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科 研 立 项 论 文(2011 年)完全学分制,学生活动社团化背景下学生组织发展转型研究姓 名指导教师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 导论 3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31.1.1 问题的提出 31.1.2 研究意义 31.2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31.2.1 研究现状 31.2.2 文献综述 41.2.3 研究方法 42. 从学年制到完全学分制 42.1 什么是完全学分制 .52.2 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52.2.1 实行选课制 52.2.2 实施目标管理 52.2.3 学习年限灵活性 62.2.4 尊重个性差异 62.2.5 资源
2、配置高效性 62.3 学分制优 点及其局限性 .62.3.1 学分制的优点 62.3.2 完全学分制的局限性 73. 学生活动社团化 83.1 相关概念 .93.1.1 学生社团 93.1.2 学生社团的基本分类 93.1.3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 93.1.4 学生活动社团化 .103.2 社团活动 的作用 103.2.1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0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3.2.2 提高学生科学文化创新能力 .113.2.3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13.2.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13.3 高校社团 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3.1 体制不完善 .123.
3、3.2 活动受限多 物质匮乏 123.3.3 部分社团缺乏学术性和研究性 .123.3.4 学生参加社团盲目性较大 .134. 学生组织面对新形势的转型分析 .134.1 当代高校学生组织面临的挑战 134.2 针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组织的转型建议 134.2.1 转变思想、主动转型、积极适应发展需求 .144.2.2 走品牌建设之路 .144.2.3 健全学生组织管理机制 .144.2.4 拓展思维、开辟工作新阵地 .154.2.5 始终坚持学生活动以服务学生为根本 .154.2.6 加强思想引领,做好学生思想导向工作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1摘要高校学生活动是大
4、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和高校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学生组织作为高校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承担了许多责任,面临很多挑战。学生活动社团化现象在各大高校较为普遍,社团数量迅猛增长,参与人数急剧增加,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活动。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正在逐渐被各大高校采用,它的实施改变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为高校学生组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上述背景下,当今高校学生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管理体制不完善,学生活动受限制较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低等等,这说明高校学生组织原有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本文借鉴
5、国内外学生组织先进的管理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高校学生活动社团化和完全学分制实施的背景,对高校学生组织转型方法进行研究,共分为六个方面:第一方面,转变思想、主动转型、积极适应发展需求;第二方面,走品牌建设之路;第三方面,健全学生组织管理机制;第四方面,拓展思维、开辟工作新阵地;第五方面,始终坚持学生活动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第六方面,加强思想引领,做好学生思想导向工作。关键词:完全学分制 学生活动社团化 高校学生组织 转型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life, college activities play a decisive role
6、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colleges. Student organizations which are the sponsors and managers assume more responsibility and also face many challenges. Students activities association phenomenon in th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common. Community quantity grows rapidly a
7、nd participants increase in the number. Community activities have become the main activity outside the classrooms.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a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gradually being adopted, it is chang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
8、arning and life, but also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 organization brings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he problem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organization in development gradually increase without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student activities restricts 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2more, st
9、udents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 is low and so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organization in the origi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ow, this paper is to draw lessons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organizations
10、,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lete credit system in the background, on the college student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method. It consists of six aspects: First, change idea, active trans
11、ition, and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Second, take the path of brand construction. Third, optimize studen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urth, develop thinking, open up new places. Fifth, always adhere to the student activities to serve the students as a fundamental. Sixth, strengt
12、hen the ideological guide, do a good job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work.Key words: Complete credit system; Universities; Students activities association;Student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31. 导论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1.1 问题的提出我刚入学时正值苏州大学完全学分制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到目前为止,我已在学生组织工作两年多,对学生组织各方
13、面有较全面的了解,而在整个高校中,学生活动社团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通过与老师交流,在同学间进行了问卷调查,浏览大量资料,结合上述背景和自己的工作经验,从而发现原有的学生组织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需要,因此研究一套在完全学分制,学生活动社团化背景下关于学生组织发展转型的理论方法十分必要。以上也是我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1.1.2 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通过收集整理大量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的资料,总结整合多种方法,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方法,是已有相关理论体系的延伸,并为相关学生工作提供新的方法,是学生工作研究的新的突破点。2) 应用价值本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都是来自于对现实的调查,对现实的应用价值
