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1/11简介: 保育舍管理的目标是让断奶仔猪平稳度过困难的断奶期并保持稳定的生长速度。在保育期间,增重应稳步增加且死亡率很低。断奶仔猪在断奶后的生长潜能较高,但许多因素会影响这种潜能的发挥。以下就是一些影响断奶仔猪性能和死亡率的因素: 断奶日龄/体重 营养 健康控制 环境 饲养员6.1 断奶日龄在西欧,大部分生产者倾向于 34 周龄断奶。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生产能力并减少仔猪的断奶后问题。但过早断奶会降低母猪下胎的产仔数,并容易造成母猪下次配种困难。另外,早期断奶仔猪也需要非常特殊的设施和更为复杂而昂贵的饲料。以下是影响断奶日龄的因素:6.1.1 母猪泌乳量泌乳
2、母猪约在 3 周龄时达到泌乳高峰。该高峰期将维持两周左右(即产后第 5 周)。然后泌乳量会从第 5 周起逐步下降,并在 8 周时降至最低。6.1.2 23 周龄的免疫能力仔猪从出生后最初几小时内吸收的初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主要有三种免疫球蛋白:IgA 、 IgG、 IgM。这些免疫球蛋白被肠道吸收,为仔猪抵御感染提供暂时性保护。然而,这些蛋白质会被血液稀释并逐步降解,一段时间后会降至最低。从初乳中获得的免疫被称为被动免疫,在断奶时对一些疫病的免疫已处于很低的水平。美国的一些生产者也采用早期断奶来阻止疾病进入保育舍,而实际上感染仔猪已经转到保育舍,并易导致疾病的恶性爆发,比如 链球菌病、 猪副嗜
3、血杆菌病。仔猪的主动免疫在 3 周龄时开始建立,但是建立的过程较慢。仔猪断奶后失去了含有免疫球蛋白的母乳,而仔猪的小肠需要母乳中 IgA 的保护,仔猪断奶就失去了 IgA,那么抵抗病原体尤其是大 肠杆菌的能力就被减弱,从而降低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增加死亡率,除非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管理。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2/116.2 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断奶重和以后的生产性能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要努力增加仔猪的断奶重。表 6.1 仔猪 25-29 日龄断奶重对 78 日龄生产性能的影响断 奶 重(KG) 78 日龄体重(KG) 日 增 重(G)6.14(1000 头) 30.4 4547.95(1000 头)
4、 35.6 529(来源:-Campbell 1989)养猪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生长速度,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提高全期生产速度,也需要改善生物效益。生长快的猪只,其生 产成本较低: 维持需要所占的养分比例下降 断奶设施的昂贵费用下降 加热费用降低 另外据观察,猪只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6.2.1 断奶仔猪的生长潜力不要过高的期望仔猪在断奶前和断奶后会保持相同的生长速度。哺乳仔猪日增重可达 250-300 克(Fowler and Gill 1989)。断奶前使用母乳替换料的仔猪,日增重可达 356 克/天,这与 Braude(1970)报道的全部用牛奶人工 饲养时仔猪日增重 326克/天的情况
