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颈椎病是一种综合症 又称颈椎综合症 它常见于中老年 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 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这类患者轻则常常感到头 颈 肩及臂麻木 重则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 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等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好发于 岁之间的成人 男性较多于女性 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 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 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 颈 臂 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 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 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 甚至大小便失禁 瘫痪 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 心慌 心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颈椎病的类型:
2、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 受压组织及压迫轻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其症状有的可以自行减轻或缓解 亦可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顽固 影响生活及工作 根据临床症状大致分: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食管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颈椎病的重要体征为:(一) 颈部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僵硬现象(二) 压痛点在受累颈脊神经的颈椎横突下方及其背支支配的区域(三)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四) 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五) 肩部下压试验阳性 (六) 颈神经受到刺激时 其远隔部位早期表现为疼痛过敏;当受到压迫较重或者时间较久时 其远隔部位表现为感觉减退(七) 支配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腱的主要神经受到兴奋时
3、腱反射活跃 反之 则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八) 神经根受到压迫后 轻者其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 重者尚可以见到肌肉萎缩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病象临床上根据压迫物位于脊髓的中央还是偏于一侧可分为单纯脊髓型和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有:(一) 上肢症状:出现于一侧上肢或两上肢的单纯运动障碍 单纯感觉障碍或者同时存在的感觉及运动障碍 (二) 下肢症状:出现于一侧下肢或两侧下肢的神经机能障碍(三) 偏侧症状:出现于同侧上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四) 交叉症状:出现于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的感觉或运动障碍(五) 四肢症状:出现于四肢的神经机能障碍(六) 头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 头晕或头皮痛(七) 骶神经症状:表
4、现为排尿或排便障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病象(一) 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典型症状:发作性眩晕 复视伴有眼震 有时出现恶心 呕吐 甚至耳鸣耳聋(二) 猝倒(三) 脑干症状:肢体麻木 感觉异常 持物落地 (四) 枕部跳痛(五) 发作性昏迷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病象(一)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头痛或偏头痛 头沉 头昏 枕部痛或颈后痛 眼裂增大 视物模糊 瞳孔散大 眼窝胀痛 眼目干涩 视野内冒金星等 心跳加快 心律紊乱 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等 肢体怕凉怕冷 局部温度偏低 或肢体遇冷时有刺痒感 继而出现红肿或疼痛加重 发汗障碍(二)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有头昏眼花 眼睑下垂 流泪 鼻塞 心动过缓 血压偏低 胃肠蠕动增加
5、或暖气等颈椎病的治疗:一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目前 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 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两大类 我国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治疗颈椎病 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且花钱少 痛苦小 很受欢迎 只有极少数病例 神经 血管 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 或者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才需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有手法治疗 中西药治疗 颈部围领 颈枕 颈椎牵引 局部封闭 理疗 针灸及功能锻练等;手术疗法则有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前路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间植骨术 骨刺切除术 椎动脉减压术等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方法二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也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它是颈椎病的