14、较高。本课题的应用价值在于它可以直接应用于学生组织中,对学生组织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2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1.2.1 研究现状目前,还未有关于还没有成体系的关于在完全学分制和学生活动社团化背景下学生组织发展转型的研究,但从完全学分制、学生活动社团化和学生组织新时期的改革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分别入手,还是有许多的相关文献资料的。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41.2.2 文献综述浙江工业大学李昌祖,王雷,冯雯在解构与重构:社团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变迁探究中明确提出社团化的概念,社团化是指社会个体基于社团人的角色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进入社团并按照社团规则确立的行为
15、规范进行思考和行动,这样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社团化。西华大学王政书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中提出了完全学分制的概念,所谓完全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和绩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质和量的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为灵活的过程。广西大学硕士讲师冼季夏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中提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社团大发展;社团种类和数量剧增,有利于促进社团文化大繁荣。同时他也提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具体表现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硬件条件跟不上实际发展的
16、要求;社团育人功能亟待开发。苏州大学在题为“苏州大学:学分制更显人文关怀”的文章中提到,实行学分制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学分制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时和课程,达到真正学有所好、学有所成。与此同时,学生选课、选教师,将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2、学分制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3、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学分制改革后,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学习能力进行选择。4、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贫困生如果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实质上大大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费用。同样,有的贫困生可以
17、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分解学费负担。1.2.3 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比较、借鉴、实践验证等诸多方法。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校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具体主要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综合分析法等。2. 从学年制到完全学分制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5完全学分制具有不同于传统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的显著特点,它的实行将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同时也必将对高校原有的各项工作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 高校学生工作体制也将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什么是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学分计量、以选课制
18、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打破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呆板格局。形象的说法就像在高校里开设了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就像在市场里选购商品,学生在获得学校所规定学分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是攻读一个学位或两个学位,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迄今,学分制已经走过了大约二百年的历史。在近两个世纪的实践历程中,它被世界各国的许多高等院校所采用,其方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在合理配置高校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个性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了不
19、可替代的作用。苏州大学于 2008 年正式对 2008 级新生实行完全学分制。2.2学分制的主要特点2.2.1 实行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分制的灵活和本质。是否进行选课制是学分制区别于学年制的标志,是否将选课制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是中国现阶段各种学分制区别的标准。选课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发挥学生的潜力,充分体现因材施教。选课制主要是指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任课教师、选择上课时间。2.2.2 实施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相对于过程管理而言的,它不像学年制一样强制化,每一学期或半年都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核算,处理升留级、退学等,学分制则
20、相对宽松,主要以是否取得足够学分、学分的绩点高低来衡量学习的效果、进行学籍管理,它允许免修、免听、取消补考,可以多次重修等。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62.2.3 学习年限灵活性学分制是以学分和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的质和量,它参考了学年制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又不困于年限的严格限制,它允许学生因智力、学习内容及质量、经济因素、人生规划等因素而提前或延缓毕业。它体现了学分制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特征,又反映了学分制下高等教育的极大开放性。2.2.4 尊重个性差异大学生处于个性发展最为强烈的青年时期,而每个学生都存在着认知能力、勤奋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就是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
21、要使学生个体适应社会需要。从人才培养的观点看,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学分制其他三个特点决定了学分制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这也是学分制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所在。2.2.5 资源配置高效性完全学分制将竞争机制引入到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之中,消除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力过于集中、学生明显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的现象。学生对教师的课程具有选择权,这无疑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师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教育者只有努力提高素养、开出具有特色的选修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否则必将被竞争所淘汰。这样,不仅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积极性,促进了高校教学科
22、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而且有利于在高校教学队伍中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并且通过与财力、物力相挂钩,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高的教育效能。2.3学分制的实施给学生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行全面的学分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代表着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而否认学分制存在种种欠缺,更不能忽视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回避问题不是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无益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对其加以理性的分析,才是解决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7问题的科学精神。实行学分制以后,高校各项工作出现了许多新