5、非常相似。表 6.2 728 日龄仔猪使用牛奶对断奶重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断奶重(kg) 干物质采食量(kg)只有仔猪料(对照组) 7.69 0.04全部牛奶 9.55 1.65(来源:-Reale and Campbell 未出版)6.2.2 生产性能断奶前在北欧,母猪采用两种日粮体系并推迟断奶后,断奶重的提高很少但意义重大。两种日粮体系提高了断奶前的生长速度,21 日龄时日增重达 250-300 克/天(来源:-Fowler and Gill 1989)。断奶后一般的商品猪场在特定日龄断奶时,仔猪的断奶体重差异很大。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3/11表 6.3 仔猪 18 日龄断奶后生产性能与
6、断奶重的关系断奶时的体重最轻的 较轻的 较重的 最重的断奶仔猪数 107 114 115 114断奶重(kg) 3.87 4.60 5.19 6.144 周龄体重(kg ) 8.61 9.87 10.74 12.55日增重(G) 176 196 207 239死亡率(%) 4.60 4.30 3.40 0日采食量(G) 276 294 300 335料肉比(FCE) 1.8 1.60 1.53 1.42(来源:-English 1984)断奶时体重较小的仔猪: 较高的死亡率 较少的采食量 较低的日增重 较差的料肉比6.3 清洁和消毒程序保育舍管理成功的关键是完善的卫生程序。为断奶仔猪提供干净而
7、无菌的环境,有助于减少保育舍猪只被致病微生物侵染。假如断奶仔猪断奶时首先面临的是上批猪所遗留下的致病菌,那么要达到理想的生产性能是非常困难的。当猪圈和猪舍腾空后,应进行彻底的浸泡、冲洗和消毒等程序,包括天花板、风扇、通道的出入口和常用的圈舍设施设备。应仔细清洗料槽和饮水器,由于断奶仔猪必须适应新的饮水方式,因此断奶后的水质是极其重要的。在空栏后应对整个供水系统按产房所推荐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清洗和消毒以后,保育舍应在进猪前彻底干燥和空栏。断奶前,保育舍的温度应尽可能达到理想的设置, 进猪后房间温度应快速维持稳定。6.4 常规维修每次空栏后,应彻底检查保育舍的维修问题。地板、隔板、料槽、饮水器、
8、加热器、垂帘、风扇等都应仔细检查并给以适当维修。断奶猪特别具有破坏力,故 还应仔细检查维修保育舍的辅助设施。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4/116.5 保育舍进猪断奶是非常严重的应激阶段,因此要建立一套理想的操作规程以减少问题的出现。6.5.1 保育舍的准备 维修料槽、饮水器和保育栏 检查加热器、风扇、百叶窗和照明状况。 根据第一阶段的饲料来调节料箱 检查饲料的流量及开关 调整饮水器高度 确保药物处理到位 设定最小通风率 设定房间温度并预热房间6.5.2 保育舍进猪 确定断奶仔猪头数,制定每圈的进猪计划。 只能抓猪一次以减少应激 轻轻卸猪 按体重和性别分类。正常断奶时 25%的猪较大、50%的猪中等
9、、25%的猪较小,每圈的头数就要考虑这些因素 把最小的猪安排在最暖和的特别看护圈 留 12 个空栏备用 若有必要,启动饮水加药器 再次检查所有饮水器 若猪只经历长途运输,应升高房间温度 再次检查料箱的调节装置,在料箱或小型移动式料槽中加入少量饲料。 经过长途运输的猪限制喂食,直到大量饮水和休息后。 清点头数并完成记录 打开昏暗的灯光不要在保育舍内存放饲料。多花一些时间给 14 日龄前断奶的仔猪。6.6 营养由于失去了母亲并受同栏伙伴的行为干扰,仔猪刚断奶时群体地位和心理都不稳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有别窝仔猪的佰生环境中,因此不得不重新建立自己在群体中的次序。4 周龄刚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
10、完善,断奶后就需要有一段时间适应。断奶延缓了消化和吸收能力的发育,如果管理良好,断奶仔猪几天就可恢复,否则会持续几周。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5/11断奶仔猪必须: 增加肠道容积 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酶、胃酸、碳酸氢盐和其它化学分泌液 提高消化液分泌的调控机能 增加小肠粘膜的吸收能力仔猪断奶越早,其适应期越长。当然,仔猪的早期补饲 会促进胃及其消化机能的发育。由于饲料采食量低,断奶后仔猪的生长速度会明显下降。营养方面的应激会影响到仔猪抵御疾病的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增加早期采食量是对饲养员的挑战。6.6.1 断奶前饲养每窝仔猪对开食料的采食都有很大差异,多数仔猪在 12 日龄前不会开食,在 1
