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组成员,韩怡 夏露芳 夏思雨 杨文静 李祖荣 柏姗姗 杨旻璐,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速食文化,什么叫速食文
2、化?,快餐文化,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如今社会的节奏加快,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这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时尚,冲击传统文化。所谓快餐只突显“快”,但是缺乏营养,多吃无益。文化快餐同样存在此类缺陷,既缺乏内涵,也不可能体现和代表主流,多啃也会无益。处于现代快节奏社会里,快餐文化在部分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负面影响。,快餐这个名词,是非常时尚的,在1995年之前的各大辞典中,我们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 这样的一个概念,最先是从外国引进而来的。外国人发明了快餐,快餐文化也最先兴起于国外。历史上第一家快餐店是麦
3、当劳兄弟的麦当劳,这个现在举世闻名的快餐店,在初经营的时候也只不过是方寸地方、一张桌子、几只凳子,挂着破烂招牌餐风饮露的赤搏摊。 任何事物的发展靠的都是优胜劣汰,在竞争之中,麦当劳留了下来,外国人喜欢它的便捷,之后又出现了肯德基、必胜客,形成了最初的快餐界,并且蓬勃发展,一发而不可收,究其原因,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速食文化的发展形式,现在生活节奏快了,人们似乎需要一种快餐剧、快餐杂志、快餐报纸用来解乏。风行各地的都市报、周末报,越办越厚,可是厚厚的一摞,却空空无物,能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的犹如凤毛麟角。原来的报纸有板有眼,五大元素齐全,现今的快餐报,标题可以是一句与文章并不紧密相关的话,多是为了
4、吸引眼球,在新闻的写作上,可以是武侠小说的文笔,也可以是流行语。连篇累牍地介绍着娱乐明星们的私生活,追逐他们的奇闻轶事、风流艳史;整版整版的广告,压得读者喘不过气来。有些报纸为了避免自己被完全快餐化,便有每周一期的“百花园地”,算是表明了自己尚有正统的文化。 通俗小说、通俗影视剧、流行音乐的风行,说明这种快餐也在迎合着人们的需要,因为正统的文学作品让人挺费脑筋地思考。一位疯疯颠颠的还珠格格,两代人的传奇情缘,三位英雄刺杀着英雄的皇帝,四位恋人的颠凤倒鸾,直至七剑下天山的豪情,让人轻松片刻,过目就忘。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英雄,瞪着眼瞧完之后,觉得和港台的武侠快餐片如出一辙。在看这部英雄快餐剧时,同
5、时也看了神医喜来乐。相比之下,英雄就逊色多了虽然它说了个“小义”让“大义”的道理。神医一片包含着丰富的中华医学文化,同时又把官场、人性表现得很不错,故事风趣幽默,诙谐,又不乏知识性,的确是一部难得的好片。,什么造就了速食文化的产生?,现代商品社会、现代高科技在改变着传统文明的同时,也让快餐文化得到快速的延伸,比如飞机、因特网就是如此。数千公里,个把小时就能抵达,快得让人那份思恋顿时烟消云散。飞机上的每个旅客,多半沉默寡言,很少有人搭讪着交谈,制式化了的空姐如同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总让人浑身不自在。舷窗外尽是些白云,实在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机翅膀抖一抖,又让人浑身上下打个冷战。想想还是
6、乘火车来得舒服,乘火车一族,没有飞机里的冷面冷孔。我曾思考过两者的差异,也许是人虚伪之本性的使然。在火车车厢里,四海旅客,在一种缘份下走到一起,几十个小时的朝夕相处,真到了分别时,都有些难舍之情。窗外的景观,虽称不上精致,但也确实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各具特色的旅行风光尽收眼里。,速食文化好不好呢?,人的一生很短暂,无遐顾及这些,但这些历史的见证却在你旅行中展现在你面前,尽管一晃而过,然而你实实在在地闻着了它的气息,你能不心旷神怡吗?而飞机这快餐时代的产物,却以无比快的速度省略了这些。 因特网和通讯工具的发达,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通讯效率。书信大概没有多少人再写了,远行的儿
7、女只要电话报一个平安就行,没有了写家书的那份情趣,也没有了那种只有文字才能表达的思念之情。 如今的城市千篇一律,如同香港的克隆品。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内地稍有些繁荣的城市一隅,便要扯上“小香港”一名,如今经济发展了,的确是香港化了。全国的城市街道风景统一了,也制式化了,由线条组成的高楼大厦根本就分不出此城与彼城的区别。不看城市的细节,纽约、东京、上海、北京、香港没有质的区别,王府井大街上摆着的几个铜人与曾经的皇家宫殿孤独的立于成片的高楼之中,上海的城隍庙也以低矮的姿态尴尬地处在高楼之间的空隙上。天南地北的城市,本来有着时间上、空间上和文化上的差异,有着自己的传统特色,可是这一切,在快餐时代
