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信用社能否扛起支农大旗1农村信用社能否扛起支农大旗安定区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现代农业的逐步推广,使农村信贷资金需求空前加大,但与此相对,拥有重金的商业银行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逐渐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如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课题。 农村信用社作为当前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业务的发展与机制的创新对农村金融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定区信用社的经验在于:不断创新机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信贷结构,在支农中取得自身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互动体系。 存贷之间日渐显现的结构性矛盾和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严重
2、不足,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在信贷支持下不断发展 安定区*镇*村的示范养殖大户闫培强,养殖着 150 余头肉牛和奶牛、1000 余只肉羊,拥有一家淀粉加工厂,资产总规模达到 130 多万元。“从 6 只羊起家,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多亏大家的帮助。”闫培强说,建厂初期企业发展速度比较慢,主要是自我积累,后来有了金融部门、特别是信用社的大力支持,才有了突破性发展。过去的几年里,闫培强在安定区信用联社的贷款达到 125 万元,一次最高贷款达到 40 万元。“去年后半年的贷款现在已经还清了”,闫培强说,“信用社放心把钱贷给我,我不能当自己的钱花,有钱就赶快还掉了!”闫培强是安定区
3、信用联社的信用客户,信用社给他的授信额度是 50 万元,“50 万以内我可以随用随贷,手续办理十分简便。” 在河口村,通过当地信用社授信,获取最高贷款限额的还有曹友斌、姚军林等人。与闫培强一样,他们都是当地种养大户或农产品加工大户,其经营业务辐射周边数十村镇,具有很强带动作用。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得到农信社的扶持,“由于力量有限,我们只能在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小额信贷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帮扶一些龙头企业。”安定区信用联社办公室主任周建福说。 二、信用联社扛起支农大旗 农村信用社能否扛起支农大旗2“对我们来讲,现在贷款的渠道已经很单一。”高峰乡刘家沟门村村民王宗义说,“农行对农户基本
4、不放贷,其它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可能,现在能支持我们农民发展的只有信用社了。” 作为刘家沟门村养牛协会会长,王宗义在政府的引导下,于 2000 年倾其所有,投资兴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肉牛育肥场。“但牛场建起后,没钱引进牛,跑贷款跑不上,当时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王宗义说,后来信用社在了解到他的困境后,主动贷款 15 万元,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至现在,王宗义的肉牛育肥场年肉牛吞吐量达到 500 头,年纯收入在十万元以上。通过其带动,全村 10 头牛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达到 15 户。王宗义说:“要是当初没有信用社的支持,这个产业肯定做不起来!” 在刘家沟门村,全村 546 户农户中,在当地信用社有贷
5、款的达 293 户,占到 53.6。刘家沟门村信用社贷款借据显示,村民贷款除部分用于搞养殖、跑运输、做生意之外,大部分用于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和用于治病、结婚、助学、建房等高额支出。 “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稍有风吹草动,他们生活就陷入贫困。”省银监局信合办副主任肖如强说,要是没有信贷支持,他们很难发展起来。 “但农民融资的途径却很狭窄。”周建福说,以前在支农中做了大量工作的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开始收缩在农村的网点,压缩在农村的贷款。其它商业银行在农村不放贷。而农村另一准金融机构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像“抽水机”一样吸取农村大量闲散资金。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成为
6、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安定区信用联社的统计显示,前 5 个月,安定区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 4117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 85。而在全省,信用社支农贷款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农村信贷的 84,覆盖全省 64的农户。 三、有限资金制约做大做强 “作为农村投资主体,农村信用社既然定位于三农,就要想方设法为三农服务。”省银监局信合办副主任何毅说,信用社的根在农村,不论今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如何变化,但它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永远不能变。 以安定区信用联社为例,其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即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定位于农村,把信贷投向定位于农业,把服务对象定位于农民。安农村信用社能否扛起支农大旗3定区
7、信用联党委书记、主任马作华说:“我们必须勇敢地承担起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任。” “但在十年九旱的甘肃中部地区,农业基础很薄弱,信用社要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支持农业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作华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在积极推广小额信贷的同时,围绕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向调整自身经营结构,扶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培育优势客户。“因为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讲,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此外,贷款期限的调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周建福说:“春放秋收夏不贷是信贷工作的老做法,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这一模式已不合事宜。为此,我们按照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
8、贷款期限,充许跨年度贷款。”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闫培强说:“因为秋天淀粉厂要收购洋芋,需要花大钱,但按以前的信贷期限,秋天刚好又是还贷时间。巨大的还贷压力,使资金无法周转,根本无利润可图。因此,对我们来讲,跨年度十分有利。” “这些举措十分有效,农业贷款虽然周期长、风险大、利润薄,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契机。”马作华说:“信用社在投入的同时,也收获着喜悦。” 至今年 5 月末,安定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预计将达 33432 万元,较年初净增 3380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 36970 万元,较年初净增 4117 万元。“我们最大的收获在于培育了一批优质客户,他们在发展后能够反哺信用社,既
9、是我们的贷款大户,也是我们的存款大户。”马作华说,没有他们的支持,信用社很难发展。 “但由于种种原因,信用社吸纳的存款仍很有限,无法满足农村庞大的资金需求。”今年前五个月,安定信用联社向农村投放农业贷款 4200 万元,“但这点只能解困,无法解渴。”周建福说,这批 85以上都直接投向农户的信贷资金,最多只能满足群众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肖如强指出:“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对资金的需求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但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却严重贫血。支农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何毅也指出,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吸纳存款,再就是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但在农村金融市场被多家瓜分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吸纳存款量很有限。而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人民银行有限的支农再贷款面对农村庞大的资金需求也只是杯水车薪。 “不过,虽然这些措施使信用社的存款不断上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无法满足农村资金需求。”肖如强说,“一方面,我们的农民本就很不富裕,另一方面,农村有限的资金却被众多金融机构瓜分。” “而制约信用社发展的又一致命伤是:信用社体制改革长期不到位,结算农村信用社能否扛起支农大旗4渠道长期不畅通。”何毅说,由于没有结算网络,客户在信用社存款不太方便,导致相当一部分存款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