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一般护理(二)三、用药护理(一)中医给药法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中药用药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人员能否正确掌握和使用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的效果 由于药物的性能不同以及临床上的要求各异,因此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制剂。传统的称谓常把中药剂型称为“汤、丸、散、膏、丹” ,随着祖国医学和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各种新的剂型不断出现。 汤剂 :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成汤液,去渣取汁饮服散剂:将单味药或多味药物研成细粉混匀而成,可内服,外用。丸剂:将药物研成极细末,以炼蜜、水或米糊、酒、醋、药汁等为赋型剂而制成的圆粒状固体剂型。膏剂:内服膏剂:将药物反复煎熬,
2、去渣取汁,再用微火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制成外用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菜油等植物油煎熬,去渣后加入黄丹、白膏等收膏制成其他剂型:丹剂、酒剂、茶剂、锭剂、冲剂、片剂、滴丸剂、膜剂、软胶囊、气雾剂、中药袋泡剂(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法正确的煎药法是确保疗效的关键!李时珍:“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徐大椿:“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 ”1.煎药用具:以砂锅、瓷罐为佳,禁忌铁锅、铝锅、铜锅。2.煎药用水:水质:古人常用流水、雨水、井水,现多用饮用水,忌用开水煎药。水量:一般第一煎加水至淹过药面 3-4cm,第二煎加水至淹过药面
3、 2-3cm.泡药:宜用凉水泡药,一般,花叶草浸泡 20-30 分钟,根茎种子、果实浸泡 60 分钟,复方药方浸泡 30-60 分钟。3.煎药火候、时间:原则:“先武后文” ,煎药开始用武火(即大火) ,至水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小火) ,并保持在微沸状态,以利于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药时间: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4.煎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先煎:为了增加药物的有效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后下:为了减少芳香类药物挥发药效,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粉末类、含绒毛类药物需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物同煎。 另煎:
4、某些贵重的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尽量减少损耗,将其切成小片,单味煎煮2-3 小时,煎好后,单独服用或兑入汤药中同服。 烊化: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与其他药物同煎则易粘锅煮糊,且附着其他药物,影响药效,应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冲服:某些贵重或质地坚实、难以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打碎:某些壳类及果仁类药打碎以后才能煎出有效成分。泡服:某些易出味、挥发性强的药物,不宜煎煮,宜采用泡服。将药物放入刚煎煮好药液中泡服。 5.机器煎药: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煎药方法,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以特殊布料制成的煎药袋内,用冷水浸泡
5、30-60 分钟,加入适量水,将水和浸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调节温度和时间,当温度和时间达到设定的标准时,中药即煎好,机器自动停止加温。药汁可直接进入包装机,被灌注到耐高温的密闭塑料袋内。 (三)用药方法中医用药根据病变的性质、病变的部位和药物的性质,分内服法和外治法两种。(一)内服法 1服药时间 :神农本草经指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 (1)饭后服:一般药,宜进食后半小时服用,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2)饭前服:滋补药、开胃药,应饭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
6、服。(3)随时服: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4)睡前服: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5)定时服: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平喘药在发作前服用。2.给药剂量: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 1 剂,每剂药物一般煎 23 次,分头煎和二煎,有些滋补药也可以煎 3 次。可将头煎、二煎药汁混合后“分服” ,也可将两次所煎药汁“顿服” 、分数次服等,需要视病情不同而分别对待。 3.服药温度:温服: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体送服的方法。 热服: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 凉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
7、凉开水送服的方法。 (二)外用法:外用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膏药 油膏 箍围药 掺药 洗剂 酊剂3.其他用药 (1)超声雾化吸入法 电能 超声波声能 透声膜 破坏药的张力和惯性 微细雾滴(2)中药保留灌肠法 肠粘膜的吸收(二)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汗法:解表发汗,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 吐法:通过服药后使患者产生呕吐,使邪有出路 下法:通过服药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等从下而出 和法:使半表半里的病邪通过和解或调和而消除 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回阳救逆达到治里寒的作用。 清法:通过清热泻火的作用治里热的方法 消法:通过消积导滞、软坚散结使有形之邪