23、情况、新问题,过去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完全学学分制的实施给高校各种学生组织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一,基本工作单位趋向离散。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在课程和教师的选择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学习、生活安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加大,传统学年制下稳定的班级不复存在,班集体的离散,给学生的教育管理,班团活动,集体社会活动的组织带来困难,使以往的多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的学生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组织的各项工作必须适应新的情况,积极寻找工作切入口 努力探索高校学生组织工作的新途径。第二,学生思想观念发生分化。学分制坚决贯彻材施教的原则,完全尊重个性
24、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因此,学生的思想观念必然出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向,自主意识明显增强。这一方面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多样化需求,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 学生思想观念分化后产生的一些不良倾向,以及由此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实给高校学生组织开展日常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例如:实施学分制以后,班级开始松散化,一些同学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集体荣誉感不强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减退。还有一些同学在争取提前毕业工作的动机驱使下,产生重学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业务、轻政治等观念。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政治意识淡
25、薄。所有这些都要求高校学生组织工作者转变工作观念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摸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应对新挑战。第三,常规信息沟通渠道的弱化。学分制打破了专业、年级的界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汇集到同一课堂学习。任课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院系的流动性很大的学生,课下单独指导的机会明显减少。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向学生工作者反馈信息的作用大打折扣。学分制还造成班级组织弱化, 班主任管理职能消失殆尽,学生组织工作者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渠道也将名存实亡。加之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的自由度增大,学生个人行为独立性增强,同学之间交往随意性较大,所以学生组织的工作者较难掌握学生基本情
26、况,无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不能针对实际状况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大大降低了高校学生组织工作的成效。构建稳定通畅的信息沟通新渠道以便随时获取全面准确的反馈信息,这是摆在高校学生组织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综上所述完全学分制在存在诸多优点的同时,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也有明显不足,这给众多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然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从此踏步不前,更不能无视问题、漠然处之。每位高校学生组织工作者都有责任积极寻求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8应对措施,抓住新机遇,勇敢地接受挑战。3. 学生活动社团化学生社团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是
27、非常丰富的,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 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正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迁。3.1 相关概念3.1.1 学生社团社团是社会体系中的一种组织形态、社会结构方式和社会成员集体活动载体。按现在的定义,社团是社会公民资源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所谓高等学校学生社团,即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3.1.2 学生社团的基本分类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按照其活动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公益类、实践类、理论学习类、艺术类、体育类、语言文化类和科技类七大类。从级别上来划分,学生社团一般分为校、院两级。校级学生社团由校团委、学工部负责注册登
28、记、监督、考核等具体管理工作;院级学生社团由学院主管,学院团委负责社团活动开展指导工作。院级学生社团一般与本学科联系紧密,原则上只针对本学院同学招收成员和开展活动,不面向校内其他学院招收成员和开展活动。3.1.3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而自由拓宽的天地,是大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校园生活与课堂教学共同组成了大学生活的整体,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它属于一种隐形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代大学教育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向,除了改进正规教育、强化课堂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发挥非正规教育作用,加强课外活动,努力创造机会
29、,让学生参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9与社会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发挥大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各方面素质。学生社团活动一般都丰富多彩。以学习型社团为例:一般开展学习活动之初,要有一定的计划。在争得有关部门(如团委、学会、协会、学生会、学院、系)领导、学者、教师的支持下,开展与有关学术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习、观摩、参与一些学习竞赛活动、开展模拟“实战”活动等。有的还走出去,和兄弟单位、兄弟院校、兄弟社团交流、切磋、辩论等。3.1.4 学生活动社团化3.1.4.1社团化的概念分析社团化是指社会个体基于社团人的角色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进入社团并按照社团规则确立的行
30、为规范进行思考和行动,这样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社团化。高校之中的社会个体即是指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社团化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应该占到一所高校学生总数的相应比例,这是一个基础特征。其次,大学生介入社团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并已经构成大学生行为 方式的重要内容。3.1.4.2社团化的判定从现有研究资料可以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已经形成大学生社团化生存现象,基本理由如下:第一,社团数量迅猛增长,参与人数急剧增加,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活动领域。第二,高校学生组织日趋系统化,为大学生的社团化打下基础。第三,高校学生的社团人角色正在生成,这种组织状态的生存方式是
31、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3.2社团活动的作用与特点3.2.1 社团活动的作用第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作用首先体现在对大学生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10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通过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应当看到,大学生社团活动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大家知道,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必须要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使用;第二个条件是必须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形式,主体与客体可以借助这样一种