6、最基本疗法 包括颈椎牵引 理疗 手法按摩针灸 药物 围领 颈托及医疗体育和自我疗法等 非手术疗法可使颈椎病症状减轻 明显好转 甚至治愈 对早期颈椎病患者尤其有益 另外 非手术疗法还能为手术疗法打好基础因为颈椎病是在人体退变的基础上 由于各种附加因素加速而成的 因此 为了停止 减慢或逆转这一过程 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与治疗措施 这是对颈椎病采取的最为基本 最为有效的措施 由此可见非手术疗法是本病的基本疗法三 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一) 颈椎间盘突出症;(二) 神经根型 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三) 早期脊髓型颈椎病;(四) 年迈体弱或心 肝 肾功能不良 不能耐受手术者;(五) 有严重神经功能症
7、 或精神失常兼有颈椎病者;(六) 颈椎病的诊断尚不能完全肯定 需要在治疗中观察者;(七) 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四 颈椎牵引疗法颈椎牵引疗法对颈椎病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 此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牵引 有时可使症状加重 故较少应用 颈椎牵引的作用机制是:(一) 限制颈椎活动 有利于组织充血 水肿的消退(二)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三)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 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 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四) 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 并有力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五) 使扭曲于横突孔
8、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六) 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牵引方法:通常采用枕颌布带牵引法 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 每日 次 每次 / 小时;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 每日牵引 小时 牵引重量可自 公斤开始 年龄 体质强弱 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 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 疗程:小重量牵引 次为一疗程 如果有效 可继续牵引 疗程或更长 两疗程之间休息 天 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 若能配合其它治疗措施 可以提高疗效五 颈椎病的理疗理疗的作用:在颈椎病的治疗中 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 也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其作用机制为: 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为炎症水肿 改善脊髓 神经根及颈部的血液供应
9、和营养状态 缓解颈部肌肉痉挛 增强颈椎牵引效果 并改善颈部软组织血液循环 延缓或减轻椎间关节 关节囊 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过程 增强肌肉张力 改善小关节功能 改善全身钙磷代谢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其方法有: 离子导入疗法:应用直流电导入各种中西药物(盐酸普罗卡因 碘化钾 陈醋 冰醋酸 威灵仙等)治疗颈椎病 有一定治疗效果 高频电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 短波及微波等疗法 通过其深部电热作用 改善脊髓 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的血液循环 以利其功能的恢复 石蜡疗法:利用加热后的石蜡敷贴于患处 组织受热后 局部血管扩张 循环加速 细胞通透性增加 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散 血肿吸收 其它:如冰醋酸 其它中药导入 电兴奋治
10、疗机等 在减轻颈椎病的症状方面都有一定效果六 颈椎病的按摩 推拿疗法按摩 推拿疗法对颈椎病是一种较为有效有治疗措施 其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为: 疏通脉络 止痛止麻 加宽椎间隙 扩大椎间孔 整复椎体滑脱 解除神经压迫 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 缓解症状 缓解肌肉紧张 恢复颈椎活动 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 可以减轻肌肉萎缩 防止关节僵直和关节畸形大致可分为两类: 传统的按摩 推拿手法; 旋转复位手法:应用于颈椎小关节紊乱 颈椎半脱位等疾患 临床上发现有棘突偏歪 X 线片上见有双凸 双凹 双边等脊柱旋转表现的病例医生立于患者后方 以左手握住装有橡皮头之“T“形叩诊锤的交接部 锤柄向左后方 锤之一端斜置于患颈
11、棘突之右侧 尖端指向右前方 医生拇指把住锤之另一端 令病人屈颈并向后靠于医生的胸腹部放松颈部肌肉 医生右手掌置于患者左侧下颌角部用力将其头部向左侧旋转 同时利用左拇指及身体的力量推动叩诊锤将患颈棘突推向左侧 在旋转过程中 一般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 此时再查看棘突偏歪现象已消失 表明棘突偏歪已得矫正 而患者即感症状已好转 旋转完毕后 按揉两侧颈项肌 并点揉双侧风池穴 若偏歪棘突已被矫正 病人仍有部分症状 可加用左右被动旋转头颈部及作左右两侧屈颈手法往往可获症状的进一步改善七 颈椎病的药物治疗药物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 常用的药物有:(一) 解热镇痛剂: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阿斯匹林
12、消炎痛 炎痛静 强筋松 抗炎灵等(二) 扩张血管药物:如菸草酸 血管舒缓素 地巴唑等 可以扩张血管 改善脊髓的血液供给(三) 解痉类药物:如安坦片 苯妥英钠等药 可解除肌肉痉挛 适用于肌张力增高 并有严重阵挛者(四) 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常用的有谷维素 刺五加糖衣片 健脑合剂 朱砂安神丸 柏子养心丸等 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 B 维生素 B 等有助于神经变性的恢复八 颈椎病的局部应用药物 水针疗法:“水针“是指将某此药物进行穴位注射或痛点注射 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 对消除疼痛麻木 头晕 失眠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常与其它治疗方法配合使用 常用的药物有: %盐酸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混悬液
