孢呋辛(-)43063827甲硝唑(-)43047628替硝唑(-)43029西索米星(+)60930妥布霉素(+)60970670931阿莫西林维甲酸(+-)60932652-2(- )60933酚磺乙胺(-)60934病毒唑(-)60935克林霉素(-)60936哌拉西林(-)60937头孢噻肟(-)60938林可霉素(-)60939头孢拉定(-)60940复方氯化钠(-)713枸橼酸黄连素1丹参(+)4572复方丹参(+)4573柴胡(+)

22、4574汉肌松(+-)4575川芎嗪(+)45762:1(+)45772:3:1(+)45782:6:1(+)45794:3:2(+)45710葡萄糖氯化钠(+-)45711生理盐水(+)457125%10%葡萄糖( -)45713复方氯化钠(+)45714低分子右旋糖酐(-)457复方茵陈针1头孢唑肟(-)682头孢唑啉(-)683头孢拉定(-)684先锋必(-)68华蟾素1右旋糖酐(-)38863868625%10%葡萄糖( -)38863868630.9%氯化钠(-)3886386864复方氯化钠(-)3886386865复方醋酸钠(-)38863868664%碳酸氢钠(-)388638

23、686鱼腥草针1普鲁卡因(+)6712输液(+-)6513青霉素 C(+ )710(药理禁忌)(一)对清开灵不良反应发生的因果关系的探讨:1清开灵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之一。2有过敏史者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更易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史的患者。3中枢神经系统性原发病(脑血管疾病、脑炎等)的患者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后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精神错乱、幻觉等。这可能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强,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液增多所致。4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清开灵注射液的稀释度有一

24、定的关系,药物的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重。这说明较大剂量的清开灵快速进入体内易发生不良反应。5第三季度(夏季)易发生不良反应,这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发季节相同。说明个别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有关。6静点清开灵注射液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第一次用药的输液过程中(77.6%) ,其中50.4%的患者发生在用药的半小时以内,在输液结束后发生者仅占 22.4%。说明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潜伏期短,多在使用的 30 分钟内出现。这也是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之一。7合并用药,甚至将清开灵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这是因为药物的不同酸碱度以及其中的各种成份相互作用,可改变其原有的化

25、学性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8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类型多数为变态反应,其中 86.0%属型变态反应。这是清开灵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二)清开灵注射液引起变态反应的机制:1清开灵注射液中的各种成份作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清开灵注射液中有水牛角提取物,内含蛋白质。较大分子的蛋白质进入体内,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过敏反应。金银花中所含有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它既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又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哮喘、皮炎等,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研究,金银花食入后经小肠分泌物作用,可变成无致敏性物质。因此,口服一般不引起过敏,而静脉滴注使过敏原直接进入

26、血液内,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发生。2清开灵制剂中的某些成份在配制过程中或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化引起过敏反应:黄芩中含有黄芩黄素、汉黄芩黄素、黄芩新素和黄芩酶。其中的黄芩黄素分子中带有三个邻位的酚羟基,其性质很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为醌类衍生物,使药品的质量下降,同时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3制剂中含有的杂质作为致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在制药过程中的一些未除尽的杂质或可能有个别批号的药液纯度欠佳,而发生致热源反应。例如方中的胆酸是由牛胆汁和羊胆汁提炼而来,猪胆酸是由猪胆汁提炼而来。从所周知,胆汁的成份是非常复杂的,在提炼的过程中,一旦杂质过多,就可能成为致热原或致敏原,引起过敏反应。4清开灵注射液的处方过于复

27、杂:由于中药的成份极为复杂,且大多是复方制剂,其中的某些成份通过口服给药在消化道可被“分解“、 “消化 “、“排泄 “,而经注射直接进入血液系统,就可能产生经口给药所没有的不良反应。因此,有人认为中药注射制剂的处方应为单味或少于四味为佳。而清开灵注射液的成份复杂,共八、九味药物,各种成份组合在一起制成注射制剂,可能发生较复杂的化学变化,引起过敏反应。(三)几点建议:1.用药前要认真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要慎重应用;2.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时的最佳稀释浓度应在 0.1 以下,且应采用现用现配的方法,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尤其是在夏季;3.尽量减少清开灵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尤其不应与

28、青霉素混合应用,配药空针也不应混用;4.首次用药,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尤其在用药的 30 分钟内,一旦出现皮疹、瘙痒、颜面充血,特别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脱敏治疗;5.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注意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6.建议厂家研究处方中的有效成份,科学配方,简化处方;7.生产厂家应进一步改进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提高质量,减少杂质。中药注射制剂在治疗急症方面有吸收快、起效快的特点,是中药制剂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由于中药制剂是复合组方,分子结构大,又缺乏科学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手段。因此,开发中药注射剂新产品时,应做更深入的科研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如何使中药制剂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是药学工作者、临床医生和生产厂家共同面临的一个的课题。愿我们通过今天的研讨,促进中药制剂的发展,使我们的祖国医学更加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