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中间站设备确定.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435533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中间站设备确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四章-中间站设备确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四章-中间站设备确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四章-中间站设备确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四章-中间站设备确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车站设备数量,主要内容 运转设备数量以及位置的确定 1、中间站设备数量 2、区段站设备数量的确定 3、编组站设备数量的确定,一、到发线 1数量:单线:2条(三交会) 1条(连续布置不超过2个)双线:2条(同时待避) 3条(摘挂作业量大) 枢纽前方站、局界站、双机牵引始、终点站和长大下坡的列车技术检查站上,+1 单线给水站、双线单向给水站+1 双线双向给水站+2 两个以上方向引入、工业企业线接轨、大量本站作业 采用长交路的区段,摘挂列车进行整编作业的车站,第一节 中间站设备,单进路:到发线固定一个运行方向(上行或下行)使用。 双进路:到发线可供上、下行两个方向使用。 设计原则: 单线:按

2、双进路设计,可活用线路。 双线:一般按上下行分别设计为单进路,以避免进路交叉,但靠货场及站台的到发线设为双进路。,3.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单线:除正线外,另有一条DF双线:除正线外,上、下行各一条DF,具体设置:尽量利用车站内线间距较大的线路。,2进路:,1设置条件:,(1)应设牵出线条件:,a、调车作业量大; b、货场在II、IV象限(复线)时,必须设牵出线。,(2)缓设牵出线条件:,a、行车量、调车量不大,正线适于调车作业; b、货场在I、III象限(复线); C、有支线或工业企业线接轨,适合调车。,2牵出线设置:,有效长:一般l列/2,地形受限或本站作业量不大时: 200m(每次能牵出10

3、辆) 线间距:6.5m,3利用正线、支线、工业企业线调车时,为避免调车作业越出站界,进站信号机外移,外移量应满足调车作业要求且不超过400m。,二、牵出线,不设牵出线的规定,400m,1数量:一般铺设1-2条。 2有效长:其长度除应满足平均一次来车的长度外,还应保证货物线两侧有足够的货位。 3线间距:无装卸作业一侧6.5m、有装卸作业一侧15m 4布置形式: 尽头式(7%) 通过式(79%)取送车、调车方便,对列车摘挂作业有利,一般应优先采用。 混合式(14%),三、货物线,一安全线 1作用:进路隔开设备,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进路的一种安全设备。有效长度一般 50m,且为平

4、道或上坡。,第三节 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如果3道不设安全线,则3到接车时,II道或1道就不能接车。 如果3道设安全线,则3到接车时,进路隔开,可以保证作业平行。 安全线可以保证:作业安全;提高通过能力,(1)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换算坡度超过6下坡道的车站,在到发线接车方向末端设安全线。,2设置条件:,2设置条件:,(2)各级铁路线、工业企业线与区间或站内正线接轨。,各类线路在区间与正线接轨时,应设安全线,具体见上图。,2设置条件:,各类线路与站内正线接轨时,安全线设置见上图。,各类线路与站内到发线接轨时,安全线设置见上图。,脱轨器可安装在按调车办理的岔线上代替安全线。,脱轨器距有

5、关信号机内方不少于10m,距有关道岔的警冲标(或始端基本轨缝)不少于15m,(a),(b),二、脱轨器设置,在山岳或丘陵陡峻地区,区间线路纵断面特殊不利时,为了防止在陡长下坡道上失去控制的列车发生冲突或颠覆,应根据线路情况,计算确定在区间或站内设置避难线。避难线应设在陡长坡道的下方,避难线主要依靠逐渐升高的坡度来抵消失控列车的动能。,1、设置条件:,三、避难线,(1)尽端式避难线。依靠逐步升高的坡度来抵消失控列车的动能,迫使其停车。,2、避难线的类型:,优点:长度短,易养护,安全性好; 缺点:可能发生车列倒溜,堵塞区间,影响能力; 采用:使用广泛。,(2)环形避难线:依靠曲线阻力抵消动能,优点

6、:适用于平坦地区,不堵塞区间,不影响能力; 缺点:线路长,曲线半径小,列车速度高,安全性差。,(3)砂道(套线式)避难线:依靠砂道阻力抵消动能,优点:造价低; 缺点:对通过能力影响较大,维修养护困难。,粗干砂,5-12mm,拦砂木,3、尽端式避难线设置位置,尽端式避难线设置位置有:设在进站端;设在出站端。,(1)设在进站端,II方案:,作业过程:站外一度停车(一律停车),制动好,停车;不能制动,进入避难线。 优点:a、失控列车不进站内,作业安全;b、站内到发线使用灵活,不需占到发线,且失控后对倒发线影响较小。 缺点:a、上行列车占用区间时间长,影响通过能力;b、列车增加一度停车,浪费一次下坡动能,运营支出较大;c、列车一旦进入避难线,区间行车中断,影响路网行车。,适用:站内作业繁忙,大站采用。,注: 比II相比,增加了一次侧向通过道岔,并溜向避难线的列车多一次逆向冲击辙叉心,故一般不采用。,3、尽端式避难线设置位置,尽端式避难线设置位置有:设在进站端:,设在出站端:,(2)设在出站端,I方案,作业过程:不需一度停车,正常接入到发线,不能制动溜往避难线。 优点:a、不影响区间通过能力,运营费用小;b、列车溜入避难线,不影响行车。 缺点:a、站内作业不安全;b、通往避难线的到发线使用效率低。 适用:a、站内作业不繁忙;b、小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