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吸烟情况调查一、调查人员:*二、调查对象:身边的人。三、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吸烟人数每年加剧的增长,不但中年人和青年人吸烟,甚至八九岁的小孩也在学着吸烟。女性吸烟者也迅猛发展。尽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吸烟等于是慢性自杀,可这对于那些吸烟者来说,好像是耳旁风,不吸就活不了。据我上网和查阅关于吸烟资料得知。香烟包括四千多种物质,据专家所说,至少有六十多种是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其中含有 4 3 种治癌物质,例如: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甲醇、氨水、氯乙烯、丁烷、杀虫剂,其他还包括氰化氧、石碳酸、阿摩尼亚苯、亚硝基胺等。所以烟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要吸烟,而我做这个调查的原因是想让吸烟的
2、人,尽快戒烟!因此,为了您的身体,为了国家的富强。我们呼吁“请不要吸烟” 。四、调查方式: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周围的人。五、调查目的:对周围吸烟人数进行调查统计,在这个调查里,我会向各位同学介绍一些人吸烟的因素,烟草所含的物质,吸烟的害处和戒烟的方法。让大家更了解吸烟的害处,从而远离香烟。六、调查经过:上网查资料和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吸烟的资料。同时对一些吸烟的人进行了一些吸烟方面的了解,谈谈他们的感受和一些建议。七、调查结果 近年来,我国吸烟的人数不断上升,不但中年人、青年人吸烟,有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也在学着吸烟,女性吸烟者也在迅猛的发展。 我共采访 l 5 5 人,经常吸烟的有 108 人,占
3、调查人数的 69.67%,偶尔吸烟的 23 人,占调查人数的 14.84%,不吸烟的有 24 人,占调查人数 15.48%。据我看来,吸烟的人大多也意识到吸烟的危害,部分人还知道烟草含有致癌物质,但他们却仍然吸烟。在回答吸烟的感觉时,回答是很舒服。同时我还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烟草的历史:人类历史有 250 万年,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人类是不吸烟的。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时也发现了当地印第安人吸烟,这是对于人类吸烟最早的直接发现。可见人类吸烟距今大约是 500 年的历史。 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海滨时,看到当地印第安人将干燥的烟叶,卷成筒状点燃吸食,冒出烟雾并散发出一股刺激性味道;也看
4、到有人将烟叶碾碎做成鼻烟、嚼烟或类似现在的烟斗吸用。到 16 世纪中叶,烟草很快传到世界其他各地。到 17 世纪初,烟草已传入德国、俄国、土耳其、菲律宾、日本等地。在 19 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时才出现卷烟。1887 年卷烟机在英国问世,于是卷烟生产飞速发展。 我国古代人是不吸烟的。烟草传入我国,约在 16 世纪末,明朝万历年间(1573 1620),最早译音叫“淡巴枯” ,大约是在明朝末年改用烟草名称。据史学家研究认为,烟草是通过三条路线传入我国的,一条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台湾、福建,再传到北方各地;另一条是从南洋传入广东;第三条是从日本经朝鲜传入到辽东。一般认为最早传入我国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
5、台湾、福建两省。 到明朝崇祯末年,吸烟盛行。到清朝,此风更盛。从此,客人来先敬烟,后敬茶,已成世俗。明、清医药学家已观察到烟草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烟草“令人烦乱,不省人事,”; 本草汇言 记载 “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中医张景岳曾说:“烟能散邪,亦必耗气,”得出“ 烟也损人”。 吸烟原因: ,占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1)解闷的方式 (2)跟社会潮流 (3)受朋友影响。吸烟的危害:一、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 13 倍,如果每日吸烟在
6、35 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 45 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 13 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 85由吸烟造成。吸烟者如同时接触化学性致癌物质(如石棉、镍、铀和砷等)则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将更高。烟叶烟雾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需经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羟化酶代谢作用后才具有细胞毒和诱发突变作用,在吸烟者体内该羟化酶浓度较不吸烟者为高。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者喉癌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十几倍。膀胱癌发病率增加 3 倍,这可能与烟雾中的 -萘胺有关。此外,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
7、、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二、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 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 35 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 6 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 2 6 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912 倍。心血管疾病死
8、亡人数中的 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但其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异常起着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 HDL-C 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 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9、,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 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 PGI2 生成减少,血栓素 A2 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上这些都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据报告,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 23 5 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 20 倍。此外,吸烟者易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吸烟可引起慢性
10、阻塞性肺病(简称 COPD),最终导致肺原性心脏病。 三、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在狗实验中,接触大量的烟尘可引起肺气肿性改变。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者下呼吸道巨噬细胞(AM)、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弹性蛋白酶较非吸烟者明显增多,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烟粒及有害气体的刺激,下呼吸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活化的 AM 除能释放弹性蛋白酶外,同时又释放 PMN 趋化因子,使 PMN
11、从毛细血管移动到肺。激活的 AM 还释放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吸引成纤维细胞;以及 PMN 释放大量的毒性氧自由基和包括弹性硬蛋白酶、胶原酶在内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肺的弹性蛋白、多粘蛋白、基底膜和胶原纤维,从而导致肺泡壁间隔的破坏和间质纤维化。据报导,1986年美国患 COPD 者近 1300 万人,1991 年死亡 9 万多人,吸烟是其主要病因。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 24 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COPD 易致自发
12、性气胸。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 四、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 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五、其他 吸烟对妇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提前。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其他如早产、死产、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等均可能与吸烟有关。妊娠期吸
13、烟可增加胎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以上这些危害是由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胎儿血液,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同时尼古丁又使血管收缩,减少了胎儿的血供及营养供应,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女性 90的肺癌、75的 COPD 和 25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妇女死于乳腺癌的比率比不吸烟妇女高 25。已经证明,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使精子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和活力下降,以致受孕机会减少。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的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老年人吸烟可引起黄斑变性,这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和血小板聚集率增加,促使局
14、部缺氧所致。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 六、被动吸烟 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围的人们,不自觉地吸进烟雾尘粒和各种有毒物质。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为低,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 1 倍,苯并芘多 2 倍,一氧化碳多 4 倍。研究发现,经常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妇女,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工作场所没有或很少被动吸烟者。据国际性的抽样调查证实,吸烟致癌患者中的 50是被动吸烟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丈夫吸烟的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 1 634 倍。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学者分析了 5000 多名孕妇后发现,当丈夫每天吸烟 10 支以上时,其胎儿产前死亡率增加 65;吸烟越多,死亡率越高。吸烟家庭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 因此,为了您的健康,为了国家的富强,我们呼吁:“请不要吸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