32、形式发生互动。高等学校社团活动是继党团活动和政治学习活动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形式。第二,提高学生科学文化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宽松的学术环境、自主学习环境。高等学校所拥有的是一种科学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事创新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发展自身的文化和技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水平,社团活动满足了大学生情商开发的需要。此外,高等学校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实践出真知,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
33、精神、团队精神、敬业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实践的结果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生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消除疲劳,疏导心理。如体育社团活动能使学生的机体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可以使学生体验乐趣,缓解压力。如体育社团活动没有应试的压力,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快乐,从而使自己的性格健全,个性得到发展;可以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可以认识新同学,开阔视野,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公平竞争,学会如何做人,这些对学生日后事业发展有帮助;还可以使学生不同的体育社团活动得到不同的心理体验。再如体育舞蹈项目可
34、以加强学生交流的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增加审美情趣,愉悦身心,提高工作效率;球类项目可以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反映灵活的应变能力。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今,各种工作岗位都需要员工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显得日趋重要。许多企业在进行招聘时,都把应聘者的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项目。另外,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十分重要,尤其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只有那些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大学生必须要不断培养自身的团队精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11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高校学生社团恰恰有助于实现这一点,它可以培养
35、成员作为集体一员的感情和合作感。组织的发展,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经费、设备、场地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都需要同学们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取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舞台,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交往能力既培养了大学生公平竞争和他人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他们自立、自信、开朗的性格和热爱生活、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3.2.2 社团活动的特点第一,自发性。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内在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值得变化。由原来的单一知识型向能力、知
36、识并举型发展。受其影响,在校大学生才与活动的意识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被动参加向主动参加转变。越来越多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组建社团、参与社团活动。这些社团的出现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第二,群众性。由于是学生自发组成的社团,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同学生活本身,所以社团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调查统计,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的人数占校园总人数的 75%,甚至有很多同学参加了不止一个社团。第三,多样性。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现在校园存在着各种类别的社团。以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例:有从事志愿者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管理协会” ;有体育爱好者所组织的“乒乓球社” 、 “足球社” ;还有摄影爱好者组
37、织的“光影摄影社”等。社团的多样性从分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第四,随意性。总的来说,大部分社团存在着比较大的随意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团内部组织松散,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其次,社团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往往是社团内成员一时兴起,没有延续性和品牌特性。3.3社团化给高校学生组织带来的影响3.3.1 学生组织体制不完善日益暴露高校学生组织自身缺乏严格的管理,管理不够规范。学生组织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非正式群体,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和自由度,很容易导致组织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些学生组织由于成立仓促,加上自身建设没有跟上,虽然有详细的组织成立申请书和自身的章程
38、,但是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自己制定的章程不能够严格执行,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组织活动缺乏总体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12策划以及工作的延续性,很多活动往往只是某些组织者的一些随意性的想法,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对活动的创意、目标、宗旨等没有形成系统体系,加上经费不足,缺少老师指导,使得一些活动流于简单的形式,在低水平上徘徊。使一些学生组织在规模、活动形式、社会效应等方面难以有实质性的和突破性发展,更谈不上积累、沉淀优秀的文化,难以形成文化积淀的良性循环。3.3.2 活动受限多 物质匮乏首先,经费问题。学生组织活动经费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拉赞助,二是收会员会费。因为不少高
39、校明文规定禁止企业在校内进行商业活动,而向公司拉赞助费必须要给予企业一定的利益。所以不少组织因为经费原因,成为企业在校内推销产品和进行营利活动的“帮手” 。否则拉赞助费这一活动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可见社会赞助这条经济来源十分不稳定。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各种教育资源日益紧张,所以经费主要来源是会员费,在有些高校中往往会出现重复收取和超额收取学生会员会费的“乱收费”的行为现象。由于学生组织数量增多,又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3.3.3 部分组织缺乏学术性和研究性虽然高等学校社团活动一般都与学科、专业相联系,不乏学术性和科研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为数不少的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浓郁学术氛围,科研含量方面显
40、得势单力薄。就目前高等学校学生社团而言,许多社团活动多以兴趣型为主,学术性、科研性社团严重匮乏。在五彩斑斓的社团活动中,相对于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以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性、科研性社团活动显得比较枯燥、单调呆板,缺乏创意和吸引力;加上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必要的资金投入,致使学术研究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缺乏深度和理论研究的厚重感,难以担当引领社团文化方向的重任。3.3.4 学生参加盲目性较大学生参加学生组字的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学生对所参加组织了解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对自己所参加的组织很了解,有些学生了解一些,有些学生仅了解一点,还有些学生几乎不了解。学生显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合适
41、的学生组织。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参加的学生组织越多越好,今年参加这个,明年参加那个,反映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从参加活动的主动性来看,有些学生是自己主动参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13加的,有些学生是随大家一起参加的,有些学生是被动员参加的,有些学生觉得好玩。这说明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较大。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强和个性化模式发展等新情况。而由于组织本身的民间性、结构的松散性、活动的自主性和成员的广泛性等特点,加上少数高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工作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够、活动创新不强等,导致了少
