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433992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财政收入构成和分析运用李瑛正2008 年 7 月 10 日根据安排,我就财政收入构成及分析运用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进行共同学习和探讨。一、财政基本知识 (一)财政的概念世界各国都存在财政,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财政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自从财政产生以后,其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财政、封建社会财政、西方资本主义财政和社会主义财政四个阶段。从我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古籍中,可以看到理财、国用、国社一类用词以及十分丰富的所有关于理财之道的记载,但在中文词汇中出现“财政”字样还是近百年的事情。清朝光绪 24 年1898 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事”诏书有“改革 财政,实行

2、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我国政府文件对“财政” 一词最初启用。20 世纪 40 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对财政作了如下解释:“ 财政谓 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司 团体以 维持其生存、 发达为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从财政的本质及其及基本特征研究分析,财政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一级政府有一级财政。我国现行为五级财政(中央、省、市、 县、乡)。(二)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概念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运行模式而提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产生于英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国是

3、 1998 年正式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思路基本框架的思路及相关原则上。- 2 -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对此,就应该 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概念。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土地、劳动 、资本等),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供求、价格和竞争。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是联系供求双方利益的纽带;竞争是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使买方,买方和买卖双方围绕商品价格和质量进行的较量。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2、市场经济的五大特征(1)自主性:各经济体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竞争性:

4、为生存和发展,经济体展开激烈竞争。(3)平等性:公平、公正、公开(4)开放性:市场向所有生产、经营和消费者开放。(5)法制性: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所有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3、市场经济(机制)的缺陷(1)不完全竞争的出现。(2)无法实现充分就业。(3)市场信息失灵。(4)无法消除外部经济负效果。(5)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6)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市场机制存在的上述缺陷,其自身无法克服,只有借助政府的力量,由政府出面干预。4、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职能以发挥的物质基础,必须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人类社会,人的需要分为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两大类。私人需要具有消费上

5、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需要相对应的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和财政活动的领域和范围。私人需要通过市场得到满足,公共需要通过财政满足。- 3 -公共财政是为实现政府职能,弥补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5、公共财政的特征(1)强制性国家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组织实施财政收支时,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的。国家作出规定,不必与任何方面协商,也不必征得对方同意,只要符合国家规定,就必须依法交纳,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指筹集上来的资金不再归还。 (3)公共性:指国家从直接生

6、产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社会公共事业。(4)国家主体性必须在国家统一组织下实施。 (5)社会基金性基金性主要指资金经财政分配后形成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着财政, 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1、资源配置职能。广 义地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不论做何种理解,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将高效地配置资源作为头等的重要经济问题,经济 学的核心也是研究资源配置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资源配置职能的

7、实现方式有五种:一是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和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合理比例;二是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如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三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四是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 补贴, 调节 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五是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如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 4 -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二是规范工

8、资制度;三是加强税收调节;四是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和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二是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等;三是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

9、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 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四是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4、监督管理职能。(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首先应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根据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收入形式分为以下几类:1、税收收入 (按税种设 20 款):是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的、也是最主要

10、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 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 6 款: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 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其他保险收入。3、非税收入。分设 8 款:政府性基金、 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 5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通常指国债,是中央政府以国家信用的方式取得的一种收入。国债具有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转移性收入。(五)财政支出财政支出首先是一个过程,即政府把集中起来的社

11、会资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原则,分配、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各种用途的过程。其次,如果从财政支出的度量看,财政支出又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花费的资金的总和。 从本 质上讲,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成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是公共财政影响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 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也反映着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财政支出具有 3 个特点:(1)受益的共同性;(2)受益的非排他性;(3)受益的非竞争性。整个财政资金就像一个大“蛋糕” ,支出的安排活 动就像是在切“蛋糕”。按政府职 能,我 们把公

12、共财政支出分为六类:(1)国防支出:是执行国家职能的一项最基本的开支。(2)行政管理支出: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具体包括:行政管理费支出,主要是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 机关、党派团体机关等单位支出及其他相关支出;公检法支出,主要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机关、监狱等单位支出及其相关支出;外交外事支出,主要是外交支出、国际组织支出等相关支出。(3 )文教科卫事业费。(4)经济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农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建筑

13、费,地 质勘探 费,科技三项费用等。(5)财政补贴:我国财政补贴大致有四类,即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利息费用补贴和居民生活补贴。社会保障支出 (六)财政体制财政体制即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6 -广义的财政体制是指规定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职权方面的制度。它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等。其中, 预 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狭义的财政体制,即预算管理体制,简称“预 算体制”,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

14、一项根本制度。财政体制的实质,是处理财政资金分配与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财政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初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 2、1980 年至 1993 年起实行的“核定收支、分 级包干”的“分灶吃饭”体制,包括 1983 年 4 月起实行的第一步利改税和 1984 年起实行的第二步利改税;3、1994 年至今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 ”一词源于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体制做法的概括。西方各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大都实行这种模式,只是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程度、事权结构、财政财力结构,以及收支划分的具体方法和形式等有所差别。所谓分税制