11、7日龄前不会采食足量的开食料,然而,仔猪却非常喜欢吃没有营养价值的泥炭等,或许可以将其作为增加采食量的载体。注意:泥碳的来源应为无菌。早期补饲也许只能提高断奶重 0.5 磅,但它有助于保持断奶后消化道对饲料的适应性,并提高断奶后的饲料采食量和生产性能。6.6.2 群体影响仔猪习惯了同母猪一起喂养,在断奶后也喜欢继续这种群居行为,常常会模仿同栏猪只的采食行为,因此,饲喂设施应允许所有猪只同时采食。料槽的 类型及采食开口非常重要,料槽结构应允许仔猪面对面地竞争采食,以增加采食量。6.6.3 饲料的消化能力断奶仔猪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对于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非常重要,同时,可以减少消化疾病、医药费用及死亡
12、率。提供大量非乳源性养分的饲料会引起部分消化而在消化道中出现未被吸收的饲料,这就给有害菌群提供了生存繁殖机会而明显地改变肠道菌群平衡。这种变化常常导致肠道损伤,进而降低消化酶的水平和消化吸收能力。因此,选择能被尚未发育完善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的饲料就显得至关重要。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6/116.6.4 饲喂次数哺乳期,猪习惯于少给勤添的饲喂制度,每小 时都要吮乳一次。断奶后,由于群体和心理上的影响,猪只不再对生活感到有趣,定期引诱猪只到料槽能有效增加采食量,尽管常常只应采食一点点饲料。同 样的,料槽类型对引诱仔猪也非常重要,当其看见或听见其他猪只从料槽中拱出一点饲料时就会受到引诱。6.6.5
13、饲料形态仔猪要从已经习惯的液体乳汁改变为固体饲料,因此断奶后饲料的形态就很重要。试验表明仔猪喜欢采食粉料、小而软的颗粒料,而不愿意采食大而硬的颗粒料。然而粉料的浪费大,若采用干喂,应该采用 2 毫米的柔软颗粒料。当断奶日龄下降时,饲料的形态就更加重要。 饲喂粥状粉料可提高饲料采食25%。该技术适用于所有的猪只。6.6.6 饲料新鲜度若向猪只投放大量的饲料,则新鲜度和接受能力会降低。当料槽中装满饲料,仔猪会流出大量唾液使饲料结块,而被猪只拒食并很快霉变。另一方面,猪只咬碎 饲料后只吃其中的颗粒料,而剩下粉料,同样会出现拒食和霉变。少 给勤添克服了许多新鲜度的问题,但料槽设计、 饲料存放和管理同样
14、会影响新鲜度和采食量。6.6.7 饲料的变换突然变换饲料会暂时降低采食量,应逐渐变换饲料使猪只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大多数生产者在变换饲料时采用 4 天的适应期。6.6.8 料槽设计设计自由采食的料槽会最大限度地减少饲料浪费。正确的料槽设计应让猪只平稳地采食到从料箱中出来的颗粒料。新的圆型料槽比长方形料槽更有利于猪只的同时采食和性能的提高。猪只会拱动调节装置来采食到从料箱中出来的少量的新鲜饲料,采用圆型料槽会提高采食量。每天都应检查清洁所有料槽,及时清理沾有粪便、尿液的块状饲料。料槽中的灰 尘会使饲料不新鲜而降低采食,因此每天都应及时清理。每天必须检查所有类型饲料的正确摆放及清洁,并且清除沾有
15、粪便和尿的固体饲料。料槽中的剩余饲料会很快地腐烂,并减低食欲,因此每天都 应该清除这些剩余。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7/116.6.9 饮水饮水器的数量、类型、位置和流量都会影响保育舍猪只的饮水和采食量。在断奶仔猪逐渐适应陌生环境时,饮水不足危害很大。保 证充足饮水非常重要。鸭嘴式和滴水式饮水器正被广泛使用。小猪更喜欢鸭嘴式饮水器,每 10 头猪应有 1 个饮水器。饮水器的高度应根据 7 公斤和 25/30 公斤仔猪的需要来 调节,否则饮水器应按下述要求来安装。表 6.4 保育舍猪只供水状况猪只种类 升/天 900 的高度 450 的高度 升/分钟保育舍-5Kg 275 300 0.5-0.8保
