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集体舞田纳西摇摆舞教案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并在游戏情境中,建构完整的舞蹈结构。3、享受集体舞蹈中探索、交流、变化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对集体舞的概念有初步认识。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3、幼儿有初步的游戏经验:老狼游戏;照镜子游戏;领头人游戏。4、手腕花人手一个:一半幼儿戴黄腕花,另一半幼儿戴红腕花。5、活动室内的椅子排放成圆形,椅子之间有一定距离,便于幼儿进出。活动过程:1、全体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听音乐玩“老狼游戏”进场。(1)老师和幼儿在活动室外,
2、相互牵手,呈链状队形。老师扮演“老狼”的角色,先向前跑动,后突然回头。老师回头时,全体幼儿便迅速停止跑动,手牵手静止不动。动作结构为:3 1 1 1 6 1 5 0 | 1 1 6 5 2 3 2 0 | 0 0 | 0 0 |跑 跑 跑 跑 停, 跑 跑 跑 跑 停(2)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幼儿牵手以上述游戏进场。随着进场人数的逐渐增加,原先的链状队形演变为单圈队形:全体幼儿和老师面向圈上绕椅子玩“老狼游戏” 。(3)全体牵手面向圆心,继续随乐玩上述游戏。(4)老师暗示幼儿松开各自拉着的手,边继续随乐动作边进入由椅子围成的圈内,散点站立。老师背对幼儿,继续带领幼儿游戏,同时提醒幼儿看到老师回头
3、便要摆个造型不动。(5)音乐结束时,老师提醒幼儿任意找一椅子坐下。老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此处,老师巧妙地将“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迁移到了入场动作中。这一方面使得单纯的进场环节增添了有趣的游戏成分,另一方面可使幼儿在反复的操练过程中,感受基本的节奏型,熟悉基本的动作模式,从而使幼儿在后续的两两合作舞蹈中,有更多的精力学习人际交流,并同时享受因人际交流而带来的快乐。 )2、老师:刚才听着音乐玩“老狼游戏”的时候,心理感觉怎么样?大部分幼儿:很好玩。老师:这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幼儿:很欢快很跳跃很快乐3、老师:这次,我们来玩个“照镜子”的游戏,我来当领头人,看我做什么动作?音乐起。老师随乐反复
4、做“拍(手) ,拍(手) ,扭一扭”的动作。动作结构为:3 1 1 1 6 1 5 0 | 1 1 6 5 2 3 2 0 | | |拍 拍 扭 一 扭 ,拍 拍 扭 一 扭全体幼儿站在各自的椅子前,面向圆心模仿老师的动作:拍、拍,扭一扭。4、老师: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全体幼儿:拍手!幼儿 1:拍了两次手。老师肯定了上述幼儿的回答,并进一步强化该动作模式:我是先拍拍,再扭一扭的。(老师借助“照镜子”的游戏,将预设的动作模式直接告知了幼儿。 )5、老师:我们可以先拍拍,再扭一扭,还可以先做什么动作,再扭一扭呢?幼儿 2:拍拍肩。幼儿 3:拍拍头。幼儿 4:拍拍膝盖。老师对上述幼儿的回答均用动作并
5、伴随语言朗诵进行了反馈。如:拍(肩) 、拍(肩) ,扭一扭。(幼儿受老师动作的启发,依次创编出拍肩、拍头、拍膝盖等动作,看似多样,但其实这种拘泥于拍打身体部位的“发明创造”仅属于低水平的创造性行为:有流畅、少变通、无独创。因此,一个高明的老师还应通过提供问题或回忆线索来帮助幼儿挖掘新的创造资源。 )6、老师:除了拍,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再想一个其他的动作!幼儿 5、6、7 分别创编出跳跃、打响指和耸肩的动作。老师对上述幼儿的创编动作均给予了肯定,且边模仿其动作边伴以语言朗诵:跳、跳,扭一扭;打,打,扭一扭;耸、耸,扭一扭。全体幼儿模仿上述动作。7、老师:这次我们把晨间玩过的游戏编到舞蹈里面。老师
6、边示范拍球的动作边语言朗诵:拍(球) ,拍(球) ,扭一扭。老师:除了排球,还有什么动作?幼儿 8:跳绳。老师肯定其回答:跳(绳) ,跳(绳) ,扭一扭。(老师要求幼儿严格地按照固定的动作结构要素“,扭一扭”创编动作,体现了开放与封闭和谐统一的教学思路,其一方面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经验,另一方面也使得幼儿在经过一定的变式练习后,能自然积淀形成相应的动作模式,为快速适应后续的各种变化动作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8、老师;你们已经想出了很多动作。这次你们来做动作,我来找。我找到谁,谁就来当领头人。老师: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你准备做的动作。你做的动作应该是“哒,哒,扭一扭”。(先想好动作,再随乐
