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必修人教新课标第 6 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1(2010湛江测试)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C培育无子西瓜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D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选项 A 应为杂交育种,选项 B 应采用基因工程,选项 D 应该是基因重组,选项 C 一般采用花粉刺激,如果用生长素处理亦能达到目的。答案:C2下列实例与所用的原理中,正确的是 ( )A无子番茄多倍体育种B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C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突变D克隆
2、羊“多利”的培育基因重组解析:无子番茄是人为涂抹生长素获得的;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克隆羊是细胞工程育种。答案:C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 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解析:生物体内有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 DNA 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它是可以将外来的 DNA切断的酶,即能够限制异源 DNA 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 DNA 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 DNA 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简称
3、限制酶)。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和切割 DNA,不能识别和切割 RNA。答案:C4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BDNA 连接酶和 RNA 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成功表达解析:由题干可知使微生物合成人的胰岛素,这个目的的实现需要用到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质粒需用限制性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答案:B5(2010佛山调研)以基因型为 RRYY 和 rryy 的二倍体植株为亲本,欲培育出基因型为 RRrrYYyy的植株,下列方法可行
4、的是 ( )F 1不断自交 以秋水仙素处理 F1 利用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A或 B或C或 D或解析:以基因型为 RRYY 和 rryy 的二倍体植株为亲本,培育出基因型为 RRrrYYyy 的植株为四倍体,染色体组的数目成倍增加,可用秋水仙素处理 F1或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处理。而用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会使染色体组的数目成倍减少。答案:D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组 DNA 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
5、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解析:解答此题应明确下列问题: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有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其中前两种为工具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导入受体细胞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目的基因的产物,因此能够快速繁殖是选择受体细胞的重要条件之一。答案:C7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B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扩散的污染C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
6、系统的稳定性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解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越来越多,若“目的基因”扩散到其他生物体内就会引起“污染” , “目的基因”可以随本物种遗传物质的扩散而扩散。答案:B8(2010潍坊质检)下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Ba 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a、c 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 yyRR,b 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解析:a 属于单倍体育种,此过程因无种子,所以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该过程
7、未利用诱变因素,所以这种育种方法不能提高突变频率,但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 过程为杂交育种,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提高纯合率;c 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答案:D9(2010湛江测试)蚕的性别决定为 ZW 型。用 X 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 2 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 W 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此种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解析:由于题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是实现基因的位置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改变,应属于
8、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A10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 ( )A过程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C过程通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 1/4解析:过程表示杂交,其原理为基因重组,因此 A 错误。过程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所以 B 错误。过程通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因而 C 错误。答案:CD11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 )A若图培育的植物体 A 的基因型为 YyMm,则提
9、供韧皮部细胞的番茄植株的基因型为 YyMmB培育植物体 B 的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图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植物体 B 和植物体 C 一定都是纯合子解析:所用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出的个体的基因型和培养所用细胞的基因型一致,所以提供韧皮部细胞的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 YyMm。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方法培育出的植株都是纯合子,但中会出现杂合子,如 YMymYyMm。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答案:BD12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和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三个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用和培
10、育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分别称为杂交和自交B用培育出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培育出常用的化学药剂是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D图中培育出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用和培育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分别称为杂交和自交。培育出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属于多倍体育种。图中培育出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AB二、非选择题13(2009江苏高考)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 N 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 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 DNA 序列中 GC 对转换成 AT 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
11、水稻种子用 EMS 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_突变。(2)用 EMS 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_,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_。(3)EMS 诱导水稻细胞的 DNA 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_不变。(4)经 EMS 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_、_。(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 PCR 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_ _
12、。解析:生物一旦发生基因突变,相应性状就在后代中出现,表明发生了显性突变。由题干知,EMS 为化学诱变剂,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发生基因突变时会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当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变异水稻的体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基因型都相同。答案:(1)显性 (2)基因突变频率 不定向性 (3)结构和数目 (4)自交 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 (5)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1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高蔓(A)、感病(B)是显性性状。据图分析回答:(1)过程
13、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F 1自交获得的 F2中,高蔓抗病植株中纯合体占_。(2)过程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基因型有_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的二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3)过程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叶肉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_性。(4)过程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答案:(1)杂交育种 1/3 (2)单倍体育种 4 AAbb、aabb、AABB、aaBB (3)基因工程育种 全能 (4)诱变育种 可以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15获得 2006 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
14、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了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如图表示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一定会出现_。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_遗传的小麦新品种。(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_的作用。(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_。(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的小麦的抗性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将大面积种植前的
15、抗病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其后代中抗病小麦与不抗病小麦数量之比为_。若该抗病小麦自交,则其后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_。若高产杂合的普通小麦通过育种专家李振声培育,得到高产抗病的小麦,现将此高产抗病小麦与低产普通小麦多次杂交,得到的都是高产抗病和低产不抗病的小麦,请解释此现象的原因:_。(5)从个体水平检测,可采用_的方法鉴定抗病植株。解析:(1)杂种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获得所需的性状。(2)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环境起选择作用。(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突破了生殖隔离。(4)由题干信息可知,大面积种植前的杂种是将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麦而获得的,故为杂合子,普通小麦为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抗病小麦与不抗病小麦数量比为 11,其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答案:(1)性状分离 高产抗病且能稳定 (2)选择 (3)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或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11 抗病小麦不抗病小麦31 抗病基因移接到了含有高产基因的染色体上 (5)病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