16、育舍-7Kg 300 350 0.5-0.8保育舍-15Kg 350 450 0.8-1.2保育舍-20Kg 1.0 400 500 0.8-1.2保育舍-30Kg 3.4 450 550 0.8-1.2表 6.5 饮水器类型 推荐猪的头数奶嘴式饮水器奶嘴式碗状饮水器咬式饮水器1=152=303=50 头 猪自流式碗状饮水器 1=20 2=40 3=70 头猪水槽 300mm=25 头 猪若发现脱水问题(初期临床症状为双眼深陷,耷拉耳朵,嗜睡等),要及 时提供更多的饮水,如装满水槽或增加电解质溶液。然后更 换饮水器的类型,使之便于使用。6.7 保育舍环境断奶仔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取决于适宜的环境
17、。环境包括:气候、自然和社会因素。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8/116.7.1 圈栏面积圈栏面积应让猪只在离开该圈栏时有足够的空间。若猪只在高床保育栏中饲喂到8 周龄左右(20 公斤体重),那么在转入仔猪时应给每头猪提供 0.22m2 的面积。公式:面积=重量 0.67 * 0.03 来计算躺卧面积(来源:Petherick 1982)。欧共体制订的 91/630/EEC 规程,确定了猪只的最低躺卧标准,从 1998 年 1 月 1日强制执行。表 6.6 猪的占地面积110 kgs 1.00 m26.7.2 饲喂面积自由采食断奶后的头 3 周每头猪需要 3cm 的饲喂面积,7-18 公斤的猪自由采
18、食时需要6cm。表 17 显示出 6cm/头的饲喂面积是最低要求:表 6.7 7-18Kg 体重猪只自由采食时所需饲喂面积比较饲喂面积/猪(cm) 优势%9 6 3 6cm 与 3cm 相比采食量 590 586 572 2.4日增重(克) 322 322 304 5.9料肉比 1.84 1.83 1.89 3.2Lindemann Kornegay . Meldrum Schurig and Gwazdauskas 1984作者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18 公斤的猪饲喂面积为 4.5 厘米,20-40 公斤的猪为6.0 厘米,85 公斤的猪为 8.0 厘米。然而,饲喂面积随料槽的类型而变化,
19、30 厘米长的单面饲槽可供 13 头体重为 100公斤的猪只使用,新型的圆形料槽可供 50 头体重为 100 公斤的猪只使用。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9/11限制饲养料槽面积应让圈中猪只可同时采食,以便达到理想的采食量。公式:肩宽=64 * 体重 0.33 可用来计算各种猪的料槽面积(来源:-Petherick 1982)6.7.3 气候环境6.7.3.1 温度特定体重的猪只,其温度需求随采食量、同栏头数、地板类型及通风等变化而变化。在寒冷环境中动物产热多,用于生长的能量低。随着温度的升高, 产热会降到不能再降的时候,这时的温度就称为最低临界温度(LCT)。在临界温度以上, 产热是恒定的并保持最
20、小。这称为温热带或舒适带。若温度持续上升,动物就要通过减少产热来抵抗热的影响,必要时会降低采食量,这时的温度就是最高临界温度(UCT)。如果圈舍温度超过最高临界温度时,每头猪所需的占地面积就要大些,以便猪只散开,散热面积增大。当圈舍温度保持在最适温区时,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最好。表 6.7 表明了断奶仔猪所需的圈舍温度。然而,温度需求会随采食量及空气速度而变化,因此,猪只的躺卧方式可用于 测定其舒适度,当猪只打堆时表明寒冷。表 6.8 保育舍的温度范围体重 日龄 温度5 17 297 25 269 32 2412 39 2215 46 2119 53 2123 60 216.7.3.2 通风率通
