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就别人就等于成就自己-听高德福主任讲座有感上周六学校组织了一次讲座,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这次讲座给我最大的体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他不会对出现的教学问题由之任之,而是千方百计的去解决。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其实一个教师的成长正是得益于此,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教师的用心付出,所换来的正是学生的更加充分的发展和自我的丰富与完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处在成长发展中的个体,要做一个关爱学生的老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当做一个个亟待发展和完善的个体来对待,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其实就体现在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落实上,
2、只要将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充分了,就更容易形成合力。但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学习(狭义的)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绝对不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全部,除了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外,还应关注学生的那些稳定的、关键的素质的锻炼(比如各种能力、各种品质等) ,那些关键的、稳定的素质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有的老师比较注重思维训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要做一个了解学生的老师。对于老师而言,其所面对的这个群体是有差异的,仅从学习能力而言就存在多个层面,那么在面对这些存在差异的群体时,应该去关注差异形成的原因,并且要在同一课堂上采取多重策略来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导致这些差异的因素应该包括:学习动机、专注的
3、能力、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等。这些因素兼顾的越多,那么对于教学而言,学生就调动的越充分,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师生间的交流就越多,学习效果往往会越好。在学生情况的了解与把握上,老教师(尤其是那些教学能力很棒的)往往在这方面占有优势,其核心的问题是老教师更能明白学生什么样的状态是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且他们能有相应的策略来塑造学生、引导学生。在录课时发现,有些老师上起课来,学生精神饱满,积极性高,并且这些老师大多在教学思路上、语言表达上清晰明了,在不同的环节的过度上,在语气、音调、动作等方面富有节奏感,言传身教,与学生交流密切,听这类老师的课对于学生来说清晰流畅、易于把握,所以一节
4、课下来既感到轻松同时又觉得是一种紧张的学习,效果良好。还有些老师很注意对于课堂的绝对掌控,学生听课专注,思维活跃。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每个学生又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考出好的成绩,还要保证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心态。学校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充分的发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于同一事物所选取的参考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不应只是学习成绩,还应该看到学生的其他方面的长处。这就需要有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创造具
5、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举上很多实例来证明将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做法是片面的。例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是个永远考不了高分的差生。爱因斯坦曾经复读一次才得以考上大学。钱钟书当年考清华北大时,数学才考了 19 分。天才多偏才,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并非优秀,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认为自己是差生,也没有受此影响而造成心理上的自卑甚至影响到他后续的发展,后来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时代时发过这样的感慨:我真庆幸没有被这些因素影响到。观当今之教育改革,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要想真正的实现这一点,就得等到大学普及的那一天,而高等教育体制本身也尚存不完善,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说明教育改革非一日之
6、功,但是也不难看得到稳步改革的举措。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教师的教学能力其实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素养,简单地说,教师素养包括教师知识素养以及教学能力这两个方面。而教师知识素养应该包括扎实而系统的学科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素养、较为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而教学能力则包括流畅的思维、明了地语言表达(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明了的语言表达往往是流畅的思维的外在的体现,这两者的关系其实非常紧密) 、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掌控的能力、教学分析与诊断的能力等。在教学理论上提到一个问题,说教师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上的逻辑性与易把握性,往往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而课堂教学的设计上的逻辑性与易把握性往往是能
7、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产生很好的交流得因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交流包括所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交流。对于教学,还应该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来对待,教师应该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一个教学乃至教育问题的研究者。对于教学的研究,要本着科学的、客观的、辩证多维的、整体的原则。在教学的探索研究上,也许难免会遇到问题,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也许会存在认识上的盲点或偏差,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但这都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了,只要能够不断地修正偏差、找到盲点、改正错误甚至是发现错误,这都是一种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也好,还是教学理论也罢,而终究是要落实到课堂之中,课堂既是炼金厂,又是试金石,也只有在这里,一切的一切才能得到最终的检验。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着那些不断成长发展着地学生,内心应该是充满着幸福感的。因为成就别人就等于成就自己,而这句话在这里也终将会得到最好地诠释。袁俊鹏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