15、,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一般来讲,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权 :就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并按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2)分税 :就是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将税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 (3)分管:是指在通过分税,建立了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的基础上,还要相 应建立税收分管体制,分别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管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管地方税。 - 7 -(4)分级预算:亦称“级 次预算” 或“职权预算”

16、。它与分 级财政相一致。国务院决定,从 1994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我县自 1994 年 1 月 1 日起直到目前,一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5)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政府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级政府用于调节和引导低层级政府的财政活动,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施特定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政府转移支付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国际间的转移支付。这种转 移支付的对象是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者是跨国组织,其转移物有的是货币,也有的是实物或者劳务。二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失业救 济金、价格 补贴、住房 补贴

17、等;有政府向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如向城市运输、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公共企业提供的一般补助和基建投资等;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包括共享税的分配、上级政府拨付给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和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缴的收入、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提供的补助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税收分享、补助金制度。 建立科学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一是分税制的内在要求;二是可以有效地抑制地区间发展差异;三是有利于强化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四是有利于改革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效益;五是能够正确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七)政府预算政府预算又称国家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和使用集中性

18、财政资金的重要分配杠杆,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工具。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政府预算通常有九大原则:1、权威性2、年度编制3、广泛原则4、统一原则5、特定原则6、平衡原则7、责任原则8、稳定原则- 8 -9、绩效原则二、我县财政收入构成及财政收支现状(一)财政收入的构成(通常所说财政收入不包括转移性收入)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1、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1)上划中央收入:增值税(75%部分)、消费 税(100%)、所得税(60%)(2)上划省级收入:所得税(24%)、耕地占用税( 30%)(3)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增值税(25%部分)、所得税( 16%)、耕地占用税(70% )营业 税

19、、资源税、城建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及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2、基金预算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金、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育林基金收入和残疾人保障金收入等。(二)我县财政收支状况1、2007 年财政收支情况2007 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 15008 万元,比上年增收 2511 万元,增长 20.1%。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 14500 万元,比上年增收 2587 万元,增长 21.7%;基金收入完成 508 万元,比上年

20、减收 76 万元,下降 13%。地方财政总收入 14500 万元,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 6099 万元,比上年增收 1234 万元,增长 25.4%;上划省 级收入完成 393 万元,比上年增收 106 万元,增长 36.9%;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8008 万元,比上年增收 1247 万元,增长 18.4%。2007 年,全县地方财政总支出累计完成 43786 万元,比上年 32722万元增加 11064 万元,增长 33.8%。其中:一般 预算支出 41338 万元,比上年 31844 万元增加 9494 万元,增长 29.8%;基金支出 2448 万元,比上年 878 万元增加 157

21、0 万元,增长 178.8%。2007 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县级一般预算收入8008 万元,加 转移支付补助 20055 万元、专项补助 13528 万元、上年结- 9 -余 250 万元、调入资金 157 万元,收入合计 41998 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41338 万元,加上解支出 572 万元,支出合计 41910 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 88 万元。基金收支平衡情况:本年收入 508 万元,加上级补助 2125 万元、上年结余 334 万元,收入合计 2976 万元;基金支出 2448 万元;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 519 万元。2、2008 年上半年财政收

22、支情况(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情况。16 月,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 10483 万元,完成年初预算 16680 万元的 62.8%,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考核任务 17612 万元的 59.5%,比上年同期增收 3275 万元,增长 45.4%。上划中央和省级收入完成 5151 万元,完成年初预算 7630 万元的67.5%,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考核任务 8074 万元的 63.8%,比上年同期增收 1265 万元,增长 32.5%。其中:上划中央增 值税和消费税完成 3779万元,同比增收 590 万元,增长 18.5%;上划中央和省 级所得税完成 1354万元,同比增收 662 万元,增长 95.7

23、%;上划省 级耕地占用税完成 18 万元,同比增收 13 万元,增长 260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5332 万元,完成年初预算 9050 万元的 58.9%,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考核任务 9538 万元的 55.9%,比上年同期增收2010 万元,增 长 60.5%。(2)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16 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349 万元,完成预算数的 52%,比上年同期增加 4136 万元,增长31.3%。(3)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基金收入完成 3412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 3134 万元,增长 11.3 倍。基金支出 300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2827万元,增长 15.6

24、 倍。(三)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税源结构单一,财源培植任务艰巨。二是刚性支出增长较快,重点建设及事业发展支出需求较大。三是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四是债务负担沉重。五是财政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目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等虽已全面运作,但深化完善的- 10 -任务仍然艰巨。(四)财政改革情况1、部门预算:反映政府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是通过部门编制、财政审核、政府同意等环节来完成的。在部门预算中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一般预算中既反映预算内收支,又反映预算外收支。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就是由政府财政(国

25、库)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外收入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进行集中收缴管理;同时,对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收付过程实行集中统一处理的制度,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具体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预算单位支付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及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即预算单位使用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支用的资金余额均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运作。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可以有效遏制财政资金被挤占、截