21、风率在呼吸疾病的控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喷嚏、咳嗽引起的易感微尘被其他猪只呼吸后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在有呼吸疾病的猪场,通风率以不引起穿堂风或散热过多为最高水平。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10/11通风率的计算方法:最小通风率= 0.375M 3/小时/公斤(体重)最大通风率= 1.9M 3/小时/公斤(体重)(来源:-English et al 1988)6.8 健康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和猪流行性感冒以及其它病毒确 实给多年来的生产管理带来巨大的威胁。隔离早期断奶就是要打破疾病的周期性循环,可能是过去 25 年间养猪生产中最重要的变化。爱荷华州立大学 Willians 和 Sta
22、hly 的研究表明:采用隔离早期断奶料肉比提高12%,日增重提高 22%。然而,隔离早期断奶系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生产问题,事实上也为许多疾病的烈性爆发提供了机会。在美国,许多超早期断奶系统(12 日龄断奶)常有规律地爆发疫病,如链球菌 2 型,副猪嗜血杆菌。而其它的 则规 律性的爆发枝原体肺炎等,造成育成阶段的巨大损失。无论如何 ,采用隔离早期断奶的利大于弊。隔离早期断奶的猪只生长存活较好,生产成本较低。隔离生产系统通过圈舍的隔离来提供健康保障,当问题发生在一幢猪舍时,不会损失整个猪场。当猪场采用换群等新技术时,隔离断奶系统会更有生命力,隔离断奶系统控制了主要的疾病问题,而循环式流程则局限较大
23、。保育舍建立在远离种猪舍和育成舍的位置。该系统最完整的形式是真正的多点式。即在一个大型育种场,分布着能容纳一周甚至更少猪只且相互隔离的猪舍。隔离早期断奶系统使生产者要加强产房的管理,使所有断奶仔猪都能转出产房。当采用隔离早期断奶时,千万不要忘记保育舍要通过饲料、环境、圈舍和 饲养员的共同作用才能保持猪只良好的健康水平。 第六部分 保育舍管理 11/116.9 长势不良的猪尽管断奶很仔细,仍然有些猪会在断奶后长势不良。通常体重较轻的猪容易出问题,但有时非常强壮的猪也有受到影响。相同日 龄的猪只其消化系统的发育也不整齐,低水平消化酶的猪只常常消化不良,大肠杆菌感染肠道后会降低猪只在育成阶段的生产性
24、能。帮助难于适应断奶的猪只的秘方在于迅速识别和有效治疗。保育舍中,健康但有不适应征兆的猪只应与其它发育不良猪只饲喂在一起。猪只在有效治疗的同时,还应提供舒适的地板和保育灯,同时, 应饲喂高质量的饲料, 饲喂开食料的时间比其它猪只长,即饲料的更换应依据体重而不是日龄。湿喂对这些猪只有利, 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也会有额外的帮助,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就用抗生素迅速治疗。6.10 免疫程序在保育阶段进行的免疫程序应征求兽医的意见,并依据法规、猪群的健康状况和外部威胁来制定。6.11 日常记录保育舍的记录非常简单且意义重大,可以计算出每批猪的日增重、料肉比、 饲料成本、日增重、用水量、能源消耗、医药费用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更进一步的提高保育舍的生产性能。每周都应记录以下信息: 转入、转出头数及存栏头数 每次转入、转出猪只时都要抽样称重,若猪的耳刺有出生日期则要辨认记录,要通过日增重、不同日龄的体重、 饲料转化率等信息来监督保育舍的性能。 死亡记录 饲料记录:记录饲料使用情况,以便计算饲料转化率和日采食量。 治疗记录通过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饲料成本来定期监控生产效益和生产性能,因此有必要在转出或转入猪只时选择体重适中的猪只称重,并记录饲料消耗,这些资料应每周记录,并以 3 个月为基础计算平均数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