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教人 备课时间 2012/9/5 NO. 11 课题 分数乘法练习一 课型 练习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学习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5、5 的 是( ) , 3104 个 是( ) 。296、 ( )=( )7825= ( 53)=0.2( )= +( 14)=( )- 147、 与( )互为56倒数。 ( )的倒数是 。 9 的倒数是( 38) 。 0.
2、25 的倒数是( ) 。 1 的倒数是( ) 。 ( )没有倒数。1、 + + =( )( )=( )310310310+ + + =( )( )=( 720720720720)2、在里填上“” 、 “”或“” 。10 1 16 16 34 340 713 713 78 119 781 0 2 2 234 34 15 1011 15498 114 18 78 17学生在熟悉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做各种习题签字人 签字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它的周长是( 27)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4、 小时=( )分 512米=(
3、 )厘米 720吨=( )千克 4258、用“”画出各题中的单位“1”,再完成数量关系。我国耕地在面积占全国领土面积的 。19( ) =( )19今年去去年增产 。 ( ) =( 111 111)铁丝比钢丝短 。 ( ) =( )23 23分层作业 必做题:选做题:课后反思执教人 备课时间 2012/9/5 NO. 12 课题 分数乘法练习 2 课型 练习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学习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
4、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2、列式计算。 与 的积的 21 倍是多37 23少? 与 的和乘 36,积是89 34多少?15 的倒数与 的和是多15少? 一个数的倒数是 ,67这个数的 是多少67判断。因为 ab=1,所以 a 和 b 互为倒数。 ( )7 的倒数是 7 。 ( )38 83任何自然数都有一个倒数。 ( )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 1。 ( )三、计算1、计算下面各题:42 11 34928 944 1651 ( )321516 2021 15 34 58 1659 34 59 14 54 18签字人 签字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 的倒数是多少?0 有没有倒数?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 1 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练习:练习七第 7 题。四、解决问题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 12 厘米,高是底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34平方厘米?2、修路队修路,上午修了 千米,58下午修的是上午的 ,这一天共修多34少千米?3、一辆卡车每千米耗油 升,照这110样计算,行 千米耗油多少升?行 1056千米耗油多少升?4、一个长方体的长
6、是 米,宽是 米,56 25高是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38分层作业 必做题:选做题:课后反思执教人 备课时间 2012/9/5 NO. 13 课题 分数除法(1) 课型 新授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学习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学习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
7、6,3065)2、口算下面各题3 51432 8396 12151、教学例 1(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A、3 盒水果糖重 300 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 克水果糖,每盒 100 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3)将 100 克化成 千克,300 克10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10法算式。3 (千克) 33103(千克) 33(盒)1010425签字人 签字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
8、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 平54均分成 2 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 2 份,每54份是这张纸的 。5(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A、 2 ,每份就52是 2 个 。51B、 2 ,每份就是42的 。(4)如果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 354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4、引导学生观察 2 和
9、 3 两个54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分层作业 必做题:练习第 题。选做题:配套练习册课后反思执教人 备课时间 2012/9/5 NO. 14 课题 分数除法(2) 课型 新授学习目标 1、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学习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学习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小明 2 小时走了 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
10、、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4 3 9712 612554 3 832 662二、新授1、默读例 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26512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2 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3线段图进行理解。(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 1 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 小时走了 2 km32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 3 份,其中 2 份表示的就是 小时走的路程)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
11、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理解,学生掌握得签字人 签字时间 执教时间 1 小时走了?千米?小时走 2 km3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 小时走了 2 32km,要求 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先求 小时走了多少31千米,也就是求 2 个,算式:22再求 3 个 小时走了1多少千米,算式:2 32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 2 3232123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651
12、的计算方法(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km)65125(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于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 2 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因而除以 2 就是乘上 2 的倒数。分层作业 必做题:练习
13、八第 5 题。选做题:配套练习册课后反思执教人 备课时间 2012/9/5 NO. 15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重点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学习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14、。(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 9175 (2)1.8+1.5 430.4(3)3.2(1.6+0.7)2.5 (4)7+(5.783.12)(41.239)二、新授1、教学例 4(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 8m ,每朵花用 m 彩带,可32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
15、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课,因而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签字人 签字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三、练习1、练习九第 1 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九第 2-4 题2、练习九第 2-4 题(1)第 2 题:可
16、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 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 层楼的高度。(2)第 3 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 8 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 8 小时是 3 小时的几倍,再求 8 小时录入几分之几。(3)第 4 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 ;B、可以先413求装完的 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 240 。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分层作业 必做题:练习九第 5-9 题选做题:配套练习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