7、表演。这使得幼儿的学习始终处在从容不迫的状态中。 )音乐起。幼儿坐在椅子上根据基本的动作模式“,扭一扭”随乐创编动作。老师绕椅子行走并观察幼儿的动作。一旦发现某幼儿创编出较好的动作,老师便反馈该幼儿的动作,并暗示其他幼儿模仿其动作。9、老师:刚才一个小朋友想到了“蝴蝶飞”的动作,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就想到了“兔子跳”的动作。原来,小动物的动作也可以编到这个舞蹈中来。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小动物的动作?幼儿 9:小花猫(边说边做小猫叫的动作) 。老师和幼儿一起按基本的动作模式模仿小花猫的动作:叫、叫、扭一扭。(借助固定的动作模式,进一步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方式。 )10、老师:这次我们轮流来当领头人。我先当
8、“领头人” ,你们要跟谁学动作?全体幼儿:王老师。老师:然后就是(老师手指着身旁一幼儿)?全体幼儿:!老师:做完动作后,就轮到(老师按顺时针方向再往下指一幼儿)?全体幼儿:!老师按此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轮流的概念,即一个接一个当领头人。(可见,音乐活动同样可以实现各领域间的渗透,而且这还是一种相对比较高级和自然的领域渗透方式。 )11、老师:每个人想一个动作!先做一个动作,再扭一扭。听好音乐。每个动作做四次。老师与身旁的幼儿(第二位领头人)轻声交流,了解其创编的动作。12、老师:我是第一个领头人。请大家眼睛看着我。老师(第一位领头人):刷,刷,扭一扭(刷牙的动作) 。动作重复四遍(以下同) 。幼儿
9、 10(第二位领头人):啄,啄,扭一扭(小鸡啄米的动作) 。幼儿 11(第三位领头人):跺,跺,扭一扭(跺脚的动作) 。幼儿 12(第四位领头人):抓,抓,扭一扭(类似大灰狼扑向小动物的动作) 。幼儿 13(第五位领头人):开,开,扭一扭(类似开花的动作) 。幼儿 14(第六位领头人):飞、飞,扭一扭(蝴蝶飞的动作) 。在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全体幼儿逐个模仿领头人的动作。每当领头人做至第三遍动作时,老师便和下一位领头人轻声交流,帮助其明确自己要创编的动作,并在第四遍动作即将结束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要换动作啦!(老师提前与领头人沟通,有助于领头人进一步明晰自己的任务并做好相应的动作准备,避免
10、因即兴表演产生反应焦虑和混乱。同样,老师的语言提醒也有效地阻断了幼儿有可能出现的动作惯性,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换更为自然和协调。 )老师对上述领头人的表现给予了鼓励。13、老师:我刚才做了一个刷牙的动作!看到刷牙,你还想到什么动作?幼儿:洗脸,梳头、洗手老师:我们选两个动作,一起来练一练吧。老师和幼儿共同讨论,选择了两个动作:拍(肩) 、拍(肩) ,扭一扭;洗(脸) 、洗(脸) ,扭一扭。并带领幼儿随乐练习了上述两个动作。14、老师:昨天,老师请你们回家照镜子的。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幼儿:我笑,镜子里的人也笑。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人也做什么动作。老师:镜子里面和镜子外面的人的动作是
11、全体幼儿:一模一样的。老师:那我们就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吧。15、老师:请手上戴黄颜色手腕花的小朋友在教室中间围成一个圈!手放下!背对圆心! 老师:每个戴红手腕花的小朋友去找一个(戴黄腕花的)好朋友,和他面对面站好。(在集体舞蹈中,身体装饰物不仅是用来修饰、打扮的材料,同时也是有效地帮助幼儿摆脱被动学习境地的绝好材料。此处,老师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手腕花,达到让幼儿快速结伴的目的的。 )16、老师:想好我们要做的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拍肩,扭一扭。第二个动作是洗脸,扭一扭。眼睛要看着你的朋友!耳朵还要听好音乐!全体幼儿和老师一起随乐动作。期间老师发现有几对幼儿在面对面做洗脸动作时,不
12、符合镜面动作的规则。17、老师邀请一对幼儿示范上述动作:请你们做一下刚才的动作。其他小朋友注意看,他们像不像在照镜子。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示范者的动作,从中发现其动作的特点:做一模一样的动作!朝着一个方向洗脸!18、按老师的指令,全体幼儿将椅子撤出,以扩大活动室的空间。老师:这次我们换个朋友来玩一玩。请戴黄腕花的小朋友起立!站在教室中间!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向后转(即背对圆心)!请戴红腕花的小朋友起立!每人找一个戴黄腕花的朋友!和朋友面对面站好!(全体幼儿很快呈双圈队形站立。 )(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老师采用小单位、快节奏、分散讲解、边练习、边检查、边调整的教学策略,可有效地降低幼儿的反应负担,集
13、中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使课堂教学节奏显得较为紧凑。 )19、老师:现在我们来换一个朋友照镜子。和你现在的朋友面对面站好不动!举起戴腕花的手指着现在的朋友!顺着腕花的方向向下指对面的新朋友!外圈的人指里圈的小朋友!里圈的人指外圈的小朋友!幼儿按老师的指令做出反应。老师特别注意对幼儿的检查和纠正。老师:外圈的小朋友不动!里圈的小朋友跑到新朋友面前! 里圈的幼儿在老师的口令声中,按顺时针方向跑动一个人的位置,和新朋友面对面站好并和新朋友握握手。(此处,手腕花的功能再次得到了体现:帮助幼儿快速辨认和结交新舞伴!)20、老师:好像找新朋友有点困难。再来一次!指现在的朋友!(检查)指下一个朋友!(检查)指现