8、都成了一个面孔,就如北京的麦当劳与香港的麦当劳、上海的麦当劳一样没有区别。全国都使用电脑喷画的店招,清一色的电脑刻字,使得大街上充斥着浓浓的商业气息。 有时会深深怀念那种由当地书法家或爱好者写就的店招,有时很想走一走那条由青石板铺就的路面,那凸凹不平的石板记录着先祖的脚印,仿佛记录下岁月的沧桑,苍劲的书法给店面增加了特有的文化品味,那风格各异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好在有少数专家坚决保护着几个有特色的城市的传统建筑,才给我们留下一个品味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空间。 不仅城市的风景如此,就是家居的装修,也制式化,一味追求宾馆式的华丽,没有自己的特色,天南地北的家居面孔是一个模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于是
9、我时时看着那套邮票中国民居发呆,在这方寸之中,体验着美。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就处于一个基于传统文化和现代快餐文化的交汇点,我们就成了这一时代矛盾的结合体。,速食时代的文化秀,在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化潮流时,湖南卫视适时用半年的时间打红了超女这个选秀节目,一时间选秀节目纷纷崛起,直到观众看吐。当去年全国卫视都在争先恐后选着自己的超男、超女时,易中天、刘心武、于丹这些名字开始用另一种形式走进公众的视线百家讲坛。 从学术讲堂到大众节目,百家讲坛启播于2001年,当初定位“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节目录制多是在大学校园讲堂,主讲人都是在各学术领域自成一家的人物,节目俨然是一个大学校园的学术殿堂。尽
10、管节目的高水准,高品质,却并没有吸引到大批的忠实观众,反而由于节目较强的学术性,将广大喜欢文化的朋友拒之门外。04年,百家讲坛开始真正节目化运作,开始注重主讲人表达能力而非权威资历,在内容上注意悬念和起承转合,在节目的结构上注重包装和生动,从一个单纯的学术讲堂变成结合电视文化的文化节目。 之后,百家讲坛开始一套自己的节目制作流程,选题、选主讲人、制作、播出、出VCD,出书,打造自己的学术明星。于是有了易中天、刘心武、于丹这些学术超男,超女。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些学术超男,超女的节目不再是一个电视节目,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文化秀。 一场平民化的文化秀 既然是作秀,那么秀给谁看就是表演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11、百家讲坛从01年诞生起,跌跌撞撞走过了五个春秋,由原本给高级知识分子开的学术论坛,变成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收视群体定位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普通观众,平民化成了这个节目的特质。如果说各种选秀节目是一场草根的娱乐秀,那么百家讲坛无疑是一场平民化的文化秀。在这场文化秀中,易中天、刘心武、于丹这些学术超男,超女迅速走红,出VCD,出书,签售,人气胜过超女。李宇春(李宇春新闻,李宇春音乐,李宇春说吧)皇后与梦想上市四个月总销量才接近60万张,而于丹的论语心得起印就是100万本。 虽然学术超男,超女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众多文化精英眼中,学术超男,超女们俨然有失学术水准,不够专业,思想不够深刻,
12、有“戏说嫌疑”。更有批评说,百家讲坛培育的是学者型明星,不是学者;提供的是娱乐,不是思想和文化。春节刚过就有十名博士联名抵制于丹,更有好事者集齐于丹论语心得的错误准备出书,以捍卫纯正的学术文化。,我们觉得。,文化知识结构呈金字塔结构已是必然,大众也有权利构造他们眼中的哈姆雷特。无论怎样说,于丹,易中天他们的确让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去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并让社会开始关注这些文化。尽管这种关注带有浅显化和个别程度化,但学术精英们和超男超女们似乎应该携手并进,联合推广,或者理越辩越明,开展一次传统文化论坛也未必不是好事。百家讲坛是个秀场,曾经是学术专家的秀场,现在是学术超男,超女的秀场,百家讲坛的推广目
13、的无非是做火一档电视节目,就关注度和话题性来讲,这个目的已经达到并且完成的相当漂亮。如何利用这档节目做一场更大的秀,才是文化界和学术精英们直接面对的pk问题。“我们输在传媒,就要在传媒上赢回来”,这是大事件中女警司的干练决策。在如此速食的时代,当秀已经成为必然,如何秀,以及秀什么,才是文化行为是否具有社会意义的关键。“国学”也好,“经典”也罢,这场pk,每一个观众都已经握紧了自己的选票。,速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青少年的肥胖,还有整个文化市场的膨胀,以至于泡沫文学盛行,泡沫剧大行其道。我们的头脑呢,是否也要被泡沫整个挤满了呢?当网络的我们遭遇速食文化的时候,舍什取谁,如何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文化选择题。,The end,Byebye,