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马“黑”在何处?投资者进入股市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但股票并非个个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尤其在市场规模日益增大的时候,齐涨齐跌的时代很难再现。即使 2000年的慢牛走势,指数升幅达到 50%的情况下,个股的表现机会也只占千只股股票的一半左右,真正能够持续上涨的个股(从年头到年尾)约有 5%,很多个股只在一段时间内上扬,波段走势的特片较为明显。投资者倘若不能把握各类股的不同趋势,适应往往抓住了黑马,也骑不稳。市场的现状是:黑马年年有,但数量并不多:黑马分为短期黑马、中期黑马和长期黑马。短期黑马的表现期大多有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诸如:网络要念、纳米概念、光能讯概念、高校概念、生物工程概念等等
2、,其表现形式为短时间内股价大幅飚升,如旱地拔葱,百米冲刺,一般升幅少则 20%,多则翻倍以上,但随后的调整则是漫长的。因为这些纯属于概念的炒作,并无实质性的业绩支撑,犹如海市蜃楼、雨后的长虹一样,一时的绚雨多彩,昙花一现之后,留给市场的是一片狼藉。中期黑马的表现期三个月到六个月,固然,其头上也罩着某种“概念”的光环,但多数建立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有着一定的业绩预期,或受到政策的大力倾斜,相对于新经济领域,易于被多数人接受,因而生命力和持久力相对较长。诸如:农业概念、西部概念、高科技概念等等,尤其受基础原材料涨价因素的影响,对相关行业复苏带来的较大契机,致使一些股票一改昔日的呆滞而变得活跃,诸如
3、钢铁、石油、水泥、材料类的股票等。当前的房地产板块的启动也隐含中期黑马的性质。长期黑马的表现超过半年,支撑其长期走强的概念较为特别,比如“资产重组” ,从九八年以来至今,这一“概念”都红红火火,历久不衰。公司一旦每年初公布预亏后,股价在连续出现大幅回调之后,其价值便随着风险释放而日益凸现,当人人都觉得它是“垃圾”时,它的价值反而越高,当人人觉得它是“绩优蓝筹“ 时,它的价值却被高估这是市场不成文的定律。譬如“ST 郑百文” ,去年下半年被媒体大肆口诛笔伐,人人喊打,已到臭不可闻甚至欲让它成为第一个摘牌公司的地步时,它反而成了开年以来最大的一匹“黑马” ,市场正是这样和人们的投资理念一直开着“大
4、玩笑” 。纵观这几年,每年股价翻一倍以上,仍至几倍的股票,非“T”类股即被资产重组的股。此类黑马的产生变是中国的一大特色,钟情于“可口可乐”的巴菲特大师恐怕都得大跌眼镜!于是市场流行着:会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的新概念。长期黑马的另类,是小市值股票,即总股本和流通盘小,股价低,尤其流通盘在 5000 万以下的个股,是黑马诞生的温床,原因是便于一些机构做庄,尤其适合于只有 3 亿左右的机构介入,但股价超过 25 元以上,或不具备一些题材,那么这样的马就不会“黑” 。同现,资产重组并非使“T ”类股则短期看不到其黑马相。已经大涨过的资产重组股“黑马”威力变大大降低,衰退也是必然的。从技术上看,黑马之“黑”应体现这几个特征:1、具备独立行情,不随大盘波动而起伏不定,走势为多头排列。2、大盘下跌,尤其暴跌时,抗跌性较强,或逆市上攻。3、K 线大阳线、大阴线交零星出现,上下影线数量多,但股价波动大。 4、在大盘行情启动的第一阶段表现弱于大盘,但之后越走越强。5、历史上曾经逆市连续有过大成交量,现处于洗盘调整阶段。6、尾市经常发生砸盘方式的异动,但很少击穿60 天均线。7、新股上市之初,恰遇大盘暴跌之时,定位偏低。8、突破成交密集区和颈线位,且已得到回抽确认的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