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语》前四则课件.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435772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前四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论语》前四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论语》前四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论语》前四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论语》前四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则,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你知道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汉朝汉武帝时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了中国的正统思想的代表。,论语的两个最: 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 中国两千年来出成语最多的书!,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2、传统,而且在亚洲甚至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尊崇孔子.孔子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72人被称为”贤人”,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弟子们以父亲之礼对待,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坟前盖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

3、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解呢?,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孔府一角,二堂内景,三堂内景,后堂楼内景,圣府大门,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注意下列读音,yu,yn,xng,chun,wng,di,ln,课文朗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诵读课文,

4、划分节奏,1、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2、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子曰:“由,诲汝 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 知也。”,/,/,/,/,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5、后凋也。”,6、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时常,通“悦” 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生气,发怒,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复习,实习,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理解:,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

6、(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 不 习乎?”(学而),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替,办事,尽心竭力,交往,真诚,诚实,老师传授 的知识,复习,固定句式:“不乎?” 译作“是不是呢?”,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注:,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以 (之) 为 师 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3

7、、,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则殆。”(为政),迷惑而无所得,危险,有害,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谈修身做人的道理: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求知态度学

8、习方法修身做人,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负担沉重,路程遥远。,到死为止。,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语言积累(成语归纳):,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学而不思

9、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天时不如地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由讨论,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思维远航,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 如何学习的名言,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

10、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返回,请说说下列论语选段的大概意思:,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厮夫,不舍昼夜。”,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11、?”,孔子说:“对待任何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返回,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习,复习,故时有物外之趣。,日,每天。,能张目对日。,重点文言实词:,日,太阳。,时,常常,吾日三省吾身。,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悦”的古字,愉快。,三省:多次反省。,故:学过的知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弘毅:强毅,意志坚强。,欲:愿意,想要。施:施加。,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为之怡然称快。以丛草

12、为林。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 仁以为己任。,为,为,替。,为,做。,为,是。,为,作为。,为,被。,(wi),(wi),为,因为。,为,因为。,为,作为。,一词多义:,可以为师矣。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可以:可以凭借。,可以:能够,人不知而不愠。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知:了解。,知:领悟,知道。,知,知:通“智”,聪明智慧,知:知道,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之,代词。,重点文言虚词:,之,助词,无意,不译。,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表并列。“而且”、“并且”,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文言代词:,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吾,人称代词,我。,女,同“汝”,人称代词,你。,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通假字:,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通“悦”,高兴,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