26、留、挪用等问题,确保财 政资金使用效益。3、政府采购:各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采取竞争、 择优、公正、公平、公开的形式使用 预算内、外资金等财政性资金,以购买 、租 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 获取 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4、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是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以乡镇机构、 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撑和动力源泉为目标的综合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第三次重- 11 -大农村改革,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保障农

27、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 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 的分类体系,清清楚楚说明政府的 钱是怎么来的,干了什么事,怎么干的,为预 算管理、 统计分析、宏 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 信息。6、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 、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 统管” 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 改革的实质是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坚持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是一项旨在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28、全面促进乡镇财政经济良性发展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也是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镇财政尽快走出困境的一项重大举措。7、财政监督(财务督导、检查工作, 专项资金跟踪问效)三、财政与经济及财政政策实施(一)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历史上许多经济学家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政府理财人也做过各种不同的尝试。尽管国家和政府自产生以来已有数千年历史,但真正形成系统的理论,并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实践还不到三百年。“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综 合反映”这一理论,可能对经济产生好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不管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好是坏,都是财 政职能的体现。当然,

29、人 们研究财 政的目的是为了让它产生好的影响。而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民经济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升级、整体经济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长期以来,经济对财政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财政又反作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需要财政提供财力支持和政策保障。纵观历史,我们就会知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我们辩证地认识、正确地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放眼长远,立足当前,才能够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二)财政政策实施 - 12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财政关系的方针、准则与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是根据人们对财政经济规律的认识,在一定

30、的理论指导下制定的。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增强,财政政策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的运用。财政政策运用得当,有利于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如果财政政策运用不当,则可能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 从构成上看,财政政策总体上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大类组成,具体又可分为税收政策、国债政策、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补贴政策、 转移支付政策等,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财政政策体系。 1、财政政策的分类具体的财政政策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而发挥作用的。根据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式,可以把财政政策分成几种

31、类型。 (1)按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张性政策的实施结果往往导致赤字规模的扩大,一些人认为扩张性政策总是与赤字财政政策相联系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或压缩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从而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保持平衡,既不扩张总需求,也不压抑总需求,从而使经济运行维持稳定增长。 (2)按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可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侧重于对经济总量的调控,通过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 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经

32、济的稳定和增长。微观财政政策侧重于资源的配置和收入分配,通过税率、征税范围、补贴对象、财政支出等变化来影响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解决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及收入分配的问题。 (3)按财政政策的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期财政政策和中长期财政政策。短期财政政策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13 年)发挥作用的政策,通常是指经济稳定、解决经济周期波动方面的政策。中长期财政政策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3 年以上)发挥作用的政策,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 13 -资源配置、公平分配方面的政策。实际上, 财政政策目标一般要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因此,短期和中长期的划分是相对的。 (4)按财政政策运用的主动性,可以分为积极的财

33、政政策和消极的财政政策。积 极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是指主动地、事前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某种政策,以防止某种结果的发生。例如当经济运行出现某种偏差的苗头时,主 动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反周期操作,以恢复经济的平稳运行。1998 年,面 对我国出口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增长达不到预期目标的严峻局面,国家果断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 1000 亿元专项国债,以 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 实 践证明,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收到了预期的政策效应。消极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则是指被动地、事后地、泛泛地采取某些对策,甚至维持原有的政策不变,听任某种结果的发生。例如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些国家才不得不采

34、取一些弥补性的措施,即是实行消极性财政政策的表现。 2、财政政策的目标一国的财政政策目标是由该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各种政治的、经济 的、社会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与其经济政策目标相协调一致的。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财政的职能,财政政策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稳定。作为政策目标所说的价格稳定包含两方面的含义:A 、商品价格的稳定。这种稳定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商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而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稳定;二是指价格波动控制在一定幅度内的相对稳定,而不是价格长久不变的绝对稳定。B 、货币价格的稳定,即币值的稳定。1998 年我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表明,稳定货币

35、不仅是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的目标。 (2)充分就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劳动力的就业出现新的情况;一是企业有了用人的自主权,不仅不再接纳不需要的劳动力,而且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开始向社会释放富余人员;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造成大量职工下岗分流;三是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有限的土地,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形成强大的民工潮。因此,近期内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如果就业总是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 14 -定。因此,解决就业问题、搞好再就 业工程、把失业率控制在既定的幅度之内,成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一

36、个问题,也成为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 (3)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维系生存的基本条件,一个国家不发展就没有希望,因而各国政府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其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自然也是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来看,经济增长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否尽快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因此,如何在资源的配置中增加科学和技术的含量,如何保持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就成为财政政策制定的一项目标。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世界各国全部经济往来所体现的货币收支状况。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国外的经济交流日益广泛,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成为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可通过关税税率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修订等财政政策来缩小国际收支的差距。 此外,另外资源合理配置和实现公平分配,既是财政的基本职能,也是财政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