13、维生素 B 维生素 B %葡萄糖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狗脊注射液等 其中维生素 B 维生素 B 应用于以麻木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而丹参注射液对患有疼痛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外用止痛搽剂:本类药物局部应用对减轻因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市售的成药有松节油和冬青油软膏及正骨水等 应用时 将患处洗净并先行热敷 然后以手指蘸少许药液或药膏用力揉擦患处 有止痛 止麻作用及轻松感觉 外敷药及熏洗药:此法对消除肌肉酸痛也有一定疗效 市售成药有坎离砂九 颈椎病的中药治疗中医根据辩证施治 多采用散风祛湿 活血化瘀 舒筋止痛等法 对减轻疼痛 麻木 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常用
14、的成药有:木瓜丸 风湿痹痛片 换骨丹 养血荣筋丸 桐丸 颈复康颗粒等 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止痛汤 独活寄生汤 桃红四物汤 骨刺汤 伸筋活血汤 蠲痛丸等十 围领及颈托围领和颈托均可起到制动的保护颈椎 减少神经的磨损 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 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 防止复发的作用围领和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患者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 尤其对颈椎间盘突出症 交感神经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为合适 围领应用较广 因其制作较简单 用普通硬纸板按颈部的高度和周径剪裁成带状 其外面套以针织物品 两端按装接成布带即可制成 白天戴上 休息时可除去 颈托制作较复杂一般颈椎病患者应用较少长期应用颈托和围领可以
15、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 非但无益 反而有害 所以穿戴时间不可过久 且在应用期间要经常进行医疗体育锻炼 在症状逐渐减轻后 要及时除去围领及颈托 加强肌肉锻炼十一 医疗体育各型颈椎病患者的全身各部肌肉可因神经营养失调或废用等原因而发生明显肌肉萎缩 并引起肌肉劳损和肌肉筋膜类等症状 颈椎周围之关节囊 韧带 肌肉等组织也可因炎性反应 缺少活动等原因发生粘连 显得僵硬 因而应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医疗体育锻炼医疗体育对颈椎病的作用有:(一) 改善颈椎椎间关节的功能(二) 增强肌肉 韧带 关节囊等组织的紧张力 加强颈椎的稳定性(三) 改善颈椎的血液(四) 矫正不良的身体姿势长期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颈
16、椎病的症状 巩固疗效 减久复发 故在颈椎病的防治中 医疗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行医疗体育的方法要因人而异 以颈背肌肉劳损为主要症状者 要锻炼颈背部肌肉;上肢肌肉萎缩无力者 以锻炼上肢动作为主;而下肢跛行无力 步行困难者 则要练习行走及蹲立动作;发生四肢瘫痪的患者 失去自主活动的能力 除加强护理 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外 对瘫痪肢体的肌肉要进行按摩 对所有关节进行全范围的被子动活动 每日两三次 可以减轻肌肉萎缩 防止关节僵直和关节畸形十二 磁疗经络磁场疗法是用磁场作为经络穴络一种刺激能 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对颈椎病伴有肌肉劳损 肌肉筋膜炎的病例和少数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较明显的病例进行治疗 其在减轻疼痛
17、方面确有一定效果 所采用的磁性材料有:铈-钴-铜-铁合金或钐-钴合金等 治疗方法可将磁石体直接贴敷于患处或穴位上 也可应用磁疗机治疗十三 针灸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对颈椎病的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 而且设备简单 易行用针灸治疗主要是为了达到舒经活血 常取绝骨穴和后溪穴 再配以局部穴位的大椎 风府 天脊天目 天柱等 一般每日一次 每次留针 分钟 周为一疗程 因为绝骨穴足少阳胆经 是足三阳络 为髓之会穴;后溪穴属太阳小肠经 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过督脉 而颈后部正是督脉 是太阳膀胱经 是少阳胆经必经之路;而侧颈部有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通过 所以能起到疏通经络 调理气血 疏筋止痛等功效十四
18、泥疗泥疗是将具有医疗作用的泥类 加热 左右 进行全身泥疗或颈 肩 背局部泥疗 每日或隔日一次 结束时要用温水冲洗 卧床休息 分钟由于泥的热容量小 并有可塑性的粘滞性 可影响分子运动而不对流 所以其导热性低 散热慢 保温性好 能长时间保持恒定的温度 其次 由于泥中含有各种微小砂土颗粒及大量胶体物质当其与皮肤密切接触时 对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压力和磨擦刺激 产生类似按摩的机械作用 另外泥土中尚有一些化学作用和弱放射作用 通过神经反射 体液传导和直接作用对机体产生综合效应十五 蜡疗蜡疗法是将加热后的石蜡敷贴于患处 使局部组织受热 血管扩张 循环加快 细胞通透性增加 由于热能持续时间较长 故有利于深部组织
19、水肿消散 消炎 镇痛 此法简便易行 家庭亦可采用十六 手术疗法一 适应证(一) 颈椎间盘突出经非手术治疗后根性疼痛未得缓解或继续加重 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二)颈椎病有脊髓受累症状 经脊髓碘油造成影有部分或完全梗阻者(三) 颈椎病病人突然发生颈部外伤或无明显外伤而发生急性肢体痉挛性瘫痪者(四) 颈椎病引起多次颈性眩晕 晕劂或猝倒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五) 颈椎病有明确的交感神经症状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严重影响工作者(六) 颈椎病椎体前方骨赘引起食道或喉返神经受压症状者二 禁忌证(一) 有严重的心血管疾患或肝肾功能不良者(二) 年迈体衰者(三) 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者(四) 有精神病者十七 颈椎
20、病休息有何作用颈椎间盘突出症及各型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患者 要适当注意休息 病情严重者宜卧床休息二至三周 待急性期症状基本缓解以后 患者可在围领保护下逐渐离床活动 并积极进行项背肌的功能锻炼 此外 卧床休息的作用还在于能使颈部肌肉放松 减轻由于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减少颈部活动 有利于组织充血 水肿的消退 特别对突出的椎间盘消肿有利 卧床休息期间若能配合应用热疗 颈椎牵引和药物治疗 则效果更好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卧床时间不宜过久 以免发生肌内萎缩 肌肉 韧带 关节囊粘连 关节僵硬等变化 造成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 不易恢复 还需强调的是在各型颈椎病的间歇期和慢性期 除症状较重的脊髓型患者外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安排适当的工作不需长期休息摘录:搜狐健康颈椎病专题 http:/health sohu com/cervical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