42、数学生组织层次较低、活动品味不高,个别团体甚至被责令重建或停止活动。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组织的建设暂时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学生活动社团化对高校的学生组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高校学生组织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的机遇,同时看清挑战积极应对。抓住机会努力把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高度。4. 学生组织面对新形势的转型分析4.1当代高校学生组织面临的挑战从前面两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完全学分制和学生活动社团化给现有的学生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高校各学生组织原有的体制和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积
43、极寻求应对措施,齐抓共管共同促进高校学生组织的进一步发展。4.2针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组织的转型建议4.2.1 转变思想、主动转型、积极适应发展需求面对新的挑战,高校学生组织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寻求应对方案,从而带动整个学生组织的发展、转型。当下情况工作当中遇到各种问题都应该正确对待,在深入分析研究之后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各学生组织要经常关注新信息、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努力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开展交流,不断更新知识,为校园文化发展做出新贡献。4.2.2 走品牌建设之路我们知道学生社团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反应高校的精神面貌。但是就中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14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没有建立一个
44、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体制,所以知名社团很少,这无一不利于学校的综合实力的。但是学生社团另一个特点是组织分散、行动自由,这就凸显了建立品牌学生组织的重要性。一个高品质的学生组织应该有高品质的活动,同时沿袭的是一种高品质的思想。如果学校要进行学生组织的品牌建设,第一,要保证学生组织的管理人是一群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应在学生组织管理人的培养上加大力度,为了保持学生组织的持续发展,更应该完善学生组织领导者的换届以及选举制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断的为学生组织储备人才。第二,一个好的学生组织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优秀指导老师的辅导,学校应完善各项制度,发挥老师的优势,带动学生组织的发展。第三,丰富
45、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品味、陶冶情操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举办活动时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展健康有意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培养精品,也最终使学生组织持续发展。4.2.3 健全学生组织管理机制要想有效地对学生组织进行管理,必须加强学生组织管理的制度化,这将有利于解决学分制带来的学生离散化问题。制度是一切行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只有将学生组织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学生组织才能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活动,进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同时健全的学生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增加其凝聚力和影响力。 要根据学生组织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灵活又充满激励的
46、内部管理机制。使其成员意识到这个组织是有纪律的组织,是志同道合年轻人的团体,促使每个人积极投身到学生会建设中去,为它出谋划策,献计献力。4.2.4 拓展思维、开辟工作新阵地拓展新思维,开辟学生工作新阵地。高校学生工作的基层单位除班级以外,还有学生宿舍等场所。学分制实施以后,班级的离散凸显了这些基层单位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它们理应改变传统学年制下在学生工作中的配角地位 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载体功能,成为高校学生组织活动和工作的主阵地。为此 在改善学生宿舍硬件设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宿舍建设,狠抓严格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舍风,使学生宿舍真正
47、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二教室”对于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组织要进行有效地引导与管理。在保证积极健康的基础上,尽量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力争将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展现个人才华 锻炼能力素质的大舞台。学生基层党团组织汇集了学生中的大批优秀分子,完全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15学分制下,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使高校学生组织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关注,学生组织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研究、引导和建设,使学生组织在高校育
48、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4.2.5 始终坚持学生活动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学生活动社团化使学生活动的数目大大增加,而同学们面对多而杂的学生活动显得盲目,质量不一的学生活动也使活动的整体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始终坚持学生活动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活动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加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同学对活动的满意度,使学生活动更好的开展。4.2.6 加强思想引领,做好学生思想导向工作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广,信息量较大,因此同学们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改变,严重的可能诱
49、发犯罪。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的代表力量,要勇于承担起正确思想引领的任务,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帮助团组织党组织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这是今后高校学生组织的新任务和新挑战。结论高校学生组织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以实现高校及高校学生发展,以服务学生为基本的学生组织,是当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渐被各大高校采用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改变,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文理交融,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同时在完全学分制下,基本工作单位趋向离散,不便于管理,学生思想观念分化严重,信息沟通的常规渠道弱化。高校学生活动社团化是当今高校学生活动的整体趋势,社团数量迅猛增长,参与人数急剧增加,社团化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苏州大学科研立项论文16高学生科学文化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是,高校学生活动社团化也有很多弊端,没有健全的体制,活动所受限制较多,物质匮乏,部分社团缺乏学术性和研究性,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较大,对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组织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基于以上研究推论,我们认识到有必要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应以上背景的高校学生组织转型的研究。本文就是在完全学分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