14、在的朋友!(检查)指下一个朋友!(检查)全体幼儿按老师的口令,重复练习指新朋友,速度逐渐加快。老师:准备好!外圈(的人)不动!里圈(的人)跑! 老师:跑,跑,握握手!跑,跑,握握手!如此重复练习四遍(交换四个朋友) 。(重复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便于幼儿有更多的精力享受和同伴交流的快乐。 )21、老师播放录音音乐。幼儿随乐找新朋友,并和新朋友握手。 (每个乐句的前半乐句跑动,后半乐句和新朋友握手。幼儿听音乐换了八个朋友。 )22、老师:你们真是太棒了!好!原地坐下!眼睛看着我!老师:进教室的时候,我们玩了什么游戏? 全体幼儿:老狼的游戏。老师:然后是幼儿:照镜子(的游戏) 。老师
15、:然后又是幼儿:换朋友(的游戏) 。老师:我们把这三个游戏连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看的舞蹈。23、老师:我来邀请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玩“老狼游戏” 。看看,两个朋友在一起玩“老狼游戏”该怎么玩?(1)老师邀请一女孩,和她手拉手站好。(2)老师:注意看我们是怎么跑的。跑,跑,停!老师手拉手和该女孩逆时针方向跑动,当说到“停”时,老师较夸张地侧脸朝向女孩,并静止片刻。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该女孩也随即较好地回应了老师:眼睛看着老师的眼睛!(3)老师:你们看我停下来的时候干什么的?幼儿:看着。老师:对,我停下来的时候是看我的好朋友的。那我的好朋友停下来的时候也应该幼儿:看着老师!老师:你们会不会“跑,跑,看
16、!”?幼儿:会!24、全体幼儿按双圈队形先面对面站好,然后面向圈上,按逆时针方向站立。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全体幼儿听口令手拉手和朋友一起“跑、跑,看!”老师重点检查幼儿静止时的目光交流状况。(集体舞蹈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体验人际交流带来的快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注意激发和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体态交流、目光交流的技能并同时享受交流带来的快乐。)25、完整舞蹈。老师:听着音乐,把刚才的这些动作连起来做一下。老师和幼儿一起梳理舞蹈的结构:听音乐先玩“老狼游戏”:跑、跑,看!跑、跑、看!然后和朋友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拍(肩) 、拍(肩) ,扭一扭;洗(脸) 、洗(脸) ,扭一扭。接着再玩“换朋
17、友游戏”:跑、跑,握握手!跑、跑,握握手。前奏:全体幼儿双圈逆时针方向站立,和朋友手牵手静止等待。A 段音乐(8 个乐句):跑、跑,看(重复八次) 。最后一个乐句,老师提醒幼儿面对面站立。B 段音乐(8 个乐句):拍、拍,扭一扭(重复四次) ;洗、洗,扭一扭(重复四次) 。间奏(四个乐句):跑、跑,握握手(重复四次,即交换四个朋友) 。间奏结束部分(变奏部分):做自由放松动作。重复 A、B 段动作。间奏(两个乐句):跑、跑,握握手(重复两次,即交换两个朋友) 。间奏结束部分(尾奏部分):静止造型。26、老师:这次,我们请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跳舞吧。老师和幼儿:客人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和我们跳舞吧
18、!每个客人老师找一个小朋友,和其手拉手呈双圈队形,逆时针方向站立。幼儿在里圈,客人老师在外圈。老师:这次我们要增加一些好玩的动作。在做放松动作的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挠痒痒,在玩“照镜子”游戏的时候,可以请客人老师轮流当领头人。领头人做什么动作,大家就跟着做什么动作。27、音乐起。幼儿和客人老师拉手跳舞。A 段音乐(老狼游戏):客人老师带头表现出和朋友交流的幸福感,幼儿在客人老师的感染下,也表现得十分享受。B 段音乐(照镜子游戏):由原来的统一动作(拍肩,扭一扭;洗脸,扭一扭)改为由客人老师轮流即兴表演动作,其余客人老师和幼儿即时反应,模仿其动作。间奏(换朋友游戏):交换朋友四次,并和新朋友握手。间奏结束处(挠痒痒游戏):客人老师和幼儿相互挠痒痒,一时间,活动室内欢笑声一片。舞蹈重复进行。音乐结束处:各自做出独特的造型动作。静止片刻。(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固定的动作模式被再次变式运用:原先整齐划一的“照镜子游戏”被客人老师的即兴表演所替代,这一设计给了幼儿新的刺激,也使课堂教学达到了最高潮。在这里,邀请客人老师和幼儿共同舞蹈已不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而是真真切切地挖掘了客人老师的资源,它丰富了幼儿的创造思路,拓展了幼儿探索的空间、挑战的空间和迁移的机会,同时也使集体舞的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