8、渐消补法:滋补人体阴阳气血以达到补养作用补法:滋补人体阴阳气血以达到补养作用汗法:施护要点:1.应用汗法时,应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遍身滋滋微汗为最佳。2.解表剂多选用辛散轻扬的药物,武火快煎,不宜久煎。服药时温度适宜,药后可加饮热粥、热水等,以助药力,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以助发汗。3.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清洁,忌食粘滑、酸性和生冷食物。4.药后加强病情观察,重点观察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出汗部位及汗量等。5.汗出时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汗出后及时更换衣被,并注意避风寒,防止外感。6.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西药。吐法:施护要点:1.涌吐药迅速凶猛,宜伤胃气,应中病即止,对妊娠
9、、产后以及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要慎用。2.服药期间应暂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少量流质或易消化的饮食以养胃气。3.服药应小量渐增,采取二次分服法,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颚、咽喉部,助其呕吐,呕吐时协助坐起,注意保持呼吸道之通畅。4.涌吐后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叮嘱患者忌坐卧当风,以防吐后体虚。5.吐而不止者,可服少许姜汁或服用冷粥、冷开水解之,若仍不止者,可根据给药的种类分别处理。6.严重呕吐者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必要时予以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下法:施护要点:1.泻下剂以攻伐为主,过则易伤正气,用时则中病即止,对年
10、老体虚患者、孕妇及产后津亏引起的便秘更应慎用。2.服药期间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3.药后注意观察排泄物的性状、量、色及次数,若泻下太过而致虚脱,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配合救治。4.寒下药适用于里热实证,表里无实热症者及孕妇禁用;忌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服药期间应暂时禁食,待燥屎泻下后再予以养胃气之品。5.温下药注意观察服药后腹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宜连续轻泻,于饭前温服。6.润下药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之证,宜早、晚空腹服用,服药期间宜配合食疗,应养成润肠通便的习惯。7.逐水药要注意服药后心下痞满和腹部胀痛缓解情况,这类药有毒而峻猛,易伤正气,所以体虚、孕妇禁用。 和法:施护要
11、点1.服药期间,宜给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2.服和解少阳药后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象及出汗情况。服小柴胡汤忌食萝卜,服截疠药应在疠疾发作前 2-4 小时之前。3.服调和肝脾药应做好情志护理。4.服调和肠胃药时要注意观察腹胀及呕吐情况,并注意观察排便的性质和量。5.小柴胡汤柴胡为主药,服药时应避免服用碳酸钙、硫酸镁、硫酸亚铁等西药,以免产生毒副作用温法:施护要点:1.使用温里剂,须辨证准确,三因制宜,且中病即止,以免助火。2.生活起居、饮食、服药等护理均以“温”为护法,忌生冷寒凉。3.服温中祛寒药,应在服药后饮热粥少许,有微汗时避免揭衣被。4.取温经散寒药后要注意保暖。5.服回阳救逆药时,昏迷患
12、者可给鼻饲法用药,服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血压、脉象及四肢回温的病情变化。若服药后汗出不止,厥冷加重,烦躁不安等,为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清法:施护要点: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室温、衣被、饮食、服药等均宜偏凉。2.饮食上应给与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鼓励多饮水、西瓜汁等生津止渴之品。3.汤剂宜取汁凉服或微温服。4.服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5.苦寒滋阴药久服易伤胃或内伤中阳,必要时添加温胃、和胃药,年老体弱、脾胃虚寒者慎用,或减量服用,孕妇忌用。消法:施护要点:1.消导之剂,要根据方药的气味清淡、厚重之别,采用不同的煎药法。2.服药时给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勿过饱,婴幼
13、儿要注意减少乳食量,必要时可暂停喂乳。3.汤剂宜在饭后服用,且中西药同服要注意配伍禁忌。4.应用消食导滞剂,应观察患者大便的性状、次数、质、量、气味及腹胀、腹痛、呕吐情况等。5.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年老体弱者慎用;脾胃虚弱或无食积者及孕妇禁用。补法:施护要点:1.由于阳虚多寒,阴虚多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整病室的温、湿度,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2.补益药大多质重味厚,宜文火久煎,阿胶需烊化,贵重药品应另煎或冲服,宜空腹或饭前服下。3.饮食护理:注意对证进补。4.虚证患者大多处在大病初愈或久病不愈等时期,应做好开导及劝慰工作。5.若遇外感,应停服补药以防
14、“闭门留寇” 。(三)服药护理1.服发汗药后,应多饮热开水、热汤或稀粥,以助药力、助汗,仔细观察患者的出汗情况。2.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的吸收,但急症可不受此限。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和纤维素多不易消化的食物。3.服泻下药应中病即止,邪去为度,不宜过剂,凡血虚、阴虚火旺者慎用,饮食宜温通、易消化,以助药力,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或损伤胃肠,要注意观察大便的变化情况。4.服驱虫药后,要告知患者药后可能出现轻度腹痛,注意观察大便有无寄生虫排出,并记录排虫的时间、数量及种类。如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应用毒性较大的驱虫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或损伤正气,
15、对孕妇、年老体弱者应慎用,腹痛剧烈者,暂时不宜驱虫,应待症状缓解后,再用驱虫药。5.危重患者服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6.服排石药后,应嘱患者做跳跃运动,并注意大小便中有无结石排出。7.服用药酒时,切忌过量。8.服催吐药后,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质、气味,服药后若仍不能止呕者,可用棉签刺激咽喉,以助呕吐,但呕吐不可太过。9.婴幼儿服药时,可加少量糖类,便于吞服,并注意防止药物吸入气管。10.气味芳香、富含挥发油的芳香化湿药,入汤剂时不宜久煎,以免影响药效。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油淡渗利湿利尿作用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之物。服药后要注意观察小便次数、尿量变化、水肿消退等情况,臌胀患者服药前后要分别测体重和腹围,并做好详细记录。11.闭症患者应用鼻饲法服药。12.服药后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